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公共政策行政法律手段

公共政策行政法律手段

發布時間: 2022-04-11 23:42:48

A. 公共政策執行的手段

1.行政手段
是依靠行政組織的權威,採用行政命令、指示、規定及規章制度等方式,按照行政系統、行政層次和行政區劃來實施政策的方法。
特點是:權威性、強制性、直接性、無償性、時效性。
2.經濟手段
是指根據客觀經濟規律和物質利益原則,利用各種經濟杠桿,調節政策執行過程中的各種不同經濟利益之間的關系,以促進政策順利實施的方法。
特點是:間接性、有償性、關聯性。
3.法律手段
是指通過各種法律、法令、法規司法、仲裁工作,特別是通過行政立法和司法方式來調整政策執行活動中的各種關系的方法。
特點:權威性、強制性、穩定性、規范性。
4.思想教育手段
通過製造輿論、說服教育、協商對話、批評表揚等引導人們貫徹政策的方法。
特點:引導性、人本性。

B. 公共政策的目標和主要手段

公共政策的目標:是促進社會的和諧與穩定政策執行手段: 1 、行政手段 行政手段是指依靠行政組織的權威,採用行政命令、指示、規定及規章制度等方式,按照行政系統、行政層次和行政區劃來實施政策的方法。它具有權威性、強制性、對象的有限性和時效性的特點。 2 、法律手段 法律手段是指通過各種法律、法令、法規、司法、仲裁工作,特別是通過行政立法和司法方式來調整政策執行活動中各種關系的方法。它具有權威性、強制性、穩定性、規范性的特點。 3 、經濟手段 經濟手段是指根據客觀經濟規律和物質利益原則,利用各種經濟杠桿,調節政策執行過程中的各種不同經濟利益之間的關系,以促進政策順利實施的方法。經濟手段運用價格、工資、利潤、利息、稅收、資金、罰款以及經濟責任、經濟合同等,來組織、調節與影響政策執行者和政策對象活動。經濟手段有三個特性:第一,間接性;第二,有償性;第三,關聯性。 4 、思想引導手段 思想引導手段是一種以人為中心的人本主義管理方法,它通過運用各種方法做人的思想工作,引導政策執行者和政策對象自覺自願地去貫徹執行政策,而不從事與政策相悖的活動。常用的思想引導手段有:製造輿論 –––– 在政策執行過程中要大力宣傳,使政策內容深入人心;說服教育 –––– 對少數不按政策執行或抵觸的對象採取個別談心方法,做深入細致的思想教育工作,做到以理服人,而不是以勢壓人、以大話唬人;協商對話 –––– 在政策執行中,決策者和執行者應就政策深層次問題征詢群眾意見,與群眾展開對話協商;批評與表揚 –––– 對政策執行得好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揚和鼓勵,對執行不力、敷衍塞責者和違抗政策者給予批評和懲罰,以達到弘揚正氣、壓抑邪氣的目的。

