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照勞動法
1. 勞動法職工病假工資規定,參照什麼文件
1.病假工資的基數按照以下三個原則確定:
(1)勞動合同有約定的,按不低於勞動合同約定的勞動者本人所在崗位(職位)相對應的工資標准確定。集體合同(工資集體協議)確定的標准高於勞動合同約定標準的,按集體合同(工資集體協議)標准確定。(2)勞動合同、集體合同均未約定的,可由用人單位與職工代表通過工資集體協商確定,協商結果應簽訂工資集體協議。(3)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無任何約定的,假期工資的計算基數統一按勞動者本人所在崗位(職位)正常出勤的月工資的70%確定。此外,按以上三個原則計算的假期工資基數均不得低於本市規定的最低工資標准。
2.計算系數按照以下方式確定:
(1)職工疾病或非因工負傷連續休假在6個月以內的,企業應按下列標准支付疾病休假工資:①連續工齡不滿2年的,按本人工資的60%計發;②連續工齡滿2年不滿4年的,按本人工資70%計發;③連續工齡滿4年不滿6年的,按本人工資的80%計發;④連續工齡滿6年不滿8年的,按本人工資的90%計發;⑤連續工齡滿8年及以上的,按本人工資的100%計發。
(2)職工疾病或非因工負傷連續休假超過6個月的,由企業支付疾病救濟費:①連續工齡不滿1年的,按本人工資的40%計發;②連續工齡滿1年不滿3年的,按本人工資的50%計發;③連續工齡滿3年及以上的,按本人工資的60%計發。
病假工資的計算基數和計算系數確定後,便可計算出病假工資的數額。病假工資=(計算基數/21.75)×計算系數×病假天數。
病假工資的保底和封頂標准
關於病假待遇,有兩點需要注意,也即病假工資的保底標准和封頂標准。
1.病假工資的保底標准——強制性標准
根據上海市勞動局《關於加強企業職工疾病休假管理保障職工疾病休假期間生活的通知》及上海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關於本市企業職工疾病休假工資或疾病救濟費最低標準的通知》的相關規定,每月職工疾病或非因工負傷休假待遇低於本企業月平均工資40%的,應補足到本企業月平均工資的40%,但不得高於本人原工資水平、不得高於本市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企業月平均工資的40%低於當年本市企業職工最低工資標準的80%,應補足到當年本市企業職工最低工資標準的80%。企業職工疾病休假工資或疾病救濟費最低標准不包括應由職工繳交的養老、醫療、失業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
2.病假工資的封頂標准——非強制性標准
根據上海市勞動局關於加強企業職工疾病休假管理保障職工疾病休假期間生活的通知(滬勞保發[1995]83號)第五條之規定,職工疾病或非因工負傷待遇高於本市上年度月平均工資的,可按本市上年度月平均工資計發。
病假工資待遇與因工負傷的停工留薪待遇不同
1.支付的待遇不同
根據《上海市工傷保險實施辦法》第三十五條之規定,從業人員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需要暫停工作接受工傷治療的,在停工留薪期內,原工資福利待遇不變,由所在單位按月支付。因此,因工負傷或者患職業病,用人單位需要按照負傷或者患職業病前原福利待遇,標准為工傷人員負傷前12個月的平均工資收入。停工留薪期的原工資福利待遇不得低於本市職工最低月工資標准。而按照法定標准計算出的病假工資標准,一般會低於原工資福利待遇。
2.支付的期間不同
根據《上海市工傷保險實施辦法》第三十五條之規定,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過12個月。傷情嚴重或者情況特殊,經鑒定委員會確認,可以適當延長,但延長不得超過12個月。也就是說,停工留薪期最長不超過24個月。而員工的病假一般來說要根據病情,由醫生開具病假單,並由用人單位批准,時間上可長可短。
2. 個人僱工如何參照勞動法
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勞動合同無效,所以這樣的約定是無效的
參見《最高人民法院版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權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九條 雇員在從事僱傭活動中致人損害的,僱主應當承擔賠償責任;雇員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致人損害的,
應當與僱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僱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的,可以向雇員追償。
第十一條 雇員在從事僱傭活動中遭受人身損害,僱主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僱傭關系以外的第三人造成雇員人身損害的,賠償權利人可以請求第三人承擔賠償責任,也可以請求僱主承擔賠償責任。僱主承擔賠償責任後,可以向第三人追償。
3. 參照勞動法和遵循勞動法
可以給的少,前提是,那些少給的假期是有加班費的,算在你的工資里,如果專你的工資里沒這部分補助,那屬你可以勞動仲裁,在勞動法方面沒有投訴一說,只要單位有違規行為,就是法律執行,可能是勞動局來,也可能是勞動監察大隊,最終的結果,如果查實,單位是要被強制罰款的,你說,你會不會被解僱?
