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法39天
1. 勞動法39條內容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三十九條企業因生產特點不能實行本法第三十六條、第三十八條規定的,經勞動行政部門批准,可以實行其他工作和休息辦法。
【條文注釋】
本條中所指的其他工作和休息辦法,主要有不定時工作制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兩種。
不定時工作制:指針對因生產特點、工作特殊需要或職責范圍的關系,無法按標准工作時間衡量或需要機動作業的職工採用的一種工時制度。不定時工作制的特點在於,當一日工作時間超過標准工作日時,超過部分不算加班加點,不發加班工資,而只是給予補假休息。目前,我國對實行不定時工作時間制度的工種,尚無具體規定,由各地人民政府、企業主管部門自行規定。實行不定時工作制需要由國務院行業、系統主管部門提出意見,並報國務院勞動、人事行政主管部門批准。對於實行不定時工作制的勞動者,其工資由企業按照本單位的工資制度分配辦法,根據勞動者的實際工作時間和完成勞動定額情況計發。對於符合帶薪年休假條件的勞動者,企業可安排其享受帶薪年休假。
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指分別以周、月、季、年等為周期,綜合計算工作時間的一種工作時間制度。該工時制度的採用需要經過勞動行政部門的審批,企業應做到:(1)企業實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以及在實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中採取何種工作方式,一定要與工會和勞動者協商。(2)對於第三級以上(含第三級)體力勞動強度的工作崗位,勞動者每日連續工作時間不得超過11小時,而且每周至少休息1天。經批准實行不定時工作制的職工,不受《勞動法》第41條規定的日延長工作時間標准和月延長工作時間標準的限制,但用人單位應採取集中工作、集中休息、輪休調休、彈性工作時間等適當的工作和休息方式。
2. 按勞動法辭職提前30天提交申請,請問這30天是指工作日嗎
通常情況下三十日是計算正常的休息時間,也就是30個自然天,並非工作日,算不算提交當天也要看公司有沒有詳細規定。如果您2月28日離職,建議在1月28日提出申請。
《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七條勞動者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勞動者在試用期內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新勞動法中關於辭職的規定:
1、提前30天通知解除被稱為「任意解除權」,是勞動法對員工的特別保護,其理論基礎是不得強迫勞動,只要員工不願幹了,企業沒有任何權利強留員工。
2、勞動合同法生效前,企業可以和員工約定違約責任,雖然不能強迫留人,但可以通過違約金這種經濟手段來留人。但勞合法以明確禁止了服務期和競業禁止之外的任何違約金,企業已無能為力。
3、需強調的是,企業雖然沒有收違約金的權利了,但仍可以要求賠償損失。
(2)勞動法39天擴展閱讀:
「離職要提前三十天通知」的誤區
誤區一
勞動者在試用期內辭職,應當提前30天通知用人單位。
《勞動合同法》第37條規定:勞動者在試用期內提前3日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注意提前通知的時間只要3天即可,而不是30天。法律賦予勞動者在試用期內有著較為自由的就業選擇權,便於對用人單位進行考察是否合適。
誤區二
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協商解除勞動合同的,需要提前30天通知勞動者。
《勞動合同法》第36條規定: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協商一致,可以解除勞動合同。用人單位提出協商解除勞動合同,勞動者只要是在平等自願基礎上作出同意的真實意思表示,雙方就可以立即協商解除勞動合同,無需事先提前通知。
誤區三
勞動合同期滿用人單位不再續簽合同的,需要提前30天通知勞動者方可終止勞動合同。
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期滿,屬於勞動合同終止的情形之一。勞動合同期滿,用人單位不與勞動者續簽勞動合同,無需提前30天通知勞動者。用人單位沒有提前通知的法定義務。
誤區四
勞動者有嚴重違紀或嚴重失職造成用人單位重大損害的,用人單位提前30天通知勞動者後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根據《勞動合同法》第39條規定:勞動者存有嚴重違紀,或嚴重失職造成用人單位重大損害等過失性情形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該解除行為是即時性的,無需提前30天。
3. 符合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九條的,需要提前通知員工嗎
不需要提前通知,且不需要進行補償。但是,必須要有經過公示的規章制度,且有日常考核,否則可能構成違法解除。
4. 《勞動法》中的36、38與39矛盾嗎
不矛盾,因為在我國除了標准工時制度,還有綜合工時制和不定時工時制度。
標准工時制:
根據《勞動法》
第三十六條國家實行勞動者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八小時、平均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四十四小時的工時制度。
第三十七條對實行計件工作的勞動者,用人單位應當根據本法第三十六條規定的工時制度合理確定其勞動定額和計件報酬標准。
第三十八條用人單位應當保證勞動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
綜合工時制度和不定時工工時制:
根據《勞動部關於職工工作時間有關問題的復函》
依據勞動部《關於企業實行不定時工作制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的審批辦法》第五條的規定,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採用的是以周、月、季、年等為周期綜合計算工作時間,但其平均日工作時間和平均周工作時間應與法定標准工作時間基本相同。也就是說,在綜合計算周期內,某一具體日(或周)的實際工作時間可以超過8小時(或40小時),但綜合計算周期內的總實際工作時間不應超過總法定標准工作時間,超過部分應視為延長工作時間並按《勞動法》第四十四條第一款的規定支付工資報酬,其中法定休假日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按《勞動法》第四十四條第三款的規定支付工資報酬。而且,延長工作時間的小時數平均每月不得超過36小時。
