訓誡行政法
① 訓誡後拘留的法律依據
訓誡後不會再拘留。訓誡在不同法律適用中有著不同的含義。專
一、在訴訟法、行政法中,訓屬誡是一種較輕的強制措施。
它是指人民法院對妨害民事訴訟行為情節較輕的人,予以批評、教育,並責令其改正,不得再犯。根據《民事訴訟法》第101條的規定,適用訓誡的對象是違反法庭規則的人。法庭規則是法院開庭時所有訴訟參與人和其他人應當遵守的紀律和秩序,它是開庭審理進行的保障。不滿十四歲違反治安管理的人,由公安機關予以訓誡。
二、在刑法中,訓誡是一種教育方法。
它是人民法院對犯罪情節輕微不需要判刑的人,以口頭的方式對其當庭公開進行譴責的教育方法。訓誡的適用對象與賠償損失相同,只是它處罰的內容有其特殊性。最高人民法院1964年1月18日在《關於訓誡的批復》中指出:人民法院對於情節輕微的犯罪分子,認為不需要判處刑罰,而應予以裁判的,應當用口頭的方式進行訓誡。
② 如果沒有違法公安機關有權訓誡嗎
一、什麼是公安機關訓誡書
訓誡書是指由公安機關對違法行為人訓誡罰的行政處罰的一種法律文書。訓誡罰亦稱申誡罰、精神罰,是指行政處罰主體對違法行為人所作的譴責與告誡,防止其繼續違法的一種處罰措施。訓誡罰的主要形式是警告。警告一般適用於情節比較輕微但又應予處罰,未造成具體損害結果的違法行為。其特徵是:警告是以損害被處罰人名譽權為內容的處罰形式,不涉及被處罰人的其他權益,具有對被處罰人譴責和告誡雙重作用。
訓誡主要存在於種類訴訟過程中,目前在行政活動中,這一行為已經不多。立法明確規定了訴訟中的訓誡屬於強制措施。但是在行政法領域,訓誡卻並不符合行政強制的特徵,因此不屬於行政強制。
二、公安機關訓誡書格式
xx市公安局xx分局
訓誡書
被訓誡人性別出生年月
戶籍所在地
實際居住地
訓誡單位訓誡人
訓誡內容
···
被訓誡人(簽名)
年月日
訓誡單位(蓋章)
xx年x月x日
三、訓誡需具備的條件
1.犯罪分子的行為雖已構成犯罪,但由於犯罪情節輕微而不需要判處刑罰。如果應當判處刑罰或者不構成犯罪,則不能適用。這與本法第13條規定的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的情況不同。
2.雖然不需要判處刑罰,可以免予刑事處罰,但可以根據案件的不同情況給予適當的處理。條文規定的是可以,即對於免予刑事處罰的,也不是一律都給予其他處理,是否給予其他處理,所謂免予刑事處罰,指人民法院認定某種行為構成犯罪,但因犯罪情節輕微而免予刑罰。它以構成犯罪為前提,如果行為不構成犯罪,就不能判處免予刑事處罰,而應當宣告無罪。因此,免予刑事處罰屬於有罪判決。
③ 訓誡書要被拘留嗎
訓誡後不會再拘留。訓誡在不同法律適用中有著不同的含義。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80條的規定,公安機關對於現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如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先行拘留:
(1)正在預備犯罪、實施犯罪或者在犯罪後即時被發覺的。
(2)被害人或者在場親眼看見的人指認他犯罪的。
(3)在身邊或者住處發現有犯罪證據的。
(4)犯罪後企圖自殺、逃跑或者在逃的。
(5)有毀滅、偽造證據或者串供可能的。
(6)不講真實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
(7)有流竄作案、多次作案、結伙作案重大嫌疑的。
(3)訓誡行政法擴展閱讀:
