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行政法淵源中具有最高效力

行政法淵源中具有最高效力

發布時間: 2022-04-11 09:22:08

行政法的制定法法源

行政法的淵源就是行政法的表現形式,也稱行政法的法源。
各國法律制度和法律傳統專不同,行政法的法源也存屬在區別 。
主要表現:

一、成文法法源。成文法法源在各國都存在,如憲法、法規、條約等。

二、不成文法法源(非制定法法源)

1.判例;即可作為先例據以決案的法院判決。判例不僅在英美法系國家普遍是行政法的淵源,在部分大陸法系國家,如法國等,也是行政法的淵源。
2.習慣和慣例;習慣和慣例是兩種不同的 行政法淵源。作為行政法淵源的是習慣是指某種社會習慣。而慣例則指行政慣例。
3.行政法原理。在許多西方國家(無論是英美法系,還是大陸法系),行政法不僅以制定法、判例和習慣、慣例為法源,而且以權威法學著作、學說確立的行政法基本原理、原則為法源。行政法著作、學說確立的原理、原則經常為西方國家法院適用,甚至直接在判決書中引用。在法院適用後,轉化成判例法規范,有的國家甚至通過制定法予以固定。

我國行政法的淵源,以制定法為主要形式:

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含自治條例、單行條例);行政規章(部門規章和特定的地方政府規章)法律解釋(含立法解釋、司法解釋、行政解釋、地方解釋)國際條約。

Ⅱ 行政法淵源有哪些行政法淵源之間的基本效力關系是什麼

行政法,是指行政主體在行使行政職權和接受行政法制監督過程中而與行政相對人、行政法制監督主體之間發生的各種關系,以及行政主體內部發生的各種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它由規范行政主體和行政權設定的行政組織法、規范行政權行使的行政行為法、規范行政權運行程序的行政程序法、規范行政權監督的行政監督法和行政救濟法等部分組成。其重心是控制和規范行政權,保護行政相對人的合法權益。
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發生沖突,以基本法律為准;法律和行政法規發生沖突,以法律為准;行政法規和規章發生沖突,以行政法規為准;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發生沖突,報國務院裁決;地方性法規和行政法規發生沖突,由國務院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作出決定,如全國人大常委會認為應當適用行政法規,則以行政法規為准;特別行政區方面,變通規定優於法律;最難區分的可能就是地方性法規和部門規章了。這個先由國務院來裁決,如果裁決為部門規章,則由全國人大常委會來最終裁決。

行政法規范沖突實際上就是法律規范沖突具體到行政法規范領域的特殊表現類型。因此,明確行政法規范沖突的內涵的首要前提,就是明確行政法規范的含義。廣義的行政法規范,是民事法規范、刑事法規范的對應概念,指的是一切行政法淵源的總和,包括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單行條例、規章以及其他行政規范性文件等。而基於論證重點的選擇,本文所指的行政法規范則主要採用較為純粹的狹義理解,即主要涉及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地方政府規章以及其他的國務院規范性文件。
行政法淵源有單一式和混合式兩種。所謂單一式就是一個規范主要是某一部門法的內容,那麼我們說這個規范就是這一部門法的單一式淵源,如行政許可法,行政處罰法,行政訴訟法,行政復議法。 混合式是指一部法律內容涉及多個部門法。

Ⅲ 試述行政法的淵源體系與效力分級的主要內容

行政來法淵源有單一式和混合式兩種自。所謂單一式就是一個規范主要是某一部門法的內容,那麼我們說這個規范就是這一部門法的單一式淵源,如行政許可法,行政處罰法,行政訴訟法,行政復議法。
混合式是指一部法律內容涉及多個部門法,那麼這一規范是某一部門法的混合式淵源,如《能源法》、《環境法》等,其內容設計民、刑、行政法三方面內容。

行政法的淵源也就是行政法的表現形式。在我國,行政法一般來源於成文法:
(1)憲法
(2)法律
(3)行政法規
(4)地方性法規
(5)自治法規
(6)行政規章
(7)有權法律解釋
(8)國際條約與協定
(9)其他行政法淵源,包括:中共中央、國務院聯合發布的法律文件、行政機關與有關組織聯合發布的文件等。我國港澳特別行政區使用的法律淵源有其特殊性,只適用於該特別行政區。

