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訴訟法的特徵
⑴ 民事訴訟法具有哪些法律特徵
1、民事訴訟法是基本法。就民事訴訟法在我國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的地位專而言,它屬於基本屬法律,其效力僅低於憲法。按照我國立法法的規定,民事訴訟法典的立法權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2、民事訴訟法是部門法。從民事訴訟法調整的社會關系看,它調整的是民事訴訟關系,是社會關系中具有自身特點的一類社會關系,這決定了民事訴訟法能夠成為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
3、民事訴訟法是程序法。從民事訴訟法的內容看,它規定的主要是程序問題,除總則外,民事訴訟法規定了第一審程序、第二審程序、審判監督程序、特別程序、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企業法人破產還債程序、執行程序等。民事訴訟法在主要規定訴訟程序的同時,還規定了一些同民事訴訟相關的非訟程序。
⑵ 民事訴訟法常識:法院調解的特徵有哪些
【法院調解的特徵】
第一,法院調解是一種訴訟活動。
第二,法院調解是法院行使審判回權與當事人行使處分答權的結合。一方面,法院調解是法院審理民事案件的一種方式;另一方面,法院調解還必須以當事人行使處分權為前提和基礎。
第三,法院調解,是人民法院審結民事案件的一種方式。通過法院調解,當事人雙方自願達成協議後,經法院審查認可,調解書送達雙方當事人簽收後,即發生法律效力,從而終結訴訟程序。
⑶ 民事訴訟法中的「當事人」的特點/特徵是什麼
民事訴訟當事人是指因民事權益發生爭議,以自己的名義進行訴訟,並受人民法院裁判拘束的利害關系人。
當事人具有以下特徵:
1.以自己的名義進行訴訟。
2.與案件有著直接的厲害關系。
3.受人民法院裁判的拘束
⑷ 民事訴訟的基本特點
民事訴訟的基本特點
第一,妨害民事訴訟的強制措施是民事訴訟法規定的強制性手段,其目的在於排除妨害,保證民事訴訟順利進行。
第二,妨害民事訴訟的強制措施適用於民事訴訟的全過程,既包括審判階段也包括執行階段。
第三,對妨害民事訴訟的強制措施適用的對象比較廣泛,既包括案件當事人和訴訟代理人以及其他訴訟參與人,也包括妨害民事訴訟的案件以外的人例如旁聽群眾。只要他實施了妨害訴訟秩序行為,阻礙了訴訟的正常進行,法律都要對其採取相應的強制措施。
第四,在適用對妨害民事訴訟的強制措施在適用時,依照行為人妨害民事訴訟的程度輕重不同,既可單獨適用某一種強制措施,也可以將幾種強制措施合並適用。
(4)民事訴訟法的特徵擴展閱讀
民事訴訟的基本原則
當事人平等原則
當事人平等原則包含三方面的內容:
1、當事人訴訟地位平等。
2、訴訟權利義務平等。
3、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當事人平等原則的根據,一是源於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憲法原則,是該憲法原則在司法救濟制度中的具體體現;二是源於民事主體在民事實體法律關系中的平等。民事實體權利義務的平等決定了訴訟權利義務的平等;訴訟權利義務平等是維護實體權利義務平等的必要手段。
當事人平等原則的實現依賴於法院的保障。它要求法院確實保障雙方當事人處於完全平等訴訟境地,對當事人一視同仁,平等對待,不得偏袒或歧視任何一方;要求法院為雙方當事人創造和提供同樣的、均等的行使訴訟權利的手段、機會和便利條件,不得厚此薄彼。
要求法院幫助當事人正確行使訴訟權利,主動告之其享有的訴訟權利、如何行使及其後果,及時行使釋明權;要求法院對一切訴訟參與人平等保護和平等制裁,不允許有任何特權。總之法院確實履行好保障職責,是當事人平等原則得以實現的關鍵。
⑸ 民事訴訟證據的特徵
根據民事訴訟法律規定的民事訴訟證據的表現形式為標准,我國民事訴訟證據的表現形式可以分為書證、物證、視聽資料、證人證言、當事人陳述、鑒定結論、勘驗筆錄七種。
書證特徵: 書證的主要的表現形式是各種書面文件,但有時也表現為各種物品
物證特徵:(1)物證具有較強的客觀性、真實性。 (2)物證具有獨立的證明性。 (3)物證具有不可代替的特定性。
視聽資料雖然具有生動逼真、便於使用、易於保管等特點,但也不能由此認為其是絕對可靠的證據,原因在於視聽資料是可以通過剪接手段偽造變換的。