C. 如何使公共政策見實效

黨的十八大為下一段的工作提出了一系列的大政方針,學習貫徹這些大政方針就有一個落實的問題,其中包括如何使公共政策得以執行並見實效的問題。從程序上來看,公共政策的執行是一定的機構或人員,為了實現既定的政策目標而採取的各種行動,這里最重要的因素有三項內容。 影響公共政策執行效果的第一個因素是公共政策執行方式的可操作性和執行成本。公共政策的執行不乏非常成功的例子。例如我國在1998年開始實行「有獎發票」計劃。自有獎發票計劃實施以來,顧客索要發票的頻率大大增加。以前從未索要發票的顧客現在每兩次交易中就有一次要發票。有獎發票計劃的實施使我國的營業稅、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和總稅收有了大幅提升。這個計劃剛剛開始實施時,稅務部門通過搖獎等辦法進行造勢和宣傳,使有獎發票的計劃很快被廣大居民熟知並接受。這一計劃的另一個優勢是實施起來成本不高。統計數據表明,2002年我們付出的獎金總額為3000萬元,而有獎發票帶來的稅收收入高達9億元。現在有獎發票的操作變得更加簡便,刮開式和即時兌獎讓消費者在主觀方面樂於通過獲取發票一試手氣,客觀上也培養了大家索取發票習慣的養成,納稅人納稅的遵從度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高。 影響公共政策執行效果的第二個重要的因素是政策執行中的調整與完善。我們知道,公共政策從制定到實施是需要一個過程的,在經濟社會形勢瞬息萬變的情況下,公共政策執行中的適時調整與完善,直接關繫到最初的公共政策目標的實現和公共政策執行的效果。公共政策執行是一定的組織行為,政策執行主體與社會之間的聯系也都體現為整體互動;公共政策執行的組織結構與行動功能是相互聯系、不可分割的整體。在公共政策執行過程中,政務信息的公開與透明、公眾的參與程度等要素變得越發重要,因為這關繫到人們對政策執行效果的反饋程度以及公共政策調整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地方政府每年為市民所辦的大事或者實事的效果如何,更多取決於信息的廣泛披露和市民的參與及關注度。我們也必須注意到公共政策制定的初衷與執行效果的反差問題。只有廣泛徵求社會民眾對政策執行中的意見和建議,不斷調整政策執行中出現的偏差,不斷完善政策的持續性與針對性,才能保證公共政策落實的效果。同時要注意,在行政手段使用上,要減少行政命令,增加行政指導,這樣往往更能達到公共政策的預期效果。 影響公共政策執行效果的第三個重要的因素是公共政策執行的手段選擇。一般而言,公共政策執行中可以選擇的手段包括行政手段、經濟手段、法律手段以及思想引導手段。 行政手段是依靠行政組織的權威,採用行政命令、指示、規定及規章制度等方式,按照行政系統、行政層次和行政區劃來實施政策的方法,其特點是具有權威性、強制性、直接性、無償性、時效性。這種手段在公共政策執行中的局限性也不能小覷,隨意性大和人為因素的干擾等會產生政策執行的異化,影響政策執行的效果。 經濟手段是指根據客觀經濟規律和物質利益原則,利用各種經濟杠桿,調節政策執行過程中的各種不同經濟利益之間的關系,以促進政策順利實施的方法,其特點是間接性、有償性、關聯性。在我國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建立與完善的背景下,經濟手段在公共政策執行中的應用會越來越廣泛和頻繁。本文前面提到的例子就是屬於經濟手段的范疇。 法律手段是指通過各種法律、法令、法規、司法、仲裁工作,特別是通過行政立法和司法方式,來調整政策執行活動中的各種關系的方法,其特點是權威性、強制性、穩定性、規范性。市場經濟本身就是法制經濟,採用法律手段的執行效果關鍵在於有法必依且執法必嚴。 思想引導手段,即通過製造輿論、說服教育、協商對話、獎功罰過等引導人們貫徹政策的方法,其特點是引導性和人本性。這個手段不能忽視。在當前新媒體手段日新月異的情況下,公共政策執行中應該注重這些新的手段的使用,使公共政策更具有親和力,易於被民眾所熟知和了解,培養民眾的政策意識,以使民眾對公共政策的執行更加支持和配合,這樣,公共政策的執行效果也就有了最堅實的保障。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益明作圖)

D. 政策執行的主要手段有哪些它們各自的優點和局限性是什麼

答:政策執行的主要手段有: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經濟手段。
1、法律手段是政策知性的一種最基本的方法,是指依靠行政組織,運用行政方式來執行政策。依靠各級行政機關或經濟管理部門的權威,採用行政命令、知識、規定和下達工作計劃等等,按照行政系統、行政層次、行政區劃來促進政策的執行。
第一,行政手段使用命令、指令、規定、條例等形式出現的,使用行政處罰作保證的,具有較強的約束力,具有一定的強制性。
第二,行政手段比較明確,准確性也比較高。
第三,由於行政手段的約束力強,准確定性搞,同時又是直接調節政策的實施活動,因此,一般來說他比其他手段發揮作用快。比如:用行政手段禁止某種產品的進口貨出口,就比用經濟手段或法律手段來的快。行政手段運用得當能夠有令行禁止的效果,這有利於對付突如其來的、暴發性的問題,有利於政策運行中的急轉彎急剎車,以迅速扭轉有害的傾向和比例局面。
局限性:一是運用行政手段容易只從行政角度考慮問題,忽視經濟規律、經濟效益、經濟責任和各方面的經濟利益,容易產生「一刀切」的瞎指揮。
二是運用行政手段容易影響下級組織的積極性。
2、法律手段是指通過各種法律、法令、法規、司法、仲裁工作,特別是通過行政立法和司法方式來調整政策執行活動中各種關系的方法。法律手段除了與行政手段一樣具有權威性和強制性外,他還具有穩定想和規范性的特點。在處理特殊的、個別的問題時,還需要與行政手段的甘谷補充。
3、經濟手段政策執行中的經濟手段,是指運用一系列與價值相關的經濟利益范疇、經濟杠桿來組織調解和影響社會經濟活動,促進政策的執行。具體地說,經濟手段包括運用價格、工資、利潤、利息、稅收、資金、罰款等經濟杠桿和價值工具,以及經濟責任制、經濟合同等。經濟手段還具有更有利於從實際出發,按經濟規律辦事的優越性。在政策執行中把三者有機結合起來,可以起到互相補充,互相促進的作用,達到預期的效果。

