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行政法律出現行政委託的法律

行政法律出現行政委託的法律

發布時間: 2022-03-31 17:17:32

1. 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和行政機關委託的組織的區別

兩類組織抄的不同點:

1、權力來襲源不同。一個來源於法律、法規的授權,一個來源於行政機關的委託。

2、行使權力的名義不同。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以自己的名義行使被授予的行政職權,行政機關委託的組織以委託機關的名義行使權力。

3、承擔責任的主體不同。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自己承擔責任,行政機關委託的組織不承擔責任,其行為由委託機關承擔責任。

4、是否需要法律依據不同。法律法規授權組織的授權必須有法定依據,行政機關委託組織不強求必須有法定依據,除非法律有特別規定。

5、組織的性質不同。法律、法規授權組織既可以是企業組織,也可以是事業組織。行政機關委託的組織只能是事業組織。

(1)行政法律出現行政委託的法律擴展閱讀:

1、法律法規授權組織:指依據法律、法規授權而行使特定行政職能的非國家行政機關組織。

2、行政機關委託組織:指受行政機關的委託,按照委託范圍,以委託主體的名義,行使被委託的行政職權的非國家機關的組織,亦稱被委託組織。

參考資料:網路——行政機關委託的組織

2. 委託執法的法律依據是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十八條行政機關依照法律、法規或者規章的規定,可以在其法定許可權內委託符合本法第十九條規定條件的組織實施行政處罰。行政機關不得委託其他組織或者個人實施行政處罰。

委託行政機關對受委託的組織實施行政處罰的行為應當負責監督,並對該行為的後果承擔法律責任

受委託組織在委託范圍內,以委託行政機關名義實施行政處罰;不得再委託其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實施行政處罰。

受委託組織必須符合以下條件:

(一)依法成立的管理公共事務的事業組織;

(二)具有熟悉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和業務的工作人員;

(三)對違法行為需要進行技術檢查或者技術鑒定的,應當有條件組織進行相應的技術檢查或者技術鑒定。

(2)行政法律出現行政委託的法律擴展閱讀:

委託執法在現實中早有先例。

如在2014年,頤和園、天壇等11家北京市市屬公園獲得北京市園林綠化執法部門的委託執法,執法人員不必等公安協助,可直接開出最低5元,最高500元的罰款。

委託執法可以增強行政執法的靈活性和應對能力,提高行政執法效率,各地應積極探索實施,使之成為遏制不文明行為和違法行為的利器,有效破解「只能勸不能罰」的尷尬。

3. 能舉兩個例子分別說明下什麼是行政授權什麼是行政委託嗎

1、溫州市政府授權溫州交通局管理高速路收費管理權,這就是行政授權。溫州交通管理局委託高速收費站代為收取高速費等事宜。這就是行政委託。

2、廣州市公安局這是個行政機關,廣州市公安局裡面的戶籍科、法制科、這些是內設機構,那麼不是在廣州市公安局裡面的就是派出機構,比如說,派出所,被授權的組織就是被法律授權才能成為行政主體,委託組織就是,經過主管部門委託辦一件事就是被委託組織。

兩者的區別有以下四點:

1、對象不同。行政授權的對象包括機構和組織,行政委託的對象包括機關、機構、組織和個人。

2、依據不同。行政授權依據法規或規章的授權,行政委託沒有明確依據,只要不違背特別規定即可。

3、方式不同。行政授權可以通過直接授權的方式,如《學位條例》第七條對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的授權,也可以通過間接授權的方式,如《學位條例》第八條規定高等學校根據國務院的授權享有學位授予權。行政委託可以通過實際委託的方式,也可以通過推定委託的方式,若授權依據不足的,推定為委託。

4、後果不同。行政授權使被授權的機構獲得行政主體的資格,行政委託被委託的機構並沒有獲得行政主體的資格。

(3)行政法律出現行政委託的法律擴展閱讀:

行政授權與行政委託的共同點:

1、都是非政府組織,是國家機關以外的社會組織;

