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訴訟法第129條
Ⅰ 怎麼理解《刑事訴訟法》129條 對於死因不明的屍體,公安機關有權決定解剖,並且通知死者家屬到場。
僅從邏輯上講,不能,邏輯上不成立。實際上,解剖的作用也不止是明確死因。
Ⅱ 刑法的第129條是什麼
我國《刑法》第一百二十九條規定的是 【丟失槍支不報罪】,依法配備公務用槍的人員,丟失槍支不及時報告,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犯罪構成
(一)客體要件本罪侵犯的客體是公共安全和國家對槍支的管理制度。槍支縣有較大的殺傷力,一旦丟失,對社會即構成嚴重的威脅。為了確保公務用槍的安全,《槍支管理法》對公務用槍的日常管理有嚴格的規定,要求配備公務用槍的人員必須妥善保管槍支,確保槍支的安全,嚴防發生槍支被盜、被搶、丟失或者其他事故。這是依法配備公務用槍人員應盡的職責。同時,依法配備公務用槍的人員所配備的槍支一旦發生被盜、被搶或者丟失的事件,應當立即向公安機關報告,以免造成嚴重後果。丟失槍支不報,是嚴重違反法律規定、不履行法定義務的行為。近年來,持槍犯罪案件不斷增多,究其原因,其中之一就是依法配備公務用槍的單位和人員疏於槍支管理,屢屢發生槍支被盜、被搶或丟失的事件,從而使槍支流做社會,為犯罪分子所獲取、利用。對公共安全形成潛在的嚴重威脅。
(二)客觀要件本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丟失槍支後不及時報告,並造成嚴重後果的行為。這里的丟失,既包括因行為人保管不善而遺失,也包括槍支被盜、被搶、被騙或其他喪失對槍支控制的情況。第一,這里的不及時報告,是指在發現槍支丟失後未立即報告,這是構成本罪的一個重要條件。如果行為人在槍支丟失後一段時間內一直未發覺丟失而被他人利用作案時,不宜認定其是不及時報告。如果行為人對槍支保管完全是按照規定,但因意外發生被盜、被搶而及時報告的,不構成本罪。如果行為人違反槍支管理規定在使用、存放時被盜,即使及時報告的,也應承擔過失責任,但不構成本罪。第二,丟失公務用槍不及時報告的行為,只有造成嚴重後果的,才構成本罪,這是本罪成立的一個法定要件。上述兩個條件必須同時具備嚴重後果是槍支丟失落人犯罪分子手中被予以持有、使用或因槍支走火等造成重大人身傷亡後果的等。
(三)主體要件本罪主體為特殊主體,即依法配備公務用槍的人員。可以配備公務用槍的有:(1)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監獄、勞動教養機關的人民警察,人民法院的司法警察,人民檢察院的司法警察和擔負案件偵查任務的檢察人員,海關的緝私人員。(2)國家重要的軍工、金融、倉儲、科研等單位的專職守護、押運人員在行守護押運任務時確有必要使用槍支的。
(四)主觀要件本罪在主觀方面表現為故意,即明知槍支丟失但不及時報如果不知道槍支丟失而沒有報告的,不構成本罪。行為人對於槍的丟失,可能是出於過失,但不及時報告,卻是出於故意。
Ⅲ 刑事訴訟法129的內容是什麼
第一百二十九條 公安機關偵查終結的案件,應當做到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確專實、充分,並且寫出起訴意見書屬,連同案卷材料、證據一並移送同級人民檢察院審查決定。
本條是《刑事訴訟法》第二編(立案、偵查和提起公訴)第二章(偵 查)第九節(偵查終結)中的條文,有兩個意思:
1.公安機關對案件 偵查終結 的條件: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
2.偵查終結後,公安機關下一步的司法程序:寫出起訴意見書,把「案卷材料、證據」移送檢察院。
Ⅳ 《刑事訴訟法》129條
第一百二十九條 公安機關偵查終結的案件,應當做到犯罪事實清楚,證據
確實、充分,並且寫出起訴意見書,連同案卷材料、證據一並移送同級人民檢
察院審查決定。
Ⅳ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九條之規定判決多少年
刑事抄訴訟法:129條:公安機關偵查終結的案件,應當做到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並且寫出起訴意見書,連同案卷材料、證據一並移送同級人民檢察院審查決定。」