實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是從部分企業生產實際出發,允許實行相對集中工作、集中休息的工作制度,以保證生產的正常進行和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因此,在審批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過程中不宜再要求企業實行符合標准工時工作制的規定。但是,在審批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過程中應要
求企業做到以下兩點:
1.企業實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以及在實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中採取何種工作方式,一定要與工會和勞動者協商。
2.對於第三級以上(含第三級)體力勞動強度的工作崗位,勞動者每日連續工作時間不得超過11小時,而且每周至少休息一天。
5. 我是勞動法第39條的受害者
「其他工作和休息辦法」是指不定時工作制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見勞動部《關於企業實行不定時工作制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的審批辦法》)。你所說的情形並不是勞動法中規定的「其他工作和休息辦法」,企業已經違反勞動法。
附:
一、實施不定時工作制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有嚴格要求:
1、必須要聽取員工意見;
2、必須是特定崗位;
3、必須採取集中休息、輪休調休、彈性工作時間等適當方式,確保員工的休息休假權利;
4、方案必須經勞動部門批准。
二、不定時工作制適用范圍:
《關於企業實行不定時工作制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的審批辦法》
第四條企業對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職工,可以實行不定時工作制。
(一)企業中的高級管理人員、外勤人員、推銷人員、部分值班人員和其他因工作無法按標准工作時間衡量的職工;
(二)企業中的長途運輸人員、出租汽車司機和鐵路、港口、倉庫的部分裝卸人員以及因工作性質特殊,需機動作業的職工;
(三)其他因生產特點、工作特殊需要或職責范圍的關系,適合實行不定時工作制的職工。
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適用范圍:
《關於企業實行不定時工作制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的審批辦法》
第五條企業對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職工,可實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即分別以周、月、季、年等為周期,綜合計算工作時間,但其平均日工作時間和平均周工作時間應與法定標准工作時間基本相同。
(一)交通、鐵路、郵電、水運、航空、漁業等行業中因工作性質特殊,需連續作業的職工;
(二)地質及資源勘探、建築、制鹽、製糖、旅遊等受季節和自然條件限制的行業的部分職工;
(三)其他適合實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的職工。
6. 勞動合同法第39條和40條的內容有哪些
第三十九條勞動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一)在試用期間被證明不符合錄用條件的;
(二)嚴重違反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的;
(三)嚴重失職,營私舞弊,給用人單位造成重大損害的;
(四)勞動者同時與其他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對完成本單位的工作任務造成嚴重影響,或者經用人單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的情形致使勞動合同無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
第四十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動者本人或者額外支付勞動者一個月工資後,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一)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在規定的醫療期滿後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由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的;
(三)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未能就變更勞動合同內容達成協議的。
7. 勞動法第三十九條怎麼理解
勞動抄合同法第三十八條的規定是勞動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一)在試用期間被證明不符合錄用條件的;
(二)嚴重違反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的;
(三)嚴重失職,營私舞弊,給用人單位造成重大損害的;
(四)勞動者同時與其他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對完成本單位的工作任務造成嚴重影響,或者經用人單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的情形致使勞動合同無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
8. 勞動法三十九條
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八條的規定是勞動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一)在試用期間被證明不符合錄用條件的;
