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釋義
Ⅰ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十五條釋義
根據本條規定,刑事案件只要存在六種情形中的任何一種,就不能追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刑事責任。對於刑事訴訟開始前已經發現的,不應立案受理。在偵查階段發現的,應當撤銷案件。在審查起訴階段發現的,應當作出不起訴的決定。
在審判階段發現的,對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的,應當作出判決,宣告無罪;對於告訴才處理,被害人撤回告訴的,用准許撤訴的裁定結案;對具有其他情形的案件,一律裁定終止審理。
《刑事訴訟法》
第十五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責任,已經追究的,應當撤銷案件,或者不起訴,或者終止審理,或者宣告無罪:
(一)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的;
(二)犯罪已過追訴時效期限的;
(三)經特赦令免除刑罰的;
(四)依照刑法告訴才處理的犯罪,沒有告訴或者撤回告訴的;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六)其他法律規定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
(1)最新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釋義擴展閱讀
刑事責任是指犯罪行為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主刑和附加刑兩刑事責任包括照刑事法律的規定追究其法律責任。主刑,是對犯罪分子適用的主要刑罰,它只能獨立使用,不能相互附加適用。
主刑分為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和死刑。剝奪政治權利、沒收獨立適用,不能附加適用。附加刑分為罰金、財產。對犯罪的外國人,也可以獨立或附加適用驅逐出境。
對於不追究刑事責任的情形,刑事訴訟法和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規定了不同的處理方式。具體說來,在立案階段,人民法院發現自訴案件有上述情形之一的,應當不予受理。公訴案件有上述情形之一的,公安機關和人民檢察院應作出不立案的決定。
在偵查階段,偵查機關遇有上述情形之一的,應當撤銷案件。在審查起訴階段,人民檢察院遇有上述情形之一的,應作出不起訴的決定。在審判階段,對於上述第一種情形,人民法院應當以判決宣告無罪。對於其他幾種情形,一般應以裁定終止審理。不過,根據已經查明的案件事實和認定的證據材料,能夠確認已經死亡的被告人無罪的,人民法院應當判決宣告被告人無罪。
Ⅱ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一百四十二條和一百四十三條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二條 :
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根據偵查犯罪的需要,可以依照規定查詢、凍結犯罪嫌疑人的存款、匯款、債券、股票、基金份額等財產。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配合。
犯罪嫌疑人的存款、匯款、債券、股票、基金份額等財產已被凍結的,不得重復凍結。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三條:
對查封、扣押的財物、文件、郵件、電報或者凍結的存款、匯款、債券、股票、基金份額等財產,經查明確實與案件無關的,應當在三日以內解除查封、扣押、凍結,予以退還。
(2)最新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釋義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一百四十二條的釋義:
本條共分兩款。第一款是關於查詢、凍結犯罪嫌疑人的存款、匯款、債券、股票、基金份額等財產的規定。根據本款規定,查詢、凍結犯罪嫌疑人的存款、匯款、債券、股票、基金份額等財產必須是為了偵查犯罪的需要。所謂「偵查犯罪的需要」包含三方面意思:
1.所要查詢、凍結的存款、匯款、債券、股票、基金份額等財產必須與犯罪嫌疑人及犯罪有關,即屬於犯罪嫌疑人或者與其涉嫌的犯罪有牽連的人的存款、匯款、債券、股票、基金份額。這些財產或被用於犯罪,或為犯罪所得。通過查詢這些財產的情況,可以查明案情,查清犯罪嫌疑人有罪、罪重或者無罪、罪輕的事實;
2.通過查詢、凍結存款、匯款、債券、股票、基金份額等財產,防止贓款轉移,挽回和減少損失;
3.發現新的犯罪線索,擴大偵查戰果。由於查詢、凍結措施涉及公民個人隱私,涉及企業的正常經營,為防止濫用查詢、凍結權力,本款明確規定,在偵查中,只有具有偵查權的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依照規定才能進行查詢、凍結。「依照規定」是指依照有關法律、司法解釋及司法機關與有關部門的聯合通知。
