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刪除行政法令

刪除行政法令

發布時間: 2020-12-25 19:13:51

A. 行政命令同法令的區別

1,行政命令,是指行政機關依照職權單方作出的意思表示,從而對行政相對人發生強制拘束力的行政行為。

2,法令一般是指英美法系的一種法律形式,但是法令不一定就是行政命令。

B. 中國的第一個關於文物保護的行政法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於一九八二年十一月十九日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內法》.《文物保容護法》屬於行政法的范疇.它調整文物行政管理工作中國

家行政機關同各社會組織和公民個人之間的關系,規定文物工作領域內各組織和個人的權利和義務,是開展我國文物保護工作的法律保障.重視文物保護是人類文明
不斷發展的結果。

摘自網路網友,謝謝。

C. 章程是行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為貫徹某一法令或者做好某方面工作而制定具體限制和要求的規章文書這題對嗎

章程,是組織、社團經特定的程序制定的關於組織規程和辦事規則的法規文書,是一種根本性的規章制度。章程與規則的關系類似於憲法和法律。

D. 荷蘭王國憲法的第五章 立法和行政

第八十一條議會法令應由政府和議會共同通過。
第八十二條
(1)法案可由國王或其代表,或議院第二院提出。
(2)凡依據第二章有關條款,需提交議會聯席會議審議的法案應由國王或其代表,或由議院聯席會議提出。
(3)應由第二院或議會聯席會議提出的法案,由一名或一名以上議員分別在第二院或聯席會議上提出。
第八十三條國王或其代表提出的法案應送交第二院,如需由議會聯席會議審議者,則送交議會聯席會議。
第八十四條
(1)國王或其代表提幽的議案在未被第二院或議會聯席會議通過以前,如應一名或一名以上議員或政府之提議,第二院或議會聯席會議得對該法案提出修正案。
(2)在第二院或議會聯席會議上提出的任何法案在未被通過以前,應一名或一名以上議員,或提出該法案的議員的提議,第二院或議會聯席會議得對該法案提出修正案。
第八十五條第二院通過一項法案或議決提出一項法案後,應將該議案立即送交第一院審議。第二院有權委派一名或數名本院議員至第一院為其所送交審議的法案辯護。
第八十六條
(1)任何法案在未被議院通過以前,提案人或其代表有權撤回提案。
(2)第二院或議會聯席會議提出的任何法案在未被通過以前,負責介紹該法案的議員有權撤回提案。
第八十七條
(1)任何法案,經議會通過並由國王批准後,即成為議會法令。
(2)國王和議會應相互通報各自對法案的決定。
第八十八條一切議會法令的公布與生效均由議會法令規定。未經公布的議會法令概不生效。
第八十九條
(1)一般行政法規均以敷令制定。
(2)上述法規須依據議會法令規定方可包括懲處條款。處罰由議會法令規定。
(3)一般行政法規的公布與生效由議會法令規定。未經公布的行政法規概不生效。
(4)本條第二款和第三款規定同樣適用於由國家制訂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其他法規。 第九十條政府應促進國際法律秩序的發展。
第九十一條
(1)非事先獲得議會同意,荷蘭王國不受任何條約的約束,也不得宣布廢除條約。但議會法令另有規定者不在此限。
(2)議會表示同意或默認的方式由議會法令規定。
(3)任何違反憲法或導致這一結果的條約條款須獲得議會兩院2/3多數贊成始得通過。
第九十二條在遵守第九十一條第(2)款規定的條件下,可以授予根據條約設置的國際機構以立法、執行及司法權。
第九十三條條約條款及國際機構決定中就其內容對任何人都有約束力的規定,均在公布之後生效。
第九十四條王國的現行法令法規,如果與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條約規定,或國際機構決定相抵觸,不得施行。
第九十五條有關公布條約和國際機構決定的規則應由議會法令規定。
第九十六條
(1)非事先徵得議會同意,王國不得宣布處於戰爭狀態。
(2)如因實際戰爭狀態業已存在,無法與議會舉行磋商,則無須徵得議會同意。
(3)議會兩院應舉行聯席會議對這一事態予以討論並作出決定。
(4)本條第(1)款及第(3)款規定同樣適用於宣布結束戰爭狀態。
第九十七條
(1)每一個有能力的荷蘭國民均有同心協力維護國家獨立和保衛國家領土的義務。
(2)在荷蘭境內居住的非荷蘭籍國民也得承擔上述義務。
第九十八條
(1)為維護國家利益,國家應保持由志願兵和義務兵組成的武裝力量。
(2)政府對武裝力量有最高權力。
(3)武裝部隊的義務兵役制由議會法令規定。並於非軍事人員的保衛國家義務由議會法令規定。
第九十九條出於宗教等原因拒服兵役者得准其免服兵役,其條件由議會法令規定。
第一百條非依據議會法令不得僱用外國軍隊。
第一百零一條在戰爭、戰爭威脅,或其他非常時期,得以敷令徵召全部或部分非現役之義務兵入伍服役;並應立即向議會提出法案,以規定此等應徵人員在需要期間繼續留在部隊服役。
第一百零二條
(1)國家軍隊的一切費用均由中央政府基金支付。
(2)非依照議會法令規定的一般規則並給予補償,國家不得要求居民或各市為軍隊或國防提供軍隊宿舍、日常給養、軍需運輸或任何類似的援助。
(3)在戰爭、戰爭威脅,或其他非常時期適用的非常措施由議會法令規定。
第一百零三條
(1)在議會法令規定的情況下,得以敷令宣布國家進入緊急狀態,以維護對內及對外之安全。宣布緊急狀態後的措施由議會法令規定。
(2)宣布緊急狀態後,憲法中有關省、市行政機構及水事管理委員會的權力的規定,第六條關於在室外和公共場所行使基本權利的規定,第七條、第八條、第九條、第十二條第(2)款、第十三條有關基本權利的規定,以及第一百一十三條第(1)款和第(3)款的規定,均得變通執行。
(3)在宣布緊急狀態後,議會在它認為有必要時,應在教令宣布結束緊急狀態以前,決定緊急狀態的期限。議會兩院應舉行聯席會議審議此事並作出決定。
第一百零四條非依據議會法令規定國家不得征課任何捐稅。應由國家徵收的其他捐稅由議會法令規定。
第一百零五條
(1)國家財政收支預算由議會法令制定。
(2)總預演算法案由國王或其代表每年在第六十五條規定的日期提出。
(3)關於國家收支的財務報告書應根據有關的議會法令規定提交議會。審計院批準的資產負債表應提交議會。
(4)有關國家財政管理的規則由議會法令制定。
第一百零六條貨幣制度由議會法令制定。
第一百零七條
(1)民法刑法及民事、刑事訴訟程序均應在普通法典中以議會法令規定。但議會有權就某些事項制定單獨的法律。
(2)一般行政法規由議會法令制定。
第一百零八條
(1)負責調查對政府機構行為的指控的獨立機構的組成、許可權和受理程序由議會法令規定。
(2)凡涉及對中央政府機構的行為進行調查的獨立機構,應由議會第二院任命。非依據議會法令規定,不得免除上述機構成員的職務。
第一百零九條公職人員的法律地位由議會法令規定。有關公職人員職業保護及共同決定權的規則由議會法令規定。
第一百一十條政府機構在行使其職責時,應尊重議會法令賦予的公眾了解情況的權利。
第一百一十一條榮銜尊號由議會法令規定。

