行政訴訟法現場勘驗筆錄
㈠ 行政訴訟法的證據包括哪些
法律分析:書證;物證;視聽資料;電子數據;證人證言;當事人的陳述;鑒定意見;勘驗筆錄、現場筆錄。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三十三條 證據包括:
(一)書證;
(二)物證;
(三)視聽資料;
(四)電子數據;
(五)證人證言;
(六)當事人的陳述;
(七)鑒定意見;
(八)勘驗筆錄、現場筆錄。
以上證據經法庭審查屬實,才能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根據。
㈡ 行政訴訟法案件的八種證據
行政訴訟法第三十三條 證據包括:
(一)書證;
(二)物證;
(三)視聽資料;
(四)電子數據;
(五)證人證言;
(六)當事人的陳述;
(七)鑒定意見;
(八)勘驗筆錄、現場筆錄。
㈢ 如何進行現場檢查(勘驗)
《煙草專賣行政處罰程序規定》第二十二條規定的證據種類中第七項是勘驗筆錄,第二十七條又規定對違法財物進行檢查的,應當製作現場筆錄。在國家局下發的執法文書格式中規定了採取檢查(勘驗)筆錄的形式,在《煙草專賣文明執法行為規范》第十四條第一項規定:現場製作《檢查(勘驗)筆錄》,並提請當事人簽字確認。在日常的專賣執法檢查中,執法人員提取的也是檢查(勘驗)筆錄作為證據。這實際上是把行政訴訟法中的勘驗筆錄與行政程序中的檢查(勘驗)筆錄合二為一。 檢查筆錄強調的是專賣執法人員在煙草專賣執法檢查過程中所作的書面描述和客觀記載,勘驗筆錄側重的是對違法活動的現場和物品所作的書面描述和客觀記載,檢查和勘驗密不可分,在檢查中我們常用勘驗方式來反映物品和場所的物理狀況,所以在煙草專賣執法中我們又稱之為現場檢查(勘驗)筆錄。其特點都是以文字形式固定工作情況和現場情況。 在有些國家,現場檢查(勘驗)筆錄本身不是一種獨立的證據,而是對其它證據的固定再現(前蘇聯民訴法就明確規定,勘驗是一種固定保全證據的方法);在我國,現場檢查(勘驗)筆錄則是一種法定的證據形式,具有獨立的證據效力。 2、現場檢查(勘驗)筆錄與詢問筆錄的區別 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往往有些辦案人員把勘驗檢查(勘驗)筆錄當成一種簡單的詢問筆錄,這是對檢查(勘驗)筆錄的誤解。其實,檢查(勘驗)筆錄不是當事人的陳述,而是以事實說話,它就好比一台無形攝像機,把當事人違法經營的某個特定場景用文字記錄的方式固定在檢查(勘驗)筆錄中。檢查(勘驗)筆錄起到了體現當場查獲、人贓俱在的作用。至於其他詳細情況、事情的來龍去脈可以對當事人陳述製作詢問筆錄時體現出來。首先,現場檢查(勘驗)筆錄製作的地點是在行政案件發生的現場,而詢問筆錄可以是現場詢問,也可以是事後的詢問,這是現場檢查(勘驗)筆錄製作的最基本的特徵。另外,現場檢查(勘驗)筆錄重在檢查勘驗,並對檢查勘驗情況進行客觀記載,它本身就是一種證據形式。詢問筆錄重在詢問,常採用一問一答的方式,從行政訴訟法的證據種類上分,對當事人的詢問屬於當事人陳述,對證人的詢問屬於證人證言,詢問筆錄本身不是行政訴訟法的證據形式。所以在某種意義上說,現場檢查(勘驗)(勘驗)筆錄比詢問筆錄更具有證據意義。 3、現場檢查(勘驗)筆錄與鑒定結論的區別 從證據學上來說,檢查(勘驗)筆錄與鑒定結論是有明顯區別的。鑒定結論是一種對客觀事物的分析判斷,是專家藉助於一定設備和專業知識而得出的一種結論(也有人稱之為專家證言),是意見證據規則的例外;現場檢查(勘驗)筆錄則是忠實地記錄案件現場情況,不能攙雜主觀性的東西。比如我們在檢查(勘驗)現場時發現沒有打碼的軟中華煙2條,我們只能記載該煙擺放位置,外觀情況,而不能記載「發現假軟中華煙兩條」,否則就是先得出結論後調查,有程序違法的嫌疑。因此,檢查(勘驗)人員製作勘驗檢查(勘驗)筆錄不在於當時能作出什麼結論,而在於固定保全現場。勘驗檢查(勘驗)筆錄應該盡力固定檢材,信息記錄得越充分越好,此後才需要專家作出鑒定。
㈣ 如何寫行政訴訟證據材料清單
行政訴訟的證據清單內應當包括書證,物證,勘驗和現場筆錄,鑒定結論,視聽證據以及證人證言等。在清單上應該分門別類按照名稱、內容、數量等標准進行填寫。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三十三條
證據包括:
(一)書證;
(二)物證;
(三)視聽資料;
(四)電子數據;
(五)證人證言;
(六)當事人的陳述;
(七)鑒定意見;
(八)勘驗筆錄、現場筆錄。
以上證據經法庭審查屬實,才能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根據。
㈤ 行政訴訟法常見證據有哪些
行政訴訟法的證據包括下列八類:書證;物證;視聽資料;電子數據;證人證言;當事人的陳述;鑒定意見;以及勘驗筆錄、現場筆錄。但是證據必須經法庭審查屬實,才能作為定案依據。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三十三條
證據包括:
(一)書證;
(二)物證;
(三)視聽資料;
(四)電子數據;
(五)證人證言;
(六)當事人的陳述;
