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下列原則中不屬於民事訴訟法基本原則的是

下列原則中不屬於民事訴訟法基本原則的是

發布時間: 2022-04-11 20:59:18

⑴ 民事訴訟基本原則

民事訴訟基本原則包括如下:

1、當事人訴訟平等原則;

2、同等原則和對等原則;

3、法院調解自願和合法的原則;

4、辯論原則;

5、處分原則;

6、檢查監督原則;

7、支持起訴原則。

(1)下列原則中不屬於民事訴訟法基本原則的是擴展閱讀:

民事訴訟反應民事主體權益之爭,民事主體不論在實體上還是在程序上,都有依法處分其權利的自由。民事訴訟中的原告有權依法處分其訴訟權利和實體權利。

被告也有權處分其訴訟權利和實體權利。正因為如此,民事訴訟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機制,訴訟中的和解制度和調解制度,對當事人處分其權利具有獨特地意義和作用。

⑵ 我國民事訴訟法有哪些基本原則

民事訴訟法的基本原則,是在民事訴訟的整個過程中,或者在重要的訴訟階段,起指導作用的准則。它體現的精神實質是為人民法院的審判活動和訴訟參與人的訴訟活動指明了方向,概括地提出了要求,因此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我國民事訴訟法的基本原則是以我國憲法為根據,從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實際情況出發,按照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的要求,結合其特點而確定的。
一、當事人訴訟權利平等原則
我國民事訴訟法第8條規定:民事訴訟當事人有平等的訴訟權利。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應當保障和便利當事人行使訴訟權利,對當事人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法律規定的上述原則,可以概括為當事人平等原則,包含以下幾方面的內容:
1.雙方當事人的訴訟地位完全平等。
2.雙方當事人有平等地行使訴訟權利的手段,同時,人民法院平等地保障雙方當事人行使訴訟權利。
3.對當事人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二、同等原則和對等原則
我國民事訴訟法第5條第1款規定:外國人、無國籍人、外國企業和組織在人民法院起訴、應訴,同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有同等的訴訟權利義務。這一規定表明,我國法律對在人民法院進行民事訴訟的外國人、無國籍人、外國企業和組織,賦予他們同我國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同等的訴訟權利義務,這就是同等原則。也就是說,我國民事訴訟法給予在人民法院起訴、應訴的外國人、無國籍人、外國企業和組織的,是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同樣的待遇。這種對外國人、無國籍人、外國企業和組織既不優待,也不歧視,既不限制他們的訴訟權利,也不增加他們的訴訟義務的態度,符合
三、法院調解自願和合法的原則
我國民事訴訟法第9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應當根據自願和合法的原則進行調解;調解不成的,應當及時判決。根據這一規定,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時,要多做說服教育和疏導工作,促使雙方達成協議,解決糾紛。

自願合法進行調解作為民事訴訟法的基本原則,其含義有三:
1.人民法院受理民事案件後,應當重視調解解決。
2.要求人民法院對當事人多做思想教育工作。做
3.法院調解要在自願和合法的基礎上進行。
堅持自願、合法進行調解的原則,必須反對兩種傾向:一是忽視調解的意義,把調解工作看成可有可無;二是濫用調解,久調不決。第一種傾向在審判實踐中常有發生,必須堅決克服。調解是人民法院審結民事案件、經濟糾紛案件的重要形式,但不是惟一的形式,調解無效,應當及時判決。另外,調解一般不是訴訟的必經程序,對於那些不能調解或不具備調解條件的案件,應當判決結案。
四、辯論原則
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第12條的規定,民事訴訟當事人有權對爭議的問題進行辯論。辯論原則是指在人民法院主持下,當事人有權就案件事實和爭議問題,各自陳述自己的主張和根據,互相進行反駁和答辯,以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五、處分原則

民事訴訟法第13條規定的處分原則,是指民事訴訟當事人有權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處分自己的民事權利和訴訟權利。處分即自由支配,對於權利可行使,也可以放棄。
六、檢察監督原則

