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法計算題
㈠ 關於《勞動法》的案例分析題
【案例】某時裝有限公司與其主管級別的員工都簽訂有一份《定薪協議》回,協議約定員工每月固定答薪資3000元,該薪資包含加班費及基本工資、獎金等;公司與普工簽訂的勞動合同中也對薪資作出約定,員工每月工資1000元,公司以此作為計算加班費的計算基數。
問題:該公司針對工資的處理方式是否違法?
【分析】 公司的上述兩種操作方式在法律上都是不違法的,第一種與員工所簽訂的定薪協議正好是公司證明其所支付的工資包含加班費的有力證據;第二種公司通過合同方式將加班費的計算基數進行明確約定,也是以後避免發生加班費爭議的很好的途徑。
【建議】
(1)公司對薪資部分的約定,建議不要通過內部文件方式進行操作,因為內部文件一般是公司單方製作的,其證明效果明顯弱於雙方合同約定;
(2)讓員工對其每月薪資進行簽收,並建議最好讓員工直接在薪資條上進行簽字確認,因為薪資中不僅有薪資的數額,還有員工每月的加班工時及出勤工時,其每月確認的不僅是工資總額,也是對其每月的出勤時間的確認。
㈡ 勞動法 案例分析題 關於經濟補償金 經濟賠償金
題目
安某系民辦幼兒園的員工,與該幼兒園簽訂了為期2年的勞動合同,期限為2007年5月1日至2009年4月30日,月工資2000元。2008年10月5日,該幼兒園向安某出具了一份解除勞動關系通知書,內容是安某違反了該幼兒園《員工手冊》中的「合同期內不準結婚」的規定,故決定與安某解除勞動關系。安某不服,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訴。
試分析:
(1)安某認為單位未提前30天通知解除勞動關系,應額外支付一個月工資,這一請求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是否支持?為什麼?
(2)幼兒園解除與安某勞動合同的依據是否成立?為什麼?
(3)安某認為幼兒園無法定理由解除勞動合同,在支付經濟補償金外還應額外支付經濟賠償金,這一請求是否合法?為什麼?
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二十四,二十六條之規定,幼兒園有違犯法律的行為,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會支持安某的仲裁請求.
二,幼兒園解除與安某勞動合同的依據不成立,不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規定的公民依據法律程序結婚是<憲法>賦予的基本權利,按照下設法律不能違反上設法律基本框架的規定的原則看,幼兒園的合同規定極其做法沒有基本的法律依據.解除合同是違法的.(何況只是一個勞務合同,怎麼能超越<憲法>的基本規定.就算安某當初在合同上簽了字,從"<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十八條 下列勞動合同無效:(一)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勞動合同;"之規定應屬於違反了基本法<憲法> 的規定,屬於無效合同.)
三.要分兩種情況
(1),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八十九條,第九十一條 用人單位有下列侵害勞動者合法權益情形之一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支付勞動者的工資報酬、經濟補償,並可以責令支付賠償金:(四)解除勞動合同後,未依照本法規定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的。 "之規定,如果在仲裁過程中幼兒園"額外支付一個月工資"的話可視為"依照本法規定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的。",此訴訟請求不被支持.
(2),同樣的條款,如果在仲裁過程中只仲裁了合同的無效而沒有"額外支付一個月工資"的話此訴訟請求會被支持.
㈢ 關於勞動法第八十二條的使用問題(雙倍工資的支付計算)
1、能夠的
2、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二條:
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
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不與勞動者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自應當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之日起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
計算可按照《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
第六條 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依照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二條的規定向勞動者每月支付兩倍的工資,並與勞動者補訂書面勞動合同;勞動者不與用人單位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當書面通知勞動者終止勞動關系,並依照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的規定支付經濟補償。
前款規定的用人單位向勞動者每月支付兩倍工資的起算時間為用工之日起滿一個月的次日,截止時間為補訂書面勞動合同的前一日。
3、應該支付你2008年5月到2010年4月的雙倍工資。
4、只要在勞動關系存在期間,可隨時主張自己的權利!