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對擾亂公共汽車、電車、火車、船舶、航空器或者其他公共交通工具上的秩序者,處警告或者200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500元以下罰款。
被行拘的「鳳爪女」,「前科」累累,不僅故意亂扔垃圾,且在公眾的圍觀和輿論的曝光下有了「表演欲」,飆臟話。不僅無視制止,反而在他人制止後以亂扔垃圾來「對抗」制止。可見其對文明、道德、規則、法律持藐視、抵制、戲弄、對抗的態度。
那麼,綜合各種主客觀因素加以考量,對屢教不改、主觀惡性較大的「鳳爪女」予以拘留並無不妥之處。這也警醒「鳳爪女」,在現代社會,不要指望他人像熟人那樣容忍你的「小惡」。相關部門則勢必改變從熟人社會到陌生人社會過渡期間,對「小惡」道德約束乏力和法律制約不足的尷尬。
對於「鳳爪女現象」,理當施行信用懲戒,並敢於「不和稀泥」地對屢教不改的「鳳爪女」予以罰款或拘留,以有效打壓「鳳爪女」的囂張任性,形成勿以惡小而為之的公共意識。
④ 公安機關向家暴者出具告誡書的行政法依據是什麼
公安機關向家暴者出具告誡書的行政法依據是以《中國反家庭暴力法》的法律規定為依據的,家暴者應當嚴格執行告誡書上的內容:
第十六條 家庭暴力情節較輕,依法不給予治安管理處罰的,由公安機關對加害人給予批評教育或者出具告誡書。
告誡書應當包括加害人的身份信息、家庭暴力的事實陳述、禁止加害人實施家庭暴力等內容。
第十七條 公安機關應當將告誡書送交加害人、受害人,並通知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公安派出所應當對收到告誡書的加害人、受害人進行查訪,監督加害人不再實施家庭暴力。
⑤ 由公安機關出具的訓誡書是什麼性質的既不是行政處罰也不是行政強制,算是什麼
以口頭的方式對其當庭公開進行譴責的教育方法。訓誡書是人民法院對違反法庭規則的行為人,進行批評教育,並責令其改正,不得再犯。
中國公安機關和法院對某些違法犯罪分子所作的批評教育。需要予以訓誡的,犯罪情節輕微而免予刑事處分的人,在民事案件中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人,妨害民事訴訟的訴訟參與人或其他人,由法院予以訓誡;不滿十四歲違反治安管理的人,由公安機關予以訓誡。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101條的規定,適用訓誡的對象是違反法庭規則的人。法庭規則是法院開庭時所有訴訟參與人和其他人應當遵守的紀律和秩序,它是開庭審理進行的保障。不滿十四歲違反治安管理的人,由公安機關予以訓誡。
(5)訓誡行政法擴展閱讀
在口頭訓誡時,應當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一方面嚴肅地指出犯罪人的違法犯罪行為,分析其危害性,並責令他努力改正,今後不再重犯;另一方面也要講明被告人的犯罪行為尚屬輕微,可不給予刑事處分。該批復對訓誡的內容、執行方式作了有約束力的明確解釋。
它既是對司法實踐的總結,也是對司法實踐的具體作法的認同。實踐表明,訓誡作為一種非刑罰的處理方法,適用於情節輕微不需要判刑的犯罪人,可以產生感化、教育效應,進而預防和減少犯罪。
對於責令賠償損失的,可以進行調解,所達成的協議,必須記錄在案,由雙方當事人、審判人員、書記員簽名或者蓋章,以利於協議的執行。賠償損失是否要在判決書上寫明,可視案件的具體情況掌握,不必強求一律。
⑥ 行政法的問題。這個是單選題,但我覺得bcd都是對的!跪求正確答案及詳細解釋!
