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刑事訴訟法刑事被害人

刑事訴訟法刑事被害人

發布時間: 2020-12-25 23:29:59

1. 根據我國刑事訴訟法,被害人享有哪些權利

刑事訴訟中被害人的訴訟權利主要有:
1、有權用本民族語言、專文字進行訴訟。

2、有屬控告犯罪的權利。對不立案的決定有權申請復議;對檢察院不起訴決定有權申請復議;對有證據證明的輕微刑事案件、對有證據證明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財產權利的行為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而公安機關或者檢察院不追究被告人刑事責任時,有權直接向法院起訴。

3、有權參加法庭審理,行使陳述權、辯論權,有向證人、鑒定人、被告人發問的權利;有權申請通知新的證人到庭,調取新的物證,申請重新鑒定或者勘驗。

4、有權對應當迴避的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書記員、鑒定人和翻譯人員申請迴避。

5、有權委託訴訟代理人參加訴訟。

6、如果不服第一審判決,有權請求檢察院提出抗訴;有權對生效判決提出申訴。

7、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2. 根據我國刑事訴訟法,被害人享有哪些權利

按照我國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刑事被害人在公訴案件的訴訟活動中,其訴訟權利主要有:
1、有權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提出控告,要求立案。刑事訴訟法將單位和個人的報案、舉報的權利和義務與被害人特有的控告權加以區分;報案、舉報的權利義務主體是一般的單位和個人,而控告權的主體是被害人或其近親屬;報案和舉報的對象是針對國家、集體或他人合法權益的犯罪事實或犯罪嫌疑人,而控告的對象是侵害其本人合法權益的犯罪事實或犯罪嫌疑人;報案和舉報是單位和個人與犯罪作斗爭的一種形式,既是權利,也是任何單位和個人應盡的社會義務,而控告是被害人的訴訟權利,是公民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重要手段,是被害人參與訴訟活動的第一步,對於告訴才處理的案件,被害人可以決定不控告、不起訴。
2、有權申請迴避。刑事訴訟法規定:被害人作為刑事訴訟的當事人在法庭上對合議庭組成人員、書記員、公訴人、鑒定人和翻譯人員有申請迴避的權利。
3、有權委託訴訟代理人。隨著被害人訴訟地位的變化,被害人能否充分行使訴訟權利,直接關繫到被害人能否按照被害人的願望受到法律制裁,關繫到被害人自身合法權益能否得到應有的尊重和保護。特別是當被害人對案件事實和處理意見與公訴意見不完全一致時,被害人及其委託代理人參加訴訟的重要性就更為明顯。
4、有證據證明被害人侵犯自己人身、財產權利的行為應當追究刑事責任,而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作出不予追究被害人刑事責任的決定的案件,被害人有權向人民法院起訴,從而保證了被害人可以充分、獨立的行使控告權,避免被害人的合法權益因有關機關懈於職守而受損害。
5、在法庭審理中,被害人可以就起訴書指控的犯罪進行陳述;可以向被害人發問;可以對證人、鑒定人發問;公訴人、辯護人出示物證應當讓被害人辨認;宣讀未出庭的證言筆錄、鑒定結論等,應當聽取被害人的意見;被害人有權申請通知新證人到庭;調取新的物證;申請重新鑒定或者勘驗;參加法庭辯論,對證據和案件情況發表意見。
6、不服第一審法院的判決,有權請求人民檢察院提出抗訴;不服生效判決、裁定的,有權向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提出申訴,請求再審。

3. 刑事訴訟法中被害人是訴訟主體嗎


被害人可以作為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要求被告人承擔刑事責任,並賠償經濟損失

4. 被害人在刑事訴訟中有哪些權利

刑事訴訟中被害人的訴訟權利主要有:

1、有權用本民族語言、文字進行訴訟。

2、有控告犯罪的權利。對不立案的決定有權申請復議;對檢察院不起訴決定有權申請復議;對有證據證明的輕微刑事案件、對有證據證明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財產權利的行為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而公安機關或者檢察院不追究被告人刑事責任時,有權直接向法院起訴。