4. 公司的規章制度和勞動法規定的內容不一樣,參照哪個
當然是公司的啊,這個是公司的福利。
但是如果公司的規章制度和勞動法規定相沖突,以法律為標准。如,公司規定試用期超過勞動法規定的試用期。
望採納。
5. 兼職糾紛參照勞動法或勞動合同法哪條
【職工 業余兼職】勞動部辦公廳《關於因企業職工流動等問題發生爭議是否受理的復函》勞辦發(1994)248號第二條規定:因職工從事第二職業發生的勞動爭議,根據科技幹部局頒發的《聘請科學技術人員兼職的暫行辦法》國科干一字(1982)3號和《關於科技人員業余兼職若干問題的意見的通知》國辦發(1988)4號等文件的精神,企業的科技人員在完成本職工作的前提下,可以在其他單位業余兼職(即從事第二職業),並簽訂聘用合同。
【兼職爭議 管轄】勞動部辦公廳《關於職工從事業余兼職勞動發生勞動爭議如何處理的復函》勞辦發〈1995〉209號規定:《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條例》第十八條規定「發生勞動爭議的企業和職工不在同一個仲裁委員會管轄地區的,由職工當事人工資關系所在地的仲裁委員會處理。」主要是為了方便職工向仲裁委員會申訴。你局請示中所述職工系北京市居民,其工資關系在上海市,爭議雙方當事人是在北京簽訂並履行勞動合同,根據方便職工的原則,對該類爭議的管轄問題,可以比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有關規定,按因履行合同發生的糾紛由合同簽訂地或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轄的原則,由勞動合同履行地的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管轄,也可以由勞動關系雙方當事人在勞動合同有關仲裁條款中約定的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管轄。
【職工 兼職爭議】勞動部辦公廳《關於職工從事業余兼職勞動發生勞動爭議如何處理的復函》勞辦發〈1995〉209號規定:按照我部勞辦發(1994)248號文件規定精神,職工因業余兼職與用人單位發生勞動爭議,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條例》第二條規定予以受理,並依據上述文件規定和聘用合同予以處理。在處理這類勞動爭議過程中,如果職工不屬於規定允許業余兼職的人員范圍,仲裁委員會應要求其停止兼職勞動,同時根據職工兼職勞動的具體情況,要求用人單位依法支付其兼職勞動期間勞動報酬,並終止兼職勞動關系。
6. 中國的勞動法是參照那個國家的法律制定的
作為獨立的法律部門,產生於19世紀,與產業革命的出現及工人運動的聲勢日益壯大密切相關。
18世紀末~19世紀初,隨著西方各國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的逐步興起,工人階級強烈要求廢除原有的「工人法規」,頒布縮短工作日的法律;要求增加工資、禁止使用童工、對女工及未成年工給予特殊保護以及實現社會保險等。資產階級政府迫於上述情況,制定了限制工作時間的法規,從而促使了勞動法的產生。英國在1802年通過《學徒健康和道德法》,這就是現代勞動立法的開端。到1864年,英國頒布了適用於一切大工業的工廠法。1901年英國制定的《工廠和作坊法》,對勞動時間、工資給付日期、地點以及建立以生產額多少為比例的工資制等,都做了詳細規定。德國於1839年頒布了《普魯士工廠礦山條例》。法國於1806年制定了工廠法,1841年頒布了《童工、未成年工保護法》,1912年制定了《勞工法》。進入20世紀以後,西方主要的國家大都相繼頒布了勞動法規。從1802年以後的百餘年間,西方國家的勞動立法從民法中分離出來,成為獨立的法律部門。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勞動立法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由於國際無產階級斗爭的高漲,西方國家陸續制定了不少勞動法。德國1918年頒布《工作時間法》,明確規定對產業工人實行8小時工作制,還頒布了《失業救濟法》、《工人保護法》、《集體合同法》,都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勞動者的利益,對資本家的權益作了適當的限制。
到20世紀30年代,西方國家勞動立法出現了兩種不同傾向:一種是以德、意、日為代表的法西斯國家,不僅把已經頒布實施的改善勞動條件的法令一一廢除,而且把勞動立法作為實現法西斯專政、進一步控制工人的工具。另一種是以英、美為代表的一些國家,它們為了擺脫經濟危機,對工人採取了一定的讓步政策。英國於1932~1938年間,先後頒布了縮短女工和青工勞動時間,實行保留工資年休假以及改善安全衛生條件的幾項法律。美國在1935年頒布的《國家勞工關系法》(《華格納法》),規定工人有組織工會和工會有代表工人同僱主訂立集體合同的權利。1938年又頒布了《公平勞動標准法》,規定工人最低工資標准和最高工作時間限額,以及超過時間限額的工資支付辦法。
7. 2000年以前的勞動爭議可以參照新的勞動法嗎
2000年前的勞動爭議不能適用新的勞動合同法。因為新的勞動合同法要在2008年的元旦才施行
8. 公務員為什麼不適用勞動法,參照勞動法也行
公務員適用《公務員法》,不適用或參照《勞動法》。
9. 醫院招聘,寫的是工資參照在編人員,五險一金按照國家勞動法規定執行!!
後者更靠譜。都是無編制勞動關系,參照不一定同工同酬,福利待遇按勞動法執行是按照最低標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