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勞動法
⑴ 勞動法論文
1.不簽訂勞動合同不合法。口同約定也是勞動合同的一種,只是證明力相對書面回合同較弱。試用答期滿後,單位應當告知勞動者是否符合崗位條件,符合就要簽訂勞動合同,不符合應當辭退。
2.本案中,雖然雙方未簽訂勞動合同,但試用期已滿,單位並未表示其不能勝任該項工作,一直默認其工作,已經構成事實勞動關系,可以申請勞動仲裁。
根據以上兩條,稍加潤色即可。
⑵ 勞動法討論
如果是全日制用功,這一條例明顯違反勞動合同法,社會保險法,肯定是無效的
給你個實際案例:南京市某區內注冊的一家民營加工企業,2011年在勞務市場招聘了一名操作工,當時企業方面出於成本考慮,和操作工協商,每月補操作工400元社保費,由操作工自行繳納社保
當時企業考慮的是:以自由職業者繳納社保,2011年南京的養老最低標准358,醫保130,失業保險54,合計500多一點,而如果以企業繳納,合計負擔接近800(個人養老繳費為20%,而企業繳納合計為29%,還有社保五險企業繳費捆綁,個人可選擇性繳納)
但此人就業三個月後,以企業未能給其繳納社保,向當地勞動部門提出仲裁,主張解除勞動關系,企業補繳社保並給與相應的賠償。
當時企業方面提供了當時雙方的協議書,但勞動部門經審理認定:勞動合同法明確規定了企業全日制用工必須為員工依法繳納社會保險,企業與個人的協議因違反法律無效,企業應當為員工繳納社保。由於企業未能依法繳納,企業應當補繳社保並承擔滯納金。
但同時,勞動部門認定:企業已經為員工繳納社保支付過一定費用給個人,這筆費用可以確定為社保個人繳納補助,企業有權主張員工個人退還這筆錢。因為有書面協議及明細,員工提出400元是單位福利的主張未被採納。
最後結果:單位為員工補繳三個月社保,並按照勞動合同法支付相應的賠償,但員工應當退還社保三個月補助。
從這個實際案例看得出:不管雙方什麼協議,只要有一方向勞動部門提出異議的,勞動部門都會受理,而且按照法律的角度看,勞動部門必定會認定協議違法無效,企業應當補繳社保,如企業方面有書面材料證明其確實補助給個人一定金額的,可以主張追回這筆錢。
簡單介紹下相關小常識:目前社保共有五類: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
其中:養老,醫療,失業是可以個人繳納的,而工傷,生育只能由用人單位繳納。
單位繳納社保必定是捆綁的五險,個別地方可能有差異,但逐步會統一標准,而個人繳納可以再養老保險基礎上,選擇性繳納醫療,失業保險。
另外,在繳費費率上,單位和個人是不同的:以南京為例:個人繳納養老是20%標准,單位繳納是21%+8%=29%,而單位繳費還要額外承擔生育和工傷兩項
以最低繳費基數計算:2011年,個人繳費合計最高為542元,而企業繳費五險最低繳費合計超過800,其中個人承擔190多,其餘為單位承擔。這么算下來,不難發現:如果是企業繳費,每個月企業負擔一個人超過600塊,個人承擔接近200,而如果按照個人參保,個人總計負擔542,其中單位補助400,個人承擔142,雙方負擔都會降低。在一般工傷風險較低的行業,很多私營單位都願意這么做,一個人可以減少200多,十個人一個月就是2000多,僱傭50個人一個月就減少1萬多,一年就超過12萬,這對於很多中小型單位都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很多企業不懂相關法律,認為協議會有效,以降低企業成本。但實際上,這份協議即便是自願簽訂,也會因為對抗法律而是為無效。
勞動合同法保護雙方合法權益,但就目前看來:對於強勢企業,如壟斷國企,政府機關聘用制單位等,因為地位強勢,勞動合同法並沒有太多約束他們辭人的條款,只要他們肯支付賠償,隨時可以辭退(少數特殊情況除外),而這些部門往往待遇較高,人搶著進,多數人都不願意被辭退,因此對員工一方是弱勢;而對於中小型企業來說,勞動合同法各種約束條款,又限制了他們隨意處罰員工的權力,由於勞動合同法保護員工的條款較多,中小型企業往往要承擔更多的義務,而隨意辭退員工,承擔的風險和成本又過高,因此這時員工反而是處於強勢地位。
目前勞動合同法屬於保護雙方合法權益,但偏向於保護弱勢勞動者。
⑶ 論勞動法基本原則的含義及確認依據
勞動法的基復本原則是指集中體現制勞動法的本質和基本精神,主導整個勞動法制定全過程,為勞動法調整勞動關系及與勞動關系有密切聯系的關系時所應體現的總的指導思想和遵循的基本准則。 [1] 與基本原則的特點相適應,統治階級往往通過國家的根本大法憲法來對基本原則進行規定。憲法是勞動法基本原則的法律淵源。憲法與部門法是母法與子法的關系,勞動法也和其他部門法一樣,必須以我國憲法所確定的基本原則為依據。這是不應動搖的。
⑷ 《勞動法》論文
可以,你自己在網上查一下勞動合同法就知道了!!!!
⑸ 論中國勞動法有何用處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勞動法有巨大的作用,這既是由勞動法的性能決定,又是由社會成員對勞動法律制度的需要所決定的。勞動法的作用可以從勞動者的合法權益的保護、勞動法與生產力、勞動法與市場經濟等幾個方面來說明。
2.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勞動者合法權益,是指勞動關系中受法律保護的勞動者的權利。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是勞動法的首要作用。我國目前正處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立現代化的市場經濟體制過程中, 客觀上需要有勞動法來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3. 維護市場經濟秩序: 市場經濟是以市場對資源的配置起基礎性作用的經濟體制。社會主義勞動力市場是社會主義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 只有在勞動力成為商品,勞動者作為勞動力所有者進入市場的條件下,才會有發達的市場經濟。然而在市場經濟中,勞動力是一種不同於一般商品市場的特殊市場,因而在用民法、經濟法來規范勞動力市場,以保持勞動力市場與整個市場體系相統一的同時, 用勞動法進行規范,以保護勞動者在勞動力市場上的合法權益,並維護勞動力市場的運行秩序。
4.人權保障: 人權是指那些直接關繫到人得以維護生存、從事社會活動所不可缺少的最基本權利。人權保障的程度是衡量社會文明的重要標志。勞動法在產生和發展的過程中,與人權保障有著密切的聯系,人權理論和人權保障運動的沖擊是勞動法產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人權內容包括勞動權, 勞動權是人權的重要組成部分。
5.促進社會安定 社會安定是社會政治、 經濟、 文化發展的前提。馬克思認為,人的最根本的需要是吃、穿、住、行,這也是人的最低層次的需求。而每個人要滿足最低層次的需求, 就必須參加社會勞動.
⑹ 論勞動法最本質的價值追求
通過國家對勞動力市場正當干預的手段,通過法律調整勞動關系以及與勞動關系密切聯系的關系,從而實現保護勞動者座位市場經濟主體的合法權益,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的內在價值。
⑺ 論述勞動法的基本理念
現代勞抄動法體系必須建襲立在現代勞動法問題基本理念的基礎上,現代市場經濟國家處理勞工問題普遍遵循 「勞工不是商品」、「三方主體結構」和「社會進步成果分享」三大理念。我國的勞動法現代化是建立在現代市場經濟 基礎之上、按現代市場經濟規則辦事的,因而這些理念也應成為我國勞動法的基本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