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益是指
行政法與刑法的調整對象不同,兩者在治安管理方面的聯系比較緊密。
行政法調版整行政權的運作,權刑法規定犯罪及其後果。治安管理方面,行政法、刑法的理念以及措施都是想通的,但是程度不同。最典型的就是《治安管理處罰法》。《治安管理處罰法》算是一部小刑法,放在國外可能就是輕罪刑法。《治安管理處罰法》與《刑法》所針對的行為是一樣的,但是根據程度不同,規定了不同的法律後果,也規定了不同的處理程序。
行政法里也會涉及刑法,但是很少,算是「附加刑法」。例如,《海關法》第八十四條偽造、變造、買賣海關單證,與走私人通謀為走私人提供貸款、資金、帳號、發票、證明、海關單證,與走私人通謀為走私人提供運輸、保管、郵寄或者其他方便,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由海關沒收違法所得,並處罰款。
《海關法》本身是行政法,但是涉及刑法的內容也算廣義的刑法。
行政法與刑法區別很大,相互聯系不是太多。
B. 請問刑法,行政法,和治安管理條例有什麼本質區別
治安管理條例已經廢除改為治安管理處罰法了,治安管理處罰法也屬於行政法類。你的問專題屬直接就歸於刑法和行政法的區別。
簡言之,刑法所規定的行為是犯罪行為,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構成刑事犯罪後按照刑事訴訟法有關規定,公安立案,檢察院公訴,法院判決,監獄等司法機關執行。
而行政法主要有兩類,一類是便於行政機關管理公民,如治安管理處罰法;另一種是便於維護公民權利提供救濟,如行政復議法等。行政主體是行政機關。你提到的治安管理處罰法主要是解決那些有一定社會危害性但尚構不成犯罪的行為,通俗點就是小打小鬧,這時候只需要由公安機關一家就可以做出處罰決定,而不需要移交司法機關。
C. 什麼是行政處罰和刑法的折抵
行政處罰法第二十八條規定:「違法行為構成犯罪,人民法院判處拘役或者有期徒刑時,行政機關已經給予當事人行政拘留的,應當依法折抵相應刑期。」「違法委為構成犯罪,人民法院判處罰金時,行政機關已經給予當事人罰款的,應當依法折抵相應罰金」。
這一規定主要是針對刑罰執行問題作出的。但由於這一刑罰執行問題涉及到了與行政處罰的關系,因此行政處罰法對此作出了專門規定。
應當說多數行政違法行為在處罰問題上不存在刑期的折抵問題。行政處罰法規定的行政處罰折抵刑罰的問題是需要在一定的特定條件下才會發生的,這一特定條件是:首先,這一行政違法行為同時違反了行政法律規范和刑事法律規范,根據這兩個法律規范的規定都要給以處罰;第二,行政機關不認為這一行為觸犯了刑法而認為只觸犯了行政法律規范,因而對違法行為依照行政法律規范給以了行政處罰,而後又發現該行為觸犯了刑法,司法機關需要給以刑事處罰;第三,行政機關對違法行為人作出了行政拘留或者罰款的行政處罰,且這一處罰決定已經開始執行。只有以上的幾種情況同時具備,行政處罰與刑罰折抵的情況才會發生。
行政處罰法規定行政處罰在一定情況下可以折抵刑罰,是從保護當事人的角度出發作出的規定,同時也是為了解決行政處罰和刑罰在實施中存在的問題。實踐中,由於實施行政處罰和刑罰的主體不同,因而在對一個違法行為是否構成犯罪的認定問題上,可能會有差異。例如:一違法行為,行政機關先發現,並認為該違法行為作出行政處罰決定。而司法機關了解到了有關情況,認為這一違法行為已構成犯罪,要對違法者施以刑罰,在這種情況下,行為人就可能同時受到了兩個處罰。實踐中,存在對違法行為先於刑事處罰而進行了行政處罰的情況較多,從保護當事人的角度出發,行政處罰法對這種處罰的執行作出了規定,即如果行政機關對一違法行為先於司法機關作出了行政拘留或者罰款處罰,司法機關在這之後又必須對同一行為處以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罰金的,應當依法相折抵。即行政拘留可以折抵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罰款可以折抵罰金。
