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香港反訴訟法

香港反訴訟法

發布時間: 2020-12-23 20:50:30

『壹』 香港現在是用什麼法律

你好:
目前香港的基本法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該法在香港起到了部分憲法的作用,由於其規定50年內相關的相關體制及政策不變,因此,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是香港特別行政區的立法機關。其他法律在不違背基本法的前提先,有香港立法會自行修訂。

『貳』 香港有上訴法嗎急!!!!!!

有!香港設有上訴法院。只要上訴人認為一審法院判決或裁定有錯,都可以上訴,一審法院不得以任何借口加以限制。可以一直上訴到香港最高法院。
你還是最好找個香港那邊的律師問問。

『叄』 香港民事訴訟程序是怎樣的

香港民事訴訟程序是怎樣的

一、訴答程序及送達

所謂訴答程序,是指原告起訴和被告答辯的程序。在香港提起民事訴訟,可採取下列方式:

1、傳訊令狀方式。幾乎所有的涉及事實爭議的民事訴訟,都必須通過傳訊令狀開始訴訟。有關合約、侵權,詐騙、,人身傷害侵權、信託等造成財產損失的民事爭議均可通過傳訊令狀方式開始訴訟。

2、原訴傳票方式。該種方式僅在訴訟各方對案件事實沒有或只有很少爭議時適用。

3、呈請書方式。以下申請必須以該種方式開始訴訟程序:

(1)質疑選舉結果案件;

(2)公司破產或清盤案件;

(3)離婚、婚姻無效或司法分居案件;

(4)原訴動議。

普通法國家有關行政訴訟包括在民事訴訟中,該種方式適用於對行政行為不服的司法復核的程序。原告以上述方式提起訴訟後,即應向法院繳付令狀存檔費用,之後將已填好的表格交回法院登記處,從而完成起訴的過程。

原告起訴後,應當在14日內向被告送達,送達應當由原告律師以郵寄、當面遞交、投入信箱方式送達給被告,如被告系法入,則送交或留置在其注冊地址即可。送達後,原告律師應當向法院遞交一份宣誓文書。在原告送達後的第14日內被告律師必須填寫送達認收書,表明是否想提出抗辯,並在14 日內將送達認收書交法院登記處存檔,如被告未能在上述期間送達送達認收書,原告可向法院申請簡易判決。被告在遞交送達認收書期間屆滿後的14日內,還應當向法院遞交抗辯書,抗辯書必須載明:被告反對原告起訴的理由,並可加入向原告提出的反訴。被告在上述期間未能提交抗辯書,其法律效果等同於未能提交送達認收書。原告可在收到抗辯書的14日內向法庭呈交答復書並送達給被告,回復被告的抗辯書,答復書內可列出補充事實。

二、證據發現程序

完成上述訴訟文書的交換程序後,當事人雙方均須告知對方各自擁有的與案件有關的文件,以清單列出,並准許對方查閱原件。證據發現程序在香港訴訟法或者說普通法系國家有關訴訟程序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在當今普通法國家的訴訟中,證據發現程序關繫到案件的輸贏,所以當事人雙方及其律師會在該階段投入巨大人力物力。證據發現程序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個靠當事人自覺執行的程序,一般情況下,當事人的律師不需要法庭的執行令狀即可向對方當事人的律師請求查閱其所持有的有關文件。香港的執業律師一般有著雙重的身份,對當事人來說,其應當承擔為當事人的利益辯護,替當事人保密的義務;但對於法庭來說,在證據發現階段,律師被視為法庭的官員,有義務就案件事實問題向法庭和對方當事人說實話。除非有關文書涉及國家機密或律師的工作成果,或有關文件與案件無關聯,否則,如果律師故意替當事人隱瞞不利證據,會導致法官判決其敗訴,相關律師亦會受到律師公會的紀律處罰,嚴重者會被取消律師資格。

證據發現程序的優點在於能夠使雙方當事人在庭審開始前對於案件事實及訴爭的焦點問題有明確的了解,便於雙方當事人提前進入和解程序。根據香港法庭的統計,大約有80%以上的案件在證據發現程序結束後,雙方當事人會選擇和解方式了結雙方的糾紛。即使雙方當事人堅持將爭議提交法庭的正式審訊,並作出判決,亦令庭審過程不會因為訴訟突襲而變得不可預測。

三、和解

在香港,民事爭議的和解並非由法庭主持。雙方當事人在經過發現程序後,可自行選擇進入和解,雙方達成和解協議後,可以申請法官就和解的內容作出簡易判決,也可以通過仲裁程序作出仲裁裁決,不管是簡易判決還是仲裁裁決在香港都具有執行力。

『肆』 急!關於香港法,侵權責任!