2、都有管理公共事務的職能。

例1:國家圖書館對讀者有公共管理的職能。

例2:學校對於家屬區的管理和大的學校里的紅綠燈等的管理,應該給學校一定的行政管理權。

在行政授權關系中,授權者對被授權者有指揮和監督的權力,被授權者對授權者有按要求完成任務的義務。 授權者與被授權者均應屬合法的行政機關,授權行為一旦發生,在規定的期限內有效。行政委託是行政機關在其職權職責范圍內依法將其行政職權或行政事項委託給有關行政機關、社會組織或者個人,受委託者以委託機關的名義實施管理行為和行使職權,並由委託機關承擔法律責任。」行政委託由於不發生職權職責、法律後果及行政主體資格的轉移。

4. 什麼是行政授權什麼是行政委託它們的概念

什麼是行政授權?
我國通常意義上的行政授權概念有其獨特的內涵,系指法律、法規將某項或某一方
面的行政職權的一部分或全部,通過法定方式授予某個組織的法律行為。
這一概念幾成
我國行政法學界的通說,相關研究大都以此為基礎展開。事實上,我國行政法上行政授
權概念的產生在某種意義上是以迎合行政訴訟被告的確定為目的的。由此,行政授權作
為我國行政主體理論中的一個重要部分被納入了學者的視野。我國行政授權的概念實際
上涵蓋了法律、法規對行政權的設定與分配,而非行政權的轉讓,這與行政授權的本意
不合。行政權的設定或可稱為授權行政,與行政授權有本質的不同,以此概念為藍本與
行政委託作比較,根本不具有可比性。因此,將立法機關基於立法權而行使的立法行為
作為行政權轉讓的行政行為,而將真正的行政法意義上的行政授權視為行政委託,最終
忽視了行政授權的研究。作為行政行為的行政授權,必須依據法律中明確的可以授權的
規定,且應客觀擁有所授職權,並嚴格依照授權程序進行。以不同於我國傳統意義上的
行政授權概念審視曾經與其密切聯系的一系列問題,將有助於相關理論的檢討與重構。
什麼是行政委託?
參考資料:
http://define.cnki.net/define_result.aspx?searchword=%E8%A1%8C%E6%94%BF%E5%A7%94%E6%89%98

5. 行政委託的受理范圍

受委託人的范圍包括以下幾種:
其一、企事業單位,如企事業單位在支付工資時將納稅義務人應該交納的稅款代征後繳納給國家稅務機關,其即處於受委託人的法律地位;
其二、社會組織,如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有權處理有關行政機關委託代辦的行政事務;
其三、公民,如某位治安聯防隊員根據公安機關的委託授權可以處理某些治安行政事務;
其四、不擁有特定職權的其他行政機關。如前所述,不同性質的行政機關以及由於許可權約束同一行政體系內部上下級行政機關之間也會發生行政委託。
例如,警告、五十元以下罰款屬於公安派出所的法定許可權,如果行政處罰的種類超越該許可權則必須獲得其上級公安機關的批准。通過上級委託,從而其可以進行超越本機關許可權的行為,但該行為被認為是其上級機關的行為,其不再具有行政主體地位。在行政訴訟中,對於派出機關的越權行為的行政主體的判定,就應以該派出機關是否取得其上級機關的委託為標准。另外,在現實中還存在大量的臨時行政機構。對這類行政機構的性質認定,法學界一般認為其不是行政主體,即不具有獨立的行政主體資格。專家認為,我們可以把其視為一種特殊的行政委託。該臨時機構所為行政行為的法律效果,應歸屬於組織其成立或者其直接上級行政機關。

6. 行政授權與行政委託的區別是什麼

行政授權與行政委託區別有以下四點:
1、對象不同。行政授權的對象包括機構和組織,行政委託的對象包括機關、機構、組織和個人;
2、依據不同。行政授權依據法規或規章的授權,行政委託沒有明確依據,只要不違背特別規定即可;
3、方式不同。行政授權可以通過直接授權的方式,行政委託可以通過實際委託的方式,也可以通過推定委託的方式,若授權依據不足的,推定為委託;
4、後果不同。行政授權使被授權的機構獲得行政主體的資格,行政委託被委託的機構並沒有獲得行政主體的資格。
行政授權是指法律、法規明文規定將某項行政職權的一部分或全部,通過法定方式授予某一組織享有的一種法律行為。有以下特徵:
1、行政授權具有單方強制性;
2、行政授權引起職權、職責同時轉移;
3、被授權組織以自己名義行使行政職權,獨立承擔法律責任。
行政委託是指行政機關依法將部分行政權委託給行政機關以外的組織行使的法律制度。其特徵如下:
1、委託人是行政機關;
2、委託須有法定依據,且委託事項不得超出自己的職權范圍;
3、受委託人以委託人的名義在委託許可權范圍內實施行政管理,由此產生的法律後果由委託人承擔。
二者都是非國家行政機關的組織;都依法管理公共事務。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第二十三條 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在法定授權范圍內,以自己的名義實施行政許可。被授權的組織適用本法有關行政機關的規定。
第二十四條 行政機關在其法定職權范圍內,依照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可以委託其他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許可。委託機關應當將受委託行政機關和受委託實施行政許可的內容予以公告。
委託行政機關對受委託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許可的行為應當負責監督,並對該行為的後果承擔法律責任。
受委託行政機關在委託范圍內,以委託行政機關名義實施行政許可;不得再委託其他組織或者個人實施行政許可。