還有一個問題需要指出,行政處罰法第二十二條規定:「違法行為構成犯罪的,行政機關必須將案件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不得以行政處罰代替刑事處罰。根據這一規定,行政機關在查處違法行為時,應當認真對違法行為進行分析,力求准確判斷違法行為是否構成犯罪,對於確須給以刑事處罰的,應及早移送司法機關,以盡量避免這種先適用行政處罰後又必須適用刑罰的情況發生。
D. 行政和刑事有什麼區別
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兩者的主要區別是
1、追究的違法行為不同。
追究刑事責任的是犯罪行為;追究行政責任的是一般違法行為。
2、追究責任的機關不同。
追究刑事責任只能由司法機關依照《刑法》的規定決定;追究行政責任由國家特定的行政機關依照有關法律的規定決定。
3、承擔法律責任的後果不同。
追究刑事責任是最嚴厲的制裁,可以判處死刑,比追究行政責任嚴厲得多。
(4)行政法益是指擴展閱讀
刑法的生效時間,一般有兩種規定方式:一是從公布之日起生效;二是公布之後經過一段時間再施行法。我國刑法於1979年7月1日通過,7月6日頒布,自1980年1月1日起生效;1997年3月14日通過的新刑法的生效日期規定在刑法第452條,即1997年10月1日起施行 。
刑法的失效時間,有兩種方式:一是國家立法機關明確宣布某些法律失效;二是自然失效,即新的法律的頒布代替了同類舊法的內容,或者由於原來立法的特殊條件消失,舊法自行失效法。
在溯及力問題上,我國實行從舊兼從輕原則,即:
對於在新刑法實施以前的行為,如果當時的法律不認為是犯罪的,使用當時的法律;
如果當時的法律認為是犯罪的,依照新刑法的規定應當追訴的,按照當時的法律追究刑事責任,但是如果新刑法不認為是犯罪或者處刑的,適用新刑法。
E. 行政法是什麼
行政法
行政法是規定國家行政主體的組織、職權、行使職權的方式、程序以及專對行使行政職權的法制監督,調整屬行政關系的法律規范系統。
行政法的基本內容包括三大部分:
(一)行政組織法;
(二)行政行為法;
(三)行政法制監督、行政救濟、行政責任法。
行政法的這三個部分分別調整著不同的行政關系:
行政組織法主要調整內部行政關系;
行政行為法,主要調整行政管理關系;
行政法制監督、行政救濟、行政責任法主要調整行政法制監督關系。
補充定義:行政法是指調整行政權被行使過程中所產生的社會關系以及對行政權進行規范和控制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F. 行政刑法是附屬刑法嗎
從刑法的淵源來看,刑法可分為單一刑法和附屬刑法。單一刑法就是僅僅規定犯版罪與刑罰的法律,附屬刑法權則是經濟、行政法律中附帶罪與刑的刑事規范。例如,我國《食品衛生法》、《保密法》中,都附有刑法規范。這些附屬刑法規范顯然是對單一刑法的重要補充。
附屬刑法是相對於單一刑法(刑法典、單行刑法)而言,是指在非刑事法律中,為保護該法律所保護的社會關系而規定的,刑法典和單行刑法所不具備的有關犯罪和刑法的規范總和。自1979年刑法頒布以來,我國有關經濟、行政法規中以依照、比照的方式規定了100多個附屬刑法。修訂後的刑法生效後,這些附屬刑法從法理上說都歸於無效。但今後在經濟、行政立法中還會根據有關實際情況制定出一些附屬刑法。因此附屬刑法的規定涉及到對刑法典的修改補充,因而是刑法的重要組成部分。
G. 違反刑法、民法、行政違法的區別是什麼
你好,首先我們要了解,三者的根本區別是刑法、行政法是公法,維護統治階級利益的法版律,而權民法是私法,調整平等主體間關系的法律。
公法上不能並行不同形式的處罰,即一事不再罰。行政責任與刑事責任不能並罰,如果發生並罰的特殊情況,應該對處罰內容進行扣減。也就是說,刑法和行政法不能並行,那麼如果違法的話,它們之間的區別就是程度問題,構成刑事責任就是犯罪,違反行政法只是違法。
