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處罰的對象是違反行政法規范的
❶ 行政處罰的本質屬性是什麼
行政處罰是指行政主體依照法定職權和程序對違反行政法規范,尚未構成犯罪的相對人給予行政制裁的具體行政行為。行政處罰特徵是:實施行政處罰的主體是作為行政主體的行政機關和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行政處罰的對象是實施了違反行政法律規范行為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行政處罰的性質是一種以懲戒違法為目的、具有制裁性的具體行政行為。
❷ 對於眾多違反行政法規范的人員,行政機關只處罰其中少數人的,請問行政機關的這種作法正確嗎
行政處罰遵循公正、公開、公平原則,在這里得區分具體情況,假如交通運輸部門對黑車的查專處,屬可能受到處罰的是少數人,因為多數人沒被查到,假如說成片的違章建築,住建部門就不能只查處少數人。對前者來說行政機關的這種作法正確,本身不違法,後者則不然。
❸ 行政處罰和行政處分的對象各是什麼
行政處罰是指行政機關或其他行政主體依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對違反行政法規范尚未構成犯罪的相對方給予行政制裁的具體行政行為。
行政處分是指國家行政機關對其系統內部違法失職的公務員實施的一種懲戒措施。
行政處罰與行政處分雖然都是國家行政機關作出的制裁行為,但有較大區別:
1、作出決定的主體范圍不同。行政處罰是由享有行政處罰權的行政主體作出的,這些行政主體具有對外管理職能,其行政處罰權已為法律、法規明確規定。而行政處分是由受處分的公務員所在機關,或上級機關,或行政監察機關作出的。也就是說,一般的行政機關都享有對其工作人員的行政處分權。
2、所制裁的對象不同。行政處罰制裁的對象是違反行政法規范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而行政處分的對象僅限於行政機關系統內部的公務員。
3、採取的形式不同。行政處罰的形式、種類很多,有警告、罰款、行政拘留、吊銷許可證執照、責令停產停業、沒收財物等;而行政處分的形式只有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撤 職和開除等六種形式。
4、行為的性質不同,行政處罰屬於外部行政行為,以行政管轄關系為基礎;而行政處分屬於內部行政行為,以行政隸屬關系為前提。
5、所依據的法律、法規不同。行政處罰所依據的是有關行政管理的法律規范,而行政處分 則由有關行政機關工作人員或公務員的法律規范調整。
6、兩者的救濟途徑不同。對行政處罰不服的,除法律、法規另有規定外,相對方可申請復議或提起行政訴訟,通過復議與行政訴訟獲得救濟;而對行政處分不服的,被處分的公務員只能向作出處分決定的機關的上一級機關或行政監察部門申訴。
❹ 行政處理決定與行政處罰區別是什麼
法律分析:1、作出決定的主體范圍不同。2、所制裁的對象不同。3、採取的形式不同。4、行為的性質不同。5、所依據的法律、法規不同。6、兩者的救濟途徑不同。只要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實施了違反行政法律規范的行為,擁有行政處罰權的行政主體就應當對其實施行政處罰,以維護正常的社會公共秩序。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第三十三條 違法行為輕微並及時改正,沒有造成危害後果的,不予行政處罰。初次違法且危害後果輕微並及時改正的,可以不予行政處罰。當事人有證據足以證明沒有主觀過錯的,不予行政處罰。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對當事人的違法行為依法不予行政處罰的,行政機關應當對當事人進行教育。
❺ 在行政法律關系中,行政處罰的對象必然是 A行政機關 B行政相對人 C特定的行政主體 D公務員
行政------行政機關,處罰------相對人,所以說你的問題正確答案是B行政相對人
❻ 《行政處罰法》規定:未滿14周歲的人違反行政法律規范將( )
《行政處罰法》規定:未滿14周歲的人違反行政法律規范將不予處罰。
《行政處罰法》第二十五條不滿十四周歲的人有違法行為的,不予行政處罰,責令監護人加以管教;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有違法行為的,從輕或者減輕行政處罰。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十二條已滿14周歲不滿18周歲的人違反治安管理的,從輕或者減輕處罰;不滿14周歲的人違反治安管理的,不予處罰,但是應當責令其監護人嚴加管教。
第二十一條 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有下列情形之一,依照本法應當給予行政拘留處罰的,不執行行政拘留處罰:
(一)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
(二)已滿16周歲不滿18周歲,初次違反治安管理的;
(三)70周歲以上的;
(四)懷孕或者哺乳自己不滿1周歲嬰兒的。
(6)行政處罰的對象是違反行政法規范的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38條規定:「對違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實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堅持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四十四條也明確地規定:「對犯罪的未成年人追究刑事責任,實行教育、感化、挽救方針,堅持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
這就從法律上明確了司法機關在辦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時所應遵循的基本原則。教育、感化、挽救原則要求司法人員在辦理未成人案件中要正確處理懲罰和教育的關系。
要將教育工作放在突出的位置,堅持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司法人員對未成人要堅持攻心為主,像父母對孩子、教師對學生一樣,針對其個人特點,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使之認識到自已行為的危害性。
❼ 行政處罰對象的問題。
被處罰主體是醫院,處罰主體是環保局。
申請聽證是向作出行政處罰的機關申請,且需要在規定時限內提出,3日吧,不提出,則視為放棄聽證權利。
聽證是在行政處罰之前,處罰告知之後。
如果已作出行政處罰,則進入復議和訴訟階段,也有時限,復議為60日內,訴訟為3個月內。
復議機關為作出處罰的上級主管部門或同級政.府,訴訟途徑為作出處罰機關所在地法.院。
❽ 行政執法人員當場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必須報所屬行政機關備案,這句話表述正確嗎,請教高手。
行政執法人員來當場作出源的行政處罰決定,必須報所屬行政機關備案,這句話是正確的。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三十四條 執法人員當場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應當向當事人出示執法身份證件,填寫預定格式、編有號碼的行政處罰決定書。行政處罰決定書應當當場交付當事人。
前款規定的行政處罰決定書應當載明當事人的違法行為、行政處罰依據、罰款數額、時間、地點以及行政機關名稱,並由執法人員簽名或者蓋章。執法人員當場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必須報所屬行政機關備案。
(8)行政處罰的對象是違反行政法規范的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三十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為,依法應當給予行政處罰的,行政機關必須查明事實;違法事實不清的,不得給予行政處罰。
第三十一條 行政機關在作出行政處罰決定之前,應當告知當事人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事實、理由及依據,並告知當事人依法享有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