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最高人民法院執行刑事訴訟法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執行刑事訴訟法解釋

發布時間: 2022-04-07 05:53:59

⑴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屬於

發文單位:最高人民法院
文號:法釋〔2012〕21號
發布日期:2012-12-20
執行日期:2013-1-1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的解釋》已於2012年11月5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559次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
2012年12月20日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
(2012年11月5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559次會議通過)
目 錄
第一章 管 轄
第二章 回 避
第三章 辯護與代理
第四章 證 據
第一節 一般規定
第二節 物證、書證的審查與認定
第三節 證人證言、被害人陳述的審查與認定
第四節 被告人供述和辯解的審查與認定
第五節 鑒定意見的審查與認定
第六節 勘驗、檢查、辨認、偵查實驗等筆錄的審查與認定
第七節 視聽資料、電子數據的審查與認定
第八節 非法證據排除
第九節 證據的綜合審查與運用
第五章 強制措施
第六章 附帶民事訴訟
第七章 期間、送達、審理期限
第八章 審判組織
第九章 公訴案件第一審普通程序
第一節 審查受理與庭前准備
第二節 宣布開庭與法庭調查
第三節 法庭辯論與最後陳述
第四節 評議案件與宣告判決
第五節 法庭紀律與其他規定
第十章 自訴案件第一審程序
第十一章 單位犯罪案件的審理
第十二章 簡易程序
第十三章 第二審程序
第十四章 在法定刑以下判處刑罰和特殊假釋的核准
第十五章 死刑復核程序
第十六章 查封、扣押、凍結財物及其處理
第十七章 審判監督程序
第十八章 涉外刑事案件的審理和司法協助
第十九章 執行程序
第一節 死刑的執行
第二節 死刑緩期執行、無期徒刑、有期徒刑、拘役的交付執行
第三節 管制、緩刑、剝奪政治權利的交付執行
第四節 財產刑和附帶民事裁判的執行
第五節 減刑、假釋案件的審理
第六節 緩刑、假釋的撤銷
第二十章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訴訟程序
第一節 一般規定
第二節 開庭准備
第三節 審 判
第四節 執 行
第二十一章 當事人和解的公訴案件訴訟程序
第二十二章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違法所得的沒收程序
第二十三章 依法不負刑事責任的精神病人的強制醫療程序
第二十四章 附 則

⑵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刑事訴訟法的解釋

法律分析:《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若干問題的解釋》已經廢止。取而代之的是《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的解釋》。被告人、自訴人、附帶民事訴訟的原告人和被告人直接向第二審人民法院提出上訴的,第二審人民法院應當在收到上訴狀後三日以內將上訴狀交第一審人民法院。第一審人民法院應當審查上訴是否符合法律規定。符合法律規定的,應當在接到上訴狀後三日以內將上訴狀連同案卷、證據移送上一級人民法院,同時將上訴狀副本送交同級人民檢察院和對方當事人。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六條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進行刑事訴訟,必須依靠群眾,必須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對於一切公民,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在法律面前,不允許有任何特權。

⑶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百三十七條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已經廢止。取而專代之的是《最高人民法院關屬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原解釋的第二百三十七條相應修改為新解釋的第三百零三條。
原解釋為:第二百三十七條被告人、自訴人、附帶民事訴訟的原告人和被告人直接向第二審人民法院提出上訴的,第二審人民法院應當在收到上訴狀後三日以內將上訴狀交第一審人民法院。第一審人民法院應當審查上訴是否符合法律規定。符合法律規定的,應當在接到上訴狀後三日以內將上訴狀連同案卷、證據移送上一級人民法院,同時將上訴狀副本送交同級人民檢察院和對方當事人。
新解釋為:第三百零三條 上訴人直接向第二審人民法院提出上訴的,第二審人民法院應當在收到上訴狀後三日內將上訴狀交第一審人民法院。第一審人民法院應當審查上訴是否符合法律規定。符合法律規定的,應當在接到上訴狀後三日內將上訴狀連同案卷、證據移送上一級人民法院,並將上訴狀副本送交同級人民檢察院和對方當事人。

⑷ 請教一個法律問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76條的內容是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百七十六條

人民法院應當根據案件的具體情形,分別作出裁判:

1,起訴指控的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依據法律認定被告人的罪名成立的,應當作出有罪判決;

2,起訴指控的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指控的罪名與人民法院審理認定的罪名不一致的,應當作出有罪判決;

3,案件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依據法律認定被告人無罪的,應當判決宣告被告人無罪;

4,證據不足,不能認定被告人有罪的,應當以證據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判決宣告被告人無罪;

5,案件事實部分清楚,證據確實、充分的,應當依法作出有罪或者無罪的判決;事實不清,證據不足部分,依法不予認定;

6,被告人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應當判決宣告被告人不負刑事責任;

7,被告人是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不予刑事處罰的,應當判決宣告被告人不負刑事責任;

8,犯罪已過追訴時效期限,並且不是必須追訴或者經特赦令免除刑罰的,應當裁定終止審理;

9,被告人死亡的,應當裁定終止審理;對於根據已查明的案件事實和認定的證據材料,能夠確認被告人無罪的,應當判決宣告被告人無罪。

(4)最高人民法院執行刑事訴訟法解釋擴展閱讀:

依照《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設立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專門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審判機關,負責審理各類案件,制定司法解釋,監督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專門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並依照法律確定的職責范圍,管理全國法院的司法行政工作。

根據《憲法》、《人民法院組織法》及相關法律,作為國家最高審判機關,最高人民法院審理下列案件:

一、審理法律規定由它管轄的和它認為應當由自己審判的第一審案件;

二、審理對高級人民法院、專門人民法院判決、裁定的上訴、抗訴、申請再審與申訴案件;

三、審理最高人民檢察院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提出的抗訴案件;

四、核准本院判決以外的死刑案件;

五、依法審理國家賠償案件,決定國家賠償;

六、核准法定刑以下判處刑罰的案件。

除審判案件外,最高人民法院還負責統一管理、統一協調全國法院的執行工作。目前,每年全國法院受理大量申請強制執行案件。這些案件主要由地方人民法院執行。最高人民法院設立執行局,負責這項工作的管理、監督、協調。

⑸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

你說的未達到刑事責任年齡的應該有監護人,因為未成年不受刑事追究,但民事責任不能免除,因沒有受到刑事處罰,民事賠償應該包括兩金,另外,法律還有其他救濟途徑,包括司法救助,採納謝謝