E. 「法律,法令,行政法規,其他規范性文件」這四個詞有什麼區別

法律是全國人民代表抄大會及其常委會制定的;法令一般是針對特定事物制定的,行政法規是國務院制定的;其他規范性文件是指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地方法規、政府規章以外的規范性文件。
具體主要是制定主體不同,效力不同,適用條件不同等

F.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的法令解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共6章35條,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的內容(國家賠償范圍、國家賠償義務機關、國家賠償方式和標准、國家賠償程序):
國家賠償范圍
國家賠償的范圍是國家賠償法的核心問題。它是指國家對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職權中的侵權行為所承擔的賠償責任的范圍。它要解決的是國家對哪些國家機關造成的哪些損害給予賠償的問題。對相對人來說,國家賠償范圍意味著其求償權的范圍。國家賠償范圍確定的大與小、寬與窄,直接關繫到國家對人民群眾合法權益的保護程度。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國家賠償范圍是衡量一個國家民主法治進程的尺度之一。由於我國的國家賠償法只涵蓋了行政賠償和刑事賠償,所以,我國國家賠償的范圍包括行政賠償和司法賠償,不包括立法賠償和軍事賠償。
行政賠償是指國家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行政職權時,違法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國家依法向受害人賠償的制度。
司法賠償指國家司法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司法職權過程中,違法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國家依法向受害人予以賠償的制度。司法賠償又可分為刑事賠償和其他司法賠償。刑事賠償是指行使偵查、檢察、審判、監獄管理職權的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辦理刑事案件的過程中,違法行使職權,侵犯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其他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國家依法向受害人予以賠償的制度。其他司法賠償是指國家司法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除刑事司法職權以外的其他司法職權時,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國家依法向受害人予以賠償的制度。
行政賠償在國家賠償中佔有重要的位置。因為行政機關是國家權力機關的執行機關,國家約80%的法律法規,是由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來實施的,因此,在國家機關中,行政機關與公民的關系最直接、最廣泛、最經常。如果他們違法行使職權,必然直接侵犯公民和組織的合法權益,負面影響也很大。所以,行政賠償是國家賠償的重點。
在行政賠償中,行政機關的違法致害行為包括兩類:一類是具體行政行為,一類是事實行為。根據國家賠償法的規定,國家只對這兩類行為承擔賠償責任。行政機關的抽象行政行為不屬賠償范圍。
另外,國家賠償法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的保護也只限於人身自由權、生命健康權和財產權的損害賠償。
國家賠償義務機關
由於國家賠償的責任主體是國家,而國家是抽象的政治實體,受害人不可能直接請求抽象的國家承擔具體的賠償義務,這就需要有一個義務主體來代表國家履行賠償義務,這個義務主體就是賠償義務機關。所以,賠償義務機關就是具體履行國家賠償義務的組織,它代表國家接受國家賠償請求,參加國家賠償程序,支付賠償費用。
我國國家賠償法在確定賠償義務機關時,基本採用的是誰致害,誰負責的原則。即實施侵害的機關或工作人員所屬的機關負責賠償。
國家賠償方式和標准
國家賠償的方式,即國家承擔賠償責任的各種形式。由於損害的性質、情節、程度不同,賠償的方式也有所不同。由於國家機關承擔著國家運轉的各項職能,為保證公務的正常履行,賠償的方式應力求便捷易行,以避免國家機關陷入繁瑣的個案糾纏之中而貽誤公務。因此,我國國家賠償是以金錢賠償為主要方式,以返還財產、恢復原狀為補充。
國家賠償的計算標准,是指國家支付賠償金賠償受害人的損失時適用的標准。由於國家侵權損害的類型多種多樣,損害造成的結果也各不相同,設定一個計算標准尤為重要。