查詢、凍結存款、匯款、債券、股票、基金份額等財產是偵查犯罪的重要措施,是打擊犯罪,特別是打擊經濟領域犯罪的有效手段。因此,本款還規定,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配合。這是法律對有關單位和個人設定的義務,當有偵查權的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依照規定採取查詢、凍結措施時,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予以配合。這里的「配合」主要是指應當為查詢、凍結工作提供方便,提供協助,履行凍結手續,不得以保密為由阻礙。
第二款是關於對犯罪嫌疑人的存款、匯款、債券、股票、基金份額等財產不得重復凍結的規定。根據本款規定,犯罪嫌疑人的存款、匯款、債券、股票、基金份額等財產已經被公安機關或人民檢察院凍結的,其他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不得對同一犯罪嫌疑人的同一存款、匯款、債券、股票、基金份額等財產再次凍結,這是禁止性規范,偵查機關應當嚴格遵守。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一百四十三條的釋義:
本條是關於決定不起訴案件的處理程序的規定。
不起訴的決定必須經過公開宣布的程序,不能以送達代替向被不起訴人宣布不起訴的決定。公開宣布的地點、范圍,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的需要確定,但必須有被不起訴人在場。同時,檢察機關應將不起訴決定書送達被不起訴人和他的所在單位。
被不起訴人不服的,可以在收到不起訴決定書後法定期限內向人民檢察院申訴。不起訴的決定,一經宣布,立即生效,被不起訴人從法律意義上講是無罪的。對被羈押的被不起訴人,應當立即釋放。
Ⅲ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具體如下:
1、《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任務,是保證准確、及時地查明犯罪事實,正確應用法律,懲罰犯罪分子,保障無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教育公民自覺遵守法律,積極同犯罪行為作斗爭,維護社會主義法制,尊重和保障人權,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
2、對刑事案件的偵查、拘留、執行逮捕、預審,由公安機關負責。檢察、批准逮捕、檢察機關直接受理的案件的偵查、提起公訴,由人民檢察院負責。審判由人民法院負責。除法律特別規定的以外,其他任何機關、團體和個人都無權行使這些權力。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進行刑事訴訟,必須嚴格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和其他法律的有關規定;
3、國家安全機關依照法律規定,辦理危害國家安全的刑事案件,行使與公安機關相同的職權。
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審判權,人民檢察院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檢察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十九條 刑事案件的偵查由公安機關進行,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人民檢察院在對訴訟活動實行法律監督中發現的司法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施的非法拘禁、刑訊逼供、非法搜查等侵犯公民權利、損害司法公正的犯罪,可以由人民檢察院立案偵查。對於公安機關管轄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施的重大犯罪案件,需要由人民檢察院直接受理的時候,經省級以上人民檢察院決定,可以由人民檢察院立案偵查。
自訴案件,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
Ⅳ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九十七條
第九十七條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對被採取強制措施法定期限屆滿版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應權當予以釋放、解除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或者依法變更強制措施。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或者辯護人對於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採取強制措施法定期限屆滿的,有權要求解除強制措施。
Ⅳ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82條內容。
涉及「訴訟法」的有《行政訴訟法》、《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等。版
你所要了解的「訴訟權法」又是哪個訴訟法呢?不說清楚,誰又能確認你需要了解的是哪個。
因此,建議你確認一下自己想知道的是哪個訴訟法,再行提問。
希望我的回答能對你有所幫助。
Ⅵ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146條是什麼內容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六條的內容是為了查明案情,需要解決案件中某些專門性問題的時候,應當指派、聘請有專門知識的人進行鑒定。
