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2016年行政訴訟法試題及答案
① 求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的判斷題答案(要求100%正確率)謝謝謝謝~~~
時間關系 針對前幾道題:
11題,錯誤。授益性是指行政主體對行政相對人做出的產生有利影響,內比如免除容其義務。對應的是負擔性行政行為,即對其設定義務或者剝奪利益,如罰款,行政徵收。
12題,錯誤。聽證費有地方財政支出。
13題錯誤
14題正確
15正確
16正確
17正確
18正確
19正確
20正確
② 行政訴訟法案例題。(請詳細提供答案,滿意的另外加分,萬分感謝)
一, 這里限於評析本案中,公安機關的審批行為是否構成越權行為。這就關繫到如何理解許可權的行政法理。
任何行政職權都是有限的,不是無限的。因為任何民主政治中的權力都是受到限制和監督的。行政主體行使權力的條件和邊界就是行政許可權。
必須說明的是,由於行政法上的職權系指行政主體代表國家針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即針對行政相對人,所作的影響其權利和義務的法律行為。因而行政許可權也應當是指行政主體實施該權力的許可權。換句話說,行政許可權是指行政主體之間法律所設定的許可權,而不是指行政人之間內部分配的許可權。
在本案中,針對是否頒發《治安許可證》,不論是林副局長做出決定,還是康副局長做出決定,這都屬內部工作上的分工問題,不具有行政法上的意義,不構成行政法意義上的越權問題。從行政法意義上說,只有等公安機關對外做出決定以後,就意味著行政主體實施了某一行政職權;只要公安機關沒有超越這一職權的許可權,那就不存在越權問題。根據本案的情景,先前林副局長答應給張某頒發《治安許可證》,但沒有正式發證。這說明,那時作為行政主體的公安機關尚未做出具體行政行為。只有等康某副局長正式對張某的有關頒發《治安許可證》的申請做出(否定性的)審批後,並以公安局的名義通知了張某本人,這時才意味著公安機關對外正式做出了具體行政行為。在這一案件中,公安機關只做出過一個行為,而不是兩個行為;而且這個行為就是公安機關拒絕給張某頒發《治安許可證》的行為,而不是指張某所指控的「越權行為」。正因為前個行為是不存在的,那麼張某對公安機關「越權」的指控也是不存在的。
二,這里限於評析本案中的民警李某是否屬於行政執法人員的問題。
前面說過,行政執法人員系指依法代錶行政主體並以行政主體的名義實施職務行為的個人;行政執法人員的行為效果對外而言,歸屬於其所屬的行政主體而不是其個人。
在本案中,要解決老太太應當以李某個人為被告提起民事賠償之訴呢,還是以李某所屬的公安機關為被告提起行政賠償之訴,關鍵取決於民警李某在當時情景中的法律身份:如果當時的李某的法律身份屬於自然人,那麼應當以李某個人為被告提起民事賠償之訴;如果當時的李某的法律身份屬於行政執法人員,那就當然應當以李某所屬的公安機關為被告提起行政賠償之訴了。
應當注意的是:在我們國家,公務員與行政執法人員之間不能劃上等號。因為:行政執法人員一般由國家公務員承擔,但行政執法人員並不只限於公務員,非國家公務成員受行政機關委託從事公務行為時也可成為行政執法人員;相反,國家公務員也不是必然地、無條件地、每時每刻地作為行政執法人員的身份出現。國家公務員從事不同行為,參與不同法律關系,便可以不同的法律身份出現:當他代錶行政主體實施職務行為時,他的法律身份是行政執法人員;當他代表自己從事民事行為時,他的法律身份是自然人;當他在行政管理關系中處於被管理一方當事人時,他的法律身份又是行政相對人。
在本案中,我們同意第二種主張,但它的理由闡述得不夠充分。因為,李某是否屬於行政執法人員,不能作為一個抽象問題來討論,只能置於具體的情景中作具體分析。我們不能問民警是否屬於行政執法人員,只能問某個民警在某種情景中從事某種行為時是否屬於行政執法人員。本案民警李某駕公務車外出執行公務,這是事實,但他到學校接送小孩顯然不屬公務。認定行為是否屬於公務,不是看時間,也不是看使用的工具,而是看該行為的實際屬性,即該行為的目的與功能。所以,李某違章撞人時,雖然用的是公務車,雖然時間仍在公務最終封閉之前(即尚未回到單位),但接送小孩的實際目的及功能,決定了此時他在從事私務而不是公務。因此本案發生時李某的法律身份應當是自然人而不是行政執法人員,故老太太只能以李某個人為被告提起民事賠償之訴。
三,該案所涉其他問題鑒於本章的任務而不作討論,這里限於評析:在本案中,鄉政府做出的「倡議」行為是否屬於行政指導?
