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47條勞動法

47條勞動法

發布時間: 2020-12-24 10:06:24

1. 炒人是按勞動法第46條還是47條法定賠償金

第四十六條規定的是支付經濟補償金的范圍,第四十七條規定的是計算方法。第八十七條規定的是違法解除勞動合同賠償金支付標准。

2. 勞動法中的40條和47條是什麼關系

你說的應該是勞動復合同法,工製作六個半月,按第四十條解除勞動合同得提前一個月通知或多發一個月工資代通知,再按第四十七條給經濟補償,不算或沒有代通知的工資就是補償一個月工資,算上代通知的工資就是一共給兩個月工資。
至於你說的兩個半月補償,你大概寫錯了吧?

3. 如何解釋新勞動法47條

1、47條是對整個勞動合復同法文本中出現的制「經濟補償金」作的專門解釋和規定。告訴你經濟補償金是怎麼計算的,而不是告訴你什麼情況下要給經濟補償金。

2、哪些情況企業是要支付經濟補償金的,可以看第46條。
第四十六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
(一)勞動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條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
(二)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條規定向勞動者提出解除勞動合同並與勞動者協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的;
(三)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條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
(四)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條第一款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
(五)除用人單位維持或者提高勞動合同約定條件續訂勞動合同,勞動者不同意續訂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第一項規定終止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
(六)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第四項、第五項規定終止勞動合同的;
(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2、被逼辭職?只要是你自己寫了辭職報告,即可認定是你自己提出辭職,自己提出辭職的,公司不用支付經濟補償金。
在這點上,除非你能拿出證據證明是公司「逼」你辭職的。而通常這些都是口頭告知的東西,口說無憑,除非能拿出錄音材料。

4. 關於勞動法第47條

不能

國家《勞動法》規定:
第二十六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但是應當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動者本人:
(一)(略)
(二)(略)
(三)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原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當事人協商不能就變更勞動合同達成協議的。

國家勞動部文件《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辦法》規定:
第八條 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原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當事人協商不能就變更勞動合同達成協議,由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工作時間每滿1年發給相當於1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從你的問題看,一是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單位改制,且不能就變更勞動合同達成協議);二是單位違約(勞動合同未到期,由單位解除勞動合同);這種情況適用於以上法律法規。

應當注意的是:
1. 經濟補償的條件之一是勞動合同未到期,由單位提出解除勞動合同的,是單位違約,應當補償。如果是由勞動者提出解除勞動合同的,是勞動者違約,則不予補償。
2. 經濟補償的依據是以上引用的法律法規條款,經濟補償的標准則有了如下變化:
1. 工齡的計算不只是勞動者在本單位的工作年限,還包括在其他公有制(國家所有制和集體所有制)單位的工作年限。
2. 工作時間每滿1年,發給「2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不再是「1個月工資」的標准。
3. 工資標准為勞動者所在地某一年(各地的具體規定不同)的職工月平均工資或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不再是勞動者的月工資或所在單位職工的月平均工資。

5. 勞動法第四十七條的內容

第四十七條
用人單位根據本單位的生產經營特點和經濟效益,依法自主確定本單位的工資分配方式和工資水平。

6. 勞動法的第47條的經濟補償中的「月平均工資」是什麼解釋的

1、月平均來工資是指終止或源解除勞動合同前12個月的平均工資。當這個數目超過本地平均工資的三倍時,按三倍計算,且補償年限不得超過12年。
2、根據國家統計局《關於工資總額組成的規定》,工資包括五項:底薪、獎金、補貼、津貼、加班費。
3、你的工資不是指你的底薪,也不是指你的實得工資,而是工資總額,它一般比底薪高得多(原因見第2點),比實得工資高一點(原因是:工資總額=實得工資+單位代扣繳的費用包括社保、醫保、個人所得稅+單位自行扣除的伙食費、住宿費、水電費、工衣費等等) 。

7. 根據《勞動法》47條,公司辭退補償標准

1、您好,根據《勞動合同法》的計算標准,應當是本市月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專三倍*4
2、勞動者月工資高於用屬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准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

8. 誰能幫我詳細解釋一下勞動合同法第40條和第47條的關系

《勞動合同》
第四十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回形式通知勞動者本人或者額外答支付勞動者一個月工資後,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一)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在規定的醫療期滿後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由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的;
(三)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未能就變更勞動合同內容達成協議的。
第四十七條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40條是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的情形,47條是補償的標准,47條補償標准也適用40條的情形。

熱點內容
勞動合同法勞動報酬未約定 發布:2025-05-16 14:42:38 瀏覽:640
俠客風雲傳加道德事件 發布:2025-05-16 14:41:01 瀏覽:567
法律顧問實施意見 發布:2025-05-16 14:35:56 瀏覽:800
道德經第五十七章 發布:2025-05-16 14:35:48 瀏覽:122
忠縣人民法院電話 發布:2025-05-16 14:34:27 瀏覽:81
民法典民間借貸自然人 發布:2025-05-16 14:34:14 瀏覽:389
韓國刑法總論 發布:2025-05-16 14:34:09 瀏覽:504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違約條款 發布:2025-05-16 14:28:39 瀏覽:169
雲南劉文華律師 發布:2025-05-16 14:23:46 瀏覽:270
學校道德要求 發布:2025-05-16 14:23:11 瀏覽: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