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自考勞動法
❶ 關於自考勞動法問題
如果抄是單選題的話本人認襲為應當選「B. 勞動合同因合同雙方協商一致由用人單位提出解除」比較嚴謹!答案「A. 勞動合同期滿」是要看情況的,如果是勞動者自己提出終止合同的,並且用人單位沒有降低原合同約定條件的,那麼單位是不需要支付經濟補償的。可以參考《勞動合同法》第四十六條第五項的相關規定。答案「D. 勞動者提出解除勞動合同」,如果勞動者按照《勞動合同法》第38條的情形提出解除勞動合同的,那麼用人單位是應當支付經濟補償的。
相比較題中給出的4個選項,本人認為只有B選項是這四個選項中最嚴謹的,所以選擇B。
❷ 急急急急急!!!!今天勞動法自考題,論述題,大概要寫100多字,哪位大哥給出好答案追加分數.是勞動法哦./
(1)甲公司與李某在勞動合同中約定的事項有哪些不合法之處?
1、試用期不得超過二個月。2、試用期工資低於約定工資的百分之八十。3、公司發生經營調整勞動合同終止、公司不支付經濟補償違法。
(2)假定雙方在合同中同時約定:如雙方發生勞動爭議只能向甲公司所在地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該約定是否合法,為什麼?
該約定不合法。違反法律規定的約定不具備法律效力。原因在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五條規定:「發生勞動爭議,當事人不願協商、協商不成或者達成和解協議後不履行的,可以向調解組織申請調解;不願調解、調解不成或者達成調解協議後不履行的,可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對仲裁裁決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規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即發生勞動爭議,申請勞動仲裁是提起訴訟的前置程序,不能未經勞動仲裁直接訴訟。
附問題(1)的相關法律條款:
《勞動合同法》
第十九條 勞動合同期限三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試用期不得超過一個月;勞動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滿三年的,試用期不得超過二個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試用期不得超過六個月。
第二十條 勞動者在試用期的工資不得低於本單位相同崗位最低檔工資或者勞動合同約定工資的百分之八十,並不得低於用人單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資標准。
第四十六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
(一)勞動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條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
(二)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條規定向勞動者提出解除勞動合同並與勞動者協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的;
(三)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條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
(四)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條第一款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
(五)除用人單位維持或者提高勞動合同約定條件續訂勞動合同,勞動者不同意續訂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第一項規定終止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
(六)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第四項、第五項規定終止勞動合同的;
(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❸ 勞動法自考案例分析題
有三點不合法:
1.兩年的勞動合同,試用期不能超過兩個月。
2.試用期工資不得低於轉正後的80%。
3.合同終止應當支付經濟補償。
勞動爭議是法律強制規定由爭議所在地的勞動爭議仲裁委會仲裁,不能約定。
❹ 自考法律專業勞動法試題
我國現來行的勞動法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的勞動法,於1995年1月1日生效。最新的立法是《勞動合同法》第2008條。推薦你去新華書店找,學習這個,我覺得法律+解釋+案例就足夠了。我們的本科教材是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
❺ 福建自學考試勞動關系與勞動法試卷
給你網站:
http://www.xhzk.cn/ReadNews.asp?NewsID=659