本案66戶農民是否有權對鄉政府棄糧種花的「倡議』』行為提起訴訟,首要的關鍵是政府的「倡議」行為屬於「行政指導」,還是「具體行政行為」。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1999年11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088次會議通過,法釋[2000]8號)第1條規定,「不具有強制力的行政指導行為」不屬於行政訴訟范圍。
所謂行政指導,系指國家行政機關在其所管轄事務的范圍內,對於特定的行政相對人運用非強制性手段,獲得相對人的同意或協助,指導行政相對人採取或不採取某種行為,以實現一定行政目的的行為。行政指導的最大特徵是:它是一種規勸性、引導性行為,不具有強制性。所以,最高人民法院在司法解釋中把它表述為「不具有強制力的行政指導行為」。這一表述,只是表明:行政指導是不具有強制力的;而不意味著:行政指導有兩類,一類是不具有強制力的,另一類是具有強制力的。如果某種「行政指導」具有「強制力」,那隻能說:這是一種名為「行政指導」,實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為。
行政指導行為一般通過「建議」、「倡議」、「指導」等形式表達出來,但最重要的是看它的實質內容。如果實質內容上該行為具有強制力,那不管其冠之什麼名稱,都按具體行政行為,而不是行政指導認定。
在本案中,鄉政府的《倡議書》,從形式上看,不具有強制力,顯然屬於「行政指導」的范疇。但從實際操作來看,鄉政府強制在一個村試點,顯然不具有「指導性」,而具有「強制性」,所以,這是一種名為「行政指導」實為強制性的「具體行政行為」,人民法院對66戶農民的起訴理應受理。
四,,A、在聽證的前一天通知申請人不對,應當是在7日以前;B、違反了聽證公開的要求,應當允許群眾旁聽;C、聽證主持人不應當是許可申請的審查人員,應當是審查人員以外的人員為聽證主持人;D、張科長口頭總結不對,聽證應當製作筆錄;E、行政機關根據張科長的口頭匯報作出許可決定不對,而應當是根據聽證筆錄作出聽證許可決定。
五,1,合議庭人員應為單數,2,工商局副局長應迴避,3,縣委不應干預司法審判,抗訴應由上級檢察院提出
③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試題
16 . 人民法院在審理行政案件的過程中,可以作為判決依據的是(ABC )
A 法律和行政法規
B 本行政區域內的地方性法規
C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條例
D 合法有效的行政規章
E 其他規范性文件
17 . 某甲因行政侵權死亡,有遺產被繼承。其親屬乙在甲死亡前,一直由甲贍養。問誰有權請求賠償 ( BE )
A 某甲的繼承人
B 某甲的父母
C 某甲的兄弟姐妹
D 某甲單位的領導
E 某乙
18 . 國家公務員任用的主要方式有(ABDE )
A 選任
B 考任
C 委任
D 調任
E 聘任
19 . 以下對法律規定的行政終局裁決行為中的「法律」表述不正確的是:BCD
A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或通過的規范性文件
B 包括法律、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單行條例
C 包括法律、行政法規和行政規章
D 包括法律、法規以及規章
20 . 2、行政主體是能承擔一定法律後果的組織,以下選項中哪些是這種法律後果的體現?( AC )
A 可以自己的名義運用行政職能
B 在行政復議中作為被申請人
C 在行政訴訟中作為被告
D 可以成為行政復議機關
21 . 行政合同的締結主要採取的方式有(BCD )
A 邀請發價
B 招標
C 拍賣
D 直接磋商
E發包
22 . 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 (ABCE )。
