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訴訟法第36條紅條
① 民事訴訟法第36條
你要的可能是下面的這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回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答的意見
36、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三十七條第二款規定,發生管轄權爭議的兩個人民法院因協商不成報請它們的共同上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時,如雙方為同屬一個地、市轄區的基層人民法院,由該地、市的中級人民法院及時指定管轄;同屬一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兩個人民法院,由該省、自治區、直轄市的高級人民法院及時指定管轄;如雙方為跨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法院,高級人民法院協商不成的,由最高人民法院及時指定管轄。
依前款規定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時,應當逐級進行。
②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條的內容
《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條規定:「被執行人未按判決、裁定和其他法律文版書指定的期間權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時,應當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被執行人未按判決、裁定和其他法律文書指定的期間履行其他義務的,應當支付遲延履行金」。
③ 民事訴訟第36條是什麼
新民事訴訟法解釋:第三十六條【移送管轄】
第三十六條人民法院發現受理的案件不屬於本院管轄的,應當移送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受移送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受移送的人民法院認為受移送的案件依照規定不屬於本院管轄的,應當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不得再自行移送。
【解釋】本條是關於移送管轄的規定。
移送管轄,是指沒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接受原告起訴後,發現原告起訴的案件不屬於自己管轄的,查明這個案件應當由哪個法院管轄,主動移送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管轄。設立移送管轄制度是為了適應各種復雜的實際情況,解決管轄中有爭議的問題,從而避免案件因管轄不明等原因而拖延審理,以致影響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根據本條的規定,人民法院移送案件應當具備三個條件:(1)移送案件的人民法院對該民事案件沒有管轄權。對案件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不得推脫責任而將案件移送到其他人民法院;(2)移送案件的人民法院已經受理了該民事案件。對於尚未受理的民事案件不存在移送的問題;(3)受移送的人民法院對該民事案件有管轄權。
移送管轄有兩種:一是同級人民法院之間的移送管轄,它屬於地域管轄的范圍。例如,重慶市某區人民法院受理一個繼承案件後,發現該被繼承人生前雖居住在重慶市某區,但他的住所和主要遺產在北京市某區,依照繼承遺產訴訟管轄的規定,該案不屬於重慶市該區人民法院管轄,應當將該案移送到有管轄權的北京市某區。二是上下級人民法院間的移送,它屬於級別管轄方面的移送。例如,重慶市某區人民法院受理一個民事案件後,發現該案件在重慶市范圍內有重大影響。依照本法第十九條的規定,中級人民法院管轄本管轄區有重大影響的第一審民事案件,該案不屬於重慶市該區人民法院管轄,應當將該案移送到有管轄權的重慶市中級人民法院。上下級法院之間的移送管轄,其原因和目的與同級法院之間的移送管轄基本相同。
實踐中,三種情況需要注意:一是兩個以上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的民事案件。對於這類案件,先立案的人民法院不得將案件移送給另一個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人民法院在立案前發現其他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已先立案的,不得重復立案;立案後發現其他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已先立案的,裁定將案件移送給先立案的人民法院。二是案件受理後,當事人住所地、經常居住地發生變化。出現這種情況的,受訴人民法院的管轄權不受當事人住所地、經常居住地變更的影響,受訴人民法院更不得將案件移送到當事人變更後的住所地、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三是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後,行政區域發生變更。出現這種情況的,受理案件時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不得以行政區域變更為由,將案件移送給變更後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