(二)嚴重違反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的;
(三)嚴重失職,營私舞弊,給用人單位造成重大損害的;
(四)勞動者同時與其他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對完成本單位的工作任務造成嚴重影響,或者經用人單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的情形致使勞動合同無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
9. 勞動法辭退員工的時間期限和有關要求
勞動合同的解除和終止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可以解除勞動合同。用人單位向勞動者提出解除勞動合同並與勞動者協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給予經濟補償。勞動者提前30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勞動者在試用期內提前3日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二、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的情形
用人單位單方解除勞動合同,應當事先將理由通知工會。用人單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者勞動合同約定的,工會有權要求用人單位糾正。用人單位應當研究工會的意見,並將處理結果書面通知工會。
除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用人單位可以與勞動者解除合同外,下列情形,用人單位也可以與勞動者解除合同。
1.隨時解除
勞動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1) 在試用期間被證明不符合錄用條件的;
(2)嚴重違反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的;
(3)嚴重失職,營私舞弊,給用人單位造成重大損害的;
(4)勞動者同時與其他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對完成本單位的工作任務造成嚴重影響,或者經用人單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5)因本法第26條第1款第1項(即: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憊思的情況下訂立或者變更勞動合同的)規定的情形致使勞動合同無效的;
(6)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
2.預告解除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提前30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動者本人或者額外支付勞動者l個月工資後,可以解除勞動合同,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
(1)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在規定的醫療期滿後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由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2)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的;
(3)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悄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未能就變更勞動合同內容達成協議的。
用人單位依照此規定,選擇額外支付勞動者1個月工資解除勞動合同的,其額外支付的工資應當按照該勞動者上l個月的工資標准確定。
3.經濟性裁員
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裁減人員20人以上或者裁減不足20人但占企業職工總數10%以上的,用人單位提前30日向工會或者全體職工說明情況,聽取工會或者職工的意見後,裁減人員方案經向勞動行政部門報告,可以裁減人員,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
(l)依照企業破產法規定進行重整的;
(2)生產經營發生嚴重困難的;
(3)企業轉產、重大技術革新或者經營方式調整,經變更勞動合同後,仍需裁減人員的;
(4)其他因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經濟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的。
裁減人員時,應當優先留用下列人員:
(1) 與本單位訂立較長期限的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
(2)與本單位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
(3)家庭無其他就業人員,有需要扶養的老人或者未成年人的。
用人單位依照本條第1款規定裁減人員,在六個月內重新招用人員的,應當通知被裁減的人員,並在同等條件下優先招用被裁減的人員。
4.用人單位不得解除勞動合同的情形
勞動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不得依照本法第40條、第41條的規定解除勞動合同:
(1)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作業的勞動者未進行離崗前職業健康檢查,或者疑似職業病病人在診斷或者醫學觀察期間的;
(2)在本單位患職業病或者因工負傷並被確認喪失或者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3)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在規定的醫療期內的,
(4)女職工在孕期、產期、哺乳期的;
(5)在本單位連續工作滿15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5年的.
(6)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