A 以行政法規為依據
B 以地方性法規為依據
C 參照行政規章
D 以抽象行政行為為依據
E 以自治條例為依據
23 . 1、派出機關是指由一級人民政府經有權機關批准在一定行政區域內設立的行政機關。我國目前主要有: ( ABC )
A 行政公署
B 區公所
C 街道辦事處
D 村民委員會
24 . 某區公安分局與工商局共同對李某作出處罰決定,李某不服欲提起行政賠償請求,本案行政賠償 義務機關是 ( AB )。
A 某區公安分局
B 某區工商局
C 某市公安局
D 某市工商局
E 某區公安分局與工商局的共同上級機關區人民政府
25 . 行政訴訟的履行判決主要適用於( BCDE )
A 行政機關不履行法定程序
B 行政機關拒絕履行保護人身權、財產權的法定職責或對相對人的相應申請不予答復
C 行政機關拒絕頒發許可證、執照或對相對人的相應申請不予答復
D 行政機關不依法發給相對人撫恤金
E 行政機關不履行法定義務
④ 跪求自考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試題!急!要有答案的!謝謝。
下面的試題可供參考
行政法和行政訴訟法試題及答案
一、名詞解釋
1、行政法律事實
2、公務員
3、行政強制
4、行政處罰
5、抽象行政行為
6、行政訴訟參加人
二、填空題
1、行政立法依其權力來源不同,可以分為 與 。
2、代執行是指 或者 代替義務人履行法定義務,並向義務人徵收必要的費用的強制執行措施。
3、根據《審計法》的規定,審計程序分為 、 和 三個階段。
4、我國國家賠償採取以金錢賠償為主, 、 為輔的方式。
5、行政裁定是指在行政訴訟過程中,人民法院針對 作出的裁決。
三、選擇題
1、行政許可行為的特點在於( )A.是具體行政行為 B.是依職權行為C.是要式行政行為 D.是外部行政地為
2、下列各項制裁中,屬於行政處罰的有( )A.罰金 B.通報批評 C.行政拘留 D.開除
3、下列哪些行政行為可以被申請行政復議( ) A.行政處罰 B.行政強制 C.行政拘留 D.抽象行政行為
4、下列行政機關中,有權制定行政規章的有( ) A.杭州市人民政府 B.浙江省工商局C.教育部 D.杭州市西湖區人民政府
5、我國行政賠償的歸責原則是( ) A.過錯責任 B.違法責任C.無過錯責任 D.嚴格責任
6、我國的行政訴訟案件由( )受理和審理。 A.普通法院 B.專門法院 C.行政法院 D.憲法法院
7、下列原則中,屬於行政訴訟特有原則的是( )A.合議原則 B.不適用調解原則C.選擇復議原則 D.迴避原則
8、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的第一審行政案件包括( ) A.確認發明專利權的案件 B.海關處理的案件C.對省人民政府所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提起訴訟的案D.對公安部所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提起訴訟的案件
9、經過復議的案件,復議機關改變原具體行政行為的,( )是被告A.作出原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 B.復議機關C.作出原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或復議機關 D.作出原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和復議機關10、第一審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實行()A.書面審理 B.開庭審理 C.書面審理或者開庭審理 D.以開庭審理為主,書面審理為輔
四、簡答題
1、行政法的特點是什麼?
2、行政處罰的原則有哪些?
3、我國行政賠償義務機關有哪些?
