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案例分析真實案例分析
Ⅰ 行政法案例分析
1、在本案中,學校行政科是行政處罰的實施主體。根據我國《行政處罰法》第二條的規定,行政處罰的實施主體是國家行政機關。學校行政科是學校的行政機構,它屬於國家行政機關的一類,因此它是行政處罰的實施主體。
2、在本案中,學校行政科有權要求賠償。在王某私自用電爐煮飯時不慎失火,造成部分公私財物毀損的情況下,學校行政科有權根據學校有關規定對王某進行行政處罰,並要求王某賠償其造成的損失。這種賠償是民事賠償性質的。
3、行政行為的撤銷主體是國家行政機關。根據我國《行政處罰法》第七十一條的規定,行政行為的撤銷可以由作出該行為的國家行政機關或者其上級主管機關依法實施。因此,在本案中,教育委員會不應當撤銷學校作出的「行政處罰」,因為教育委員會不是學校行政科的上級主管機關。學校行政科應當依據相關規定和法律程序撤銷它作出的行政處罰。
Ⅱ 行政法案例分析,懂的進來!!!
(1)市政府的通告屬於具體行政行為。本案中市政府發布的通告,明確確定只給甲發放定專點標志牌,而該市原僅屬有甲、乙、丙、丁四家定點屠宰場,這就意味著剝奪了乙、丙、丁三家屠宰場的屠宰資格。可見,該通告是針對定點屠宰這一特定的事和甲、乙、丙、丁這一特定的人作出的,侵害了乙、丙、丁三家屠宰場的公平競爭權,屬於典型的具體行政行為。(2)頒發定點屠宰標志牌是行政許可行為,具體而言是屬於資格許可行為,即賦予行政相對人從事某種活動的資格的許可。既然頒發定點屠宰標志牌的行為是資格許可行為,未獲得該牌的企業就不得從事生豬屠宰的經營活動,市工商局、市衛生局就有權據此吊銷其執照與許可證。但本案中,由於市政府的行為違法,所以,工商局、衛生局就不得據此吊銷乙、丙、丁的執照與許可證。
Ⅲ 案例分析 行政法中的合法性原則
本文通過分析最高人民法院(2018)最高法行申6130號行政裁定書,探討行政行為中的合法性原則在具體案例中的應用。裁定書內容已附於文末,可供學習參考。
案例聚焦於華強公司因排污超標引發的行政爭議。華強公司未執行政府會議要求,繼續生產,市經信委因此作出3號限電通知。焦點在於三個方面:
- 電力行政執法支隊是否適格成為原告?通常,政府內設機構如電力執法支隊,不具備獨立的行政主體資格,但在得到明確授權或委託的情況下,可以代表政府行動。此案中,經信委的認可是關鍵。
- 3號限電通知是行政處罰還是行政強制措施?法律對兩類行為的設定許可權有明確區分。在華強公司案例中,雖然表面類似處罰,實質上應視為行政強制措施,因其具有暫時性和目的性。
- 3號限電通知是否違反合法性原則?合法性原則包括遵守法律和法律保留。在本案中,電力執法支隊和經信委的行為均存在超越許可權的問題,尤其是未經法律明確授權的行政行為。
通過分析,法院強調了法律保留原則,即行政行為必須依據法律授權進行。經信委的行政行為被認定為超越職權,違反了法律保留原則,環保局有義務履行相關法定職責,以遵循法律優先原則。
Ⅳ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這道題目的案例分析怎麼回答
案例(1)
2004年10月20日,天津市工商局北辰分局市場科的工作人員張某、王某和天津市地稅局北辰分局徵收科的工作人員李某、趙某聯合對某農貿市場進行執法大檢查。李某、趙某發現E公司自2004年7月至2004年9月,偷漏稅款達5000元,當場作出罰款5000元的處罰,並責令E公司補繳稅款5000元。隨後,張某、王某發現E公司經營假冒偽劣商品,當場作出罰款3000元、吊銷營業執照的處罰。E公司的法定代表人錢某要求張某、王某舉行聽證,張某、王某告知錢某現在局裡正在對辦公樓進行翻新,沒有地方舉行聽證,且E公司經營假冒偽劣商品的違法事實清楚,證據確鑿,舉行聽證還是這個結果,拒絕舉行聽證。E公司不服,遂向天津市北辰區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請問:
(1)李某、趙某和張某、王某當場對E公司作出處罰是否合法?為什麼?(2分)
(2)張某、王某拒絕E公司的法定代表人錢某的聽證請求是否合法?為什麼?(3分)
(3)張某、王某對E公司作出罰款3000元、吊銷營業執照的處罰,是否違反《行政處罰法》關於「一事不再罰」的規定?為什麼?(3分)
(4)E公司對上述行政處罰均不服,是否可以以天津市工商局北辰分局和天津市地稅局北辰分局為共同被告, 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為什麼?(2分)