從世界各國的情況來看,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大都建立了國家賠償制度,其賠償標准大致有如下三種: 懲罰性標准。侵權主體除向受害人補足其實際損失的費用外,還應支付額外的費用,這種額外的賠償金超出了受害人的實際損失,帶有懲罰的性質。 補償性標准。侵權主體支付的賠償金僅僅是填平補齊受害人的實際損失。 撫慰性標准。國家賠償不足以填補受害人的實際損失,僅僅是象徵性、安慰性的給予一定的補償,這種賠償的數額往往少於受害人的實際損失。 由於賠償標准與國家財力直接相關,基於當時的經濟條件,我國的賠償基本採取的是撫慰性標准。
國家賠償程序
國家賠償程序是指國家機關受理解決國家賠償糾紛所要遵循的步驟、順序、方式和時限的總和。對國家賠償請求人來說,這一程序是獲得國家賠償、實現權利救濟的途徑和手段。對國家賠償義務機關來說,是確定其賠償義務和責任的程序。對人民法院來說,則是最終解決國家賠償糾紛案件的程序。我國國家賠償法分別就行政賠償和司法賠償規定了不同的程序。其最大的區別在於行政賠償可以由法院通過訴訟的方式解決,而司法賠償則是法院通過非訴的方式解決。 新中國成立前,當時的晚清政府、尤其是民國政府,雖然頒布了一些法律法規,但沒有一條是關於國家賠償的。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在第一部憲法(1954年)中就確立了國家賠償的原則,其中第97條規定:「由於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侵犯公民權利而受到損失的人,有取得賠償的權利」。之後在1982年憲法(現行憲法)中進一步重申了這一原則,並提出了立法的任務,其中第41條第3款規定:「由於國家機關和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侵犯公民權利而受到損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規定取得賠償的權利。」
法律制度的建立是一個漸進的過程,發展的過程。所以,我國的國家賠償法律制度的建立也經歷了一個漸進過程。在沒有制定國家賠償法前,我國是適用有關民事法律的規定進行國家賠償的。1986年制定的《民法通則》第121條規定,「國家機關和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在執行職務中,侵犯公民、法人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此後,為了切實保障公民的合法權益,同時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職權,1989年我國制定了《行政訴訟法》,其中,第67條第1款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受到行政機關或者行政機關工作人員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造成損害的,有權請求賠償。」盡管行政訴訟法對行政賠償的相關問題作了規定。但是,僅有三條的規定,並且非常概括,缺乏操作性。因此,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同時也為了解決司法領域的國家賠償問題,在1989年制定行政訴訟法後,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就開始組織起草國家賠償法。經過四年多的努力,1994年5月12日,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7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於1995年1月1日施行。國家賠償法對行政賠償和刑事賠償的范圍,賠償義務機關,賠償的方式、標准和計算方法,賠償的程序,賠償費用等,作了全面具體規定。這部法律的出台,擴大了公民權利的救濟途徑,健全了我國國家責任制度,標志著我國國家賠償法律制度的全面確立。 國家賠償法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其價值取向所決定的,如保障公民權利、調整公私利、規范國家權力等,具體來說,國家賠償法有以下作用:
規范國家賠償,建立健全國家責任制度
國家賠償通常規定在憲法中,但要將高度概括的憲法條文變成實際可操作的具體制度就需要相應的法律去完成,國家賠償法及其他有關賠償的規定正是為了執行憲法,對國家賠償的有關實體問題和程序問題予以規范,以真正確立起國家責任制度。我國在上世紀80年代恢復法治建設後,先是逐步確立了民事、行政和刑事責任,但國家責任制度卻相對落後,1989年頒布的《行政訴訟法》和1994年頒布的《國家賠償法》,使得這一狀態得以改觀。