E. 舉例說明政策執行手段的有效執行

在工作中,原則性應該是核心,是靈魂;而靈活性是方法,是手段,是形式。我們應當先講原則性,再講靈活性,要在靈活性中貫徹原則性,體現原則性。應當是大原則,小靈活,內原則,外靈活;在原則性與靈活性相沖突時,要毫不動搖地選擇原則性。

講原則,才能做到內心有方圓,處事不凌亂;講靈活,才能游刃有餘,得心應手。把靈活性與原則性結合起來,做到既講原則,又在貫徹原則的前提下講究靈活性,這才是工作中的最佳境界。

(5)公共政策行政法律手段擴展閱讀:

公共政策執行機制不健全:

政策傳播機制——政策宣傳不到位,公眾不了解、不認同甚至不信任政策及其執行者,更難配合政策的執行。而執行者在這種情況下,利用信息不對稱的便利,則可以對上下隱瞞信息,使得信息容易失真。

政策執行監督機制——政策執行需要跟蹤評估與監督,以診斷和把握政策偏差的信息進行糾正或補救。而首先是具體的政策執行責任人員往往不明確,也缺乏明確的監督政策執行的責任機關,媒體和社會公眾因為缺乏法律保障以及存在行政干預的情況。

所以對執行者的監督無力,執行者存在有採取機會主義的激勵。而且,政策執行過程沒有程序上的嚴格監督,政策執行效果沒有明確的考核以及由此產生的獎罰機制。此外,政策執行主體單一,缺少公共(非政府組織和社會大眾)參與,專業分工細密。

沒有參與的情況下,一是會讓機關人員有能夠化公共資源為個人資本的可能性。各執行主體之間往往也沒有溝通,職能交叉重疊錯位,從而導致出現利則爭之、責則推之的現象。

F. 簡述公共政策執行的一般過程

公共政策過程主要包括政策制定、政策執行、政策評估、政策終結、政策監督五個方面。
執行過程具體如下:
政策執行是指在政策制定完成之後,將政策由理論變為現實的過程。其形成過程主要包括以下五點:設置政策執行機構;政策執行資源配置;政策宣傳;政策分解;政策試驗;政策實施。影響政策執行的因素主要包括政策問題的特性、政策本身因素、政策之外因素三方面。政策執行手段包括政治手段、法律手段、經濟手段等,使用時應多樣化、交叉化,結合實際情況運用相應手段。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第二十四條 省、自治區、直轄市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可以決定將基層管理迫切需要的縣級人民政府部門的行政處罰權交由能夠有效承接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行使,並定期組織評估。決定應當公布。
承接行政處罰權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加強執法能力建設,按照規定范圍、依照法定程序實施行政處罰。
有關地方人民政府及其部門應當加強組織協調、業務指導、執法監督,建立健全行政處罰協調配合機制,完善評議、考核制度。第二十七條 違法行為涉嫌犯罪的,行政機關應當及時將案件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對依法不需要追究刑事責任或者免予刑事處罰,但應當給予行政處罰的,司法機關應當及時將案件移送有關行政機關。
行政處罰實施機關與司法機關之間應當加強協調配合,建立健全案件移送制度,加強證據材料移交、接收銜接,完善案件處理信息通報機制。第二十八條 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處罰時,應當責令當事人改正或者限期改正違法行為。
當事人有違法所得,除依法應當退賠的外,應當予以沒收。違法所得是指實施違法行為所取得的款項。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對違法所得的計算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G. 公共政策的執行手段多種多樣,主要有哪4種

公共政策的執行手段多種多樣,主要有以下四種:行政手段、經濟手段、(法律手段)和思想教育手段。

H. 公共政策定義

公共政策是指國家通過對資源的戰略性運用,以協調經濟社會活動及相互關系的一系列政策的總稱。具體包括: (1) 管理政策。以實施罰款、獎勵、禁閉等規章為重點,保證公眾對公共必需品的平等使用。(2) 分配政策。通過安排、部署各種公共計劃,達到全體公民都能享受使用國家天然資源及智力資源,並通過直接津貼和保險來分配財政資金。(3) 再分配政策。以滿足公民最低限度的物質需要為目標,把各種賦稅收入引向各種援助計劃。(4)立法政策。注意力在於運用它的權力和擁有的資源來改變整個環境。

