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行政法案卷

行政法案卷

發布時間: 2020-12-22 01:28:59

『壹』 有爭議的行政法案件

提出復議

『貳』 顧某訴工商局案件的行政法分析

  1. 合理來行政,合理行政包括:公平自公正對待原則。

    其他浴池經營場所和顧某的都沒有達到標準的面積,但是工商局卻駁回顧某的申請,違反了公平公正原則

  2. 行政訴訟的法律關系。

  3. 合法,工商局依照的只是一種規范性文件,而地方法規,省級地方規章禁止設定許可:企業或其他組織設立登記及其前置性許可

  4. 不認可。法院應當判定工商局駁回顧某行政許可無效

『叄』 行政法 : 什麼是案卷制度給出詳細正確答案,非常感謝。

這都 是有規定的,案卷評查制度中第二條 在本省行政區域內開展行政執法案卷評議、檢查和監督(以下簡稱案卷評查)活動,應當遵守本辦法。本辦法所稱行政執法案卷,是指行政執法機關(包括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和依據法律法規規章受委託的組織)實施行政許可、行政處罰、行政強制等行政執法過程中製作和收集的與行政執法活動相關的檢查記錄、證據材料、執法文書等資料,經整理歸檔形成的卷宗材料。
第三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負責對下一級人民政府和本行政區域內行政執法機關的行政執法案卷進行評查。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法制工作部門(以下統稱案卷評查部門)具體負責本級人民政府的案卷評查工作。
第四條 案卷評查應當按照全省統一的案卷評查規則和案卷評查標准實施。這就 是案卷制度,所有的行政機關都應當遵守。
案卷評查規則和案卷評查標准由省級人民政府法制工作部門負責制定。
第五條 行政執法機關應當建立行政執法案卷歸檔制度,按照案卷評查標准,制定符合本行業特點的行政執法案卷歸檔標准。
國務院行政主管部門對行政執法案卷歸檔標准有統一規定的,從其規定;尚未制定統一規定的,由省級人民政府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制定規范;未設立省級人民政府行政主管部門的,由設區的市人民政府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制定規范。

『肆』 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應以什麼為依據

根據我國抄《行政訴訟法》第63條的規定,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以法律和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為依據。地方性法規適用於本行政區域內發生的行政案件。人民法院審理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案件,並以該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為依據。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參照規章。由此可見,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應首先以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為依據。對地方性法規、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以及規章的適用,應以具體審理案件為准。

『伍』 民事案件的裁判能否以行政法為判案依據

一、民事案件的裁判抄能可以行政法為判案依據
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行政訴訟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法釋〔2002〕21號)第七十條規定,生效的人民法院裁判文書或者仲裁機構裁決文書確認的事實,可以作為定案依據。

『陸』 刑事案件卷宗證據是否可以行政公開

刑事案件證據材料在開庭前,律師都有一個閱卷的時間,閱卷時可以拍照的,但是你說要公開案卷卷宗,這個暫時還找不到依據。

『柒』 案卷排他制度在我國行政法上具體表現為哪些法律規定

行政主體被起訴後,法院只以行政機關作出行政行為時獲取的證據為依據,被起訴後才去補充收集的證據不被法院採納。
這是為了讓行政主體作出行政行為時必須審慎。
望採納。

『捌』 新行政法規定那類行政案件可以調解

您好!下列九種情況可以調解:
一、具有行政行為存在違法或者不當 ,被告得自行變更或者撤銷原行政行為的情形的案件。

此類案件律師在認為行政行為在程序上或實體上有瑕疵時 ,可以明確提出要求被告變更或撤銷原瑕疵行政行為的請求,並在原告要求或同意的情況下積極主張對因瑕疵行政行為給原告造成的損失進行賠償和解。