你可以參考一下法律,具體的香港法律我也不了解。我只能查到這么多,希望對你有幫助,祝你成功.另外你可以到http://vip.chinalawinfo.com查相關規定
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適用法律公約
(簽訂日期1985年10月30日
生效日期1985年10月30日)

第一章 適應范圍

本公約各締約國,期望統一國際貨物銷售合同法律選擇規則,銘記一九八0年四月十一日在維也納訂立的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茲協議如下:

第一條 本公約確定適用於貨物銷售合同的法律:甲、在其營業所設在不同國家的當事人之間簽訂的合同;乙、所有涉及在不同國家的法律之間進行選擇的其他情況,除非這種選擇僅僅是根據當事人對適用法律作出的規定,甚至對法院或仲裁庭也一並作出了選擇。

第二條 本公約不適用於:
甲、由於執行而進行的銷售或其他依法律授權的銷售。
乙、公債、股票、投資證券、流通票據或貨幣的銷售;但適用於根據單據進行的貨物銷售。
丙、對於供私人、家人或家庭使用的貨物銷售;但如果賣方在訂立合同時既不知道也沒有理由知道這些貨物是供這種使用時,應當適用。

第三條 在本公約范圍內,「貨物」包括:
甲、船舶、船隻、小船、氣墊船和飛機;
乙、電

第四條
一、供應尚待製造或生產的貨物的合同應視為銷售合同,除非訂購貨物的當事人承擔供應這種製造或生產所需的大部分原材料。
二、若提供勞務或其他服務為供貨方的主要義務,則這種合同不應視為銷售合同。

第五條 本公約不確定下列事項所適用的法律:
甲、當事人的行為能力或由於當事人無行為能力而導致合同無效的後果;
乙、關於某一代理人是否能約束某一本人,或某一機構是否能約束某一公司或法人團體或非社團組織的問題;
丙、所有權的轉移;但第十二條明確提到的問題應受本公約指定的適用法律管轄;
丁、銷售對當事人以外的任何人的效力;
戊、仲裁協議或法院選擇協議,盡管這種協議包含在銷售合同之中。

第六條 本公約確定的法律,不論是否某一締約國的法律,均予以適用。

第二章 適用法律

第一節 適用法律的確定

第七條
一、銷售合同受當事人選擇的法律支配。當事人的選擇協議必須是明示的或者從合同的規定和當事人的行為整體來看可以明顯地推斷出來。這種選擇可以僅限於合同的某一部分。
二、當事人可在任何時候約定,其銷售合同全部或部分適用原來所沒規定的法律,而不管原來適用的法律是不是由當事人。銷售合同訂立後,當事人對適用法律的任何變更不得有損於合同在形式上的有效性或第三人的權利。

第八條
一、在未按照第七條選擇銷售合同適用法律時,合同應受賣方在訂立合同時設有營業所的國家的法律管轄。
二、但是,銷售合同應受買方須在訂立合同時設有營業所的國家的法律管轄,如果:
甲、談判在該國家進行,並且參加談判的各當事人在該國訂立了合同;或
乙、合同明確規定賣方在該國履行其交貨義務;或
丙、合同主要依買方確定的條件和應向買方投標人發出的投標邀請(招標)而訂立。
三、作為例外,如果根據整個情況,例如雙方當事人之間的任何業務關系,同明顯地與本條第1或第2款應適用於合同的法律以外的另一法律有更密切的聯系,則合同受該另一法律的管轄。
四、如果在合同訂立時,買方和賣方營業所所在國據第21條第1款b項作了保留,則第3款不予適用。
五、如果在合同訂立時,買方和賣方在不同國家設有營業所,營業所所在國均為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的締約國,則凡屬該公約調整的事項不適用於第3款。