Ⅳ 我國行政法律規范的淵源有哪些

行政法淵源
中國是一個成文法國家,行政法的法源主要是成文法。包括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和自治條例、單行條例;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法律解釋;國際條約與協定。
憲法: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不僅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而且是國家機關日常活動的根據與基礎。憲法作為行政法的根本成文法源,包含的行政法規范主要有:
(1) 關於國家行政機關組織、基本工作制度和職權的規范。
(2) 關於國家行政管理活動基本原則的規范。
(3) 有關公民基本權利和義務的規范以及保護外國人合法權益和關於外國人義務的規范。
(4) 有關國有經濟組織、集體經濟組織、外資或合資經濟組織以及個體勞動者在行政法律關系中的權利、義務的規范。
法律:在中國這樣一個成文法國家,在憲法之下,國家最高權力機關制定的法律是行政法的基本成文法源。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組織法》、《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等。
行政法規:行政法規是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而制定的有關行政方面的具有國家強制力的規范性法律文件。行政法規更集中地規定和表現了行政法規范的內容,例如國務院2003年5月公布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就是對具體行政管理活動的直接規范。
地方性法規和自治條例、單行條例:地方性法規是指享有地方性法規制定權的地方國家權力機關依照法定許可權,在不同憲法、法律和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制定的在本行政區域內實施的規范性文件。只限於民族自治地方適用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也是行政法重要的成文法源之一。
法律解釋:法律解釋指人們對法律規范的含義以及所使用的概念、術語、定義所作的闡釋。中國廣義的法律解釋制度分為立法解釋和具體應用解釋兩種,而《立法法》中的法律解釋實際上僅僅指立法解釋。在法律解釋中,凡涉及到行政管理領域都屬於行政法規范,屬行政法的法源。
行政規章:行政規章包括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前者如民政部於2003年3月發布的《台灣同胞投資企業協會管理暫行辦法》。後者如杭州市人民政府188號令決定2003年1月施行的《杭州市老年人優待辦法》。

Ⅳ 簡述行政法的法源與基本原則

一、行政法的法源可以分為以下幾種形式:
1.憲法。憲法作為國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一切立法的依據。其中有關國家行政管理的部分,對行政法的各種具體規范起統率作用。因而憲法中關於國家行政機關的設置、組成及基本職權、職責、活動原則,公民在有關行政法律關系中享有的權利和應盡的義務等的規定即是行政法的法源之一。
2.法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制定的作為行政法淵源的法律包括兩種情況:一是某一項法律的全部法律規范均屬於行政法規范;二是某一項法律的一部分或某一條款屬於行政法規范,其他部分或條款屬於其他性質的法律規范。
3.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行政法規是國務院制定的規范性文件的總稱。部門規章則是國務院各部門制定的規范性文件的總稱。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是行政法的最主要的淵源。
4.地方性法規和地方行政規章、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地方人大和地方人民政府制定的地方性法規、地方行政規章,民族自治地方人大制定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中關於地方國家行政機關的職權、活動方式等行政管理的行政法規范是行政法的重要淵源。
5.與行政法有關的法律解釋。國務院及其組成部門以及有權進行解釋的地方人大和地方人民政府對有關行政法規范所作的解釋,也是行政法的淵源。
6.行政法的其他淵源。包括我國政府簽訂、加入或承認的國際條約中有關行政管理的內容、中共中央與國務院聯合發布的有關法律文件等。
行政法的基本原則是:
1、依法行政原則,即行政機關必須依法行使行政權。
2、合理行政原則即行政機關做出的行政行為內容要客觀、適度、符合理性。合理行政原則產生的主要原因是行政自由裁量權的存在與擴大。
3、行政應急性原則,是指在特殊緊急情況下,國家安全、社會秩序或公共利益的需要,行政機關可以採取沒有明確法律依據的或與通常狀態下法律規定相抵觸的措施。
4、高效便民原則 。
5、行政公開原則。
6、權責統一原則。

