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行政法八十二

行政法八十二

發布時間: 2022-04-06 17:54:59

❶ 《行政法》中的期限是工作日還是自然日

這個問題不能一概而論,分述如下:

第一,《行政許可法》中的期限全部為「工作日」,依據如下:

該法第八十二條:本法規定的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許可的期限以工作日計算,不含法定節假日。

第二,《行政強製法》中的期限10日以下的為「工作日」,依據如下:

該法第六十九條:本法中十日以內期限的規定是指工作日,不含法定節假日。

第三,《行政復議法》中的「5」日和「7」日為工作日,依據如下:

該法第四十條第二款:本法關於行政復議期間有關「五日」、「七日」的規定是指工作日,不含節假日。

第四,《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中只有兩個期限15日和20日都是工作日:

該條例第十八條:屬於主動公開范圍的政府信息,應當自該政府信息形成或者變更之日起20個工作日內予以公開。

該條例第二十四條第二款:行政機關不能當場答復的,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15個工作日內予以答復;如需延長答復期限的,應當經政府信息公開工作機構負責人同意,並告知申請人,延長答復的期限最長不得超過15個工作日。

第五,其他行政法律規范中皆沒有明確是工作日還是自然日。但一般來講,3日、5日、7日這些較短期限都應當理解為工作日,因為本身時間較短,如果算自然日,趕上節假日國家機關不上班,就會使得公眾喪失期限利益,顯然是不公允的。另外《治安管理處罰法》中的拘留日期當然是自然日。

❷ <破產法>第八十二條中,"以及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支付給職工的補償金".這些行政法律,法規具體是什麼

你講的是<破產法>,其他法就是:《勞動法》;《職工工資法》;地方工資法規等。

❸ 區分哪些是法律 行政法規 部門規章

1、范復圍不同法律法規、行政法規和制部門規章這三個的范圍不一樣,法律法規范圍最大,包含了行政法規以及部門規章,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是單獨的。2、制定人不同法律法規是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行政法規則是國務院制定,而部門規章是適用於國務院各部門、各委員會、審計署等這些部門自己發布的。3、適用對象不同法律法規適用於所有人,上至國家領導人,下至普通民眾;行政法規是為領導和管理國家各項行政工作制定的,不適用普通民眾;部門規章同樣不適用普通民眾,是國務院各部門、各委員會、審計署自己調整內部范圍內的行政管理關系的。

❹ 關於行政法中簡易程序的問題:

關於行政訴訟法中簡易程序的規定:
相關法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專訴訟法》
第八十二條人屬民法院審理下列第一審行政案件,認為事實清楚、權利義務關系明確、爭議不大的,可以適用簡易程序:
(一)被訴行政行為是依法當場作出的;
(二)案件涉及款額二千元以下的;
(三)屬於政府信息公開案件的。
除前款規定以外的第一審行政案件,當事人各方同意適用簡易程序的,可以適用簡易程序。
發回重審、按照審判監督程序再審的案件不適用簡易程序。
第八十三條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行政案件,由審判員一人獨任審理,並應當在立案之日起四十五日內審結。
第八十四條人民法院在審理過程中,發現案件不宜適用簡易程序的,裁定轉為普通程序。

❺ 82條刑事拘留判多久

法律分析:公安機關會視情況對其進行刑事拘留,三日提請檢察院批捕,可以延長一至四日,檢察院一般會在七日內

決定是否批准逮捕,如果是流竄作案、結伙作案或多

次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請批捕的時候可以延長至一個月,也就是說刑事拘留一般是+多天,最長是三十七天。正在預備犯罪、實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後即時

被發覺的、被害人或者在場親眼看見的人指認他犯罪

的等的可以先行拘留。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八十九條 公安機關對被拘留的人,認為需要逮捕的,應當在拘留後的三日以內,提請人民檢察院審查批准。在特殊情況下,提請審查批準的時間可以延長一日至四日。對於流竄作案、多次作案、結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請審查批準的時間可以延長至三十日。

刑法82條是屬於什麼罪

潤82條是什麼罪?你最好不要犯就可以了,只要你不要犯罪,無論是82條,還是八二十沒關系

❼ 行政法問題~~~~

D。

立法法》 第八十二條 部門規章之間、部門規章與地方政府規章之間具有同等效力,在各自的許可權范圍內施行。

第八十六條 地方性法規、規章之間不一致時,由有關機關依照下列規定的許可權作出裁決:
(一)同一機關制定的新的一般規定與舊的特別規定不一致時,由制定機關裁決;
(二)地方性法規與部門規章之間對同一事項的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國務院提出意見,國務院認為應當適用地方性法規的,應當決定在該地方適用地方性法規的規定;認為應當適用部門規章的,應當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裁決;
(三)部門規章之間、部門規章與地方政府規章之間對同一事項的規定不一致時,由國務院裁決。

