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刑事訴訟法
Ⅰ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1979年7月1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
根據1996年3月17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決定》第一次修正
根據2012年3月14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決定》第二次修正)
目 錄
第一編 總 則
第一章 任務和基本原則
第二章 管 轄
第三章 回 避
第四章 辯護與代理
第五章 證 據
第六章 強制措施
第七章 附帶民事訴訟
第八章 期間、送達
第九章 其他規定
第二編 立案、偵查和提起公訴
第一章 立 案
第二章 偵 查
第一節 一般規定
第二節 訊問犯罪嫌疑人
第三節 詢問證人
第四節 勘驗、檢查
第五節 搜 查
第六節 查封、扣押物證、書證
第七節 鑒 定
第八節 技術偵查措施
第九節 通 緝
第十節 偵查終結
第十一節 人民檢察院對直接受理的案件的偵查
第三章 提起公訴
第三編 審 判
第一章 審判組織
第二章 第一審程序
第一節 公訴案件
第二節 自訴案件
第三節 簡易程序
第三章 第二審程序
第四章 死刑復核程序
第五章 審判監督程序
第四編 執 行
第五編 特別程序
第一章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訴訟程序
第二章 當事人和解的公訴案件訴訟程序
第三章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違法所得的沒收程序
第四章 依法不負刑事責任的精神病人的強制醫療程序
附 則
第一編 總 則
第一章 任務和基本原則
第一條 為了保證刑法的正確實施,懲罰犯罪,保護人民,保障國家安全和社會公共安全,維護社會主義社會秩序,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任務,是保證准確、及時地查明犯罪事實,正確應用法律,懲罰犯罪分子,保障無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教育公民自覺遵守法律,積極同犯罪行為作斗爭,維護社會主義法制,尊重和保障人權,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
這個問題太大了,涉及到的內容也太多了。你應當具體一點,這樣才能給你具體答案。
Ⅲ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350條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
第三百五十條 最高人民法院復核死刑案件,應當按照下列情形分別處理:
(一)原判認定事實和適用法律正確、量刑適當、訴訟程序合法的,應當裁定核准;
(二)原判認定的某一具體事實或者引用的法律條款等存在瑕疵,但判處被告人死刑並無不當的,可以在糾正後作出核準的判決、裁定;
(三)原判事實不清、證據不足的,應當裁定不予核准,並撤銷原判,發回重新審判;
(四)復核期間出現新的影響定罪量刑的事實、證據的,應當裁定不予核准,並撤銷原判,發回重新審判;
(五)原判認定事實正確,但依法不應當判處死刑的,應當裁定不予核准,並撤銷原判,發回重新審判;
(六)原審違反法定訴訟程序,可能影響公正審判的,應當裁定不予核准,並撤銷原判,發回重新審判。
(3)最高法刑事訴訟法擴展閱讀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
第三百四十四條 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死刑案件,應當按照下列情形分別處理:
(一)中級人民法院判處死刑的第一審案件,被告人未上訴、人民檢察院未抗訴的,在上訴、抗訴期滿後十日內報請高級人民法院復核。高級人民法院同意判處死刑的,應當在作出裁定後十日內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核准;不同意的,應當依照第二審程序提審或者發回重新審判;
(二)中級人民法院判處死刑的第一審案件,被告人上訴或者人民檢察院抗訴,高級人民法院裁定維持的,應當在作出裁定後十日內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三)高級人民法院判處死刑的第一審案件,被告人未上訴、人民檢察院未抗訴的,應當在上訴、抗訴期滿後十日內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高級人民法院復核死刑案件,應當訊問被告人。
第三百四十九條 高級人民法院復核死刑緩期執行案件,應當按照下列情形分別處理:
(一)原判認定事實和適用法律正確、量刑適當、訴訟程序合法的,應當裁定核准;
(二)原判認定的某一具體事實或者引用的法律條款等存在瑕疵,但判處被告人死刑緩期執行並無不當的,可以在糾正後作出核準的判決、裁定;
(三)原判認定事實正確,但適用法律有錯誤,或者量刑過重的,應當改判;
(四)原判事實不清、證據不足的,可以裁定不予核准,並撤銷原判,發回重新審判,或者依法改判;
(五)復核期間出現新的影響定罪量刑的事實、證據的,可以裁定不予核准,並撤銷原判,發回重新審判,或者依照本解釋第二百二十條規定審理後依法改判;
(六)原審違反法定訴訟程序,可能影響公正審判的,應當裁定不予核准,並撤銷原判,發回重新審判。
高級人民法院復核死刑緩期執行案件,不得加重被告人的刑罰。
Ⅳ 最高法關於刑事訴訟法的解釋有哪些法律規定