http://www.x5dj.com/Blog/00469392/00601876.shtml
2006年7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福建省統一命題考試
勞動關系與勞動法 試卷
(課程代碼 6089)
一、 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後的括弧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國際勞工組織從1919年第一屆大會到2004年底為止,共通過國際勞動公約( )
A.150個 B.184個 C.194個 D.200個
2、《勞動法》規定,國家實行的標准工作時間為勞動者的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 )
A.7小時 B.8小時 C.10小時 D.24小時
3、工人紀某因公負傷,醫療期滿後,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公司領導安排的其他工作,該公司可以與其解除勞動合同,但是公司應當提前以書面形式通知紀某,提前的期限為
( )
A.30日 B.35日 C.40日 D.60日
4、用人單位應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金的情形有( )
A.勞動合同期滿;
B.勞動合同因合同雙方當事人協商一致由用人單位提出解除
C.勞動者在試用期間被證明不符合錄用條件
D.勞動者提出解除勞動合同
5、根據《勞動法》的規定,用人單位在標准工作日內安排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 )
A.100% B.150% C.200% D.250%
6.為了妥善處理勞動爭議,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調整勞動關系,維護正常的生產秩序,《勞動法》第80條和81條規定:在用人單位內,可以設立的委員會是( )
A.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 B.工會調解委員會
C.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 D.職工調解委員會
7、未成年上崗工須向所在地的縣級以上勞動行政部門辦理登記,由勞動行政部門核發的證件是( )
A.未成年人健康檢查表 B.未成年工登記表
C.未成年工登記證 D.畢業證
8、根據《勞動法》規定,不可以招用未滿16周歲未成年人的單位是( )
A.福建省歌舞團 B.福建某邊遠地區企業
C.福州省體工隊 D.福建某特種工藝單位
9、下面的社會關系中,屬於勞動關系的是( )
A.個體經濟組織中個體勞動者與幫工之間的關系
B.承攬人與定作人之間的關系
C.弄明在市場上出售自己的勞動產品所發生的買賣關系
D.勞動者與需要方之間的勞務關系
10、發生勞動爭議,當事人要提出申訴的,當事人應從知道或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之日起提出,其提出申訴的有效期限是( )
A. 15 B.30 C.45 D.60
11、西方研究勞動關系的學者認為,無論是否接受剝削的論點,對利潤的追求都以為著僱主和工人之間的利益存在著沖突,這種沖突客源屬於( )
A.異化的合法化 B.客觀的利益差異
C.僱用關系的性質 D.勞動合同的性質
12、國際上對勞動關系的認識主要有「五大學派」,有學派認為,在經濟中代表工人的「勞動」的利益,與代表企業所有者和管理者的「資本」的利益,是完全對立的。持這種觀點的是( )
A.新保守學派 B.管理主義學派
C.正同多元論學派 D.激進學派
13、《勞動法》第30條規定,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工會認為不適當的,有權( )
A.提出意見 B.起訴 C.控告 D.申訴
14、法律禁止企業安排參加加班加點的職工包括( )
A.成年人 B.經期女工 C.哺乳期女工 D.患病女工
15、下列糾紛中屬於勞動爭議的是( )
A.廠長與職工因個人債務的糾紛
B.公司經理與會計對社會上財稅腐敗問題觀點不同的糾紛
C.企業不服稅務管理部門因執行稅法引起的糾紛
D.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因支付工資報酬引起的糾紛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1分,共10分)在每小題的五個備選項中至少有兩給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後的括弧內。錯選、多選、少選或未選均無分。
16、屬於國際勞工公約和建議關於女工保護的公約有( )
A.《生育保護公約》和同名建議書
B.《夜間工作公約》和同名建議書
C.《男女工人同工同酬公約》和同名建議書
D.《每周工作時間減至40小時公約》
E.《准許就業最低年齡公約》
17、根據《勞動法》第73條,我國社會保險可劃分為( )
A.養老保險 B.疾病保險 C.工傷保險
D.失業保險 E.生育保險
18、根據《勞動法》第3條規定,勞動者應履行的基本義務是( )
.A.積極完成勞動任務 B.不斷提高勞動技能
C.認真執行勞動安全衛生教程 D.嚴格遵守勞動紀律
E.遵守職業道德
19、甲公司招聘員王某,在雙方訂立的勞動合同中,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規定有
( )