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依法行使國家賠償請求權國家賠償請求權是憲法賦予公民的權利,但我國現行憲法的規定十分原則,不具有可操作性。正因為如此,雖然我國在1954年憲法中就規定了公民享有國家賠償請求權,但由於缺乏配套的具體規范,國家賠償制度並沒有真正建立起來,這一權利只停留在憲法條文中而沒有變成一項實際的權利。所以,我國《行政訴訟法》和《國家賠償法》的制定,貫徹了憲法保障公民權利的立憲精神和目的,是對現行憲法關於國家賠償請求權規定的具體化,尤其是《國家賠償法》對國家賠償的范圍、賠償請求人、賠償義務機關及賠償程序方面的規定,有效地保證了受害人行使國家賠償請求權。
監督和促進國家機關依法行使職權
《國家賠償法》一方面規定違法致相對人損害的國家機關必須承擔賠償責任,從而可以遏制國家機關違法失職行為的發生,達到監督和控制權力的目的;另一方面《國家賠償法》又規定國家在賠償相對人損失後,可以向有故意或重大過失的公務人員行使追償權,這將進一步防止公務人員濫用國家權力,促使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依法行使職權。 國家賠償定義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以下簡稱《國家賠償法》)第2條規定:「國家機關和
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違法行使職權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受害人在依照本法取得國家賠償的權利。」根據該條可知,國家賠償是指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職權的過程中,違法侵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並造成損害,由國家承擔賠償責任的法律制度。其中國家機關是指國家行政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監獄管理機關。
行政賠償定義
根據《國家賠償法》的規定,國家賠償分為行政賠償和司法賠償。行政賠償是指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行政權力的過程中,因其行為違法而侵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並造成損害,由國家承擔賠償責任的法律制度。
司法賠償定義
司法賠償是指司法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司法權的過程中,因其行為違法侵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並造成損害,由國家承擔賠償責任的法律制度。司法賠償又分為刑事司法賠償與民事司法賠償、行政司法賠償。刑事賠償是指行使偵查權、檢察權、刑事審判權、監獄管理權的國家司法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執行職務時,違法實施侵權行為侵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並造成損害,由國家承擔賠償責任的法律制度。民事、行政司法賠償則是人民法院在審理民事、行政案件的過程中違法採取強制措施、保全措施或者對判決、裁定及其他生效法律文書執行錯誤、造成損害由國家承擔的賠償責任。 國家賠償是從民事賠償的區別
國家賠償是從民事賠償發展而來的,因此兩者有許多共通之處。但是,國家賠償是獨立於民事賠償的自成體系的法律制度,兩者的區別可概括為:
(1)賠償發生的原因不同。國家賠償由國家侵權行為引起;而民事賠償由民事侵權行為引起。(《民法通則》規定的公務侵權與國家公權力的行使有關,公務侵權的民事責任實際適用《國家賠償法》的規定。)
(2)賠償主體不同。國家賠償的主體是抽象的國家,具體的賠償義務由國家賠償法規定的賠償義務機關履行。賠償主體與賠償義務人相互分離。而民事賠償的主體通常是具體的民事違法行為人,賠償主體與賠償義務人相一致。
(3)賠償的歸責原則不同。國家賠償的歸責原則是違法原則,而民事賠償的歸責原則體系由過錯責任原則、無過錯責任原則、公平責任原則構成。
(4)賠償程序不同。國家賠償的程序較民事賠償更為復雜,其區別在於:首先,在提起國家賠償訴訟之前,除在行政訴訟中一並提起賠償外,請求人應先向賠償義務機關提出賠償請求,即實行賠償義務機關決定前置原則,不經該決定程序,法院不予受理,而在民事賠償程序中,受害人可以直接向法院提起賠償請求,無須經過前置程序。其次,證據規則不同。國家賠償一般實行「初步證明」規則,即賠償請求人首先要證明損害已經發生,並且該損害第由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違法行為所引起,繼而,證明責任轉移到被告,而在民事賠償訴訟程序中則實行「誰主張、誰舉證」的證據規則。
國家賠償與國家補償的區別
國家補償是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在行使職權過程中,因其合法行為給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造成的損失,國家對其給予彌補的制度。國家補償責任在國家賠償責任之前就已經存在。其與國家賠償的區別為:
(1)兩者發生的基礎不同。國家賠償由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違法行為引起,以違法為前提;國家補償由國家的合法行為引起,不以違法為前提。
(2)兩者性質不同。國家補償的根本屬性在於國家對特定受害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損失的填補,旨在求得因公共利益而遭受特別損失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供補救,以體現其與普通公眾間的利益平衡,並不意味著任何對國家的非難。這可以說是兩者最主要的區別。
(3)時間要求不同。國家賠償責任的前提條件是損害的實際發生,即先有損害,後有賠償;而國家補償即可以在損害發生之前進行,也可以在損害發生之後進行。
(4)兩者承擔責任的方式不同。國家賠償責任以金錢賠償為原則,以恢復原狀,返還財產等方式為輔;國家補償責任多為支付一定數額的金錢。
(5)工作人員的責任不同。國家賠償制度中有追償制度。在國家賠償了受害人的損失以後要向有故意或重大過失的作出違法行為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追償,但是國家補償制度中沒有追償制度。 賠償的范圍過窄,賠償的標准過低
以陝西麻旦旦案為例:該案的基本情況是:2001年1月8日,陝西省涇陽公安局蔣路派出所幹警以涉嫌賣淫為由,將19歲的農家女麻旦旦傳喚至派出所,審訊23個小時後,又以「嫖娼」為由對其做出行政拘留15天的行政處罰裁決。麻旦旦不服,向咸陽市公安局申請行政復議,市公安局竟兩次要求其到醫院作處女膜檢查,但結果證明其仍為處女。後麻旦旦訴至法院要求國家賠償,經過了一審、二審,法院最終判賠74.66元,而對麻旦旦要求的500萬精神損害賠償予以駁回。一個少女被以「嫖娼」的荒唐理由無辜限制人身自由達2天之久,還被迫以處女膜檢查這一有損人格尊嚴的方式去證明自己的清白,到頭來卻只獲得了區區74.66元的賠償金!但是,法院這一判決卻是依法作出的。因為根據《國家賠償法》第26條的規定:侵犯公民人身自由的,每日的賠償金按照國家上年度職工日平均工資計算。2000年我國職工每日平均工資為37.33元,麻旦旦被限制2天人身自由,所以只需賠償其74.66元。因此,麻旦旦悲劇的根源在於《國家賠償法》本身對精神損害賠償的拒絕。從麻旦旦案來說,無論從哪個角度講,70多元的賠償金都根本不可能撫慰受害人心靈和精神上的巨大創傷。該案也表明,我國採取的撫慰性賠償標准已不利於公民基本人權—人身權的有效保護。
另外,在我國公有公共設施致人損害賠償沒有納入國家賠償范圍,這不利於受害人受損利益的維護。
賠償程序設置不盡合理
我國的國家賠償採用的是違法歸責原則,這意味著國家是否承擔賠償責任是以侵權機關的行為是否違法為衡量標準的。這里包含著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由誰來確認侵權機關的行為是否「違法」,從程序正當的角度講,任何人都不能成為自己案件的法官。但是,根據我國國家賠償法的規定,「違法」是要由賠償義務機關來確認的。而實踐中,侵權機關一般即為賠償義務機關,自己確認自己的行為違法,這顯然違反了公正原則,是不利於受害人求償的。正如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院長馬懷德教授所說,將司法機關對自身違法行為的確認,作為申請國家賠償的前置程序,這「無異於與虎謀皮」。這也是國家賠償實現難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雖然,國家賠償法為受害人實現行政賠償提供了兩條途徑,即受害人要求賠償應當先向賠償義務機關提出,也可以在申請行政復議和提起行政訴訟時一並提出。也就是說,受害人可以在提起行政訴訟的同時一並要求賠償,但由於我國目前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過於狹窄,使得一些行政賠償案件不能直接通過訴訟的方式解決,受害人仍需先向侵權機關要求賠償。
為了解決國家賠償法所存在的不足,充分保障人權,本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已著手對《國家賠償法》進行修改,擴大賠償范圍、提高賠償標准、完善賠償程序是其修改的主要內容。目前,專家修改建議稿和法院方面的修改建議討論稿都已提出。
「一個公民受到國家機關違法行為的侵害,本身就是對社會正義和公平的侵害。對蒙受或者受到損害的人依法給予賠償,不僅是對公民個人權利的恢復,更是對社會公平和正義的匡復。」國家賠償制度的有無和國家賠償標準的高低是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文明發展程度的標志。雖然現在世界各國國家賠償制度的賠償范圍與賠償標准各不相同,但有一個共同的發展趨勢,即國家賠償的范圍越來越廣,國家賠償的標准越來越高。我們期盼著,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國家賠償法》將越來越完善,真正實現對公民權利的完全救濟。