二、涉及行政自由裁量權行使的案件。

有些情況行政行為屬於合法但不合理的情形。對於合法但存在合理性問題的行政行為 ,法院可以行使自由裁量權、變更不合理的行政行為。既然如此,律師可以把握時機,幫助被代理人適時提出或參與行政和解,從而既可以使行政機關改變不合理的行政行為,又維護了行政相對人的合法權益,從而達到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統一。

三、因土地徵收、徵用或出讓、房屋拆遷、資源環境等行政爭議或群體性的可能影響公共利益或社會穩定的案件。

此類案件是我國當前快速發展期和社會轉型期的重要法律事件。土地徵收、徵用或出讓、房屋拆遷、資源環境等類行政案件如處置的不好,極有可能會發展為影響社會穩定,乃至於和諧社會的構建。此類案件的主要矛盾點往往在於群體性、極端性。而抓住主要矛盾,努力促成此類案件的行政和解,往往會收到良好的社會效果。對於律師來說就是執業良好效果。

四、涉及行政裁決行為的案件。

行政裁決行為的目的是解決民事爭議 ,現實中這種行為是很多見的。如行政機關在涉及拆遷事項中的裁決行為。近年來呈逐年劇增趨勢。行政裁決訴訟案件一般存在三方關系人 ,即原民事爭議的雙方和作出裁決的行政機關。行政機關在裁決過程中對原民事爭議的雙方當事人的權利義務進行了處理。在行政訴訟過程中 ,若民事爭議的雙方當事人變更其主張甚至放棄其民事權利那麼行政案件就有了進行和解的基礎。律師在此類案件的代理過程中應當努力追求民事爭議的雙方當事人之間有利於己方當事人的和解方案,並以此力促所涉行政裁決的撤銷。

五、涉及行政合同行為的案件。

行政合同兼具行政性和合意性。與一般的行政行為不同,行政合同的相對方對是否訂立合同及合同的內容有一定的選擇權。行政合同訂立後,相對方可以對合同的內容提出修正的建議,行政機關也可以作出一定的讓步。因此,對因行政合同引起的爭議,適時、恰當的有效和解方案的提出,以及進一步的行政和解的達成,不但具備基礎條件,同時還具有化解社會矛盾糾紛的積極意義。

六、涉及不履行法定職責的行政行為的案件。

實踐中行政機關不履行其法定職責的情形常常表現為行政相對方向行政機關提出申請,行政機關卻拒絕或拖延履行。相對方起訴 ,法院通過審查認為行政機關應當履行法定職責而未履行的,按照現行法律的規定,只能判決其履行職責。相對方的最終目的並不是在法院勝訴,而是通過行政機關履行職責獲益。所以在該類行政案件中,法院可以組織雙方協調促使行政機關履行法定職責。如果行政機關履行其職責,就滿足了原告的訴訟請求 ,繼續審理案件也就沒有意義了,避免造成司法資源的浪費。

七、涉及行政賠償或行政補償糾紛的案件。

行政賠償、行政補償糾紛案件爭議的主要內容是賠償、補償數額問題,而此種數額上的爭議採用和解的方式加以解決往往比較便宜,並容易為當事人所接受。特別是在目前我國行政補償立法尚不夠發達、完備的法治環境下,採用行政和解的方式解決糾紛就更具有積極意義。

八、涉及自然資源所有權、使用權權屬的行政裁決、行政確權的行政爭議中,

當事人就所涉權屬達成調解、和解協議的;或者該調解、和解協議的履行需

要變更原具體行政行為的案件。

此類案件採用行政和解方式的基礎在於當事人就所涉權屬達成調解、和解協議,原行政裁決或行政確權已經失去意義或需要變更。既讓如此,此類案件採用行政和解方式結案也是最佳的方式選擇。

九、有關法律、法規對解決該行政爭議沒有規定或者規定不明確的案件。

當前在我國的法律實踐中,有些行政爭議案件尚存在法律法規沒有規定或者規定不明確的狀況。如電力監管法律中的行政行為的行政補償、環境事件具體行政行為等等諸多方面。對於諸如此類沒有規定或者規定不明確的案件,採用行政和解的手段、方式解決糾紛、化解矛盾更具有積極意義。