A.王某在試用期內不得提出辭職
B.王某與他人發生民事糾紛是,甲公司可解除勞動合同
C.王某嚴重違反甲公司的勞動紀律時,甲公司可解除勞動合同
D.王某在試用期內被證明不符合錄用條件時,甲公司可解除勞動合同
E.王某因嚴重失職給公司利益造成重大損失時,甲公司可解除勞動合同
20、下面說法正確的是( )
A.勞動關系主體雙方存在管理和被管理關系
B.勞動關系雙方在維護各自經濟利益的過程中,雙方的地位是平等的
C.勞動關系主體雙方各自具有獨立的經濟利益
D.勞動關系主體雙方有統一的經濟利益
E.勞動關系發生在直接的勞動過程中
21、勞動者個人的權益有( )
A.勞動就業權 B.報酬請求權
C.休息休假權 D.自主擇業權
E.勞動安全權
22、某私營企業不符合《勞動法》規定的行為有( )
A.招收了2名15周歲的工人
B.以性別為由拒絕招用6名女工
C.辭退正在休產假的婦女2名
D.以私營企業為由,不同意組建工會
E.以本企業生產的鞋子代替貨幣支付工人工資
23、《勞動法》第33條規定:企業職工一方與企業可以簽訂集體合同的事項是 ( )
A.勞動報酬 B.工作時間 C.休息時間
D.勞動安全衛生 E.保險福利
24、對用人單位利用勞動紀律濫用懲處權的制約表現為( )
A.職工代表大會的制約 B.工會的制約
C.勞動者本人的制約 D.勞動行政部門的制約
E.企業主管部門的制約
25、按《勞動法》的規定,對違反勞動紀律的人採取紀律處分的必備要件是( )
A.由違法、違紀行為 B.違法、違紀人主管要有故意
C.違法、違紀人有過失 D.無違法、違紀行為
E.違法、違紀因不可抗逆原因造成
三、名詞解釋(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5分,共20分)
26.員工團體
27.集體談判
28、最低工資
29、社會保險
四、論述題(本大題共20分)
30、論述我國實行集體合同制度的意義。
五、案例分析(本大題共20分)
31、2002年1月,某化工廠僱用50名工人,對其生產的香皂進行手工包賺。雙方簽訂了一份書面勞動合同。合同中規定,合同有效期為2年,從2002年月至2003年12月,約工資2200元。同年6月,廠里採納了技術科的建議,決定購買香皂包裝機械,實行自動化包裝,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工作效率,從長遠來看還可越資金。同年11月25日,香皂包裝機械運到化工廠並開始安裝調試。廠里書面通知50名僱工,不久香皂包裝機械就要投入使用,希望他們能夠及時重新聯系工作。雙方簽訂的合同只能履行1年,2003年1月這50名僱工應離開化工廠,廠里對此表示歉意,願意在給每人1個月的工資作為補償。接到廠里的通知後,這50名工人中當即就有人表示反對。廠里多次派日與這批工人協商也沒有達成一致意見。2003年1月,化工廠宣布合同解除,每位工人多發1個月工資2200元,同時每人再發500元過節費。劉某等十幾名工人由於未聯繫到工作,要求繼續留在化工廠工作,但遭拒絕,於是向人民法院起訴,要求保護他們的合法權益。
問題:本案中劉某等幾十名工人與某化工廠發生勞動爭議後能夠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勞動關系與勞動法2006年7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福建省統一命題考試
試題答案及評分參考
(課程代碼6089)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
1、B 2、B 3、A 4、B 5、B
6、A 7、C 8、B 9、D 10、D
11、B 12、D 13、A 14、C 15、D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1分,共10分)
16、ABC 17、ABCDE 18、ABCDE 19、CDE
20、ABCE 21、ABCDE 22、ABCDE 23、ABCDE
24、ABCDE 25、ABC
三、名詞解釋(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5分,共20分)
26、員工團體是指因的共同利益、興趣或目標組成的員工組織,包括工會組織和類似於工會組織的員工協會和專門的職業協會。
27、集體談判是指僱主和工會之間針對報酬、工作時間及其他僱用條件,在適當時間以坦誠的態度所進行的協商和交涉。在談判過程中,一方可以向對方就履行義務、協議情況提出質詢,對方有義務回答,但任何一方不得強迫對方同意或終止協議。
28、最低工資是指勞動者在法定工作時間內提供正常勞動的前提下,其所在企業應支付的最低勞動報酬。其中,法定工作時間是指國家歸經的制毒工作時間;正常勞動是指工薪勞動者按照勞動合同的有關規定,在法定工作時間內從事的勞動。根據國家有關規等,下列不得作為最低工資組成部分:(1)加班加點工資;(2)中班、夜班、高溫、低溫、井下、有毒有害等特殊工作環境、條件下的津貼;(3)國家法律、法規、政策規定的勞動保險、福利待遇等。
29、社會保險,是指國家同過立法建立的,對勞動者在其生、老、病、死、傷、殘、失業以及發生其他生活困難時,給與物質幫助的制度。
四、論述題(本大題共20分)
30、答:集體合同又稱團體協議或集體協議。在社會主義制度下,集體合同時企業、事業單位和工會之間就各項具體勞動標准協商談判而締結的協議。它是調整勞動關系的一種法律制度。我國實行集體合同制度的意義有:
(1)集體合同適應了社會主義經濟的需要;
(2)維護職工合法權益,提高職工的生活福利條件
(3)加強企業的民主管理,充分調動之功德勞動積極性和創造性;
(4)促進企業改革經營管理,提高工會的威信;