民事訴訟法第14條規定:人民檢察院有權對民事審判括動實行法律監督。根據檢察監督原則的要求,人民檢察院實行監督的內容主要有兩方面:
(1)監督審判人員貪贓枉法、徇私舞弊等違法行為。這方面的監督主要採取消極的方式,即它一般不主動調查和追究司法審判中的不法行為。民事經濟案件中的原告和被告或者其他人對審判中的不法行為,對審判人員進行控告、檢舉,人民檢察院應履行法律監督的職責。
(2)對人民法院作出的生效判決、裁定是否正確合法進行監督。根據審判監督程序的規定,人民檢察院對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如果認為有錯誤,應當提出抗訴,並派員出席再審法庭。
七、支持起訴原則

民事訴訟法第15條規定: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對損害國家、集體或者個人民事權益的行為,可以支持受損害的單位或者個人向人民法院起訴。支持起訴必須具備三個要件:
1.支持起訴的主體是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支持起訴的主體主要是對受害者負有保護責任的機關、團體和企業事業單位,如婦聯支持受害婦女、共青團支持受害青年、企業事業單位支持本單位受害職工向人民法院起訴,公民個人不能作為支持起訴主體。
2.支持起訴的前提,是法人或者自然人有損害國家、集體或者個人民事權益的違法行為。
3.支持起訴的場合必須是受損害的單位或個人造成了損害,而又不能、不敢或者不便訴諸法院。如果受損害的單位或個人,已向人民法院起訴,就不需支持起訴。

⑶ 民事訴訟法的基本制度與基本原則是什麼

1.
民事訴訟法基本原則
A.
當事人訴訟權利平等原則。
B.
對外國實行同等原則和對等原則。
C.
法院調解回自願和合法答原則。
D.
辯論原則。貫穿整個訴訟,實體和程序均可
E.
處分原則。當事人啟動,實體和程序均可
F.
檢查監督原則。僅對「審批活動進行監督」
G.
支持起訴原則。主體只能是「
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
」;個人不能成為支持起訴的主體
2.
民事訴訟基本制度
A.
合議制度。
3
人以上組成,選民和重大的特別程序用之
B.
迴避制度。
C.
公開審批制度。國密、隱私、商密外,宣判一律公開
D.
兩審終審。例外最高院、特別程序、督促、公示催告、破產

⑷ 民事訴訟法的基本原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抄事訴訟法》是以襲憲法為根據,結合我國民事審判工作的經驗和實際情況制定。1991年4月9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通過,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民事訴訟法原則包括以下:

(一) 當事人訴訟平等原則;

(二)同等原則和對等原則;

(三)法院調解自願和合法的原則;

(四)辯論原則;

(五)處分原則;

(六)檢查監督原則;

(七)支持起訴原則。

【法律依據】

《民事訴訟法》第八條,民事訴訟當事人有平等的訴訟權利。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應當保障和便利當事人行使訴訟權利,對當事人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⑸ 下列哪一項不是民事訴訟的特有原則( )。

你好,很高興能回答您的問題。解答,選擇D解析:民事訴訟法的基本原則,是在民事訴訟的整個過程中,或者在重要的訴訟階段起指導作用的准則。根據民事訴訟法的特定要求制定的基本原則,反映了民事訴訟法的特殊規律性,稱為民事訴訟法的特有原則。這里只闡述民事訴訟法的特有原則。 (一)當事人訴訟權利平等原則 (二)辯論原則 (三)自願與合法的調解原則回答完畢。

⑹ 民事訴訟法的基本原則包括哪些

民事訴訟的基本原則具體有當事人訴訟權利平等原則、同等原則和對等原則、法院調解自願和合法的原則、辯論原則、處分原則、檢察監督原則、支持起訴原則。
【法律依據】
《民事訴訟法》第五條
外國人、無國籍人、外國企業和組織在人民法院起訴、應訴,同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有同等的訴訟權利義務。外國法院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民事訴訟權利加以限制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對該國公民、企業和組織的民事訴訟權利,實行對等原則。
第八條
民事訴訟當事人有平等的訴訟權利。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應當保障和便利當事人行使訴訟權利,對當事人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⑺ 民事訴訟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我國民事訴訟法的基本原則是:

1、訴訟權利平等原則,是指當事人在民事訴訟中平等地享有和行使訴訟權利以及人民法院在審理民事案件過程中應當保障當事人平等地享有和行使訴訟權利。

2、同等與對等原則。同等原則,是指一國公民、組織在他國進行民事訴訟時,與他國公民、組織享有同等的訴訟權利和承擔同等的訴訟義務。對等原則,是指一國法院在民事訴訟中對他國公民、組織的訴訟權利加以限制的,他國法院對該國公民、組織的民事訴訟權利加以同樣限制的原則。

3、法院調解原則,《民事訴訟法》第九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應當根據自願和合法的原則進行調解;調解不成的,應當及時判決。

4、辯論原則,是指民事訴訟的當事人有權就爭議的事實和法律問題,在法院的主持下進行辯論,說明和論證自己主張的真實性和合法性,反駁對方當事人的意見和主張。

5、處分原則,是指民事訴訟當事人有權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自由處置自己的民事權利和民事訴訟權利。

6、檢察監督原則,是指檢察機關有權對法院的民事審判活動實施法律監督。

7、支持起訴原則,是指支持受害人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7)下列原則中不屬於民事訴訟法基本原則的是擴展閱讀

民事訴訟的特性:

1、公權性

與調解、仲裁這些訴訟外的解決民事糾紛的方式相比,民事訴訟有如下特徵:民事訴訟是以司法方式解決平等主體之間的糾紛,是由法院代表國家行使審判權解決民事爭議。它既不同於群眾自治組織性質的人民調解委員會以調解方式解決糾紛,也不同於由民間性質的仲裁委員會以仲裁方式解決糾紛。

2、強制性

強制性是公權力的重要屬性。民事訴訟的強制性既表現在案件的受理上,又反映在裁判的執行上。調解、仲裁均建立在當事人自願的基礎上,只要有一方不願意選擇上述方式解決爭議,調解、仲裁就無從進行,民事訴訟則不同,只要原告起訴符合民事訴訟法規定的條件。

無論被告是否願意,訴訟均會發生。訴訟外調解協議的履行依賴於當事人的自覺,不具有強制力,法院裁判則不同,當事人不自動履行生效裁判所確定的義務,法院可以依法強制執行。

3、程序性

民事訴訟是依照法定程序進行的訴訟活動,無論是法院還是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都需要按照民事訴訟法設定的程序實施訴訟行為,違反訴訟程序常常會引起一定的法律後果。

如法院的裁判被上級法院撤銷,當事人失去為某種訴訟行為的權利等。訴訟外解決民事糾紛一的方式程序性較弱,人民調解沒有嚴格的程序規則,仲裁雖然也需要按預先設定的程序進行,但其程序相當靈活,當事人對程序的選擇權也較大。

4、特定性

民事訴訟的對象具有特定性。它解決的爭議是有關民事權利義務的爭議。不是民事主體之間民事權益發生爭議,不能納入民事訴訟程序處理,如倫理上的沖突、政治上爭議、宗教上的爭議或者科學上的爭議等不能成為民事訴訟調整的對象。

對於無訟爭性的非訟事件,雖然各國的普遍做法是由法院主管,但都規定了與民事訴訟程序不同的非訟程序來處理。

5、自由性

民事訴訟反應民事主體權益之爭,民事主體不論在實體上還是在程序上,都有依法處分其權利的自由。民事訴訟中的原告有權依法處分其訴訟權利和實體權利,被告也有權處分其訴訟權利和實體權利。

熱點內容
中國社會法2017年年會 發布:2025-07-14 22:06:22 瀏覽:801
經濟法多少道題 發布:2025-07-14 22:02:35 瀏覽:463
常熟市法院拍賣 發布:2025-07-14 21:57:20 瀏覽:34
勞動法如何合理調動崗位 發布:2025-07-14 21:57:10 瀏覽:37
工資不發法律責任 發布:2025-07-14 21:57:06 瀏覽:506
原平交警華陰法院 發布:2025-07-14 21:57:01 瀏覽:770
老謀深演算法規 發布:2025-07-14 21:56:34 瀏覽:71
中學生法律知識講座觀後感 發布:2025-07-14 21:51:09 瀏覽:343
深圳勞動法產假工資規定2015年 發布:2025-07-14 21:47:14 瀏覽:692
社會與法普法欄目劇愛別人 發布:2025-07-14 21:46:49 瀏覽: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