五、論述題論述我國行政機關的設置原則《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
答案及評分標准
一、 詞解釋
1、行政法律事實:是指由行政法律規范所規定的能夠引起行法律關系發生、變更或消滅的客觀現象或事實。
2、公務員:是指在各級國家行政機關中依法行使國家行政權力,執行國家公務,除工勤人員以外的工作人員。
3、行政強制:是指行政主體為實現一定的行政目的,保障行政管理的順利進行,對行政相對方的人身及財產自由等採取的強制性的具體行政行為的總稱。
4、行政處罰:是行政主體對違反行政法律規范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級予制裁的具體行政行為。
5、抽象行政行為:是指行政機關針對不特定的對象作出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決定和命令的行為。
6、行政訴訟參加人:是指因與行政爭議存在直接厲害關系而參加行政訴訟的整個過程或主要階段的人及與他們的訴訟地位相關似的人。二、填空題
1、職權立法 授權立法
2、行政強制執行機關 第三人
3、准備階段 實施審計階段 處理階段
4、恢復原狀 返還財產
5、行政訴訟程序問題
三、選擇題
1、ACD 2、BC 3、AB 4、AC 5、B 6、A7、BC 8、ABCD 9、B 10、B
四、簡答題
1、行政法的特點是什麼?(1)行政法沒有統一、完整的法典;(2)行政法規范是以多種多樣的法律形式表現出來的,是由多種不同效力等級的行為規范組成的統一體;(3)行政法規范的數量多,內容廣泛;(4)行政法規范具有明顯的易變性;(5)行政程序性規范是行政法特有的一類行為規范,與行政實體性規范通常交織在一起,共存與同一個法律文件之中
。2、行政處罰的原則有哪些?(1)處罰法定原則; (2)法律、法規授予行政機關;(3)委託的行政機關; (4)行政復議機關;(5)上述賠償義務機關被撤銷後的賠償義務機關。
五、論述題試述我國行政機關的設置原則
國家行政機關的設置一般從兩個方面考慮:一是管理的實際需要,二是現代行政管理的功能。我國行政機關的設置,可以考慮遵循以下原則:(一)適應需要原則;(二)精簡原則;(三)高效率原則; (四)依法設置的原則。(回答要求能夠展開,否則最多隻能得8分)
⑤ 急需行政法學的所有試題及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根據我國立法法的規定,有權制定行政法規的主體有:()
A.全國人大及其常務委員會
B.國務院
C.國務院各部委
D.省級人大及其常務委員會
2、下列哪個不屬於我國行政法的法源?()
A.國務院某部委的會議紀要
B.某市政府關於鄭守過橋費的通知
C.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行政訴訟法的若干問題的解釋
D.深圳經濟特區市政府第83號令
3、下列的行政組織中,哪一個不屬於地方人民政府的派出機關?()
A.派出所
B.行政公署
C.街道辦事處
D.區公所
4、下列關於行政主體的表述中正確的選項是:()
A.行政主體是指行政機關
B.行政主體是指具有行政職權的行政機關
C.行政主體是享有行政職權、實施行政活動、承擔行政責任的組織
D.行政主體是指行政法律關系的主體
5、下面所列組織中在行政法上不具備行政主體資格的是:()
A.行政機關委託的治安聯防處
B.縣公安局所屬的道路交通警察隊
C.某區街道辦事處
D.法律授權頒發注冊會計師資格證書的注冊會計師協會
6、某縣公安局為了加強對轄下農村社會治安的管理,決定委託無公安派出所的甲鄉人民政府裁決各種治安案件,試問鄉人民政府應當以誰的名義實施裁決?()