(5)協調勞動關系,為建立和諧的勞動關系服務『
(6)彌補勞動法規的不足,為企業提供調整勞動關系的具體規范。
五、案例分析(本大題共1小題,每小題20分,共20分)
31、答:本案中劉某等十幾名工人不能向人民法院起訴,而應在發生勞動爭議後先到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對仲裁裁決不服的,才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
法理分析:我國《勞動法》第79條規定:「勞動爭議發生後,當事人可以向本單位的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申請調解;調解不成,當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向勞動爭議委員會申請仲裁。當事人一方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可見,仲裁是處理勞動爭議訴訟的必經程序。只有不服仲裁的,才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本案中,由於劉某等十幾名工人在未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的情況下,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因此,人民法院應以勞動爭議應先行仲裁委由駁回起訴。
此外,應當注意某化工廠解除勞動合同也是合法的。依據《勞動法》第26條的規定,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原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當事人協商不能就變更合同達成協議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但是應當提前30天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動者本人。
❻ 自考 法律專業的《勞動法》教材最新是哪個版本
自考法律專業的《勞動法》教材最新是刑事訴訟法學自考教材(2015年版)。回
高等教育自學考試(Higher self-examination),答簡稱自考,1981年經國務院批准創立,是對自學者進行的以學歷考試為主的高等教育國家考試。是個人自學、社會助學和國家考試相結合的高等教育形式,是我國社會主義高等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❼ 有關自考勞動法中法定節日放假問題
首先,針對自學考試的勞動法科目,根據相關節假日辦法的規定,以下是變動的相關日期:
第二條 全體公民放假的節日:
(一)元旦,放假1天(1月1日);
(二)春節,放假3天(農歷除夕、正月初一、初二);
(三)清明節,放假1天(農歷清明當日);
(四)勞動節,放假1天(5月1日);
(五)端午節,放假1天(農歷端午當日);
(六)中秋節,放假1天(農歷中秋當日);
(七)國慶節,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
第三條 部分公民放假的節日及紀念日:
(一)婦女節(3月8日),婦女放假半天;
(二)青年節(5月4日),14周歲以上的青年放假半天;
(三)兒童節(6月1日),不滿14周歲的少年兒童放假1天;
(四)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紀念日(8月1日),現役軍人放假半天。
其次,你在考試中尤其要注意: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這個三個考點知識。因為這是剛修改的。
最後,祝賀你考試順利!
❽ 自考勞動關系與勞動法,政府如何和諧勞動關系,試題答案
勞動關系,是指用人單位與勞動者之間,依法所確立的勞動過程中的權利義務關系。
勞動法是國家為了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調整勞動關系,建立和維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勞動制度,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根據憲法而制定頒布的法律。從狹義上講,我國《勞動法》是指1994年7月5日八屆人大通過,1995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從廣義上講,《勞動法》是調整勞動關系的法律法規,以及調整與勞動關系密切相隧的其他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建立健全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的領導協調機制,形成全社會協同參與的工作合力。各級黨委要統攬全局,把握方向,及時研究和解決勞動關系中的重大問題,把黨政力量、群團力量、企業力量、社會力量統一起來,發揮人大監督、政協民主監督作用。各級政府要把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納入當地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政府目標責任考核體系,切實擔負起定政策、作部署、抓落實的責任。完善並落實最低工資制度,在經濟發展基礎上合理調整最低工資標准。各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等部門要充分履行職責,認真做好調查研究、決策咨詢、統籌協調、指導服務、檢查督促和監察執法等工作。各級工會要積極反映職工群眾呼聲,依法維護職工權益,團結和凝聚廣大職工建功立業。各級工商業聯合會、企業聯合會等企業代表組織要積極反映企業利益訴求,依法維護企業權益,教育和引導廣大企業經營者主動承擔社會責任。