你是不是想知道《刑法》129條規定:第一百二十九條依法配備公務用槍的人員,丟失槍支不及時報告,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Ⅵ 民事訴訟法129條第三項
民事訴訟法129條:審判人員必須認真審核訴訟材料,調查收集必要的證據。版
民事訴訟法其他舉例:權
第一百三十一條人民法院在必要時可以委託外地人民法院調查。
委託調查,必須提出明確的項目和要求。受委託人民法院可以主動補充調查。
受委託人民法院收到委託書後,應當在三十日內完成調查。因故不能完成的,應當在上述期限內函告委託人民法院。
第一百三十二條必須共同進行訴訟的當事人沒有參加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通知其參加訴訟。
(6)刑事訴訟法第129條擴展閱讀:
相關延伸:
民事訴訟與仲裁製度所涉及的知識點多,技術性規范多,強制性規范多,內容不易把握。歷年律師資格考試試題中,考點多集中於:當事人(原告、被告、第三人),管轄(地域管轄、協議管轄、專屬管轄等),證據(舉證責任倒置等);
一審程序(起訴條件、撤訴、缺席判決、延期審理、訴訟中止與終結、反訴與訴的合並、簡易程序的適用范圍與特點、可以上訴的裁定等),二審與再審程序(上訴條件、方式、審查范圍、在身體其條件與審判程序);
執行(執行依據與執行和解),仲裁原則、仲裁的適用范圍、仲裁協議、仲裁程序、仲裁裁決的撤銷與不予執行等。
Ⅶ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129條的規定是什麼內容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九條規定對於死因不明的屍體,公安機關有權決定解剖,並且通知死者家屬到場。
根據《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第二百一十三條規定為了確定死因,經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批准,可以解剖屍體,並且通知死者家屬到場,讓其在解剖屍體通知書上簽名。
死者家屬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場或者拒絕簽名的,偵查人員應當在解剖屍體通知書上註明。對身份不明的屍體,無法通知死者家屬的,應當在筆錄中註明。
第二百一十四條規定對已查明死因,沒有繼續保存必要的屍體,應當通知家屬領回處理,對於無法通知或者通知後家屬拒絕領回的,經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批准,可以及時處理。
(7)刑事訴訟法第129條擴展閱讀:
案例:河南警方:解剖屍體未經家屬同意不實
河南安陽「8·19公交車殺人案」中17歲受害者耿晨的父親表示,警方在既沒通知家屬死訊,又未經家屬允許情況下將屍體解剖。對此,河南警方立即就此進行調查。27日,警方向人民網記者作出回應:整個屍檢過程不存在家屬全不知情的情況。
河南警方向人民網記者介紹了解剖屍體前後的詳細情況:「8.19」公交車持刀殺人案案發後,一名受害者在安陽縣第二人民醫院急救室因傷過重去世,警方隨後查明死者名叫耿晨,男,安陽縣呂村鎮奇務村人。安陽警方立即安排將耿晨屍體運至安陽市公安局屍體解剖室。
8月19日21時許,死者耿晨部分親屬趕至解剖室。 19日22時許,法醫正在察看屍表時,死者耿晨親屬涌進解剖室,後經勸解,其家屬於20日凌晨1 時左右,自行離開解剖室。
20日9時30分許,河南省公安廳刑科所法醫室帶領兄弟市局法醫和安陽市局法醫一道組織開展屍體檢驗工作。在解剖屍體前,法醫召集死者耿晨親屬談話,當時親屬中有人提出能否不解剖,警方耐心解釋,指出因案件偵查需要,必須解剖屍體。
當耿晨屍體從冰櫃中抬出,運往解剖台時,其親屬又一擁而上,屍體運送受到影響。這時,警方召集耿晨親屬再次談話,講明了解剖屍體的必要性,要求其親屬配合,並告知可以選2名心理素質好的親屬留在解剖室。
其親屬沒再表示異議,又有多人幫助將屍體搬運到解剖台上。屍檢過程中,死者的兩、三名親屬始終在解剖台旁,直至屍檢結束。警方表示,在整個屍檢過程中,不存在所謂的「在死者( 耿晨) 家屬毫不知情的情況下,把死者解剖了」這一情況。
Ⅷ 刑事偵查的偵查終結
偵查終結,是偵查機關對於自己立案偵查的案件,經過一系列的偵查活動,根據已經查明的事實、證據,依照法律規定,足以對案件作出起訴、不起訴或者撤銷案件的結論,決定不再進行偵查,並對犯罪嫌疑人作出處理的一種訴訟活動。
