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行政訴訟法期限

行政訴訟法期限

發布時間: 2020-12-22 19:58:28

民法典規定的訴訟時效適用行政訴訟法期限的規定嗎

你發去規定的。才親十校使用行政。才簽發。期限的規定啊。也有規定,年年拆遷是規定多少天你必須嚴得。唉人家的說法去做

② 行政訴訟時效法律是怎麼規定的

行政訴訟時效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中的規定如下:

第三十八內條公民、法人或者其容他組織向行政機關申請復議的,復議機關應當在收到申請書之日起兩個月內作出決定。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申請人不服復議決定的,可以在收到復議決定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復議機關逾期不作決定的,申請人可以在復議期滿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三十九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在知道作出具體行政行為之日起三個月內提出。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四十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特殊情況耽誤法定期限的,在障礙消除後的十日內,可以申請延長期限,由人民法院決定。

③ 行政訴訟法66條的法定期限

是訴訟期限。抄
即是說,在襲具體的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第二天開始計算的法定期限,這個期間,並不一定是三個月,這要看行政處罰決定書或處理決定書上所告知的期限,過了這個告知的時間,行政管理相對人(被處罰的人)不自覺履行行政機關所作出的法律文書上所確定的義務,又不在此期限內起訴的,行政機關即可要求人民法院強制執行,或者依法強制執行。

④ 《行政訴訟法》對起訴期限如何規定

第四十一條提起訴訟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原告是認為具體行政行為侵犯版其合法權權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 (二)有明確的被告; (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根據; (四)屬於人民法院受案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第四十二條人民法院接到起訴狀,經審查,應當在七日內立案或者作出裁定不予受理。原告對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訴。

⑤ 行政訴訟的期限是多長

行政訴訟是有期限的,根據不同類型的行政訴訟案件,法律規定是這樣的:
提起行政訴訟期限有三種情況:
①當事人可以直接提起訴訟或者自由選擇訴訟的案件,在知道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決定之日起3個月內提出。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②必須先提起行政復議(復議前置)或者當事人選擇行政復議後訴訟的,在接到復議決定書之日起15日內提出。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③復議機關逾期不作決定的,申請人可以在復議期滿之日起15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2.立案期限。人民法院接到訴訟狀後,須在7日內立案,或者作出裁定不予受理。原告對裁定不服,可以提出上訴。
3.第一審期限。人民法院應當在立案之日起3個月作出第一審判決。遇到特殊情況可以申請延長。
4.提起上訴的期限。當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審判決,須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15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出;當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審裁定,須在裁定書送達之日起10日內提出。
5.第二審期限。人民法院應當在收到上訴狀之日起2個月內作出終審判決,遇到特殊情況可以申請延長。

⑥ 行政訴訟的起訴期限

起訴期限:

(3)起訴期限的延長(《行政訴訟法》第48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不屬於其自身的原因」耽誤起訴期限的,被耽誤的時間不計算在起訴期限內。

【提示】如,被限制人身自由。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因前款規定以外的其他特殊情況耽誤起訴期限的,在障礙消除後「10日內」,可以申請延長期限,是否准許由人民法院決定。

【提示】如,生病、交通阻礙、未成年人的法定代理人尚未確定。

⑦ 《行政訴訟法》規定的起訴時間是六個月內還是五年內

六個月內。

根據《行政訴訟法》第條規定,人民法院應當在立案之日起六個月內作出第一審判決。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高級人民法院批准,高級人民法院審理第一審案件需要延長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修改後的《行政訴訟法》已於2015年5月1日起開始施行,其中第46條第一款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作出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48條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不屬於其自身的原因耽誤起訴期限的,被耽誤的時間不計算在起訴期限內。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因前款規定以外的其他特殊情況耽誤起訴期限的,在障礙消除後十日內,可以申請延長期限,是否准許由人民法院決定。

(7)行政訴訟法期限擴展閱讀:

超過最長起訴期限的抗辯舉證責任: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行政訴訟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第4條第三款規定,被告認為原告起訴超過法定期限的,由被告承擔舉證責任。主張超過最長起訴期限的舉證責任在被告一方(即行政機關)。