㈣ 勞動合同法加班費的計算問題
勞動法專家解讀加班費、及計算方法。
一,,提問者給的條件。
1,提問者設定日工資為160元(不管是否准確);
2,法定國慶節假期加班1天
3,周末休息日2天(疑異!勞動者每周休息日保證一天,也就是說一周休息日為法定一天)
二,本案例中,全部(3天)加班費等於:
(1),日工資(160元)×法定假期1天(法定假期一年為11天)×3(法定假期加班費為平時工資3倍)=480元
(2),日工資(160元)×休息日加班費(2天)×2(休息日加班費為平時工資2倍)=640元
(3),2012年十一國慶節長假期間加班三天,為1120元。
三,現在的問題是,提問者要搞清楚的是?
(1)勞動者每周保證一天休息日,不是每周二天休息日。
(2)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實行每周雙休日;
(3)勞動者每天工作8小時;每月工作40小時;
(4) 每天加班不可超過3小時;
(5)每月加班不超過36小時;
(6)小時工資=月工資÷21。75天(月工作天數)÷8(每天工作時間)
例如:月工資3000元÷21。75天(月工作天數)÷8(每天工作時間)=17.24元
你計算出來的日工資160元,就是月工資3480,00元;小時工資20元。
不知你算對了沒有。如果不對,你看一下問題出現在哪裡了,對照一下就明白了。
以上為專家解讀。與本人演算法不一樣為無效。
㈤ 勞動法計算題,麻煩你了!
這個很難說。法律規定在公司工作滿一年就可以獲得帶薪年休的權利,原則上公司剝奪內了你年休的權利,容但是是否可以擅自離開,法律沒有給這個權利。同時由於你的擅自離開給公司帶來了損失。另一方面,公司有權批准何時給你年休,或者可以在空閑的時間把幾年的假期全部補齊。你的這個行為很不妥當,而且得到支持的可能性不大。
㈥ 勞動法中如何計算工作時間的問題
公司周一到周五上班時間為8:30~17:00,中午吃飯休息1小時。因此公司規定周六8:30~12:00上班,以彌補前面五天工作時間不足40小時的部分。請問這種做法合法嗎?
我們國家規定的標准工作時間制度是每天工作不超過8小時,每周不超過40小時,同時還應該保證每周至少休息一天(連續不斷24小時)。一般公司採取9:00~17:00的工作時間,每天8小時,5天正好40小時,因此每周有兩天休息。國家推行的雙休日制度也是在此基礎上流行的。
但是雙休日制度並非我國的強制工作制度,換句話說,用人單位只要不違反標准工作時間制度的要求,就是合法的。而且,至今午飯時間是否應當計入工作時間爭議非常大。贊同的人認為午飯是為了工作的延續和質量而吃的,應該計入工作時間;反對的人認為午飯時間是一段自由支配的時間,吃飯是人的生理需求,故不應計入。現在的司法實踐中尚不嚴格要求將午飯時間算成工作時間。
Tutus的公司周一到周五刨去午飯時間每天是7個半小時,所以每天離標准工作時間的上限還差半小時,5天累計2個半小時。但是該公司周六上班時間為3個半小時,超過了每周40小時的規定,多出的1個小時按理說應該支付加班費。當然如果周六工作到11點,那就完全符合法律規定了。
㈦ 新舊勞動法里的賠償金問題
首先恭喜你,你可以發一筆。由於新老勞動法的區別需要分段計算。
1、新老勞動法的區別,A:計算經濟補償金時間上的區別,B:經濟補償金的金額上限的區別,C:違法解除有無賠償金的區別。
2、先要分段計算,時間結點為08年1月1日,所以從03年7月到08年1月1日之,時間為4年5個月,按照《勞動法》規定,合計4個月經濟補償金(不滿6個月不計算),而且沒有上限,所以就是9000*4=36000。不過國家規定在計算經濟補償金是應該扣除稅和費,稅就是個人所得稅,費就是社會保險費,所以標準的演算法是(9000-個人稅和費)*4=你的所得。
3、然後是08年1月1日以後的,從08年1月1日到09年3月31日,時間為1年3個月,合計為1.5個月的經濟補償金,加上違法解除,計算為3個月的違法解除賠償金。因為按照9000-個人稅和費來算,如果單位按照封頂來為繳納社會保險再扣除個人所得稅的話,可能低於7200(2400*3),那麼就按照(9000-個人稅和費)*3來算,如果高於7200的,按照7200算,這里姑且按照7200算,那你可以得到7200*3=21600。
4、所以你兩項合計為(9000-個人稅和費)*4+7200*3,按照地方政策,經濟補償金如果不超過市平工資的上限,不需要再為次支付個人所得稅。
5、有一次與胡律師的說法不一,真是「胡」律師。