Ⅵ 行政法的淵源

涵義
行政法淵源是指行政法律規范的產生與存在形式。其應包括實質淵源與形式淵源,就法律的適用而言,通常講行政法淵源是指形式淵源,即行政法律規范的載體。凡載有行政法規范的各種法律文件或其他行政法的形式均為行政法的法源。就整個行政法的法源結構而言,包括成文法源與不成文法源兩大部分。
成文法,也稱制定法,是以成文形式出現的法律規定。一般說來,在成文法主義的大陸法系國家,成文法佔據其法體系的中心地位,特別是在行政法領域,成文法的比重更大。中國行政法的淵源是指各種成文法,全球行政法淵源通常還包括判例、行政慣例和行政法理。
淵源
中國是一個成文法國家,行政法的法源主要是成文法。包括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和自治條例、單行條例、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法律解釋、國際條約與協定。
憲法: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不僅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而且是國家機關日常活動的根據
與基礎。憲法作為行政法的根本成文法源,包含的行政法規范主要有:(1) 關於國家行政機關組織、基本工作制度和職權的規范。
(2) 關於國家行政管理活動基本原則的規范。
(3) 有關公民基本權利和義務的規范以及保護外國人合法權益和關於外國人義務的規范。
(4) 有關國有經濟組織、集體經濟組織、外資或合資經濟組織以及個體勞動者在行政法律關系中的權利、義務的規范。
法律:在中國這樣一個成文法國家,在憲法之下,國家最高權力機關制定的法律是行政法的基本成文法源。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組織法》、《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等。
法規:行政法規是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而制定的有關行政方面的具有國家強制力的規范性法律文件。行政法規更集中地規定和表現了行政法規范的內容,例如國務院2003年5月公布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就是對具體行政管理活動的直接規范。
地方法規和自治、單行條例:地方性法規是指享有地方性法規制定權的地方國家權力機關依照法定許可權,在不同憲法、法律和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制定的在本行政區域內實施的規范性文件。只限於民族自治地方適用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也是行政法重要的成文法源之一。
解釋:法律解釋指人們對法律規范的含義以及所使用的概念、術語、定義所作的闡釋。中國廣義的法律解釋制度分為立法解釋和具體應用解釋兩種,而《立法法》中的法律解釋實際上僅僅指立法解釋。在法律解釋中,凡涉及到行政管理領域都屬於行政法規范,屬行政法的法源。
規章:行政規章包括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前者如民政部於2003年3月發布的《台灣同胞投資企業協會管理暫行辦法》。後者如杭州市人民政府188號令決定2003年1月施行的《杭州市老年人優待辦法》。
實施
國家間的條約和政府間的協定時常會涉及到一國國內的行政管理,成為調整該國行政機關與公民、組織及外國人、外國組織之間行政關系的行為准則,因此條約和協定中的某些條款也是行政法的淵源,除非某一條款在中國參加該條約訂立協定時給予保留。
效力關系
各種法律形式的位階與制定主體的法律地位相適應,其明確的依據是法律規范的規定,包括《行政訴訟法》、《立法法》、《行政法規制定程序條例》、《規章制定程序條例》和《法規、規章備案規定》。

Ⅶ 行政法的淵源有哪些

行政法的淵源很多,我們可以將其分為一般淵源與特殊淵源兩大類。行政法的一版般淵源,是 指國家權力機關權或行政機關各自製定的規范性文件;行政法的特殊淵源,則是指有關行政法 規范和原則的法律解釋,及國家權力機關、行政機關與其他國家機關或社會組織共同制定的 規范性文件。行政法的這兩種淵源有一定區別,前者是主流,後者則是輔助性的。

我國行政法的一般淵源,按照制定主體、效力層次、制定程序的差別,可分為下述幾種形式 :

1

Ⅷ 我國 行政法淵源有哪些行政法各淵源之間的基本效力關系是什麼

行政法的淵源是按照制定行政法規范的國家機關不同,由此而決定其法律地位和有效力的不同的各種行政法律規范的表現形式。在我國,行政法淵源包含在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各種法律淵源中,在我國具體的法律規范表現形式的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行政規章、地方性法規和規章、自治條例、單行條例以及正式(有權)法律解釋中都包含有行政法律規范,它們共同構成行政法部門。 此外,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的有關規定或批復、我國締結和參加的國際條約或協定以及習慣法、法理也是行政法的淵源。

Ⅸ 行政法規的內容屬於行政法部門,行政法內容都來源於行政法規~~~對嗎

不是!來行政法作為一個部門法,自首先不是行政法規,而是行政法律。行政法律又分為普遍適用的「一般行政法」與針對一定領域的」部門行政法「。一般行政法有《行政復議法》、《行政處罰法》等;部門行政法有《海關法》、《治安管理處罰法》、《鐵路法》等。
行政法規的效力及於全國,但是效力低於行政法律。行政法規只能由國務院制定,國務院下屬的各個部門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叫做」部門規章「,效力也及於全國,但是效力低於行政法規。