如果被告主張起訴人超過最長起訴期限,則應當承擔相應的舉證責任——包括舉證證明行政行為是何時因何事、何因、何依據作出的行政行為,是否告知、送達當事人,是否告知當事人訴權,當事人是否知道或者應當行政行為的內容,當事人何時開始行使訴權等方面。

否則,法院即可依據舉證責任分配判定被告舉證不能,不支持被告關於起訴期限的抗辯。就原告而言,自然就可以輕松迴避最長起訴期限的適用了。當然根據案件的不同情況。

⑧ 行政訴訟法起訴期限是怎麼規定的

根據2014年修正的我國抄行政訴訟法之規定,襲對第一審法院作出的裁定不服的,有權在收到裁定書之日起十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所以,對一審裁定不服的,一定要在上訴期內上訴,否則,逾期不提起上訴的,則第一審裁定即發生法律效力了。附《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八十五條當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審判決的,有權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當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審裁定的,有權在裁定書送達之日起十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逾期不提起上訴的,人民法院的第一審判決或者裁定發生法律效力。

⑨ 行政訴訟法中訴訟期限是三個月,其中包含節假日嗎

包含節假日。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專干問題的解釋屬》第九十七規定:「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除依照行政訴訟法和本解釋外,可以參照民事訴訟的有關規定。」
在《行政訴訟法》中,對「時效規定中時效是否不包括法定節假日」的問題沒有具體規定,即可參照《民事訴訟法》的相關規定。
《民事訴訟法》的具體規定是第七十五條:「期間包括法定期間和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間。期間以時、日、月、年計算。期間開始的時和日,不計算在期間內。期間屆滿的最後一日是節假日的,以節假日後的第一日為期間屆滿的日期。期間不包括在途時間,訴訟文書在期滿前交郵的,不算過期。」
即行政訴訟時效是包括法定節假日在內的,但在期間屆滿的最後一日是節假日的,以節假日後的第一日為期間屆滿的日期。

⑩ 根據新修訂的行政訴訟法對提起行政訴訟的期限是怎樣規定的

《行政訴訟法》

1、第四十六條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作出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

因不動產提起訴訟的案件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超過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超過五年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2、第四十五條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服復議決定的,可以在收到復議決定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復議機關逾期不作決定的,申請人可以在復議期滿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10)行政訴訟法期限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四十九條提起訴訟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原告是符合本法第二十五條規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

(二)有明確的被告;

(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根據;

(四)屬於人民法院受案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第五十條起訴應當向人民法院遞交起訴狀,並按照被告人數提出副本。

書寫起訴狀確有困難的,可以口頭起訴,由人民法院記入筆錄,出具註明日期的書面憑證,並告知對方當事人。

第五十一條人民法院在接到起訴狀時對符合本法規定的起訴條件的,應當登記立案。

對當場不能判定是否符合本法規定的起訴條件的,應當接收起訴狀,出具註明收到日期的書面憑證,並在七日內決定是否立案。不符合起訴條件的,作出不予立案的裁定。裁定書應當載明不予立案的理由。原告對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訴。

起訴狀內容欠缺或者有其他錯誤的,應當給予指導和釋明,並一次性告知當事人需要補正的內容。不得未經指導和釋明即以起訴不符合條件為由不接收起訴狀。

對於不接收起訴狀、接收起訴狀後不出具書面憑證,以及不一次性告知當事人需要補正的起訴狀內容的,當事人可以向上級人民法院投訴,上級人民法院應當責令改正,並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熱點內容
論違反公司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14 04:15:23 瀏覽:504
行政訴訟法2016案例 發布:2025-05-14 04:12:04 瀏覽:510
處分法規 發布:2025-05-14 04:08:43 瀏覽:861
吳中法院庭 發布:2025-05-14 04:07:16 瀏覽:755
公司設立中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14 04:02:27 瀏覽:379
司法局信息化建設 發布:2025-05-14 03:48:57 瀏覽:4
海事政策法規 發布:2025-05-14 03:43:08 瀏覽:45
勞動法辭退賠償第87條 發布:2025-05-14 03:38:09 瀏覽:923
嵊州市法律援助 發布:2025-05-14 03:35:15 瀏覽:895
勞動法29條規定 發布:2025-05-14 03:18:48 瀏覽: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