第九條 凡拍賣地國的法律或交易所所在地國法律不禁止選擇時,則因拍賣而進行的銷售或商品交易所或其他交易所內的銷售,受當事人根據第七條選擇的法律管轄。若當事人未作出選擇,或禁止作出此種選擇時,則適用拍賣地國法律或交易所所在地國的法律。

第十條
一、凡選擇符合第七條規定的,則有關當事人適用法律選擇,這種同意是否存在,是否具有實質上的效力的問題由所選擇的法律來確定。如果根據該項法律,選擇是無效的,則適用於合同的法律按第八條的規定來確定。
二、銷售合同或其任何條款是否存在,是否具有實質上的效力問題由按本公約規定應適用於合同或條款的法律來確定。
三、但是如果依據情況,按照前項所規定的法律確定這個問題不合理時,則為了確定他並沒有同意這種法律選擇、這個合同或者任何合同條款,當事人可以依據他設有營業所的國家的法律。

第十一條
一、同一國內的當事人之間訂立的銷售合同,如果符合了本公約規定的管轄該合同的法律規定,或符合了合同訂立地國法律的規定,則在形式上有效。
二、不同國家的當事人之間訂立的銷售合同,如果符合了本公約規定的管轄該合同的法律規定,或符合那些國家其中之一國的法律規定,則在形式上有效。
三、由代理人訂立的銷售合同,代理人的行為地國即是上述款項所指的有關國家。
四、擬使已經訂立或擬訂立的銷售合同產生法律效力的行為,若符合了本公約管轄合同的法律規定,或符合了該行為地國的法律規定,則該行為在形式上有效。
五、若合同一方當事人在合同訂立時,其營業所所在地國已根據第21條第1款c項的規定作了保留,則本公約不適用於該合同的形式上的效力問題。

第二節 適用法律的范圍

第十二條 根據第七條、第八條或第九條,銷售合同適用的法律具體地管轄:
甲、合同的解釋;
乙、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以及合同的履行;
丙、買方有權從貨物中取得產品、產物和收入時間;
丁、買方對貨物承擔風險的時間;
戊、當事人之間保留對貨物所有權條款的合法性和效力;
己、不履行合同的後果,包括可取得損害賠償金的損失類別,但不得影響法院地程序法;
庚、債條及時效的各種消滅方法;
辛、合同無效的後果。

第十三條 若無明示條款作出相反規定,則對檢驗的方式和程序的規定,運用貨物檢驗地國的法律。......

『伍』 請問香港民事訴訟法關於管轄如何規定

中國知網能夠提供相關的99到06年的全部國內期刊論文,非區域網內是要收取費用的,

『陸』 可以在香港起訴大陸人嗎

民事訴訟可以在原告住所地、被告住所地、侵權行為發生地、合同簽訂地等民事訴訟法規定的管轄法院起訴。目前告香港人是按涉外訴訟處理。可以考慮在內地的法院起訴。香港可以執行內地判決。

『柒』 香港法下的雜項訴訟都包括哪些案件

1、根據屬人原則,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權利收中國法律保護。中國香港人當然可專以在大陸提屬起訴訟。2、你說的不允許雙重戶籍是《國籍法》第三條中華人民共和國不承認中國公民具有雙重國籍。第八條申請加入中國國籍獲得批準的,即取得中國國籍;被批准加入中國國籍的,不得再保留外國國籍。

『捌』 香港法律與大陸法律區別

香港法律為英美法系,內地法律為大陸法系。區別:

1、首先,法律淵源不同。 大陸法系表現為成文法;英美法系的法律淵源包括制定法和判例法,並且判例法的地位比制定法更重要。

2、次,法官許可權不同。 大陸法系強調法官只能援引法律,不能創造法律;英美法系的法官可援引成文法、法律或判例,在一定范圍內創造法律。

3、第三,訴訟程序不同。 大陸法系以法官為中心的糾問程序;英美法系以訴訟參加人為中心的對抗式(或訴辯式)程序。
1997年7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為維護國家的統一和領土的完整,保持香港的繁榮和穩定,中國政府按照"一國兩制"的方針和憲法的規定,設立了香港特別行政區。