(七)鑒定意見;
(八)勘驗筆錄、現場筆錄。
以上證據經法庭審查屬實,才能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根據。
第三十四條
被告對作出的行政行為負有舉證責任,應當提供作出該行政行為的證據和所依據的規范性文件。
被告不提供或者無正當理由逾期提供證據,視為沒有相應證據。但是,被訴行政行為涉及第三人合法權益,第三人提供證據的除外。
㈥ 行政訴訟中的現場筆錄是言詞證據還是實物證據
言詞證據是指以人的語言陳述形式表現證據事實的各種證據,是實物證據的對稱,包版括證人證權言、被害人陳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辯解、鑒定結論。 凡表現為一定實物的證據叫實物證據。實物證據多以物品或痕跡等實在物為其存在狀態和表現形式。法定證據種類中,物證,書證,勘驗、檢查筆錄,現場筆錄,視 聽資料等都屬於實物證據。
㈦ 行政訴訟法規定證據種類有哪些
法律分析:1、書證。是指以文字、符號所記錄或表示的、以證明待證事實的文書;如證明、書信、罰款單等。2、物證。是指用物品的外形、特徵、質量等說明待證事實的一部或全部的物品。如達不到國家質量標準的葯品等。3、視聽材料。是指用錄音、錄像的方法記錄下來的有關案件的事實材料。如用錄音機錄制的音響、語言;用錄像機錄取的人物形象及其活動;用電子計算機儲存的數據等。視聽資料可以由當事人提供,人民法院也可以主動向有關單位和個人索取或復制。
4、證人證言。是指證人以口頭或書面方式向人民法院製作的對案件事實的陳述。除了精神或生理上有缺陷而不能正確表達意志的人和案件的訴訟代理人不能做為案件的證人外,任何公民和組織都有作證的義務。證人做證一般應親自出庭,確有特殊情況不能到庭的,經人民法院許可後可以用書面證言的形式作證。5、當事人的陳述。是指案件的直接利害關系人向人民法院提出的關於案件事實和證明這些事實情況的敘述。由於行政爭議就是在當事人之間進行的,所以他們最了解爭議的事實。當事人的陳述是查明案件事實的重要線索,應當加以重視。但是,由於行政爭議直接涉及到當事人雙方的利害關系,所以人民法院對當事人的陳述應客觀地對待,注意是否有片面和虛假的部分。當事人的陳述只有和本案的其他證據結合起來,綜合研究審查,才能確定能否作為認定事實的依據。 6、鑒定結論。是指人民法院指定的專門機關對行政案件中出現的專門性問題,通過技術鑒定作出的結論。由於行政案件涉及許多專業技術管理領域,所以鑒定結論是行政訴訟中運用的極為廣泛的一種證據。如衛生監督機構對葯品質量的檢驗證書。7、勘驗筆錄、現場筆錄。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三十三條 證據包括:(一)書證;(二)物證;(三)視聽資料;(四)電子數據;(五)證人證言;(六)當事人的陳述;(七)鑒定意見;(八)勘驗筆錄、現場筆錄。以上證據經法庭審查屬實,才能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根據。
㈧ 行政訴訟法中有哪些是關於筆錄的
被告對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負有舉證責任,應當在收到起訴狀副本之日起十日內,提供據以作出被訴具體行政行為的全部證據和所依據的規范性文件。第十條根據行政訴訟法第三十一條第一款第(一)項的規定,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供書證的,應當符合下列要求:(一)提供書證的原件,原本、正本和副本均屬於書證的原件。提供原件確有困難的,可以提供與原件核對無誤的復印件、照片、節錄本;(二)提供由有關部門保管的書證原件的復製件、影印件或者抄錄件的,應當註明出處,經該部門核對無異後加蓋其印章;(三)提供報表、圖紙、會計帳冊、專業技術資料、科技文獻等書證的,應當附有說明材料;(四)被告提供的被訴具體行政行為所依據的詢問、陳述、談譏粻罐救忒嚼閨楔酣盲話類筆錄,應當有行政執法人員、被詢問人、陳述人、談話人簽名或者蓋章。法律、法規、司法解釋和規章對書證的製作形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㈨ 勘驗筆錄和現場筆錄的區別
法律分析:勘驗筆錄是對勘驗情況的書面記載。是一種比較正式和專業的活動,一般不要求在違法現場當場進行。我們交通運輸部門主要在路政管理方面用到的較多。
現場筆錄一般在案發現場當場製作,這里值得注意一個關鍵詞「當場」,即要求「及時」製作。如果沒有「當場」,也就失去了證明效力。交通運輸行政執法人員應當當場製作現場筆錄,不得事後靠回憶補做現場筆錄,這一點對執法工作尤為重要。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三十三條 證據包括:(一)書證; (二)物證; (三)視聽資料; (四)電子數據的活動; (五)證人證言; (六)當事人的陳述; (七)鑒定意見; (八)勘驗筆錄、現場筆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