證人證言具有三個方面的特徵:第一,證人證言是了解案件事實的人提供證明。也就是說,證人必須是知道案件情況的,只有知道案情的人才能作證,知道案件情況的人並不一定都是親眼所見,如盲人可以就其聽到的事實進行作證。 作證的人也並非一定要用言詞形式作證才有效力,如聾啞人可以就自己親眼所見,用啞語表達加以作證。第二,證人證言只包括能夠正確表達意志的人就案件事實所作的陳述。例如,精神病人或年幼不能辯別是非,不能正確表達意志的人,所作的證人證言是無效的。第三,證人證言的真實性、可靠性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證人作為自然人,對於案件的事實的感知要受到主觀和客觀各種因素的制約和限制。
當事人是民事訴訟法律關系的主體,由於與訴訟結果有著直接的利害關系,決定了當事人陳述具有真實與虛假並存的特點。
鑒定結論作三個基本特點:一是獨立性。二是結論性。三是范圍性。
勘驗筆錄是以其文字、圖表等記載的內容來說明一定案件事實,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它與書證有相似之處,但不能認為它是書證。兩者主要區別是:(1)產生的時間不同。書證一般是在案件發生前或在發案過程中製作發生的;而勘驗筆錄則是在案件發生後,在訴訟過程中,為了查明案件事實,對物證或者現場進行檢驗後製作的。(2)製作主體不同。書證一般是由當事人或有關單位及公民製作的;而勘驗筆錄則是辦案人員或人民法院指定進行勘驗的人,執行公務依法製作的一種文書。(3)反映的內容不同。書證一般是用文字、符號來表達其內容,本身能直接證明案件的事實情況,是製作人主觀意志的外部表現;而勘驗筆錄的文字、圖片記載的內容,是對物證或者現場的重新再現,其內容不能有製作人的主觀意思表示,完全是一種對客觀情況的如實記載。(4)能否重新製作不同。書證不能塗改,也不能重新製作,要保持其原意;而勘驗筆錄則不同,若記載有誤或不明確,可以重新勘驗,並作出新的勘驗筆錄。
⑹ 論述我國民事訴訟證據的特徵
首先,在司法審判中,據以認定案件情況的事實。又稱證據事實。證據事實的表現形式,如證人證言、物證等,也稱證據,又稱證據來源、證明手段。訴訟證據與科學研究或日常生活中的證據不同之處在於,前者是納入國家訴訟活動的范圍,並受國家的訴訟法規范所調整和制約。
其次,根據《民事訴訟法》第六十三條規定, 證據包括:
(一)當事人的陳述;
(二)書證;
(三)物證;
(四)視聽資料;
(五)電子數據;
(六)證人證言;
(七)鑒定意見;
(八)勘驗筆錄。
證據必須查證屬實,才能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
再次,根據《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規定, 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
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證據,或者人民法院認為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人民法院應當調查收集。
人民法院應當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觀地審查核實證據。
第六十五條規定, 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應當及時提供證據。
人民法院根據當事人的主張和案件審理情況,確定當事人應當提供的證據及其期限。當事人在該期限內提供證據確有困難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延長期限,人民 法院根據當事人的申請適當延長。當事人逾期提供證據的,人民法院應當責令其說明理由;拒不說明理由或者理由不成立的,人民法院根據不同情形可以不予採納該 證據,或者採納該證據但予以訓誡、罰款。
⑺ 民事訴訟法中第三人的分類和特徵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規定,我國民事訴訟第三人分為兩類:一是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二是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
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是指對他人之間的訴訟標的,有獨立的請求權而參加訴訟的人。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具有以下特徵:
①對原告、被告之間爭議的訴訟標的人認為有全部或部分的獨立請求權。
②本訴正在進行。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慾參加訴訟須在本訴已經開始而尚未終結之時。