3、有權參加法庭審理,行使陳述權、辯論權,有向證人、鑒定人、被告人發問的權利;有權申請通知新的證人到庭,調取新的物證,申請重新鑒定或者勘驗。

4、有權對應當迴避的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書記員、鑒定人和翻譯人員申請迴避。

5、有權委託訴訟代理人參加訴訟。

6、如果不服第一審判決,有權請求檢察院提出抗訴;有權對生效判決提出申訴。

7、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4)刑事訴訟法刑事被害人擴展閱讀:

被害人權利保障的必要性

加強刑事被害人的權利保障有利於維護被害人的尊嚴以及被害人的人權,在刑事訴訟法中,強調的一直都是維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尊嚴與人權,然而,真正的人權,不僅是要及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還要平等的及於被害人,這樣才有利於貫徹「人人平等」的原則。只有加強刑事被害人的權利保障,切實保護被害人的權利,被害人的精神損失以及物質損失才可以得到維護,被害人才會在心理上感到平衡。

加強刑事被害人的權利保障可以有效的預防犯罪,例如在強奸罪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將犯罪對象抽象地當作一個女人來看待,而不是將其當做一個母親、一個妻子、一個少女。這樣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會極力的逃脫自己的罪責,如果加強對被害人的權利保護,讓犯罪嫌疑人、被害人認識到自己的行為給他人造成的嚴重後果,其就難以否定自己的罪責,這樣就可以有效的預防犯罪的發生。

加強刑事被害人的權利保障是實現司法公正的客觀要求,加強被害人的權利保障可以保障被害人在程序上、實體上的各種權益,有利於法治社會司法公正的實現。

加強刑事被害人權利保障是順應時代潮流的體現。[2]現在社會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重視被害人的權利保障,突出被害人權利保障的重要性,增加了保護被害人權利保障的法律條文條款,使被害人的法律地位得到了上升。

5. 刑事訴訟法中被害人和自訴人的區別是什麼

被害人一般是指公訴案件只有受害人,在公訴案件中沒有自訴人。
自內訴人在自訴案件才容有,同時在自訴案件,自訴人也就是受害人本人。
公訴案件的受害人與自訴案件的自訴人(受害人)在權利和地位上有很大不同:
一、被害人自訴人在訴訟中享有的訴訟權利:1、申請復議權。2、申訴權,包括三種情況:一是對公安機關不立案的申訴。對公安機關應當立案而不立案的,有權向人民檢察院提出,請求人民檢察院責令公安機關向檢察機關說明不立案的理由。人民檢察院認為其理由不能成立的,應當通知公安機關立案,公安機關則必須立案。二是對檢察機關不起訴決定的申訴。對人民檢察院作出的不起訴決定不服的,有權向上一級人民檢察院提起申訴。三是對生效判決的申訴。不服地方各級人民法院的生效判決的,有權提出申訴。 3、委託訴訟代理人的權利。4、自訴權。5、申請抗訴權。
二、自訴人在訴訟中享有的訴訟權利,主要有:1、向自訴人在刑事案件中,有權申請撤銷案件,2、有權就損害賠償問題提起附帶民事訴訟,3、有權申請調取證據和傳喚證人,有權申請審判員、書記員、鑒定人發問,4、有權參加法庭辯論,5、對法院的判決、裁定不服時,有權上訴和申訴。

6. 刑事訴訟中被害人一定要出庭嗎

目前刑事訴訟法律中沒有要求被害人到庭,是否到庭要看被害人自己的意願,不想到庭或者是因為一些原因來不了的可以進行委託,但如果法庭傳喚,則應當到庭。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

第一百八十八條被害人、訴訟代理人經傳喚或者通知未到庭,不影響開庭審理的,人民法院可以開庭審理。

辯護人經通知未到庭,被告人同意的,人民法院可以開庭審理,但被告人屬於應當提供法律援助情形的除外。

《刑事訴訟法》

第一百九十條 開庭的時候,審判長查明當事人是否到庭,宣布案由;宣布合議庭的組成人員、書記員、公訴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鑒定人和翻譯人員的名單;告知當事人有權對合議庭組成人員、書記員、公訴人、鑒定人和翻譯人員申請迴避;告知被告人享有辯護權利。

