訴訟法包括哪些
A. 民事訴訟法的基本制度包括哪些內容
民事訴訟中有四項基本制度:合議、迴避、公開審判和兩審終審。
1.合議內制度是指由三人以上審判人容員組成審判集體對案件進行審理,合議制是相對於獨任制而言的,獨任制度是指由一名審判員獨立地對案件進行審理;
2.迴避是指審判人員及其他有關人員,遇有法律規定的情況,不參加案件審理;
3.公開審判制度是指法院審理案件,宣告判決一律公開進行的制度;
4.兩審終審制度是指一個民事案件經過兩級法院審理即告示終結的制度。
B. 我國民事訴訟法有哪些基本原則
我國民事訴訟法的基本原則有以下九點。
C. 哪些屬於程序法
具體如下:
一、程序法關乎權利與義務程序的規定,在法學分類中,是相對於關於權利與義務本體之實體法的類別。換句話說,實體法僅規定權利義務,尚不足以落實權利義務內涵,需要有實現權利義務手段方法,因此程序法又稱手續法。
二、分為實體法與程序法。
1、實體法是規定和確認權利和義務以及職權和責任為主要內容的法律,如憲法、行政法、民法、商法、刑法等等。而程序法是規定以保證權利和職權得以實現或行使,義務和責任得以履行的有關程序為主要內容的法律,如行政訴訟法、行政程序法、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立法程序法等等。
2、程序法是正確實施實體法的保障,審判活動則是實體法和程序法的綜合運用。作為實體法的對稱,不能簡單地把程序法與訴訟法或者審判法相等同,因為程序法是一個大概念,既包括行政程序法、立法程序法和選舉規則、議事規則等非訴訟程序法,也包括行政訴訟法、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等。
三、分類
一般情況下,程序法是指實體法以外,法院或者行政機關如何進行各種司法程序或行政程序的實證法。程序法可以定位為非關實體權利,而系為安排各種程序的法令而言。在大陸法系國家,程序法基本上可以分為民事程序法、刑事程序法以及行政程序法。
1、民事
民事實體法所規范的實體權利(所有權、債權等等)必須經由審判的過程才能加以實現,而民事程序法就是在安排民事審判程序的法律,表現在實證法上,就是各國的民事訴訟法律或非訟事件法律等等。
2、刑事
刑事程序法就是國家為確定對於人民刑罰權的刑事審判程序所應適用的法律,它所規范的是刑事審判程序的進行,而非如刑法(刑事實體法)是對於人民行為的直接禁制。
3、行政
行政程序法則是規范行政機關在從事行政行為時,所應遵守的正當法律程序,例如:比例原則、禁止差別待遇、信賴保護等等原則。
D. 民事訴訟法調取證據的情形包括哪些
民事訴訟法解釋
第九十四條 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第二款規定的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專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屬收集的證據包括:
(一)證據由國家有關部門保存,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無權查閱調取的;
(二)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或者個人隱私的;
(三)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其他證據。
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證據,可以在舉證期限屆滿前書面申請人民法院調查收集。
第九十五條 當事人申請調查收集的證據,與待證事實無關聯、對證明待證事實無意義或者其他無調查收集必要的,人民法院不予准許。
第九十六條 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第二款規定的人民法院認為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包括:
(一)涉及可能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的;
(二)涉及身份關系的;
(三)涉及民事訴訟法第五十五條規定訴訟的;
(四)當事人有惡意串通損害他人合法權益可能的;
(五)涉及依職權追加當事人、中止訴訟、終結訴訟、迴避等程序性事項的。
除前款規定外,人民法院調查收集證據,應當依照當事人的申請進行。
E. 我國現行的訴訟法有哪些
訴訟法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的訴訟法有三大訴訟法,即《中華人民共內和國刑事訴訟法》、《中容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廣義的訴訟法除上述三大訴訟法之外,還包括關於訴訟程序的其他法律、立法解釋、司法解釋和其他法律法規中關於訴訟程序的規定。
F. 我國《民事訴訟法》規定的特別程序包括哪些
我國《民事訴訟法》規定的特別程序包括以下六種:
1、選民資格案件;內
2、宣告失蹤或容者宣告死亡案件;
3、認定公民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案件;
4、認定財產無主案件;
5、確認調解協議案件;
6、實現擔保物權案件。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七條 人民法院審理選民資格案件、宣告失蹤或者宣告死亡案件、認定公民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案件、認定財產無主案件、確認調解協議案件和實現擔保物權案件,適用本章規定。本章沒有規定的,適用本法和其他法律的有關規定。
拓展資料:
特別程序是指人民法院審理某些非民事權益糾紛案件所適用的特殊程序,與此對應的是概念是通常訴訟程序(包括普通程序和簡易程序)。民事審判程序的一種,與普通程序相對。
普通程序即法院審理民事案件通常適用的程序,一般包括第一審程序、第二審程序。特別程序即民事訴訟法對法院審理某些類型案件另行規定的程序,案件類型不同,審理的程序也不相同。
G. 我國訴訟法共同的基本原則包括哪些
我國訴訟共同基本原則及制度:
(1)人民法院獨立行使審判權原則。
(2)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原則。
(3)適用法律平等原則。
(4)訴訟以本民族語言文字進行原則
(5)人民檢察院對訴訟實行監督原則。
(6)公開審判原則。公開審判制度,是指人民法院審判案件,一律公開進行。但是,有關國家秘密、個人隱私的不公開審理。不公開審理的案件,宣判時必須公開。
(7)迴避制度。迴避制度,是指為了保證案件的公正審理,而要求與案件有一定的利害關系的審判人員或其他有關人員,不得參與本案的審理活動或訴訟活動的審判制度。
(8)合議制度。
(9)兩審終審制。兩審終審制,是指一個案件經過兩級人民法院審判即告終結的制度。
我國三大訴訟法的特有原則和制度:
1,刑事訴訟法的特有原則和制度
(1)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依法行使職權。
(2)專門機關與群眾路線相結合。
(3)公、檢、法三機關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原則。
(4)未經人民法院依法判決,對任何人都不得確定有罪原則。
(5)辯護制度。
(6)強制措施。
2.民事訴訟法的特有原則和制度
(l)調解原則。
(2)處分原則。
(3)支持起訴原則。
(4)辯論原則。
(5)財產保全。
(6)先予執行。
(7)訴訟費用。
3.行政訴訟法的特有原則和制度
(1)對具體行政行為合法性進行審查原則。
(2)舉證責任。
H. 訴的種類有哪些《民事訴訟法》
一、確認之訴
請求法院確認某種法律關系存在或者不存在的訴。分為肯定專或積極的屬確認之訴與否定或者消極的確認之訴。
二、變更之訴(也稱形成之訴)
請求法院改變或者消滅現存的某種法律關系的訴。
三、給付之訴
請求法院責令義務人履行一定的實體義務,以實現自身合法權益的訴。行為給付之訴通常分為積極行為給付之訴與消極行為給付之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