首先A項,行政處罰的種類是法定的,《行政處罰法》第八條,行政處罰的種類:
回(一)警告;答
(二)罰款;
(三)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
(四)責令停產停業;
(五)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暫扣或者吊銷執照;
(六)行政拘留;
(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行政處罰。所以加收超標准排污費不是行政處罰。
B項,企業作為原告,若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庭,法院可以按撤訴處理,而不是應予訓誡,這是行政訴訟法解釋49條規定的。
D項,《行政訴訟法解釋》71條,遺漏賠償請求的話,二審法院如果判決認為不應予賠償,則駁回,如果認為應予賠償則調解,調解不成發回重審。
因此按照我的想法,應該是C正確吧
⑦ 行政法問題:對中級人民法院 復議決定書 仍不服怎麼辦
法院不是行政機關,不適用行政法法確定的行政復議規則。
對法院的復議決定不服的,版要分別按照權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的規定處理。一般情況下,經上級法院復議的,不得再提出復議,仍不服的,可以提出申訴。
⑧ 訓誡書要被拘留嗎
訓誡,是指人民法院對違反法庭規則的行為人,進行批評教育,並責令其改正,不得再犯。
因此,訓誡不屬於司法拘留。
⑨ 公安機關訓誡書開具程序
1、公安機關辦案部門或信訪部門可以對在信訪過程中有違法言行尚不夠行政處罰的信訪人依法予以訓誡。
2、證據規范。承辦單位決定對信訪人訓誡應收集相關證據:相關單位或工作人員的報案、證明材料;收繳、扣押信訪人的相關物證、書證;信訪人在信訪中的言行可在接談筆錄中記錄由信訪人確認並簽字(信訪人拒絕簽名或捺印的應當由接待民警註明);相關攝像錄音等視聽資料;信訪人本人的親筆陳述或悔過書;在場民警或其他證人證明材料等。上述證據必須具備兩項以上。
3、審批。對到公安機關以外的單位或場所非正常上訪的信訪人予以訓誡,由公安機關辦案部門負責人審批。對到市、縣(區)公安機關非正常上訪的信訪人予以訓誡,由本級公安機關信訪部門辦理,由本局分管信訪的負責人審批。由承辦民警填寫「呈請訓誡報告書」(可使用通用呈批表),經審批後方能填具訓誡通知書,訓誡通知書應加蓋公安機關信訪專用章。
4、送達。訓誡通知書開具後應當場或及時送達信訪人。送達應按法律文書送達的規定辦理,信訪人及其親屬拒絕簽收的可留置送達,也可送達信訪人的單位或居住地村社或居委會。
5、存檔。應建立對非正常上訪的信訪人員訓誡的檔案(包括信訪人的戶籍資料,家庭成員情況,非正常上訪的地點、單位及次數,非正常上訪言行的證據,訓誡書存檔聯及送達回執等相關材料)並裝卷保存。
各區縣公安(分)局可統一蓋印、編號後將訓誡通知書下發到各涉及信訪秩序維護工作的基層所隊。
(9)訓誡行政法擴展閱讀
根據《信訪條例》
第十八條信訪人採用走訪形式提出信訪事項的,應當到有關機關設立或者指定的接待場所提出。
多人採用走訪形式提出共同的信訪事項的,應當推選代表,代表人數不得超過5人。
第十九條信訪人提出信訪事項,應當客觀真實,對其所提供材料內容的真實性負責,不得捏造、歪曲事實,不得誣告、陷害他人。
第二十條信訪人在信訪過程中應當遵守法律、法規,不得損害國家、社會、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權利,自覺維護社會公共秩序和信訪秩序,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在國家機關辦公場所周圍、公共場所非法聚集,圍堵、沖擊國家機關,攔截公務車輛,或者堵塞、阻斷交通的;
(二)攜帶危險物品、管制器具的;
(三)侮辱、毆打、威脅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或者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的;
(四)在信訪接待場所滯留、滋事,或者將生活不能自理的人棄留在信訪接待場所的;
(五)煽動、串聯、脅迫、以財物誘使、幕後操縱他人信訪或者以信訪為名借機斂財的;
(六)擾亂公共秩序、妨害國家和公共安全的其他行為。
第四十七條違反本條例第十八條、第二十條規定的,有關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應當對信訪人進行勸阻、批評或者教育。
經勸阻、批評和教育無效的,由公安機關予以警告、訓誡或者制止;違反集會遊行示威的法律、行政法規,或者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依法採取必要的現場處置措施、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八條信訪人捏造歪曲事實、誣告陷害他人,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