綜上,針對由於城市拆遷、征地補償等行政案件大量增加,一些行政案件呈現出當事人之間矛盾激化,導致群體性事件發生等現實狀況,從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大局出發,作為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工作者的律師,應積極探索促進行政案件當事人行政和解的工作方案,努力尋求妥善化解行政爭議、減少社會對抗、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的有效途徑,為化解社會矛盾,構建和諧社會做出律師能夠做出的貢獻。謝謝閱讀!

『玖』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法包括哪幾種法

主要分兩種:一般行政法和特別行政法。

一般行政法:《行政復議法》、《行政處罰法》、《行政監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等;

特別行政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海關法》、《教育法》等。

1.《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為維護社會治安秩序,保障公共安全,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規范和保障公安機關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治安管理職責,制定本法。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教育法》的頒布是關系中國教育改革與發展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的一件大事,對落實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促進教育的改革與發展,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教育制度,維護教育關系主體的合法權益,加速教育法制建設,提供了根本的法律保障。

3.《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法》為維護國家的主權和利益,加強海關監督管理,促進對外經濟貿易和科技文化交往,保障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而制定的法律。

4.《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是為保證人民法院公正、及時審理行政案件,解決行政爭議,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職權而制定的法律。

5.《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為了規范公務員的管理,保障公務員的合法權益,加強對公務員的監督,建設高素質的公務員隊伍,促進勤政廉政,提高工作效能,制定本法。

『拾』 近年來行政法有無修改修改了什麼

有修改。新《行政訴訟法》於2014年11月1日經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修正,自2015年5月1日起施行。
主要修改:
【修改1】將行政機關濫用行政權力排除或者限制競爭的,違法集資、攤派費用的,沒有依法支付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社會保險待遇的等行政行為納入了受案范圍。
【修改2】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不得干預、阻礙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
【修改3】起訴應當向法院遞交起訴狀,書寫起訴狀確有困難的,可以口頭起訴。
【修改4】法院在接到起訴狀時對符合規定的起訴條件的,應當登記立案。不能當場判定的,應接收起訴狀,出具書面憑證,七日內決定是否立案。
【修改5】直接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作出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

【修改6】被訴行政機關負責人應當出庭應訴。不能出庭的,應當委託行政機關相應的工作人員出庭。
【修改7】經最高人民法院批准,高級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審判工作的實際情況,確定若幹人民法院跨行政區域管轄行政案件。
【修改8】行政機關拒絕履行判決、裁定、調解書的,增加規定「社會影響惡劣的,可以對該行政機關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予以拘留」。
【修改9】經復議的案件,復議機關決定維持原行政行為的,作出原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和復議機關是共同被告;復議機關改變原行政行為的,復議機關是被告。
【修改10】修改後的法律在立法目的中增加「解決行政爭議」的表述。

熱點內容
初中關於法律知識 發布:2025-05-14 20:01:45 瀏覽:507
2018勞動法退休有補貼嗎 發布:2025-05-14 19:48:29 瀏覽:91
彩印的證明材料並加蓋公章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5-14 19:47:56 瀏覽:149
李永樂律師 發布:2025-05-14 19:42:08 瀏覽:719
法治中國夢演講稿 發布:2025-05-14 19:40:39 瀏覽:79
民法典媒體宣傳 發布:2025-05-14 19:35:44 瀏覽:106
法治領導方式 發布:2025-05-14 19:24:03 瀏覽:52
便民警務站對群眾法律知識宣傳 發布:2025-05-14 19:24:03 瀏覽:258
信訪條例作文 發布:2025-05-14 18:46:24 瀏覽:19
長春市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 發布:2025-05-14 18:45:35 瀏覽: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