A.縣人民政府
B.縣公安局
C.縣政府法制辦公室
D.甲鄉人民政府
7、派出機關是由地方行政機關所設立的派出組織,在我國可以設立派出機關的地方人民政府有:()
A.省級政府
B.縣級公安局
C.縣級以上人民政府
D.國務院部門
8、關於行政機關和行政機構的設立,下列那些說法不正確?()
A.經國務院批准,省人民政府可以設立行政公署
B.經市公安局批准,縣公安局可以設立直屬機構
C.經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國務院可以設立直屬機構
D.經省級人民政府批准,縣級人民政府可以設立區公所
9、行政主體在行使國家賦予的行政職權,實施國家行政管理活動的過程中,所必須承擔的法定義務,稱為()
A.行政職權B.行政優益權
C.行政職責D.行政許可權
10、下列國家行政機關中,屬於專門行政監督機關的是()
A.工商機關B.稅務機關
C.審計機關D.公安機關
11、下列基本制度中主要目的在於保障行政公正原則的是()
A.迴避制度B.表明身份制度
C.時效制度D.簡易程序制度
12、行政委託與授權是經常發生的行政活動。下列關於二者的比較選項中說法錯誤的是:()
A.行政授權與行政委託產生的原因不同
B.被授權與被委託的對象不盡相同
C.二者所產生的法律後果不同
D.都要對自己的行為承擔法律責任
13、行政機關是否是行政主體需要通過一定標准加以判斷,下列選項中哪一項不屬於成為行政主體必須具備的資格條件?()
A.是否享有法定的行政職權和職責
B.能否以自己的名義獨立行使職權
C.管理的是內部事務還是外部事物
D.能否作為行政訴訟的被告
14、根據行政法學理論和實踐及現行有效法律的規定,下列那一選項並非行政委託的受委託組織一般必須具備的條件?()
A.依法成立的管理公共事務的事業組織
B.具有熟悉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和業務的工作人員
C.能夠獨立地承擔法律責任
D.對違法行為需要進行技術檢查和技術鑒定的,應當有條件組織進行相應的技術檢查或技術鑒定
15、下列選項屬於國家公務員的是()
A.縣檢察院檢察長
B.市人大辦公室主任
C.公安局局長D.村委會主任
二、多項選擇題
1、行政主體是指承擔一定法律後果的組織,一下選項中哪些是這種法律後果的體現?()
A.在行政復議中作為被申請人
B.在行政賠償案件中作為賠償義務機關
C.在行政訴訟中作為被告
D.可以成為行政復議機關
2、下列關於行政機關與行政主體之間的關系的選項中那些表述是正確的?()
A.並非所有的行政機關都可以成為行政主體
B.並非行政機關在所有的場合都能成為行政主體
C.成為行政主體的不限於行政機關
D.行政主體是對行政機關的行政法地位的法律表述
3、國家職務關系的保障意味著國家對公務員違反職業紀律和職務要求的懲戒?()
A.行政機關對公務員記大過的行政處分
B.行政機關要求公務員承擔部分賠償費用
C.公務員因達到年齡退休而與行政機關解除職務關系
D.公務員在執行職務中因暴力行為致人傷害而被判刑罰
4、行政追償制度是公務員機遇和國家之間的職務委託關系而對國家承擔的一種行政責任,旨在確保職務關系。其所應具備的條件有()
A.公務員執行職務造成的損害行為必須是故意或重大過失行為
B.追償金額必須與公務員的過錯程度相適應
C.要充分考慮公務員承擔賠償的責任能力
D.要符合時效和程序規則
5、以下選項中不屬於地方行政機關的派出機關的是()
A.街道辦事處B.村民委員會
C.區公所D.稅務局所屬的稅務所
三、名詞解釋
1、行政合理性原則
2、行政授權
3、行政主體
4、國家公務員
5、行政相對人
四、簡答題
1、簡述行政合法性原則的內涵
2、什麼是行政委託?行政委託應滿足那些要件?
3、簡述行政法的法律關系有哪些特徵?