公共政策是公共權力機關經由政治過程所選擇和制定的為解決公共問題、達成公共目標、以實現公共利益的方案,其作用是規范和指導有關機構、團體或個人的行動,其表達形式包括法律法規、行政規定或命令、國家領導人口頭或書面的指示、政府規劃等。
公共政策作為對社會利益的權威性分配,集中反映了社會利益,從而決定了公共政策必須反映大多數人的利益才能使其具有合法性。因而,許多學者都將公共政策的目標導向定位於公共利益的實現,認為公共利益是公共政策的價值取向和邏輯起點,是公共政策的本質與歸屬、出發點和最終目的。「對於公共政策應該與公共利益還是私人利益保持一致這個問題,絕大多數人將選擇公共利益。

I. 公共政策的執行有哪些手段

1 、行政手段 行政手段是指依靠行政組織的權威,採用行政命令、指示、規定及規章制度等方式,按照行政系統、行政層次和行政區劃來實施政策的方法。它具有權威性、強制性、對象的有限性和時效性的特點。 2 、法律手段 法律手段是指通過各種法律、法令、法規、司法、仲裁工作,特別是通過行政立法和司法方式來調整政策執行活動中各種關系的方法。它具有權威性、強制性、穩定性、規范性的特點。 3 、經濟手段 經濟手段是指根據客觀經濟規律和物質利益原則,利用各種經濟杠桿,調節政策執行過程中的各種不同經濟利益之間的關系,以促進政策順利實施的方法。經濟手段運用價格、工資、利潤、利息、稅收、資金、罰款以及經濟責任、經濟合同等,來組織、調節與影響政策執行者和政策對象活動。經濟手段有三個特性:第一,間接性;第二,有償性;第三,關聯性。 4 、思想引導手段 思想引導手段是一種以人為中心的人本主義管理方法,它通過運用各種方法做人的思想工作,引導政策執行者和政策對象自覺自願地去貫徹執行政策,而不從事與政策相悖的活動。常用的思想引導手段有:製造輿論 –––– 在政策執行過程中要大力宣傳,使政策內容深入人心;說服教育 –––– 對少數不按政策執行或抵觸的對象採取個別談心方法,做深入細致的思想教育工作,做到以理服人,而不是以勢壓人、以大話唬人;協商對話 –––– 在政策執行中,決策者和執行者應就政策深層次問題征詢群眾意見,與群眾展開對話協商;批評與表揚 –––– 對政策執行得好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揚和鼓勵,對執行不力、敷衍塞責者和違抗政策者給予批評和懲罰,以達到弘揚正氣、壓抑邪氣的目的。

J. 公共政策如何從宏觀角度來調節和控制社會生活的

公共政策的政府宏觀調控也叫國家宏觀調控,是政府作為市場經濟的主體,通過行政手段、經濟手段(主要是財政手段),以及法律手段,實現以經濟主體為主導、經濟主體與經濟客體的對稱關系為核心、經濟結構平衡與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經濟行為。政府宏觀調控是系統工程。對稱型反周期調控,是政府宏觀調控的本質;制定對稱型產業政策,是政府宏觀調控的核心;財政手段,是政府宏觀調控的主要途徑。政府宏觀調控是小商品經濟發展到市場經濟、市場經濟發展到知識市場經濟的必然結果,常態化的政府宏觀調控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本質特徵。政府宏觀調控不同於政府幹預經濟,也不同於計劃經濟。政府宏觀調控主要通過制定對稱型產業政策來實現。

熱點內容
立法程序論文 發布:2025-07-14 22:31:27 瀏覽:807
思想政治法律知識 發布:2025-07-14 22:31:22 瀏覽:353
法院發微信 發布:2025-07-14 22:26:29 瀏覽:10
勞動法公司搬遷不去 發布:2025-07-14 22:26:10 瀏覽:671
中國社會法2017年年會 發布:2025-07-14 22:06:22 瀏覽:801
經濟法多少道題 發布:2025-07-14 22:02:35 瀏覽:463
常熟市法院拍賣 發布:2025-07-14 21:57:20 瀏覽:34
勞動法如何合理調動崗位 發布:2025-07-14 21:57:10 瀏覽:37
工資不發法律責任 發布:2025-07-14 21:57:06 瀏覽:506
原平交警華陰法院 發布:2025-07-14 21:57:01 瀏覽: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