❽ 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屬於什麼糾紛案

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屬於人格權糾紛案。
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糾紛是指他人實施侵害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行為而引起的糾紛。
生命權是指以自然人的生命安全利益為內容的權利。生命權是法律保護的最高權利形態。生命的喪失是侵害生命權的結果。
關於生命權,通說認為,它是以民事主體的生命利益為客體的權利,是一種人格權。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規定,生命權與健康權、身體權是並列的三種人格權。
《關於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條 自然人因下列人格權利遭受非法侵害,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予以受理:
(一)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
(二)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
(三)人格尊嚴權、人身自由權。
違反社會公共利益、社會公德侵害他人隱私或者其他人格利益,受害人以侵權為由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予以受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法》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條 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損害的,應當賠償醫療費、護理費、交通費、營養費、住院伙食補助費等為治療和康復支出的合理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造成殘疾的,還應當賠償輔助器具費和殘疾賠償金;造成死亡的,還應當賠償喪葬費和死亡賠償金。
第一千一百八十二條 侵害他人人身權益造成財產損失的,按照被侵權人因此受到的損失或者侵權人因此獲得的利益賠償;被侵權人因此受到的損失以及侵權人因此獲得的利益難以確定,被侵權人和侵權人就賠償數額協商不一致,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由人民法院根據實際情況確定賠償數額。
第一千一百八十三條 侵害自然人人身權益造成嚴重精神損害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精神損害賠償。
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侵害自然人具有人身意義的特定物造成嚴重精神損害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精神損害賠償。

❾ 行政法中的期限是工作日還是自然日

這個不能一概而論,分述如下:

第一,《行政許可法》中的期限全部為「工作日」,依據如下:
該法第八十二條:本法規定的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許可的期限以工作日計算,不含法定節假日。

第二,《行政強製法》中的期限10日以下的為「工作日」,依據如下:
該法第六十九條:本法中十日以內期限的規定是指工作日,不含法定節假日。

第三,《行政復議法》中的「5」日和「7」日為工作日,依據如下:
該法第四十條第二款:本法關於行政復議期間有關「五日」、「七日」的規定是指工作日,不含節假日。

第四,《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中只有兩個期限15日和20日都是工作日:
該條例第十八條:屬於主動公開范圍的政府信息,應當自該政府信息形成或者變更之日起20個工作日內予以公開。
該條例第二十四條第二款:行政機關不能當場答復的,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15個工作日內予以答復;如需延長答復期限的,應當經政府信息公開工作機構負責人同意,並告知申請人,延長答復的期限最長不得超過15個工作日。

第五,其他行政法律規范中皆沒有明確是工作日還是自然日。但一般來講,3日、5日、7日這些較短期限都應當理解為工作日,因為本身時間較短,如果算自然日,趕上節假日國家機關不上班,就會使得公眾喪失期限利益,顯然是不公允的。另外《治安管理處罰法》中的拘留日期當然是自然日。

希望能幫到你。

❿ 行政法高手進!行政規章包括哪些

規章有兩種,一種是國務院的部門規章,一種是地方政府規章。地方政府規章包括省政府規章,社區市規章。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2000年3月15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 2015年3月15日第十二屆全國人大第三次會議修正 同日公布施行)
第八十條 國務院各部、委員會、中國人民銀行、審計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直屬機構,可以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在本部門的許可權范圍內,制定規章。
部門規章規定的事項應當屬於執行法律或者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的事項。沒有法律或者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的依據,部門規章不得設定減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權利或者增加其義務的規范,不得增加本部門的權力或者減少本部門的法定職責。
第八十二條 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可以根據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地方性法規,制定規章。
地方政府規章可以就下列事項作出規定:
(一)為執行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的規定需要制定規章的事項;
(二)屬於本行政區域的具體行政管理事項。
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根據本條第一款、第二款制定地方政府規章,限於城鄉建設與管理、環境保護、歷史文化保護等方面的事項。已經制定的地方政府規章,涉及上述事項范圍以外的,繼續有效。
除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經濟特區所在地的市和國務院已經批準的較大的市以外,其他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開始制定規章的時間,與本省、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確定的本市、自治州開始制定地方性法規的時間同步。
應當制定地方性法規但條件尚不成熟的,因行政管理迫切需要,可以先制定地方政府規章。規章實施滿兩年需要繼續實施規章所規定的行政措施的,應當提請本級人民代表大會或者其常務委員會制定地方性法規。
沒有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的依據,地方政府規章不得設定減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權利或者增加其義務的規范。

熱點內容
廣東聞彰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7-16 18:53:32 瀏覽:763
合同法不當得利的類型 發布:2025-07-16 18:52:48 瀏覽:492
藝術條例 發布:2025-07-16 18:52:12 瀏覽:963
合同法違約責任案例分析 發布:2025-07-16 18:51:59 瀏覽:936
帶隊出去培訓規章制度 發布:2025-07-16 18:51:21 瀏覽:778
部門規章和自律性規則 發布:2025-07-16 18:27:26 瀏覽:290
民事訴訟法課時 發布:2025-07-16 18:09:30 瀏覽:810
與生活有關的行政法800 發布:2025-07-16 18:07:48 瀏覽:956
倉庫落實規章制度的措施 發布:2025-07-16 17:45:23 瀏覽:33
勞動法自學考試選擇題題庫 發布:2025-07-16 17:44:34 瀏覽: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