G. 國家法律和政府法令有何區別

區別在於:定義不同、使用范圍不同、行使規范不同。

1、定義不同版:法律為國家的產物,統權治階級(泛指政治、經濟、意識形態上占支配地位的階級),為了實現統治並管理國家的目的,經過一定立法程序;法令為立法機關制定的法律與行政機關制定的命令之總稱。

2、使用范圍不同:法律是由享有立法權的立法機關行使國家立法權,依照法定程序制定、修改並頒布;行政法規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以及法律的授權,制訂並頒布的具有法律約束力的規范性文件。

3、行使規范不同:國家法律規定國家制度和社會制度最基本的原則,公民基本權利和義務,國家機構的組織及其活動的原則等;行政法規以條例、辦法、實施細則、規定等形式作成,發布行政法規需要國務院總理簽署國務院令,它的效力次於法律、高於部門規章和地方法規。

H. 禁毒條例的行政法令

2011年6月26日

熱點內容
招標無正當理由不按時開標如何追究法律責任 發布:2025-10-14 01:11:45 瀏覽:998
幫人抄寫合同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10-14 01:07:39 瀏覽:428
我國行政法的體系 發布:2025-10-14 01:06:51 瀏覽:865
二宮法官 發布:2025-10-14 00:27:30 瀏覽:53
東莞市臨時工勞動法 發布:2025-10-14 00:25:16 瀏覽:761
律師慣用手段 發布:2025-10-14 00:06:54 瀏覽:219
法碩法學書目 發布:2025-10-14 00:04:27 瀏覽:820
婚姻法里夫妻分居多長時間算離婚 發布:2025-10-14 00:04:07 瀏覽:569
婚姻法男方叫女方爺爺公公 發布:2025-10-14 00:03:11 瀏覽:810
遵守黨的法規制度 發布:2025-10-14 00:01:38 瀏覽: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