偵查終結是偵查活動的結束程序,偵查機關要對整個案件作出事實和法律上的認定,並依法決定案件應當移送起訴還是不起訴,或者決定撤銷案件。因此.正確及時的偵查終結,對於保證檢察機關准確地提起公訴,使依法應當受到刑事追究的犯罪嫌疑人受到應得的懲罰,保障無罪的公民和依法不應當受到刑事追究的公民及時得到解脫,保護公民合法權益,具有重要意義。 (一)條件
刑事訴訟法第129條規定:公安機關偵查終結的案件,應當做到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並且寫出起訴意見書,連同案卷材料、證據一並移送同級人民檢察院審查決定。根據法律規定和實踐中的做法,偵查終結的條件是:
1.犯罪事實已經查清。犯罪事實已經查清,這是偵查終結的首要條件。犯罪事實已經查清是指對於犯罪人、犯罪時間和地點、犯罪動機和目的、犯罪手段、犯罪後果都已經查清,並且沒有遺漏犯罪罪行,沒有遺漏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其他人。犯罪事實沒有查清,偵查不能終結。
2.案件的證據確實、充分。證據的確實、充分是偵查終結的一個重要條件,證據確實、充分,是指案件的證據材料來源可靠,經核對無誤,證據與案件事實之間的聯系,案內各種證據之間能夠相互印證,足以確實證明犯罪嫌疑人的行為已經構成犯罪。
3.法律手續完備。偵查終結時,各種法律手續必須齊全、完備。法律手續是偵查機關辦案的依據,也是對偵查工作的一種監督,是偵查工作質量的保證,所以,只有法律手續完備,才可偵查終結。
以上三個條件必須同時具備,缺一不可。此外,刑事訴訟法第130條規定:在偵查過程中,發現不應對犯罪嫌疑人追究刑事責任的,應當撤銷案件;犯罪嫌疑人已被逮捕的,應當立即釋放,發給釋放證明,並且通知原批准逮捕的人民檢察院。其中「不應對犯罪嫌疑人追究刑事責任的」,是指查明案件不存在犯罪事實或者犯罪嫌疑人的行為符合刑事訴訟法第15條的規定。偵查機關經過偵查,發現不應對犯罪嫌疑人追究刑事責任時,應當及時終結偵查,並立即釋放在押的犯罪嫌疑人,通知原批准逮捕的人民檢察院。
(二)處理
公安機關、安全機關偵查的案件,偵查終結後,對於犯罪事實、情節清楚,證據確實、充分,依法應當追究犯罪嫌疑人刑事責任的,即應製作《起訴意見書》,然後連同案卷材料、證據一並移送同一級人民檢察院審查決定。對於不應當對犯罪嫌疑人追究刑事責任的,應當撤銷案件;犯罪嫌疑人已經被逮捕的,應當立即釋放,發給釋放證明,並且通知原批準的人民檢察院。 偵查中的羈押期限,是指犯罪嫌疑人在偵查中被逮捕以後到偵查終結的期限。我國刑事訴訟法對偵查羈押期限明確加以規定,目的是為了切實保障犯罪嫌疑人的人身自由和合法權益,防止案件久拖不決,提高偵查工作效率,保證偵查工作順利進行。
根據刑事訴訟法和六機關《規定》,偵查中的羈押期限可以分為一般羈押期限、特殊羈押期限和重新計算羈押期限三種:
一般羈押期限
刑事訴訟法第124條規定:對犯罪嫌疑人逮捕後的偵查羈押期限不得超過2個月。這是對一般刑事案件偵查羈押期限的規定。如果犯罪嫌疑人在逮捕以前已被拘留的,拘留的期限.不包括在偵查羈押期限內。一般情況下,偵查機關應當在法律規定的偵查羈押期間內偵查終結案件。
特殊羈押期限
特殊羈押期限,是刑事訴訟法根據案件的特殊需要,規定在符合法定條件時履行相應的審批手續,便可延長偵查羈押期限。
1.根據刑事訴訟法第124條的規定,案情復雜、期限屆滿不能終結的案件,可以經上一級人民檢察院批准延長1個月。
2.根據刑事訴訟法第125條的規定,因為特殊原因,在較長時間內不宜交付審判的特別重大復雜的案件,由最高人民檢察院報請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延期審理。
3.根據刑事訴訟法第126條的規定,下列案件在刑事訴訟法第124條規定的期限仍不能偵查終結的,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檢察院批准或者決定,可以延長2個月:(1)交通十分不便的邊遠地區的重大復雜案件;(2)重大的犯罪集團案件;(3)流竄作案的重大復雜案件;(4)犯罪涉及面廣,取證困難的重大犯罪案件。
4.根據刑事訴訟法第127條的規定,對犯罪嫌疑人可能判處10年有期徒刑徒以上刑罰,依照本法第126條規定延長期限屆滿,仍不能偵查終結的,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檢察院批准或者決定,可以再延長2個月。
