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行政法法不溯及既往
A. 行政法的溯及力問題!
按照「法不溯及既往」原則,按原規定執行,但為了更好地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別規定除外。
B. 法不溯及既往原則是什麼
法無溯及力的原抄則,表現在國家不能用當前制定的法律指導人們過去的行為,更不能用當前的法律處罰人們過去從事的當時是合法而當前是違法的行為。以限制國家權力的擴張與濫用,維護社會秩序的穩定性,保護人們期待的信賴利益。
法律具有指引、規范、調整作用,無論是確定的指引還是不確定的指引,都是為人們提供一個既定的行為模式,引導人們依法實施自己的行為。而新法頒布之前,並不存在新法提供的既定的行為模式,所以頒布後的新法就不能依據該模式對之前人們的行為去引導、規范或調整。換句話說,新法頒布前人們的行為,只能按照當時的法律來調整。
C. 法不溯及既往原則作為法治原則的意義
「法不溯及既往」是一項基本的法治原則。通俗地講,就是不能用今天的規定去約束昨天的行為。美國1787年憲法規定:追溯既往的法律不得通過。法國民法典規定:法律僅僅適用於將來,沒有溯及力。在我國,「法無溯及力」同樣適用於民法、刑法、行政法等方面。
法具有指引作用,無論是確定的指引還是不確定的指引,都是為人們提供一個既定的行為模式,引導人們依法實施自己的行為。而新法頒布之前,並不存在新法提供的既定的行為模式,所以頒布後的新法就不能依據該模式對之前人們的行為去引導。換句話說,新法頒布前人們的行為,只能按照當時的法律來調整。另外,法還具有預測作用,即憑借法律的存在,人們可以預先估計相互間行為的法律後果。但是,未頒布的法,並不為人們預知,自然也就不能起到任何作用,因此,新法不具有溯及力。
誠然,「法不溯及既往」的原則已是多數法律通行的規則,但現實生活中,卻還存在著相反的做法。這使得一些需要法律保護的弱勢群體正為其未知的義務而承擔著不明的責任。南京某電子有限公司便是其中一位。該公司2003年4月至5月期間生產了醫療器械產品HYO3型臭氧消毒殺菌機,在當時特殊的非典時期,作出很大貢獻。然而葯監部門2005年5月卻對該期間生產的HYO3型臭氧消毒殺菌機以不符合注冊產品標准為由給予行政處罰。可事實上,該產品執行的標準是公司於2001年9月28日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標准化法》所取得的企業標准,而且法律允許其有效期至2004年9月。但處罰所適用的規定注冊產品標準的《醫療器械標准管理辦法》是在2002年5月出台生效,換句話說,葯監局以該公司當時並不存在的注冊產品標准不符合要求為由進行處罰,用2002年的新法約束2001年的行為。顯然,該處罰是錯誤的引用法律,違反了「法不溯及既往」的原則。
法無溯及力的原則表現在國家不能用現在制定的法律指導人們過去的行為,更不能用現在的法律處罰人們過去從事的當時是合法而現在是違法的行為。以限制行政權力的擴張與濫用,維護社會秩序的穩定性,保護人們期待的信賴利益。否則,我們就會無法預測自己和他人行為的確定後果。在當權者的朝令夕改面前我們只能驚慌失措,淪為任人宰割的羔羊。
D. 行政法溯及力《立法法》84
《立法法》第八十四條 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不版溯及既往,但權為了更好地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別規定除外。
因此,理論上說,行政法有溯及既往的可能。不過成立的條件,除了是「為了更好地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和利益」,還要有明確的「特別規定」。比如刑法第12條第1款的規定。
行政法沒有行政法法典,也就沒有統一規定過溯及力的問題,所以要判斷某些規范性文件的溯及力,要看該法規是否有溯及力條款。否則,即使對相對人有利,也不能適用新規定。當然,行政機關自願適用新規定的除外,權當其自由裁量了。
所以本處罰很難適用新法。只能申訴下,希望能夠對你有所照顧。
以上屬個人看法。
E. 法不溯及既往的由來
美國1787年憲法規定:追溯既往的法律不得通過。
法國民法典規定:法律僅僅適用於將版來,沒有溯權及力。
在我國,「法不溯及既往」同樣適用於民法、刑法、行政法等方面。「法不溯及既往」是一項基本的法治原則。通俗地講,就是不能用今天的規定去約束昨天的行為。
法無溯及力的原則表現在國家不能用當前制定的法律指導人們過去的行為,更不能用當前的法律處罰人們過去從事的當時是合法而當前是違法的行為。以限制行政權力的擴張與濫用,維護社會秩序的穩定性,保護人們期待的信賴利益。
F. 法不溯及既往,是啥意思