⑹ 最高法院對執行刑事訴訟法解釋量刑要素有哪些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常見犯罪的量刑指導意見
(法發[2013]14號 2013年12月23日發布 2014年1月1日實施)
一、量刑的指導原則
1.量刑應當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根據犯罪的事實、性質、情節和對於社會的危害程度,決定判處的刑罰。
2.量刑既要考慮被告人所犯罪行的輕重,又要考慮被告人應負刑事責任的大小,做到罪責刑相適應,實現懲罰和預防犯罪的目的。
3.量刑應當貫徹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做到該寬則寬,當嚴則嚴,寬嚴相濟,罰當其罪,確保裁判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統一。
4.量刑要客觀、全面把握不同時期不同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和治安形勢的變化,確保刑法任務的實現;對於同一地區同一時期、案情相似的案件,所判處的刑罰應當基本均衡。
二、量刑的基本方法
量刑時,應在定性分析的基礎上,結合定量分析,依次確定量刑起點、基準刑和宣告刑。
1.量刑步驟
(1)根據基本犯罪構成事實在相應的法定刑幅度內確定量刑起點;
(2)根據其他影響犯罪構成的犯罪數額、犯罪次數、犯罪後果等犯罪事實,在量刑起點的基礎上增加刑罰量確定基準刑;
(3)根據量刑情節調節基準刑,並綜合考慮全案情況,依法確定宣告刑。
2.調節基準刑的方法
(1)具有單個量刑情節的,根據量刑情節的調節比例直接調節基準刑。
(2)具有多個量刑情節的,一般根據各個量刑情節的調節比例,採用同向相加、逆向相減的方法調節基準刑;具有未成年人犯罪、老年人犯罪、限制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又聾又啞的人或者盲人犯罪,防衛過當、避險過當、犯罪預備、犯罪未遂、犯罪中止,從犯、脅從犯和教唆犯等量刑情節的,先適用該量刑情節對基準刑進行調節,在此基礎上,再適用其他量刑情節進行調節。
(3)被告人犯數罪,同時具有適用於各個罪的立功、累犯等量刑情節的,先適用該量刑情節調節個罪的基準刑,確定個罪所應判處的刑罰,再依法實行數罪並罰,決定執行的刑罰。
3.確定宣告刑的方法
(1)量刑情節對基準刑的調節結果在法定刑幅度內,且罪責刑相適應的,可以直接確定為宣告刑;如果具有應當減輕處罰情節的,應依法在法定最低刑以下確定宣告刑。
(2)量刑情節對基準刑的調節結果在法定最低刑以下,具有法定減輕處罰情節,且罪責刑相適應的,可以直接確定為宣告刑;只有從輕處罰情節的,可以依法確定法定最低刑為宣告刑;但是根據案件的特殊情況,經最高人民法院核准,也可以在法定刑以下判處刑罰。
(3)量刑情節對基準刑的調節結果在法定最高刑以上的,可以依法確定法定最高刑為宣告刑。
(4)綜合考慮全案情況,獨任審判員或合議庭可以在 20%的幅度內對調節結果進行調整,確定宣告刑。當調節後的結果仍不符合罪責刑相適應原則的,應提交審判委員會討論,依法確定宣告刑。
(5)綜合全案犯罪事實和量刑情節,依法應當判處無期徒刑以上刑罰、管制或者單處附加刑、緩刑、免刑的,應當依法適用。
三、常見量刑情節的適用
量刑時要充分考慮各種法定和酌定量刑情節,根據案件的全部犯罪事實以及量刑情節的不同情形,依法確定量刑情節的適用及其調節比例。對嚴重暴力犯罪、毒品犯罪等嚴重危害社會治安犯罪,在確定從寬的幅度時,應當從嚴掌握;對犯罪情節較輕的犯罪,應當充分體現從寬。具體確定各個量刑情節的調節比例時,應當綜合平衡調節幅度與實際增減刑罰量的關系,確保罪責刑相適應。
1.對於未成年人犯罪,應當綜合考慮未成年人對犯罪的認識能力、實施犯罪行為的動機和目的、犯罪時的年齡、是否初犯、偶犯、悔罪表現、個人成長經歷和一貫表現等情況,予以從寬處罰。
(1)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犯罪,減少基準刑的30%~60%;
(2)已滿十六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未成年人犯罪,減少基準刑的10%~50%。
2.對於未遂犯,綜合考慮犯罪行為的實行程度、造成損害的大小、犯罪未得逞的原因等情況,可以比照既遂犯減少基準刑的50%以下。
3.對於從犯,應當綜合考慮其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作用,以及是否實施犯罪行為等情況,予以從寬處罰,減少基準刑的20%~50%;犯罪較輕的,減少基準刑的50%以上或者依法免除處罰。
4.對於自首情節,綜合考慮自首的動機、時間、方式、罪行輕重、如實供述罪行的程度以及悔罪表現等情況,可以減少基準刑的40%以下;犯罪較輕的,可以減少基準刑的40%以上或者依法免除處罰。惡意利用自首規避法律制裁等不足以從寬處罰的除外。
5.對於立功情節,綜合考慮立功的大小、次數、內容、來源、效果以及罪行輕重等情況,確定從寬的幅度。
(1)一般立功的,可以減少基準刑的20%以下;
(2)重大立功的,可以減少基準刑的20%~50%;犯罪較輕的,減少基準刑的50%以上或者依法免除處罰。
6.對於坦白情節,綜合考慮如實供述罪行的階段、程度、罪行輕重以及悔罪程度等情況,確定從寬的幅度。
(1)如實供述自己罪行的,可以減少基準刑的20%以下;
(2)如實供述司法機關尚未掌握的同種較重罪行的,可以減少基準刑的10%~30%;
(3)因如實供述自己罪行,避免特別嚴重後果發生的,可以減少基準刑的30%~50%。
7.對於當庭自願認罪的,根據犯罪的性質、罪行的輕重、認罪程度以及悔罪表現等情況,可以減少基準刑的10%以下。依法認定自首、坦白的除外。
8.對於退贓、退賠的,綜合考慮犯罪性質,退贓、退賠行為對損害結果所能彌補的程度,退贓、退賠的數額及主動程度等情況,可以減少基準刑的30%以下;其中搶劫等嚴重危害社會治安犯罪的應從嚴掌握。
9.對於積極賠償被害人經濟損失並取得諒解的,綜合考慮犯罪性質、賠償數額、賠償能力以及認罪、悔罪程度等情況,可以減少基準刑的40%以下;積極賠償但沒有取得諒解的,可以減少基準刑的30%以下;盡管沒有賠償,但取得諒解的,可以減少基準刑的20%以下;其中搶劫、強奸等嚴重危害社會治安犯罪的應從嚴掌握。
10.對於當事人根據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七十七條達成刑事和解協議的,綜合考慮犯罪性質、賠償數額、賠禮道歉以及真誠悔罪等情況,可以減少基準刑的50%以下;犯罪較輕的,可以減少基準刑的50%以上或者依法免除處罰。
11.對於累犯,應當綜合考慮前後罪的性質、刑罰執行完畢或赦免以後至再犯罪時間的長短以及前後罪罪行輕重等情況,增加基準刑的10%~40%,一般不少於3個月。
12.對於有前科的,綜合考慮前科的性質、時間間隔長短、次數、處罰輕重等情況,可以增加基準刑的10%以下。前科犯罪為過失犯罪和未成年人犯罪的除外。
13.對於犯罪對象為未成年人、老年人、殘疾人、孕婦等弱勢人員的,綜合考慮犯罪的性質、犯罪的嚴重程度等情況,可以增加基準刑的20%以下。
14.對於在重大自然災害、預防、控制突發傳染病疫情等災害期間犯罪的,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可以增加基準刑的 20%以下。