被告人認罪認罰的,審判長應當告知被告人享有的訴訟權利和認罪認罰的法律規定,審査認罪認罰的自願性和認罪認罰具結書內容的真實性、合法性。

第一百九十一條 公訴人在法庭上宣讀起訴書後,被告人、被害人可以就起訴書指控的犯罪進行陳述,公訴人可以訊問被告人。

被害人、附帶民事訴訟的原告人和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經審判長許可,可以向被告人發問。

審判人員可以訊問被告人。

(6)刑事訴訟法刑事被害人擴展閱讀

被害人出庭作證的規則:

被害人出庭作證應陳述犯罪過程的事實。被害人作證必須同時具備兩個條件:

一是被害人親身經歷了犯罪的整個或部分過程。

二是被害人被害後仍然健在,並且具有相應的證明能力。



7. 公訴案件的被害人不服刑事生效判決有權申請再審嗎

公訴案件的被害人不服刑事生效判決的,有權申請再審。

《刑事訴訟法》第五章審判監督程序

第二百五十二條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可以向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檢察院提出申訴,但是不能停止判決、裁定的執行。

第二百五十三條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的申訴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重新審判:

(一)有新的證據證明原判決、裁定認定的事實確有錯誤,可能影響定罪量刑的;

(二)據以定罪量刑的證據不確實、不充分、依法應當予以排除,或者證明案件事實的主要證據之間存在矛盾的;

(三)原判決、裁定適用法律確有錯誤的;

(四)違反法律規定的訴訟程序,可能影響公正審判的;

(五)審判人員在審理該案件的時候,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為的。

(7)刑事訴訟法刑事被害人擴展閱讀

申訴的種類

訴訟上的申訴,是指當事人、被害人及其家屬或者知道案件情況的其他公民,認為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或裁定有錯誤,向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檢察院提出要求依法處理,予以糾正的行為。

非訴訟上的申訴,是指公民或者企業事業等單位,因本身的合法權益問題不服行政部門的處理、處罰或紀律處分,而向該部門或其上級機關提出要求重新處理,予以糾正的行為。

訴訟上的申訴,申訴人申訴時,可以請律師給予幫助。民事案件和經濟案件,還可以請律師擔任代理人,代替申訴人申訴。

對於非訴訟上的申訴,如果屬於經濟合同糾紛或者傷害賠償等民事范圍的問題,可用調解和仲裁方法解決的,依據律師法和民事訴訟法的規定,申訴人可以委託律師擔任其代理人;對於其他問題的申訴,律師只能代寫申訴書和提供法律、政策上的意見,卻不能接受委託而擔任代理人。

申訴是指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調解,認為確有錯誤,向原審人民法院和上級人民法院提出的重新處理的一種訴訟請求。

在申訴期間,原判決、裁定不停止執行。

如發現申訴有理的,由法院院長提交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是否再審。

8. 刑事案件中被害人怎麼稱呼

刑事案件中被害人仍稱為「被害人」。如,第四十四條 公訴案件的被害人及其法內定代理人或容者近親屬,附帶民事訴訟的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移送審查起訴之日起,有權委託訴訟代理人。自訴案件的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附帶民事訴訟的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權隨時委託訴訟代理人。在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中,「被害人」稱作「原告人」。

9. 刑事案件受害人是當事人嗎

是。 《刑事訴訟法》第82條第2項規定:「『當事人』是指被害人、自訴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附帶民事訴訟的原告人和被告人」。

熱點內容
論述經濟法的形成 發布:2025-10-13 22:21:55 瀏覽:999
安徽律師法律服務團隊法律咨詢 發布:2025-10-13 22:04:07 瀏覽:491
黃文濤行政法怎麼樣 發布:2025-10-13 21:32:57 瀏覽:246
行政法解釋全文 發布:2025-10-13 21:22:09 瀏覽:462
法律援助案件被告方的代理詞 發布:2025-10-13 21:04:30 瀏覽:967
民法分典 發布:2025-10-13 21:03:30 瀏覽:146
2014安全類法律法規 發布:2025-10-13 21:00:40 瀏覽:617
有關民族團結的政策法規 發布:2025-10-13 20:56:42 瀏覽:430
廣西北海律師 發布:2025-10-13 20:49:55 瀏覽:143
行政法法條下載 發布:2025-10-13 20:26:20 瀏覽: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