「法不溯及既往」是一項基本的法治原則。通俗地講,就是不能用回今天的規定去約束昨天的行答為。美國1787年憲法規定:追溯既往的法律不得通過。
法國民法典規定:法律僅僅適用於將來,沒有溯及力。在我國,「法無溯及力」同樣適用於民法、刑法、行政法等方面。
(6)法行政法法不溯及既往擴展閱讀
溯及力原則:
(1)從舊原則,即新法對其生效前的行為一律沒有溯及力。
(2)從新原則,即新法對於其生效前未經審判或判決尚未確定的行為一律適用,具有溯及力。
(3)從新兼從輕原則,即新法原則上具有溯及力,但舊法(行為時法)不認為是犯罪或者處刑較輕時,依照舊法處理。
(4)從舊兼從輕原則,即新法原則上不具有溯及力,但新法不認為是犯罪或者處刑較輕的,則依新法處理。
上述諸種原則,從舊兼從輕原則既符合罪刑法定的要求,又適應實際的需要,為絕大多數國家刑法所采,我國刑法亦采此原則。
G. 行政許可的撤銷使許可證向後失去效力,但不溯及既往什麼意思求行政法大神
撤銷前有效,撤銷後無效
撤銷前,許可證有效,被許可人在許可允許范圍的行為,不因為許可撤銷變成違法或者無效行為
撤銷後,因為許可不存在了,原來的被許可人就不能再從事原許可的行為
H. 溯及既往是什麼意思
1、釋 義
對尚未確定行為的溯及力原則類 型法律適用准則
2、基本內容:
是指刑法生效以後,對於其生效以前未經審判或者判決尚未確定的行為具有溯及力的一種原則。
各國的溯及原則各不相同,我國的溯及原則是「從舊兼從輕」原則.即新法原則上沒有溯及力,但如果按新法不構成犯罪或處罰較輕的,即溯及既往,適用新法。
3、舉例說明:
(1)該法律原則為世界各國所普遍認同,大陸法系和普通法系國家大多採取此種原則。「法律效力不溯及既往」是指該法律對在其生效之前發生的行為不具有拘束力。
打個比方來說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是1999年10月1日生效,在此之前我國在合同領域一直適用《經濟合同法》這部法律。也就是說,1999年10月1日之前的所有合同法律行為依然適用《經濟合同法》即使該行為與《合同法》有抵觸,也是合法有效的。《合同法》只能對1999年10月1日以後發生的合同法律行為產生法律約束力
(2)法律以不溯及既往為原則,如果溯及既往的,需有明確的規定。
如97刑法第十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本法施行以前的行為,如果當時的法律不認為是犯罪的,適用當時的法律;如果當時的法律認為是犯罪的,依照本法總則第四章第八節應當追訴的,按照當時法律追究刑事責任,但是本法不認為是犯罪的或處刑較輕的,適用本法。本法施行以前,依照當時的法律已經作出的生效判決,繼續有效。」
又如最高法院合同法解釋(一)第三條「人民法院確認合同效力時,對合同法實施以前成立的合同,適用當時的法律合同無效而適用合同法合同有效的,則適用合同法。」
再如1950年10月20日,前政務院頒行的《新區農村債務糾紛處理辦法》第1條規定:「解放前,農民及其他勞動人民所欠地主的債務,一律廢除」。
(3)我國的刑法在溯及既往方面,一般是從舊兼從輕,即當新法生效而案件未了時,若新法對應受處罰者的懲罰較輕,這時適用新法,即新的刑法具有了溯及力。
(4)溯及既往效力,是相對合同效力來說的,主要是因為某種情形導致合同無效後,是否有溯及力。簡單講,就是說合同自始無效,還是宣布時無效。
(5)關於刑法溯及力的理解:
中國的刑法是採用了從舊兼從輕原則 。如果某個人在2006年犯罪了 並被判刑了 那麼2008年的法律出台就算規定不為罪也沒有溯及力的 也就是說那個人仍然要在監獄里度過。
(6)法的溯及力 :
a、當時的法律不認為是犯罪,而新法律認為是犯罪的,使用以前的法律,即新法無溯及力
b、當時的法律認為是犯罪,但新法不認為是犯罪的,只要這種行為位經審判或判決尚未確定,就適用新法,新法有溯及力
c、舊法和新法都認為是犯罪的,為進行判決的。並按照新法(1997年刑法)總則第四章第八節的規定應當追訴的,原則上按舊法追究刑事責任,即新法無溯及力;但新法如果比舊法處刑較輕的,按新法追究,即新法有溯及力。
d、如果已依照舊法作出判決了,該判決繼續有效,新法沒有溯及力
I. 什麼叫「法不溯及既往原則」
「法不溯及既往」原則的具體含義如下:
1.從定義上來看:
(1)法律具有指導作用。無論是明確的指導還是無限期的指導,它都為人們提供了既定的行為模式,引導人們依法實施自己的行為。在頒布新法律之前,新法律沒有提供既定的行為模式。
(2)因此,頒布後的新法律不能根據模型指導前人的行為。換句話說,新法律頒布前人們的行為只能根據當時的法律進行調整。
(4)從舊兼從輕原則,即新法原則上不具有溯及力,但新法不認為是犯罪或者處刑較輕的,則依新法處理。
4.上述諸種原則,從舊兼從輕原則既符合罪刑法定的要求,又適應實際的需要,為絕大多數國家刑法所采,我國刑法亦采此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