根據六機關《規定》第30、31條的規定,公安機關對案件提請延長羈押期限時,應當在羈押期間屆滿7日前提出,並書面呈報延長羈押期限案件的主要案情和延長羈押期限的具體理由。人民檢察院應當在羈押期限屆滿前作出決定。最高人民檢察院直接立案偵查的案件,符合刑事訴訟法第124、126條和第127條規定的條件,需要延長犯罪嫌疑人偵查羈押期限的,由最高人民檢察院依法決定。
(三)重新計算羈押期限
根據刑事訴訟法和六機關《規定》,遇有下列情況不計入原有偵查羈押期限,即重新計算偵查羈押期限:
1.在偵查期間,發現犯罪嫌疑人另有重要罪行的,自發現之日起依照刑事訴訟法第124條的規定重新計算偵查羈押期限。但是公安機關在偵查羈押期間,發現犯罪嫌疑人另有重要罪行,重新計算偵查羈押期限的,由公安機關決定,不再經人民檢察院批准。但須報人民檢察院備案,並受人民檢察院監督。
2.犯罪嫌疑人不講真實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偵查羈押期限自查清其身份之日起計算,但不得停止對犯罪行為的偵查取證。對於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的,也可以按其自報的姓名移送人民檢察院審查起訴。
3.對被羈押的犯罪嫌疑人作精神病鑒定的時間,不計入偵查羈押期限。其他鑒定時間則應當計入羈押期間。
Ⅸ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312條,和訴訟法129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條 【窩藏、轉移、收購、銷售贓物罪】明知是犯罪所得的贓物而予以窩藏、轉移、收購或者代為銷售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本條已修改為:「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產生的收益而予以窩藏、轉移、收購、代為銷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飾、隱瞞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參見《刑法修正案(六)》。由此,「窩藏、轉移、收購、收購、銷售贓物罪」罪名改為「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罪名。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九條【偵查終結的條件和手續】公安機關偵查終結的案件,應當做到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並且寫出起訴意見書,連同案卷材料、證據一並移送同級人民檢察院審查決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九條 原告經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庭的,可以按撤訴處理;被告反訴的,可以缺席判決。
【釋義】
本條規定的是當事人經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庭的處理方式。對原告而言,將按撤訴處理。撤訴是當事人行使處分權的表現,分為申請撤訴和按撤訴處理兩種,本條規定的即為後者,這將直接終結訴訟程序,訴訟費用應由原告承擔,而原告也有權在訴訟時效期內再次起訴。在被告反訴的情況下,因為被告在該反訴中的地位相當於原告,法院可以對此作出缺席判決,這取決於其自由裁量,一旦法院作出缺席判決,該判決與對席判決具有同樣的法律效力,被告必須承擔該判決的後果。
Ⅹ 搜索刑事訴訟法129條為公安機關偵查終結的案件,在刑訴全文中找129條是死因不明的屍體解剖 為什麼不一樣
目前《刑事復訴訟法》第制一百二十九條為:對於死因不明的屍體,公安機關有權決定解剖,並且通知死者家屬到場。第一百六十條:公安機關偵查終結的案件,應當做到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並且寫出起訴意見書,連同案卷材料、證據一並移送同級人民檢察院審查決定;同時將案件移送情況告知犯罪嫌疑人及其辯護律師。
上述搜索到的刑訴法129條「偵查終結的條件和手續」是2012年3月14日修改前刑事訴訟法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