簡介:

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各項制度的設立以《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為法律依據,其司法制度也不例外。根據基本法和香港有關法律的規定,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司法機關主要由行使審判職能的各級法院和行使檢控職能的以律政司為代表的其他機關構成。

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法院組織體系:

(1) 基層法院組織,由區域法院、裁判署法庭和其他專門法庭組成。

(2) 高等法院。高等法院設上訴法庭和原訴法庭。

(3) 終審法院。

區域法院原稱地方法院,全港按地區設4所,管轄一定范圍的民、刑案件。

裁判署法庭原稱裁判司署,全港設9所,是初級刑事法院,一切刑事案件都必須先經此法庭受理,作初級審訊。

高級法院原稱"最高法院",設上訴法庭和原訴法庭,對民事、刑事案件行使審判權。

終審法院行使香港特別行政區的終審權,是特別行政區最高審級,即香港的訴訟案件以終審法院的判決和裁定為最終的判決和裁定。

『玖』 反訴訟是什麼

反訴,是指在已經提起的訴訟中,被告針對與原訴有聯系的行為,提起獨立訴訟專請求的行為。
反訴,屬是被告的一項重要訴訟權利,它是被告用來保護自己合法權益的一種特殊手段。但提起反訴是有條件的,其條件是:
(1)反訴必須針對原告提起,而不能對原告以外其他人提起。
(2)只能向審理本訴的法院提起。
(3)提起的時間,必須在本訴起訴之後至合議庭評議之前。
(4)反訴提出的問題必須與本訴有牽連。如原告起訴離婚,被告提出反訴,請求法院確認婚姻關系本來就是無效;原告起訴,要求被告按買賣合同交貨,被告提起反訴,說合同本身無效,要求依法撤銷等等。反訴的目的,在於抵銷、吞並本訴,使本訴失去作用,這樣會使原告的起訴失去實際意義。如果兩種事實沒有牽連,如原告起訴,請求法院確認被告居住的房屋所有權是他的,被告又要求原告,必須償還欠款。這兩問題沒有聯系,被告提出還債問題就不是反訴。
被告提出反訴後,原告提起的訴訟為本訴。反訴和本訴同時存在,可合並審理,但應分別審查、判處。每一方當事人,既是原告,又是被告,既享有原、被告的權利,又承擔原、被告的義務。

『拾』 原告系香港特區公民訴訟有何要求

原告系香港來特區公自民,到 對方住所地法院起訴。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五條外國人、無國籍人、外國企業和組織在人民法院起訴、應訴,同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有同等的訴訟權利義務。
外國法院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民事訴訟權利加以限制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對該國公民、企業和組織的民事訴訟權利,實行對等原則。
第二十一條對公民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被告住所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
對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同一訴訟的幾個被告住所地、經常居住地在兩個以上人民法院轄區的,各該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
第一百二十一條起訴狀應當記明下列事項:
(一)原告的姓名、性別、年齡、民族、職業、工作單位、住所、聯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姓名、職務、聯系方式;
(二)被告的姓名、性別、工作單位、住所等信息,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等信息;
(三)訴訟請求和所根據的事實與理由。
(四)證據和證據來源,證人姓名和住所。

熱點內容
婚姻法轉移財產的認定 發布:2025-05-14 10:43:53 瀏覽:671
只蓋公章就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5-14 10:43:50 瀏覽:700
任澤法院 發布:2025-05-14 10:43:38 瀏覽:498
政策與法規考試 發布:2025-05-14 10:40:10 瀏覽:654
欠條怎麼寫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14 10:31:22 瀏覽:35
婚姻法婚前財產形式 發布:2025-05-14 10:30:01 瀏覽:166
法規GLP 發布:2025-05-14 10:29:51 瀏覽:750
安全生產法律法規有哪些 發布:2025-05-14 10:11:24 瀏覽:240
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技巧 發布:2025-05-14 10:10:04 瀏覽:747
婚姻法對於結婚規定 發布:2025-05-14 10:05:50 瀏覽: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