7. 行政委託需不需要法律作為依據,這里的法律可以是規章或者某種決定之類的規定嗎

《行政處罰法》第18條規定,行政機關依照法律、法規或規章內的規定,可以在其容法定許可權內委託符合
《行政處罰法》第19條規定條件的組織實施行政處罰。行政機關不得委託其他組織或者個人實施行政處罰。委託行政機關對受委託的組織實施行政處罰的行為應當負責監督,並對該行為的後果承擔法律責任。受委託組織在委託范圍內,以委託行政機關名義實施行政處罰;不得再委託其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實施行政處罰。根據《行政處罰法》第19條的規定,受委託組織必須符合以下條件:(一)依法成立的管理公共事務的事業組織;(二)具有熟悉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和業務的工作人員;(三)對違法行為需要進行技術檢查或者技術鑒定的,應當有條件組織進行相應的技術檢查或者技術鑒定。

8. 行政授權和行政委託的區別有哪些

所謂行政授權,是指法律、法規將某項或某一方面的行政職權的一部分或全部,通過法定方式授予某個組織的法律行為。所謂行政委託,是指行政主體將其職權的一部分,依法委託給其他組織或個人來行使的法律行為。
行政授權和行政委託的區別主要有:
(1)行政授權必須有法律、法規的明文授權規定為依據。 行政委託也必須依法進行。只要不違背法律精神和法律目的,即可實施委託。
(2)行政授權必須符合法定的方式。 行政委託的法定方式,都是行政主體在行政管理活動中,以較具體的委託決定來進行的,有關行政委託的事項范圍、職權內容、委託時間、委託人和被委託人之間的關系等,都將在委 托決定中予以明確。
(3)行政授權的法律後果,使被授權的組織取得了所授予行政職權的主體資格,成為該項行政職權的法定行政主體。 行政委託的對象可以是另一行政主體,也可以是其他社會組織,在特定情況下,也可以是法定的個人,但均不會因此而發生職權及職責的轉移,被委託組織也不能因此而取得行使被委託職權的行政主體資格。
可見,行政授權和行政委託是兩個不同的法律概念,特別是在其行使的法律根據、法定方式和法律效果方面有著根本性的區別。

9. 行政法上行政委託與民法上授權委託的區別

(1)授權是根據具體的法律規定所享有的權利,可以以自己的名義實施行政職能專以自己名義對外屬承擔法律責任。
(2)委託是行政機關以自己名義委託其他組織行使自己權利的行為,受託組織不可以以自己名義行使行政職能,須以委託的行政機關名義行使行政職能,由委託的行政機關的對外承擔法律責任。

熱點內容
公民法庭職責 發布:2025-07-20 16:40:58 瀏覽:282
國土司法所 發布:2025-07-20 16:39:16 瀏覽:277
國家開放大學勞動與社會保障法期末考試 發布:2025-07-20 16:37:57 瀏覽:262
法院的稅 發布:2025-07-20 16:37:46 瀏覽:151
李銀河同性婚姻法投票 發布:2025-07-20 16:23:17 瀏覽:793
第三擔保人負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7-20 16:22:31 瀏覽:666
行政法是一類法律規范和原則的總稱 發布:2025-07-20 16:18:06 瀏覽:349
法社會與法研究專題 發布:2025-07-20 16:01:36 瀏覽:848
2018年解除勞動法賠償金 發布:2025-07-20 15:57:10 瀏覽:435
品安全法律知識競賽答案2015 發布:2025-07-20 15:49:18 瀏覽: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