案例(2)
2005年3月10日,某直轄市甲、乙、丙三名律師決定出資合夥成立「新津律師事務所」。2005年5月16日,甲、乙、丙三人向該市司法局口頭申請成立律師事務所並提供了律師事務所章程、發起人名單、簡歷、身份證明、資金證明等有關申請材料。市司法局受理申請的工作人員李某見甲滿頭白發,特別提醒三人,根據該市政府規章的規定,設立合夥制律師事務所,發起人的年齡均不得超過60歲。甲告知李某,他們三人的年齡均不到60歲。於是,李某將一份市司法局專門設計的律師事務所設立申請書格式文本交給三人填寫。三人填寫完畢後,交給李某。李某當即受理了申請,並出具了書面的受理憑證。後市司法局指派工作人員張某對申請材料進行審查,張某發現三人提供的資金證明系偽造,但考慮到甲曾經當過自己的老師且對自己很好,於是隱瞞了真實情況,在法定期限內作出了准予設立律師事務所的決定並向甲、乙、丙三人頒發了《律師事務所執業證書》。2005年12月27日,市司法局發現資金證明系偽造。此間,甲、乙、丙三人已付辦公場所租金2萬元,裝修費3萬元。
請問:
(1)該市政府規章規定「設立合夥制律師事務所,發起人的年齡均不得超過60歲」的條件是否合法?為什麼?(註:《律師法》未對發起人的年齡作出任何限制性規定)(2分)
(2)市司法局在作出是否准予甲、乙、丙三名律師設立律師事務所的決定之前,是否應當聽取甲、乙、丙三人的意見?為什麼?(2分)
(3)《律師法》(2001年修正)第19條規定,申請設立律師事務所的,司法行政機關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30日內作出是否頒發律師事務所執業證書的決定。請問,市司法局在作出律師事務所執業許可決定時,是否應當適用《律師法》的上述規定?為什麼?(2分)
(4)2005年12月27日,市司法局發現資金證明系偽造後,是否應當撤銷「新津律師事務所」的《律師事務所執業證書》?為什麼? (2分)
(5)如果市司法局發現資金證明系偽造後,決定撤銷「新津律師事務所」的《律師事務所執業證書》,是否需要賠償甲、乙、丙三名律師的損失?為什麼?(2分)
Ⅳ 兩個行政法案例分析(急)
一、1.屬於行政糾紛。2.存在。相關法律規定,警察在下班期間如果遇到違法行為的內,應當及時干預制容止,打擊違法犯罪。3.存在,徐某屬於公務行為,行政主體是徐某所在的交警大隊。
二、不存在。因為此案中雙方中一方是職工甲,是自然人,一方是農場,農場不是行政機關,不具有行政機關的特徵,甲與農場簽訂的合同屬於民事合同,他們之間的糾紛是民事糾紛。因此農場無權對甲進行處罰。
Ⅵ 行政法案例分析
問題1:陳、鄧如不服鄉政府辦「學習班」的行為,對其權益受侵犯可否請求行政賠償,為什麼?
問題2:陳、鄧如請求行政賠償,應向哪個機關提出?如拒絕還有何救濟途徑?
問題3:陳、鄧可能獲得哪些賠償?
=====================================
1.陳、鄧若不服,可以申請行政復議,或者行政訴訟,不能直接單獨提出行政賠償,因為行政行為的被確認違法才能申請國家賠償
2,向縣政府提出行政復議及賠償,可以直接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3,這個案例是行政機關侵犯了人身自由權,法院會判該行政行為違法,但不具有回轉性,所以,能賠償誤工費
Ⅶ 行政法案例分析
1.案例一公安機關行使的是偵查權而非行政權,所以公安機關的行為屬回於廣義的司法行為答。對此行為的合法性公民不能起訴,對於公安機關的扣押貨物的行為,當事人可以根據國家賠償法的規定向公安機關提出國家賠償請求。
2.行政訴訟法解釋規定原告應當對起訴行政機關的不作為的事實承擔舉證責任,所以法院的判決並無錯誤。
Ⅷ 行政法案例分析
一、對於本題,主要考慮是直接授權還是間接授權,本案中某市林業局依據《中華人民共版和過森林防火條例》授權權某鄉人民政府,屬於行政單位的委託,並不是直接授權,只有在直接授權下鄉人民政府才能具有行政主體資格,所以本案的行政行為的主體應該是林業局而不是鄉人民政府。
二、對於本案應該認定為是某甲與王某之間的民事關系糾紛,王某雖是工商所的工作人員,但是其沒有在工作時間行使行政職權,其行為應該認定為個人行為,而工商所雖起到調解協商作用,但是工商所的行為並不能作為其成為行政訴訟被告的構成要件,所以我認為不應該將工商所作為被告起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