五、論述題
1、論述行政優益權。
六、案例分析題
[案情一]
王某和李某系鄰居,兩家房屋緊連。1993年8月,王某鄉市城建局提出將其原有房屋擴建二層樓房的申請,市城建局審查後同意並發放建房許可證,註明每層高度為3.2米。王某按照許可證的要求建成並投入使用。同年12月,李某也向城建局提出擴建房屋的神情,城建局予以批准,並且發放了建房許可證,註明每層高度3.6米,在李某建房過程中,王某發現李某建房的高度超過自己房屋的高度,擋光擋風,違反國務院頒布的《城鎮個人建造住宅管理辦法》,不符合城鎮規劃要求,即上前阻止,但李某聲稱有城建局的建房許可,無人可以阻止。王某遂向法院提起訴訟,認為城建局違法行政,許可李某建房高3.6米,違反省政府的建房規定:城鎮居民建房一般不超過3.2米。在審理中城建局變成批准李某建房3.6米屬個別情況,城建局有自由裁量權,拒絕說明理由。
試結合行政法的一般原則,對此案加以評析。
[案情二]
某縣衛生防疫站認為某飲食店銷售的食品不符合衛生標准,決定對其罰款2000元。飲食店不服,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衛生防疫站為避免敗訴,告之原告若能撤訴,可以減少罰款數額。在原告表示同意後,將罰款數額改為200元。隨後,原告向人民法院申請撤訴。
問題:
(1)屬於事業單位的縣衛生防疫站能否作為本案的被告?為什麼?
(2)如果縣衛生防疫站具備本案被告資格,人民法院應否准許原告的撤訴申請?為什麼?
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5
BAACA
6-10
BACCC
11-15ADCCC
二、多項選擇題
1、ABCD2、ABCD3、ABD4、ABCD5、BD
三、名詞解釋
1、行政合理性原則是指行政機關不僅應當按照法律、法規規定的條件、種類和幅度范圍作出行政決定,而且要求這種決定應符合法律的意圖和精神,符合公平正義等法律理性。行政合理性原則中的「理」,是指體現全社會共同遵守的行為准則的法理。
2、行政授權實際上是指法律、法規、規章將某方面或某項行政職權授予行政機關以外的組織,被授權者以自己的名義實施行政管理活動和行使行政職權,並由自己對外承擔行政活動的相應法律責任。這里所說的「行政機關以外的組織」,還包括行政機關的內設機構和派出機構,它們與行政機關本身還是有所區別的。
3、所謂行政主體,是指依法享有國家行政權力,能以自己的名義實施國家行政管理活動,並對由此產生的行為後果獨立承擔法律責任的組織。這意味著:行政主體是具有行政法上獨立人格和法律地位,能夠獨立作為行政訴訟主體的組織,其范圍包括行政機關和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
4、國家公務員是指國家依法定方式和程序任用,在中央和地方國家行政機關中行使國家行政職權、執行行政職務的工作人員,不包括行政機關中的工勤人員。
5、行政相對人(簡稱相對人,也稱行政相對方)是行政法和行政法學中一個重要和常用的概念,其基本含義就是指行政機關的行為所指向的、與行政機關相對應的一方,包括作為公民的自然人、具有法人資格的企事業單位及其他組織形態。
四、簡答題
1、簡述行政合法性原則的內涵。
行政合法性原則是行政法治的核心內容。它是指行政權力的設立、行使必須依據法律,符合法律要求,不能與法律相抵觸(這里所說的是廣義的法律,也即多層次的法律規范)。行政合法性原則要求行政主體必須嚴格遵行行政法律規范的要求,不得享有行政法律規范以外的特權,超越法定許可權的行為無效;行政違法行為依法應受到法律制裁,行政主體應對其行政違法行為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行政合法性原則包括實體合法和程序合法兩方面的內容。實體合法,指行政主體的設立法定、職權法定、責任法定。程序合法,至少包含三方面的內容:一是任何人不能成為審理自己案件的法官,落實這一原則的是迴避制度;二是行政機關在裁決行政爭議時不能偏聽偏信,應當給予當事人同等的辯論機會;三是作出對當事人不利的行政決定時,應預先通知當事人並給其發表意見的機會。
2、什麼是行政委託?行政委託應滿足那些要件?