民法是私法,作用是調整平等主體間關系。可以與公法並行,比如說有人殺人了,那麼他首先要承擔刑事責任,接受國家的處罰。同時,殺人者也要承擔民事責任,比如賠償之類。那麼違反民法與違反刑法和行政法的區別就是,違反民法,只需要承擔民事責任,使受害人被侵犯的權益得以恢復,不會受到國家的處罰。
希望能幫到你
H. 行政法保護的法益是什麼
1、保護行政相對人因正當信賴而期望得到的合法或合理利益。行政相對人在無欺詐、脅迫內等主觀過容錯,符合法定條件要求行政主體授予利益的,行政主體應依法授予;行政主體與行政相對人雙方達成合意,簽訂行政合同後,行政主體應全面履行,非法變更應賠償,依法變更應補償;行政主體作出行政指導應盡心盡職,對有過錯的行政指導應負行政責任。
2、行政主體應依法行政,履行法定義務,對行使自由裁量權的行政行為,應對其行為在合理限度內承擔責任。在行政法有明確規定的條件下,行政主體要嚴格依法辦事,不得拒絕行政相對人的合法要求。在行政法沒有明確規定的條件下,行政主體可在法定限度內自由裁量,但應滿足行政相對人合理期望得到的利益。
3、行政主體和行政相對人皆應為真實的意思表示,且言必信,行必果。具體對行政機關而言,其所為行政行為應具有穩定性,不得朝令夕改或溯及既往,其做出的承諾,應信守之;對相對人而言,也應言而有信,不得反復無常或任意翻悔,否則也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I. 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的 的區別是什麼
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兩者的主要區別是
1、追究的違法行為不同。
追究刑事責任的是犯罪行為;追究行政責任的是一般違法行為。
2、追究責任的機關不同。
追究刑事責任只能由司法機關依照《刑法》的規定決定;追究行政責任由國家特定的行政機關依照有關法律的規定決定。
3、承擔法律責任的後果不同。
追究刑事責任是最嚴厲的制裁,可以判處死刑,比追究行政責任嚴厲得多。
(9)行政法益是指擴展閱讀
刑法的生效時間,一般有兩種規定方式:一是從公布之日起生效;二是公布之後經過一段時間再施行法。我國刑法於1979年7月1日通過,7月6日頒布,自1980年1月1日起生效;1997年3月14日通過的新刑法的生效日期規定在刑法第452條,即1997年10月1日起施行 。
刑法的失效時間,有兩種方式:一是國家立法機關明確宣布某些法律失效;二是自然失效,即新的法律的頒布代替了同類舊法的內容,或者由於原來立法的特殊條件消失,舊法自行失效法。
在溯及力問題上,我國實行從舊兼從輕原則,即:
對於在新刑法實施以前的行為,如果當時的法律不認為是犯罪的,使用當時的法律;
如果當時的法律認為是犯罪的,依照新刑法的規定應當追訴的,按照當時的法律追究刑事責任,但是如果新刑法不認為是犯罪或者處刑的,適用新刑法。
J. 什麼是民事、行政、刑事,通俗的解釋下謝謝
民事:平等主體之間的糾紛。比如婚姻、合同、侵權等都屬於民事,可以說是范圍版最廣的權法律了。需要注意的是,比如你賣菜給政府,在這種情況下,你和政府之間也是民事關系。
行政:行政簡單說就是政府部門作為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間發生的糾紛。比如交警開罰單、政府征地等,如果在這個過程中發生的糾紛,就是行政糾紛。
刑事:簡單的說就是處理犯罪行為的。
舉個例子,甲和乙打架,如果甲把乙打傷了,打的不嚴重,構成治安管理處罰,那麼公安部門對甲進行處罰的行為就是行政行為,如果甲不服處罰,可以提起行政復議或者行政訴訟。同時,乙和去法院起訴甲,要求其賠償損失,這時民事行為。如果甲打乙的情節嚴重,造成乙達到入刑的情節(會鑒定),那麼乙就構成犯罪了,需要公安機關偵查,檢察院提起公訴,法院進行判決。清楚了么,三言兩語,這能這么解釋了。
如有不明白可以追問或者私信,如有幫助請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