新刑事訴訟法建立證人制度
作證,本是每一個公民的義務。但在現實實踐中,版證人不出庭、出庭率低。權
這樣的局面,將在新的《刑事訴訟法》正式施行後發生改變。12月24號,中國最高人民法院公布《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自2013年1月1號起與修改後刑事訴訟法同步施行。
新的《刑事訴訟法》針對證人制度,進行了三方面的改革,而其中第188條規定,經人民法院通知,證人沒有正當理由不出庭作證的,人民法院可以強制其到庭作證。
「沒有立法上的強制性規定,對拒不出庭作證者往往無可奈何。」我們查閱華律網,其資料顯示,在全國法院一審刑事案件中,證人出庭率不超過10%,二審案件的證人出庭率不到5%。
一位有多年刑事審判經驗的法官說,如果證人不出庭,會導致一些案件的關鍵證據無法獲取,一些案件的關鍵事實無法查清。例如在一些受賄案件中,有些行賄人是不願意出庭的,甚至會出現證人在法庭上作偽證的情況。「
Ⅳ 最高人民法院刑事訴訟法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刑事訴訟法的基本原則有:
1、偵查權、檢察權、審判權由專門機關依法行使與嚴格遵守法定程內序原則;容
2、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依法獨立行使職權原則;
3、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原則;
4、人民檢察院依法對刑事訴訟實行法律監督原則。
Ⅵ 最高人民法院頒布的刑事訴訟法解釋有幾部
您好!最高人民法院頒布的現行有效的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主要有以下幾部:
最高人回民法院、最答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於嚴格執行刑事訴訟法,切實糾防超期羈押的通知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關於在部分地區就加強和規范刑事訴訟法律援助工作進行試點的通知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等關於實施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關於印發《關於刑事訴訟法律援助工作的規定》的通知(2013修改)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五條第二款有關問題的批復
如能提出更加具體的問題,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Ⅶ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百三十七條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已經廢止。取而專代之的是《最高人民法院關屬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原解釋的第二百三十七條相應修改為新解釋的第三百零三條。
原解釋為:第二百三十七條被告人、自訴人、附帶民事訴訟的原告人和被告人直接向第二審人民法院提出上訴的,第二審人民法院應當在收到上訴狀後三日以內將上訴狀交第一審人民法院。第一審人民法院應當審查上訴是否符合法律規定。符合法律規定的,應當在接到上訴狀後三日以內將上訴狀連同案卷、證據移送上一級人民法院,同時將上訴狀副本送交同級人民檢察院和對方當事人。
新解釋為:第三百零三條 上訴人直接向第二審人民法院提出上訴的,第二審人民法院應當在收到上訴狀後三日內將上訴狀交第一審人民法院。第一審人民法院應當審查上訴是否符合法律規定。符合法律規定的,應當在接到上訴狀後三日內將上訴狀連同案卷、證據移送上一級人民法院,並將上訴狀副本送交同級人民檢察院和對方當事人。
Ⅷ 如何理解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刑事訴訟法解釋的第
第二十一條 【緊急避險】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版其他權利免受正在發權生的危險,不得已採取的緊急避險行為,造成損害的,不負刑事責任。
緊急避險超過必要限度造成不應有的損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第一款中關於避免本人危險的規定,不適用於職務上、業務上負有特定責任的人。
Ⅸ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 失效沒
1998年公布的已經廢止了,2013年頒布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專事訴訟法>的解釋屬》目前仍然有效,但是請注意以下問題:
1、解釋的有關規定適用於軍事法院、鐵路運輸法院等專門人民法院。
2、最高人民法院1998年9月2日公布的《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同時廢止;最高人民法院以前發布的司法解釋和規范性文件,與本解釋不一致的,以本解釋為准。
3、另外刑事訴訟法2012年進行了一次修訂,請注意版本。
4、刑訴2016年最高院對刑訴第二百二十五條第二款進行了批復,其他的建議您到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查看,以免被誤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