Ⅹ 善良風俗本身可以成為行政法的不成文法源

風續良俗一般不會成為行政法的淵源。

具有絕對效力的法源具體有:法律、行政法規、有權解釋(立法解釋、司法解釋)、國際條約、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等。

具有相對效力的法源具體有:部門規章、各縣市人大發布的決定和決議、地方政府發布的決定、命令和規章等。

其他相對法源具體有:習慣法、《最高人民法院公報》刊登的案例等。

「在我國目前情況下,某些事業單位、社會團體,雖然不具有行政機關的資格,但是法律賦予它行使一定的行政管理職權。這些單位、團體與管理相對人之間不存在平等的民事關系,而是特殊的行政管理關系。他們之間因管理行為而發生的爭議,不是民事訴訟,而是行政訴訟。」

這一認識從表面上看是對制定法的理解、實質上是用判決界定了一種新的行政權領域。以後各級法院遇到同類案件恐怕很難以不屬行政爭議為由拒絕受理。

需要限定的是,能夠成為判例的判決在中國大陸目前應限於最高法院公報中的典型案例,這既有質量上的考慮,也有他國經驗的借鑒。必須再次強調的是「判例法並不是指對某個案件的整個判決,而是指某一判決中所包含的某種法律原則或規則。」

另外,最高法院在其公報上公布的典型案例如果成為法源,它只起補充作用,畢竟中國仍是一個成文法國家,判例法也有其固有的缺陷。可以說,典型案例作為行政法的不成文法淵源,已到了「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有權機關承認)」的時期。

(10)行政法淵源中具有最高效力擴展閱讀:

在行政法學研究中,認為行政法包含不成文法法源的學者所佔比例很小。

但這些學者都主張作為非正式淵源之一的法理,是指一種能反映一國社會規律的、體現本國傳統的、在法治實踐中被社會公認了的正當的法律原理。法理的表現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其中一般法律原則也是法理。另有學者指出,法理與行政法的一般原則是不可分割的。

在部門法內運用法理絕大部分是通過承認這些法的原則表現出來,它們是法理參預的最光輝的表現。

在我國台灣和日本,的確有不少學者把Principleoflaw譯為「法理」或「事理(條理)」。台灣學者潘維和在《中國民法史》(第17頁)認為,Principleoflaw或「法理」,乃指法律之原理而言,即適應時代環境需要、合乎正義之道,而一般信為通常事理之謂,所以補成文法或習慣法之不足其也。

台灣和日本學者所指「法理」或「條理」僅指法的一般原則,它是克服法律局限性的工具。閱讀前述大陸法系德、法、日三國的行政法不成文法源,我們就會發現,法的一般原則(或稱行政法的一般原則)可能直接來源於成文法或其精神,也可能是合乎正義的普遍原理。

他們的存在意在彌補成文法的漏洞、解決成文法的沖突。即使某項原則已為制定法吸收,不成文的法的一般原則也有補充作用。

一項在某一部門法中已成文的原則,因為具有性質上的相溶性,它也可以成為行政法中的法的一般原則。英美法系國家對法的一般原則作為不成文法源形態的態度也十分明朗,所不同的是,這些法的一般原則通常都依賴法院的判例確定。

熱點內容
奉化人民法院官網 發布:2025-07-15 02:49:03 瀏覽:136
古代刑法有什麼 發布:2025-07-15 02:45:45 瀏覽:982
請律師要多少錢啊 發布:2025-07-15 02:09:50 瀏覽:744
民法典遠性 發布:2025-07-15 02:00:03 瀏覽:350
投訴法官去哪投訴 發布:2025-07-15 01:52:05 瀏覽:440
徵信業管理條例主要內容 發布:2025-07-15 01:35:50 瀏覽:644
下沙免費律師 發布:2025-07-15 01:23:44 瀏覽:579
電子商務交易的法律責任教案 發布:2025-07-15 01:19:14 瀏覽:101
律師印章 發布:2025-07-15 01:16:00 瀏覽:250
夫妻一方重病勞動法怎麼規定 發布:2025-07-15 01:12:19 瀏覽: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