根據本條的規定,受移送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被移送的案件。受移送的人民法院認為受移送的案件依照規定不屬於本院管轄的,應當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不得再自行移送。不得再自行移送包括既不能把移送來的案件再退回原移送的法院,也不能再移送給其他法院,只能報請上一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這樣規定的目的有二:一是避免原告多跑路,方便當事人訴訟;二是避免案件由於互相推諉,拖延訴訟時間,使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得不到及時保護。
需要注意的是,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條的規定,當事人對管轄權提出異議是當事人的一項訴訟權利,法院經審查異議成立的,就應將案件移送有管轄權的法院審判。這樣可以避免無管轄權的法院為了某種利益審判案件,損害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也有助於克服地方保護主義。當事人對管轄權的異議,應當在提交答辯狀期間屆滿前提出。如果在審理中提出,應當視為當事人已接受受理該案件的法院的管轄,否則將會影響對案件的及時審判。
④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三條第(六)項的規定
第二百三十三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裁定終結執行:
(一)申請人撤版銷申請的;
(二)據以執行的權法律文書被撤銷的;
(三)作為被執行人的公民死亡,無遺產可供執行,又無義務承擔人的;
(四)追索贍養費、扶養費、撫育費案件的權利人死亡的;
(五)作為被執行人的公民因生活困難無力償還借款,無收入來源,又喪失勞動能力的;
(六)人民法院認為應當終結執行的其他情形。
⑤ 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五條的規定
《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五條內容是:當事人、利害關系人認為執行行為違反法律規定的,可以向負責執行的人民法院提出書面異議。當事人、利害關系人提出書面異議的,人民法院應當自收到書面異議之日起十五日內審查,理由成立的,裁定撤銷或者改正;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駁回。當事人、利害關系人對裁定不服的,可以自裁定送達之日起十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復議。
⑥ 民事訴訟法中第36條的規定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事級別管轄異議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中第9條矛盾嗎
這兩個規定說的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情況:
民訴法第36條是移送管轄的規定,回即將認為本院沒有管答轄權的案件移送給其認為有管轄權的法院,受移送的法院如果認為自己也沒有管轄權,不得再自行移送。
最高法院關於民事級別管轄司法解釋第9條是管轄權轉移問題的規定,該司法解釋是對適用民訴法第39條規定發生問題如何處理的司法解釋解釋。第39條第二款規定的是有管轄權的下級法院將案件移送上級法院審理。受移送的上級法院有權決定是否同意移送。第9條說的是對不應當依據第39條移送的案件,即使當事人沒提出管轄權異議,受移送的上級法院也有權撤銷移送法院的移送管轄裁定。
綜上,兩個規定不矛盾。
⑦ 《民事訴訟法》第四十六條的內容是
民事訴訟法
第四十五條當事人提出迴避申請,應當說明理由,在案件開始審理版時提出;迴避事由在案件權開始審理後知道的,也可以在法庭辯論終結前提出。
被申請迴避的人員在人民法院作出是否迴避的決定前,應當暫停參與本案的工作,但案件需要採取緊急措施的除外。
第四十六條院長擔任審判長時的迴避,由審判委員會決定;審判人員的迴避,由院長決定;其他人員的迴避,由審判長決定。
第四十七條人民法院對當事人提出的迴避申請,應當在申請提出的三日內,以口頭或者書面形式作出決定。申請人對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決定時申請復議一次。復議期間,被申請迴避的人員,不停止參與本案的工作。人民法院對復議申請,應當在三日內作出復議決定,並通知復議申請人。
⑧ 民事訴訟法36條是否適用於級別管轄
據相關資料顯示,是的。第三十六條人民法院發現受理的案件不屬於本院管轄的,應當移送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受移送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受移送的人民法院認為受移送的案件依照規定不屬於本院管轄的,應當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不得再自行移送。最好查詢當地官方網站獲得第一手權威信息。
⑨ 民事訴訟法第八十六條是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最後一條是:第二百八十四條 本法自公布之日起施內行,《中華人民共容和國民事訴訟法(試行)》同時廢止。所以沒有第486條。
你是否指的是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適用意見)2015版,其第四百八十六條是:
對被執行的財產,人民法院非經查封、扣押、凍結不得處分。對銀行存款等各類可以直接扣劃的財產,人民法院的扣劃裁定同時具有凍結的法律效力。
⑩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三百二十七條規定
你好!
民事訴訟法只有284條!你找的應該是司法解釋327條專吧: 第三百二十七條 必須參加訴訟的當事人或者有屬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在第一審程序中未參加訴訟,第二審人民法院可以根據當事人自願的原則予以調解;調解不成的,發回重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