行政委託是行政主體在其職權職責范圍內,出於管理的需要,依法將其行政職權或行政事項委託給另一行政主體或其他組織,以及特殊情況下委託給個人,受委託者以委託機關的名義實施管理行為和行使職權,並由委託機關承擔法律責任。
行政委託的要件:
(1)行政委託主體是有限制的。委託者必須是行政主體,否則不能稱為行政委託。
(2)行政委託權力是有限制的。委託者必須在行政主體職權范圍內進行委託,越權委託無效,而且受委託者不得將自己接受委託的職權和事項再自行委託給其他組織或個人。
(3)行政委託對象是有限制的。只有具備一定的條件,方可接受行政委託,代委託者行使某些行政管理職權和從事某些行政管理事務,從而成為受委託組織;鬆散的組織,如合夥組織、非正式組織,均不能接受委託行使行政職權而成為受委託組織。
(4)行政委託的事項是限制的。例如,行政管理職權中影響較小、程度較輕的部分,例如行政處罰中的申誡罰或較低數額的財產罰,可以委託其他組織或個人代為行使,而人身罰和能力罰以及數額較大的財產罰,則不能委託給其他組織或個人代為行使。
3、簡述行政法的法律關系有哪些特徵?
(1)這種法律關系的當事人中必有一方是行政主體。
(2)行政法律關系當事人雙方的地位不對等,又稱為行政法律關系的單方面性。
(3)行政法律關系當事人的權利義務基本上由法律規范事先規定,一般來說不能由當事人相互約定和自由選擇,當事人只能依法享有權利並承擔義務。但行政合同的出現,是此特徵的一個例外。
(4)行政法律關系當事人的權利義務具有相對性和統一性。在這種行政法律關系中,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出現許多交叉重疊,難以截然分開,這與民事法律關系的情況有所不同。尤其是對於國家行政機關而言,這種相對性表現得更為明顯。
(5)行政法律關系引起的爭議大都由行政機關或行政裁判機關依照行政程序或行政司法程序加以解決,只有在法律明文規定的情況下才通過司法程序解決。
五、論述題
1、論述行政優益權。
國家為保障行政主體有效地行使職權、履行職責,賦予行政主體職務上或物質上的許多優益條件,行政主體享受這些優益條件的資格和可選擇性便是行政優益權,它由行政優先權和行政受益權構成。
(1)行政優先權是行政主體在行使職權時依法所享有的種種優惠條件主要包括:先行處置權,即行政主體在緊急條件下,可以先行處置,如先行扣留、即時強制。獲得社會協助權,行政主體在從事緊急公務時,有關組織和個人有協助執行或提供方便的強制性義務,違反者可能會承擔法律責任。如公安機關或消防機構在執行緊急公務時,有權要求其它交通車輛避讓。
推定有效權,根據法律的有關規定,在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期間,不停止該行政決定的執行,這是為了保障行政秩序的穩定性和連續性,而推定該行政決定只要未被依照法定程序加以撤銷就一直是有效的。它體現的是行政機關與行政相對方的關系。
(2)行政受益權是國家為保證行政主體有物質能力行使行政職權而向其提供物質條件,行政主體享受這些條件的資格和可選擇性。行政受益權是行政主體從國家所享受到的權益,而不是從相對方得到的,因此與行政優先權不同,它體現的是行政機關與國家的關系,而不是體現行政機關與行政相對方的關系。行政優益權與行政職權密切相關,但不同於行政職權,也不屬於行政職權,兩者最明顯的區別在於:行政優益權可以被行政主體放棄不用,但行政職權不能被放棄,否則將導致違法或失職。
六、案例分析題
[案例一]:
本案涉及行政機關行使職權時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問題,行政機關行使權力必須依據法律、符合法律,不得與法律的規定相抵觸,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行政機關根據具體情況的需要,可以自由地裁量權力的行使方式與程度,即享有自由裁量權。所以行政機關行使權力同時必須遵循合理性原則,即行政權力的行使應當符合立法的目的;基於正當的考慮;不得考慮不相關的因素;平等適用法律規范,同等事實同等對待等要求,以其行政權力的運作達到客觀、公正。本案中城建局對李某的建房許可表面看並未違反省政府關於建房的有關規定,因為在省政府的規章中只是規定城鎮居民建房一般不得超過3.2米,由此觀之,城建局對此向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權,及在一定的情況下,可以許可超過3.2米,但是,城建局對許可李某建房3.6米的理由拒絕說明,既表明示在無正當理由的情況下許可李某建芳層高超過省政府規章規定的高度,不當地行使了權力,屬於濫用職權的范疇,違反了行政合理性原則的要求。