PS:當然我對了,你覺得律師說的有用還是勞動局說得有用呢,其實很多律師只知道條文,對條文的內容一點不理解,你要知道,我已經說過了,《勞動法》與《勞動合同法》是不同的,你有沒有自己去學習過呢,而且新《勞動合同法》最後第九十七條本法施行之日存續的勞動合同在本法施行後解除或者終止,依照本法第四十六條規定 應當支付經濟補償的,經濟補償年限自本法施行之日起計算;本法施行前按照當時有關規定,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的,按照當時有關規定執行。
你看清楚,那個胡律師什麼都不懂。我在年輕的時候在勞動局工作過一年,不比他懂,真是的。
㈧ 勞動法規定的每月出勤天數是多少天,工資計算天數是多少天。
《勞動法》並未規定每月應出勤的天數,根據《勞動法》
第四章 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 第三十六條 國家實行勞動者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八小時、平均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四十四小時的工時制度。
第三十八條用人單位應當保證勞動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所以計算可得:
1、年工作日:365天-104天(休息日)-11天(法定節假日)=250天
2、季工作日:250天÷4季=62.5天/季
3、日工資:月工資收入÷月計薪天數
4、小時工資:月工資收入÷(月計薪天數×8小時)
5、月計薪天數=(365天-104天)÷12月=21.75天
6、工作日加班費的計算方式:月工資÷21.75÷8×加班小時數×1.5倍;雙休日加班費的計算方式:月工資÷21.75÷8×加班小時數×2倍;法定節假日加班費的計算方式:月工資÷21.75÷8×加班小時數×3倍。
(8)勞動法計算題擴展閱讀:
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
第三十六條國家實行勞動者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八小時、平均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四十四小時的工時制度。
第三十七條對實行計件工作的勞動者,用人單位應當根據本法第三十六條規定的工時制度合理確定其勞動定額和計件報酬標准。
第三十八條用人單位應當保證勞動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
第三十九條企業因生產特點不能實行本法第三十六條、第三十八條規定的,經勞動行政部門批准,可以實行其他工作和休息辦法。
第四十條用人單位在下列節日期間應當依法安排勞動者休假:
(一)元旦;
(二)春節;
(三)國際勞動節;
(四)國慶節;
(五)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休假節日。
工資
第四十六條工資分配應當遵循按勞分配原則,實行同工同酬。
工資水平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逐步提高。國家對工資總量實行宏觀調控。
第四十七條用人單位根據本單位的生產經營特點和經濟效益,依法自主確定本單位的工資分配方式和工資水平。
第四十八條國家實行最低工資保障制度。最低工資的具體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報國務院備案。
用人單位支付勞動者的工資不得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
第四十九條確定和調整最低工資標准應當綜合參考下列因素:
(一)勞動者本人及平均贍養人口的最低生活費用;
(二)社會平均工資水平;
(三)勞動生產率;
(四)就業狀況;
(五)地區之間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
㈨ 勞動法關於計算經濟性裁員的問題,希望能得到一個較完整的解析,不要只講經濟補償金的支付標准。感謝!
選B,A,企業沒有經營困難,可以實行換崗換部門,B有點牽強,勉強算吧;C10個月就扯淡了;D,計算基數是過去12個月的平均工資,也就是包括提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