❾ 勞動法自考復習大綱
第一章 勞動法的產生和發展
1、勞動法的產生:(1)資本主義原始積累時期的"勞工法規
"勞工法規"主要內容就是強迫勞工接受僱主苛刻的勞動條件,如允許延長工時、禁止提高工人工資等。就其實質而言,並不是現代意義上的勞動法。(2)十九世紀初期的"工廠立法"《學徒健康與道德法》,1802年英國議會通過, 一般認為這是資產階級"工廠立法"的開端。
2、勞動法產生的原因;(1)勞動法的產生,是大工業時期"人類理性"的體現。(2)勞動法的產生,是資本主義大工業生產的客觀要求。(3)勞動法的產生,是在資本主義制度的發展過程中,國家為協調勞雇雙方利益關系,穩定社會經濟秩序,而頒布某些改善勞工條件的法律。
3、當代各國勞動法的發展:(1)世界各國普遍頒布適合本國特點的勞動法律、法規(2)勞動法適用范圍不斷擴大(3)勞動法已成為完整而系統的法律體系(4)當代各國勞動法加強了責任條款及處理勞動糾紛的機構(5)各國勞動法一般均規定了各項最低勞動標准(6)國際勞動立法的發展對各國勞動法的影響
4、中國勞動立法概述:(1)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發動和領導的勞動立法運動
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1922年發出《關於開展勞動立法運動的通告》,擬定了《勞動立法原則》、《勞動立法大綱》、《勞動法案大綱》。包括勞動者有集會結社權、同盟罷工權等內容,是中國最早的勞動法律文件。(2)北洋政府時期的《暫行工廠規則》 北洋政府農商部於1923年公布《暫行工廠規則》,這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勞動立法。(3)革命根據地的勞動立法 1931年通過《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勞動法》、《關於實施勞動法的決議案》;1941年公布《晉冀魯豫邊區勞工保護暫行條例》;1948年全國勞動大會決議中提出"關於解放區職工運動的任務"。(4)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的勞動立法1949年到1966年,是我國勞動法的建立和形成時期。1966年到1976年,是我國勞動立法的停滯時期。1976年以後至今,是我國勞動立法的恢復和大發展時期。(5)《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1994年7月5日通過,1995年1月1日實施。是我國第一部全面系統保障勞動者權益,調整勞動關系的法律。這一法律的頒布是中國勞動法制建設的重大進展,為建立公正、平等、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勞動力市場提供了法律保障。
5、初期勞動法的特點;(1)初期的勞動立法,多數是從改善女工和童工的立法開始。(2)初期的勞動立法,適用范圍很小。(3)初期的勞動立法,雖然法律規定了對某些勞動條件的改善,但一般缺少監督條款、責任條款。
6、現階段我國勞動法制建設的新發展;(1)基本形成了完整而系統的勞動法律體系。(2)勞動法的適用范圍不斷擴大。(3)初步建立了最低勞動標准。(4)為適應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在社會保障改革過程中,建立了法定的多層次的社會統籌與個人帳戶相結合的社會保險制度。(5)逐步普遍實行勞動合同與集體合同制度。(6)不斷完善解決勞動爭議的程序法。
7、國際勞動立法;(1)狹義的國際勞動立法,一般主要指國際勞工組織的章程、國際勞工公約、國際勞工建議書。廣義上可以包括聯合國或區域性的公約和協定,還包括國於國之間的雙邊協定。(2)國際勞動立法的開端A、1900年國際勞動法協會在巴黎成立。B、 1906年國際勞動立法會議討論通過《關於禁止工廠女工夜間工作的公約》和《關於禁止火柴製造中使用白(黃)磷的公約》,這是世界上最早的國際勞工公約。(3)國際勞工組織A、國際勞工組織的產生1919年6月國際勞工組織正式宣告成立,1946年成為聯合國的一個專門機構,主管勞動勞工方面的事務。國際勞工組織的主要機構:國際勞工大會(最高權力機關)、理事會(執行機構)、國際勞工局(常設秘書處)。 國際勞工組織的特點是三方原則:各國代表團必須由政府、僱主、工人三方代表組成,參加國際勞工的各種組織和會議。B、國際勞工組織的主要任務制定和通過國際勞工公約和國際勞工建議書。國際勞工公約和勞工建議書是國際勞工組織的立法形式,因此國際上通常將國際勞工組織通過的國際勞工公約和勞工建議書合稱為《國際勞工標准》。
國際勞工組織制定國際勞工公約和勞工建議書的主要依據,二次大戰之前是《國際勞動憲章》的9項原則;二次大戰之後是1944年通過的《費城宣言》中的原則。C、國際勞工組織與中國的關系中國是創始會員國,1944年成為國際勞工組織常任理事國。1983年新中國參加國際勞工組織的活動並陸續批准了23個國際勞工公約,其中重新承認舊中國批準的公約有14個,新批準的公約有9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