[案例二]:
屬於事業單位的縣衛生防疫站能作為本案被告,應為其為行政機關授權的社會組織。被授權者以自己的名義實施行政管理活動和行使行政職權,並由自己對外承擔行政活動的相應法律責任。
人民法院不應當准許原告的撤訴申請,因為在行政法律關系中行政機關對其所行使的國家權力無自由處分權。
⑥ 行政法學及行政訴訟法學試題。(求答案)
2
1
3
3
3
1.3.4
1.2.3
1.4
2.3
1.3.4
4
2
2
4
4
1.3
⑦ 請高手回答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 多選題答案
二、多項選擇題
1.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 任何行政主體在享有或行使行政職權的同時必須同時履行職責B. 行政職責隨行政職權的產生、變更或消滅而相應變化C. 行政職責是行政主體在行使職權過程中所享受的權利D. 行政職責的核心是依法行政)。
2. 我國行政機關的設置原則是(B. 精簡原則C. 高效率原則 D. 依法設置的原則)。
3. 國家行政機關有如下特徵(B. 國家行政機關是具有國家強制性質的社會組織D. 為了順利實現國家行政管理的職能,國家行政機關必須按一定的層次和結構組織起來,並且按照科學方法依法進行活動)。
4. 能夠作為行政主體的行政機關包括(A. 國務院的直屬機構C. 地方人民政府的派出機關)。
5. 被授權組織的類型包括(A. 特定的事業單位B. 特定的企業單位C. 特定的社會團體)。
6. 行政相對方的義務包括( A. 服從行政管理的義務D. 遵循法定程序的義務)。
7. 被委託組織與被授權組織的區別在於(B. 產生依據不同C. 行為後果不同 D. 法律地位不同)。
8. 行政法制監督的主體包括(A. 國家權力機關C. 上級行政機關和專門行政監督機關)。
9. 關於公務身份的公務員,以下說法正確的是(A. 以公務機關的名義從事活動B. 享有行政職權,需要承擔行政職責)。
10. 關於國家行政機關的特徵,以下說法正確的是(B. 具有較強的執行性C. 從事國家行政管理職能D. 按照一定層次和結構組織)。
⑧ 行政法試題(100分)
分在哪
⑨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試題求答案
A公司、C公司都可以成為原告,因為該公安廳所屬海警支隊扣押船和貨物。不能但就版扣押行為提起訴訟。根權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行政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2010年修訂版)第21條的規定: 賠償請求人單獨提起行政賠償訴訟,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1)原告具有請求資格;
(2)有明確的被告;
(3)有具體的賠償請求和受損害的事實根據;
(4)加害行為為具體行政行為的,該行為已被確認為違法;
(5)賠償義務機關已先行處理或超過法定期限不予處理;
(6)屬於人民法院行政賠償訴訟的受案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7)符合法律規定的起訴期限。
但是該具體行政行為及既被確認違法,A公司也未要求賠償義務機關先行處理,法院會不予受理,若受理也會駁回起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