刑事鑒定是指偵查機關為查明案情,指派或聘請具有專門知識的人,就案件中某些專門性問題進行鑒別和判斷並作出結論的一種偵查行為。
鑒定意見作為刑事訴訟法中規定的八類證據之一,在刑事案件中出現頻率非常高,有些案件中成為定罪量刑的核心證據。
司法鑒定機構接受司法機關的司法鑒定委託,公檢法在各自主導的刑事訴訟階段都可以依法啟動司法鑒定程序。
一般而言,司法機關需要鑒定時,多數指派其內設的司法鑒定機構實施,並採用指派或者聘請的方式進行。
司法鑒定機構接受委託進行補充鑒定的情形如下:
1、原委託鑒定事項有遺漏的;
2、委託人就原委託鑒定事項提供新的鑒定材料的。
3、其他需要補充鑒定的情形。
補充鑒定是原委託鑒定的組成部分,應當由原司法鑒定人進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六條 為了查明案情,需要解決案件中某些專門性問題的時候,應當指派、聘請有專門知識的人進行鑒定。
第一百五十條 公安機關在立案後,對於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黑社會性質的組織犯罪、重大毒品犯罪或者其他嚴重危害社會的犯罪案件,根據偵查犯罪的需要,經過嚴格的批准手續,可以採取技術偵查措施。
人民檢察院在立案後,對於利用職權實施的嚴重侵犯公民人身權利的重大犯罪案件,根據偵查犯罪的需要,經過嚴格的批准手續,可以採取技術偵查措施,按照規定交有關機關執行。
追捕被通緝或者批准、決定逮捕的在逃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經過批准,可以採取追捕所必需的技術偵查措施。
Ⅶ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365條規定是什麼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四條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的申訴符合下回列情形之一的,答人民法院應當重新審判:(一)有新的證據證明原判決、裁定認定的事實確有錯誤的;(二)據以定罪量刑的證據不確實、不充分或者證明案件事實的主要證據之間存在矛盾的;(三)原判決、裁定適用法律確有錯誤的;(四)審判人員在審理該案件的時候,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為的。
Ⅷ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
你說的未達到刑事責任年齡的應該有監護人,因為未成年不受刑事追究,但民事責任不能免除,因沒有受到刑事處罰,民事賠償應該包括兩金,另外,法律還有其他救濟途徑,包括司法救助,採納謝謝
Ⅸ 刑法第二百八十五條最新解釋
《刑法修正案(七)》在刑法第285條中增加兩款詳細說明:
第二款:「違反國家規定內,侵入前款規定以外的計算容機信息系統或者採用其他技術手段,獲取該計算機信息系統中存儲、處理或者傳輸的數據,或者對該計算機信息系統實施非法控制,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包括:非法竊取計算機信息數據罪和非法控制計算機信息系統罪。)
第三款:「提供專門用於侵入、非法控制計算機信息系統的程序、工具,或者明知他人實施侵入、非法控制計算機信息系統的違法犯罪行為而為其提供程序、工具,情節嚴重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非法提供控制計算機系統程序、工具罪。)
Ⅹ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八十九條第一款是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八十九條 :
第一款:公安機關對被拘留的人,認為需要逮捕的,應當在拘留後的三日以內,提請人民檢察院審查批准。在特殊情況下,提請審查批準的時間可以延長一日至四日。
第二款:對於流竄作案、多次作案、結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請審查批準的時間可以延長至三十日。
第三款:人民檢察院應當自接到公安機關提請批准逮捕書後的七日以內,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決定。人民檢察院不批准逮捕的,公安機關應當在接到通知後立即釋放,並且將執行情況及時通知人民檢察院。對於需要繼續偵查,並且符合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條件的,依法取保候審或者監視居住。
(10)最新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釋義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八十九條第一款的釋義:
第一款是關於公安機關提請批准逮捕時限的規定。公安機關對於已經被拘留的現行犯和重大嫌疑分子,經過審查和進一步偵查後,認為有逮捕必要的,應當在拘留後的三日以內,寫出提請批准逮捕書,連同案卷材料、證據,一並移送同級人民檢察院提請審查批准。
這個時限在一般情況下是必須遵守的。考慮到有些案件重大、復雜,在三日以內難以對是否需要提請批准逮捕作出決定或者對案情爭議較大等「特殊情況」,法律允許公安機關將提請人民檢察院審查批準的時限再延長一日至四日。
參考資料:中國政府法制信息網-《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