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勞動法罰款規定不得超過當天多少

勞動法罰款規定不得超過當天多少

發布時間: 2022-04-12 07:26:44

勞動法關於罰款規定不得超過多少

罰款不得超過勞動者當月工資的20%。因勞動者本人原因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可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要求其賠償經濟損失。經濟損失的賠償,可從勞動者本人的工資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過勞動者當月工資的20%。若扣除後的剩餘工資部分低於當地月最低工資標准,則按最低工資標准支付。
《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十六規定,因勞動者本人原因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可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要求其賠償經濟損失。經濟損失的賠償,可從勞動者本人的工資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過勞動者當月工資的20%。若扣除後的剩餘工資部分低於當地月最低工資標准,則按最低工資標准支付。

Ⅱ 勞動法規定企業員工自違章行為處罰當日工資多少為標准

勞動法沒有明確,
工資支付條例
里有提及(保障員工正常生活)
至於處罰標准,則根據企業內部規章來。

Ⅲ 員工做錯勞動法規定最高罰款多少。

根據法律的規定,即使公司有證據證明員工給公司造成損失的,公司在從勞動者的版工資中扣除賠償的時候,每月權的扣除數額不能超過工資的20%。如果公司沒有證據證明造成損失的,則即使存在犯錯違規,公司也是不可以罰款的。

Ⅳ 勞動法的罰款最多可以罰多少

用人單位是沒有權利對勞動者進行罰款的。若是因為勞動者的原因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可以要求經濟損失的賠償,可從勞動者本人的工資中扣除,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過勞動者當月工資的20%。
【法律依據】
《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十六條
因勞動者本人原因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可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要求其賠償經濟損失。經濟損失的賠償,可從勞動者本人的工資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過勞動者當月工資的20%。若扣除後的剩餘工資部分低於當地月最低工資標准,則按最低工資標准支付。

Ⅳ 請問勞動法有沒有明確規定,公司員工罰款不能超出當天工資的多少

不超過工資總額的20%,且不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

Ⅵ 勞動法對工人罰款是怎麼規定的,不能超過工資的多少

原則上單位是沒有罰款的權利的,罰款都是屬於違法。員工因過錯導致單位損失的,單位可以要求賠償,單位可以從員工工資每月扣不超過20%、

Ⅶ 勞動法上是不是有一條寫到員工被罰款不能超過當天工資的百分之二十

《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十六條規定「因勞動者本人原因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可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要求其賠償經濟損失。經濟損失的賠償,可從勞動者本人的工資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過勞動者當月工資的20%。若扣除後的剩餘工資部分低於當地月最低工資標准,則按最低工資標准支付。」
這種扣除情況只適用於「因勞動者本人原因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情況。
罰款與扣除工資是2種性質不同的法律關系,企業無權對員工進行罰款。

Ⅷ 目前勞動法規定企業對員工罰款最高不能超過多少

勞動相關法規規定,企業對員工的罰款最高不得超過員工工資的20%。若扣除後的剩回余工資部分低答於當地月最低工資標准,則按最低工資標准支付。

根據《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十六條 因勞動者本人原因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可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要求其賠償經濟損失。經濟損失的賠償,可從勞動者本人的工資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過勞動者當月工資的20%。若扣除後的剩餘工資部分低於當地月最低工資標准,則按最低工資標准支付。

(8)勞動法罰款規定不得超過當天多少擴展閱讀:

《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十五條 用人單位不得剋扣勞動者工資。有下列情況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代扣勞動者工資:

(一)用人單位代扣代繳的個人所得稅;

(二)用人單位代扣代繳的應由勞動者個人負擔的各項社會保險費用;

(三)法院判決、裁定中要求代扣的撫養費、贍養費;

(四)法律、法規規定可以從勞動者工資中扣除的其他費用。

熱點內容
司法證c證好考嗎 發布:2025-10-20 08:48:42 瀏覽:91
2019考研法律碩士試卷 發布:2025-10-20 08:43:00 瀏覽:545
射洪縣律師 發布:2025-10-20 08:42:07 瀏覽:245
違章停車條例 發布:2025-10-20 08:36:30 瀏覽:254
路政拍照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10-20 08:28:22 瀏覽:118
新經濟法基礎大綱試題 發布:2025-10-20 08:28:13 瀏覽:258
福建省節能條例 發布:2025-10-20 08:26:12 瀏覽:361
不服從工作安排勞動法 發布:2025-10-20 08:25:42 瀏覽:712
法院會錄 發布:2025-10-20 08:16:54 瀏覽:243
我國核電站對建設質量保證依據法規 發布:2025-10-20 08:12:43 瀏覽: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