③在訴訟中處於原告的訴訟地位。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是以提出訴訟的方式參加訴訟的,在訴訟中的到位相當於原告,即以本訴的原告和被告作為被告的二面訴訟結構,這是因為他既不同意原告的主張,也不同意本訴被告的主張。
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是對於已經進行的訴訟,就其當事人之間的訴訟標的,雖然沒有獨立的請求權利,但是案件處理的結果與其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為維護自己的利益參加(自己申請參加或由人民法院通知參加)到當事一方進行訴訟的人。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的特徵:
①參加訴訟的根據是案件處理結果,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
②對原告,被告爭議的訴訟標的沒有獨立的請求權。但由於案件處理結果與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可能有法律上利害關系,涉及到他的合法權益。
③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是有獨立的訴訟地位,但不是完整意義上的當事人,他即不是原告,又不是被告,是為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而參加訴訟的獨特的當事人,有其獨立訴訟地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六條規定:對當事人雙方的訴訟標的,第三人認為有獨立請求權的,有權提起訴訟。
對當事人雙方的訴訟標的,第三人雖然沒有獨立請求權,但案件處理結果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的,可以申請參加訴訟,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他參加訴訟。人民法院判決承擔民事責任的第三人,有當事人的訴訟權利義務。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65條規定: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有權向人民法院提出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成為當事人。
第66條規定:在訴訟中,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有當事人的訴訟權利義務,判決承擔民事責任的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有權提出上訴。但該第三人在一審中無權對案件的管轄權提出異議,無權放棄、變更訴訟請求或者申請撤訴。
⑻ 簡述民事訴訟的特徵有哪些
特點:
1、民事訴訟既包括法院依法進行的審判活動,也包括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依法進行的訴訟活動,在這些活動中法院和各訴訟參與人之間發生訴訟法律關系;
2、法院的審判活動對民事訴訟的開始、發展和終結具有決定性作用,雙方當事人的訴訟活動則對民事訴訟的開始、發展和終結具有很大影響;
3、民事訴訟的整個過程,圍繞解決民事糾紛這一基本任務,由若干各有其中心任務的階段組成,同時各個階段相互銜接,依次連續進行。對民事訴訟的涵義,國外訴訟理論有不同學說。大陸法系國家一般認為,民事訴訟是法院根據當事人請求保護其司法上的權益的程序。
(8)民事訴訟法的特徵擴展閱讀:
民事訴訟主體,也就是訴訟當事人,包括原告和被告,訴訟中第三人,共同訴訟人。原告是指提起訴訟的人。被告是指被原告起訴的人。訴訟中第三人是指對當事人雙方的訴訟標的,第三人認為有獨立請求權的,有權提起訴訟;對當事人雙方的訴訟標的。
第三人雖然沒有獨立請求權,但案件處理結果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的,可以申請參加訴訟,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他參加訴訟。共同訴訟人是當事人一方或者雙方為二人以上,其訴訟標的是共同的,或者訴訟標的為同一種類、人民法院認為可以合並審理並經當事人同意。
⑼ 1.民事訴訟的特點有哪些
答:(1)民事訴訟是在國家審判機關的主持下進行;
(2)民事訴訟的進行應當依嚴格的訴訟程序和訴訟制度;(3)民事訴訟具有強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