⑺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刑事訴訟法若乾的解釋23號現行是否有校

新的司法解釋自2013年1月1日生效後,1998年的原解釋就廢止了。
最高人民法院關版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權事訴訟法》的解釋
(法釋〔2012〕21號 2012年12月20日公布 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五百四十八條 本解釋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最高人民法院1998年9月2日公布的《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同時廢止;最高人民法院以前發布的司法解釋和規范性文件,與本解釋不一致的,以本解釋為准。

⑻ 最高人民法院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的內容是什麼

法律分析:最高人民法院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的內容是被害人有證據證明對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財產權利的行為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且有證據證明曾經提出控告,而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責任的案件。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第四條 人民檢察院認為可能判處無期徒刑、死刑二中級人民法院提起公訴的普通刑事案件,中級人民法院受理後,認為不需要判處無期徒刑以上刑罰的,可以依法審理,不在提交人民法院審理。

⑼ 最高人民法院刑事訴訟法解釋

法律分析:就以下法律適用問題作了具體具體:一是對證人、鑒定人、有專門知識的人出庭的相關問題作了詳細規定,以保障當事人的質證權,充分發揮庭審功能;二是設專節對非法證據排除的具體程序作出規定,以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確保司法公正;三是對庭前會議的適用案件范圍、參加主體、功能等問題作了規定,以保障庭審活動順暢高效;四是明確了附帶民事訴訟賠償標准,以有效維護被害方合法權益,確保案結事了,促進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貫徹落實;五是對簡易程序的具體適用作了明確和細化,在保障當事人訴訟權利基礎上,確保簡單案件盡可能得到高效處理,促進審判質效整體提高。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八條 民事訴訟當事人有平等的訴訟權利。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應當保障和便利當事人行使訴訟權利,對當事人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熱點內容
行政法效力沖突的解決 發布:2025-07-16 08:16:02 瀏覽:574
法官自身因素酌定量刑 發布:2025-07-16 08:15:55 瀏覽:297
繩刑法 發布:2025-07-16 08:15:54 瀏覽:88
復印簽名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7-16 08:15:20 瀏覽:86
民法典常識 發布:2025-07-16 08:14:28 瀏覽:531
協議蓋手印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7-16 08:14:27 瀏覽:151
司法所人民調解總結 發布:2025-07-16 08:01:12 瀏覽:918
法律服務所地址變更事由 發布:2025-07-16 07:57:41 瀏覽:406
一切糾紛及法律責任 發布:2025-07-16 07:47:53 瀏覽:289
增值稅單位負責人法律責任 發布:2025-07-16 07:41:23 瀏覽: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