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法簡章
① 最新勞動法目錄
② 合同法章程
當公司章程與公司法不一樣的時候在不違背勞動法的規定的情況下回,就按章公司章程答辦事,但是當公司章程中有違背合同法的,那就應該按照合同法規定去做。
以上內容是我 在大律師網 的提問欄目那邊看到的律師解釋,希望對你有幫助
③ 國家勞動法規定生育休假多少天
根據我國法律應享受不少於98天的產假。
我國《勞動法》規定:
第五十一條勞動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喪假期間以及依法參加社會活動期間,用人單位應當依法支付工資。
第六十二條女職工生育享受不少於九十天的產假。
我國《女職工勞動保護規定》對此做了進一步規定:
第七條女職工生育享受98天產假,其中產前可以休假15天;難產的,增加產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個嬰兒,增加產假15天。女職工懷孕未滿4個月流產的,享受15天產假;懷孕滿4個月流產的,享受42天產假。
(3)勞動法簡章擴展閱讀
產假工資發放標准
第一,保胎假,工資按照病假發
保胎假是由醫生開證明,所以按病假待遇發放工資。
第二,產前假,工資按八成發。
懷孕7個月以上,如工作許可,經本人申請,單位批准,可請產前假兩個半月。部分屬於地方法規規定必須給假的情況,單位應批准其休假,工資按照員工以往每月實發工資標準的八成發。
第三,產假,領生育津貼
產假包括:98天 30~60天(各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延長生育假) 15天(難產) 15天(多胞胎每多生一個嬰兒),領生育津貼。
生育津貼是國家補貼給企業,用來發放產假期間工資的,但它的計算方法與公司在社保處的申報工資基數有關,所以實際中的生育津貼與產假工資並不相等,所以有規定:產假工資和生育津貼,就高領取,簡單說來就是:
1、如果員工的產假工資(即員工以往每月的實發工資標准,下同)高於生育津貼,那就按產假工資發員工就OK,生育津貼下來,歸企業.
2、如果員工的產假工資低於生育津貼,那可以先按產假工資發員工,然後生育津貼下來,將與產假工資的差額補給員工,剩下的還是歸企業.
第四,哺乳假,六個半月按照工資八成發,再延長期間按七成發。
女職工生育後,若有困難且工作許可,由本人提出申請,經單位批准,可請哺乳假六個半月,工資按員工以往每月實發工資標準的八成發,再延長期間按七成發。
需要注意的是,各個省的計劃生育條例已經取消了晚育假,並延長了產假,各省產假增加的天數30-60天不等,具體產假的天數大家咨詢當地計生部門或者查詢地區計劃生育條例。
部分屬於地方法規規定必須給假的情況,單位應批准其休假,工資按照員工以往每月實發工資標準的八成發。
④ 勞動法第39條二是什麼意思
首先,規章制度的內容必須符合法律、法規的規定,而且是通過民主程序公之於眾回,其次,勞動者的行為客答觀存在,並且是屬於「嚴重」違反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
何為「嚴重」,一般應根據勞動法律法規所規定的限度和用人單位內部的規章制度所規定的具體界限為准。最後,用人單位對勞動者的處理是按照本單位規章制度規定的程序辦理的,且符合相關法律、法規規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九條規定勞動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一)在試用期間被證明不符合錄用條件的;
(二)嚴重違反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的;
(三)嚴重失職,營私舞弊,給用人單位造成重大損害的;
(四)勞動者同時與其他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對完成本單位的工作任務造成嚴重影響,或者經用人單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條 第一款第一項規定的情形致使勞動合同無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
⑤ 勞動法的目錄
第一編 總 論
第1章 勞動法概述
第一節 勞動法的概念
第二節 勞動法的調整對象
第三節 勞動法的淵源
第四節 勞動法在法律體系中的地位及與鄰近法律部門的區分
第五節 勞動法的基本原則
第六節 勞動法的內容
第七節 勞動法的作用
第八節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與勞動法的關系
第九節 《勞動法》的實施范圍
第2章 勞動法的產生與發展
第一節 古代調整勞動關系的法律與現代勞動法的產生
第二節 19世紀勞動法的發展
第三節 20世紀前半期的勞動法
第四節 20世紀後半期的勞動法
第3章 國際勞動立法概述
第一節 國際勞動立法的產生和發展
第二節 國際勞工組織
第三節 國際勞動立法的形式和內容
第四節 國際勞動立法與我國的關系
第4章 我國勞動法簡史
第一節 20世紀初期我國的勞動立法運動和勞動法的產生
第二節 南京國民政府的勞動立法
第三節 革命根據地和解放區的勞動立法
第四節 新中國成立後至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前的勞動立法
第五節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至《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頒布以前的勞動立法
第六節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頒布以來的勞動立法
第5章 勞動法律關系
第一節 勞動法律關系概述
第二節 勞動法律事實
第三節 勞動法律關系的主體
第四節 勞動法律關系的內容
第五節 勞動法律關系的客體
第6章 工會法與工會在調整勞動關系中的職權
第一節 工會法的概念
第二節 我國工會法的產生與發展
第三節 工會法與勞動法的關系
第四節 工會的性質和在國家政治、經濟、社會生活中的地位
第五節 工會在調整勞動關系中的職權
第二編 勞動制度和勞動標准
第7章 就業促進
第一節 就業促進立法
第二節 勞動就業概述
第三節 勞動力市場
第四節 就業服務體系
第8章 勞動合同
第一節 勞動合同概述
第二節 勞動合同的訂立和效力
第三節 勞動合同的內容
第四節 勞動合同的履行與變更
第五節 勞動合同的解除
第六節 勞動合同的終止與續訂
第七節 違反勞動合同的法律責任
第9章 集體合同
第一節 集體合同概述
第二節 我國集體合同制度的產生、發展與作用
第三節 集體談判(或集體協商)概述
第四節 集體合同的訂立、生效、期限和內容
第五節 集體合同的效力
第六節 集體合同的變更、解除和終止
第七節 集體合同爭議的處理
第10章 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
第一節 工作時間概述
第二節 工作時間的種類
第三節 休息時間
第四節 限制加班加點制度
第11章 工資
第一節 工資立法概述
第二節 工資的宏觀調控
第三節 基本工資制度
第四節 最低工資制度
第五節 工資形式
第六節 特殊情況下的工資
第七節 工資的法律保障
第12章 勞動安全與衛生
第一節 勞動安全衛生法概述
第二節 勞動安全技術規程
第三節 勞動衛生規程
第四節 勞動安全衛生管理制度
第13章 女職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護
第一節 女職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護概述
第二節 女職工特殊保護的內容
第三節 未成年工特殊保護的內容
第14章 職業培訓
第一節 職業培訓概述
第二節 職業培訓的分類與形式
第三節 職業技能鑒定
第15章 社會保險與福利
第一節 社會保險的概念
第二節 社會保險法的概念與作用
第三節 社會保險法的原則
第四節 社會保險法律關系
第五節 社會保險的種類
第六節 社會保險費用的籌集與發放
第七節 職工福利
第16章 勞動紀律和獎懲制度
第一節 勞動紀律概述
第二節 用人單位內部規章制度
第三節 獎懲制度
第三編 勞動監督檢查和勞動司法
第17章 勞動監督檢查
第一節 勞動監督檢查的概念和意義
第二節 勞動監督檢查機構和職責
第三節 工會組織和人民群眾的監督檢查
第四節 其他行政機關的監督檢查
第18章 勞動爭議處理
第一節 勞動爭議處理概述
第二節 勞動爭議的處理機構及基本原則
第三節 勞動爭議的調解
第四節 勞動爭議的仲裁
第五節 勞動爭議的審理
第19章 違反勞動法的法律責任
第一節 違反勞動法的法律責任概述
第二節 違反勞動合同、集體合同的責任及其相關責任
第三節 違反勞動基準的法律責任
第四節 違反勞動行政管理規范的法律責任
參考書目
⑥ 勞動法是否遵循公司章程規定
。。。。反了。
是公司章程規定必須符合勞動法一起其他有行政部門公布的有效的法律法規。
對於違反相應法律法規的章程條款,自動視為無效條款。不具約束力和法律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