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訴訟法109

訴訟法109

發布時間: 2020-12-26 09:46:56

法院傳票不接收會怎麼樣

只要法院視為依法送達了傳票,就算不接收,也會照常按缺席審理並判決,被告是否參加庭審不影響法院審理案件。

依據:《民事訴訟法》(2012修正)第八十六條:

受送達人或者他的同住成年家屬拒絕接收訴訟文書的,送達人可以邀請有關基層組織或者所在單位的代表到場,說明情況,在送達回證上記明拒收事由和日期,由送達人、見證人簽名或者蓋章,把訴訟文書留在受送達人的住所。

也可以把訴訟文書留在受送達人的住所,並採用拍照、錄像等方式記錄送達過程,即視為送達。

(1)訴訟法109擴展閱讀:

法院傳票相關規范:

法院傳票應載明受傳喚人的姓名、性別、年齡、地址,傳喚的事由,到案的時間、地點及其他有關事項。

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規定精神,傳票由人民法院簽發,通常適用於傳喚當事人,並應當依法先期直接送達受傳喚人。

受傳喚人是公民的,本人不在交他的同住成年家屬簽收;受傳喚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應當由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其他組織的主要負責人或者該法人、組織負責收件的人簽收;受傳喚人有訴訟代理人的,可以送交其代理人簽收;受傳喚人已向人民法院指定代收人的,送交代收人簽收。

受傳喚人或者他的同住成年家屬拒絕接收的,送達人應當邀請有關基層組織或者所在單位的代表到場,說明情況,在送達回證上記明拒收的事由和日期,由送達人、見證人簽名或者蓋章,把傳票留在受傳喚人的住處,即視為送達。

網路—法院傳票

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② 收到法院傳票不出庭會有什麼後果

不按照法院的傳票出庭,一般情況下法院是不會等你的,那麼你的案件就會被缺席判決,缺席判決,相信大家字面意思都能看明白,就是在你不做任何辯護的情況下作出判決,法院會根據原告的證據和說辭直接判決,很有可能原告勝利。相當於不出庭,直接選擇默認同意判決結果,被告不戰而敗。這是有明確的法律依據的,我國《民事訴訟法》(2012年修正)第143條規定:「原告經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庭的,可以按撤訴處理;被告反訴的,可以缺席判決。還是那句話,對方肯定會向著自己,說對自己有利的事,結果判決出來肯定對你不利,這直接導致了你的權利受損害。
有一般情況,當然也有特殊情況,對於一些特殊案件,必須到庭的當事人如果不到庭,是有可能採取強制措施的,就是把你抓去開庭,這個法律也是有明確規定的,《民事訴訟法》規定:人民法院對必須到庭的被告,經兩次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拘傳。」規定表明,只有對必須到庭的被告,才可以適用拘傳。拘傳就是可以強制性,在開庭時間,把被告拘留在開庭地點,不過有個前提就是經過兩次傳喚,具體案件主要是指涉及贍養、撫養、撫育義務和不到庭就無法查清案情的被告,這也體現了法律的強制性。
很多人覺得,我躲著不接傳票不就可以了,其實這個在以前真的是逃避的一種手段,不過現在法律已經修補了這個漏洞,送達手段是很多的,現在最先進的就是陽光送達,因為手機號現在都是實名制了,可以通過你身份證號辦理的手機號給你直接送達,不信你不用手機,即使你手機也不用,還有公告送達,報紙上登個公告,也算送達了,不管你能不能看到,所以躲是躲不掉的。
還要給大家說明一點就是,現在騙子無處不在,利用法院來行騙的騙子也不在少數,傳票就是他們慣用的伎倆,就是看準了人們對打官司的懼怕,利用這個心理來詐騙你們,不過對於假的傳票,還是比較容易甄別出來的,法院的送達都是非常正規的,一般是通過電話送達、司法快遞送達、上門送達或公告送達。辨別傳票真假的方法很簡單:詢問法官或書記員姓名、電話、法院內具體領取傳票的地點,並確認具體的領取時間等詳細信息,給法院打電話或者直接去核實,真假立馬見分曉。

③ 收到法院傳票開庭不去可以嗎

我們知道,在訴訟活動中,法院需要向被告送達傳票,回告知其按時應訴。那麼,法院送達傳票後多久開庭答,開庭的流程是怎樣的呢?一般傳票上會寫明開庭日期的,最少也得三天前送達。開庭傳票上有開庭時間,看看上面的開庭時間便知。根據民事訴訟法的相關規定,法院立案後,要有向被告送達應訴通知書的時間、給予被告答辯的時間,適用普通程序審理的,通常在一個月後開庭,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通常在一個月內開庭。具體還要看個案及法院的排期情況而定。法律規定的傳票送達方式有很多種,常見的有:電話送達、司法快遞送達、上門送達、公告送達。當然,法院在第一次發送傳票給被告時,通常會先電話通知當事人到法院領取書面傳票。

④ 民訴法司法解釋第109條是什麼意思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一百零九條規定回,「當事人對欺詐、脅迫答、惡意串通事實的證明,以及對口頭遺囑或者贈與事實的證明,人民法院確信該待證事實存在的可能性能夠排除合理懷疑的,應當認定該事實存在。」意思就是法院有自由心證的權利。如果當事人提交了證據,法院能夠排除合理懷疑,即使不能證明事實的存在,也應當認定事實的存在。
請採納

⑤ 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九條有哪些規定

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九條是關於報案、控告、舉報的規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九條規定,報案、控告、舉報可以用書面或者口頭提出。接受口頭報案、控告、舉報的工作人員,應當寫成筆錄,經宣讀無誤後,由報案人、控告人、舉報人簽名或者蓋章。

接受控告、舉報的工作人員,應當向控告人、舉報人說明誣告應負的法律責任。但是,只要不是捏造事實,偽造證據,即使控告、舉報的事實有出入,甚至是錯告的,也要和誣告嚴格加以區別。

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應當保障報案人、控告人、舉報人及其近親屬的安全。報案人、控告人、舉報人如果不願公開自己的姓名和報案、控告、舉報的行為,應當為他保守秘密。

(5)訴訟法109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八條任何單位和個人發現有犯罪事實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權利也有義務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報案或者舉報。被害人對侵犯其人身、財產權利的犯罪事實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權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報案或者控告。

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對於報案、控告、舉報,都應當接受。對於不屬於自己管轄的,應當移送主管機關處理,並且通知報案人、控告人、舉報人;對於不屬於自己管轄而又必須採取緊急措施的,應當先採取緊急措施,然後移送主管機關。

⑥ 民事訴訟法109條規定

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零九條 人民法院對必須到庭的被告,經兩次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拘傳。

⑦ 收到法院的傳票不去開庭會怎麼樣

1、如果原告收到法院的傳票不去開庭,法院會按自動撤訴處理;

如果被告收到法院的傳票不去開庭,法院會缺席判決。

2、開庭,是法院在完成審判前的准備工作之後,在法院或其他適宜場所設置的法庭,對案件進行審理的一個過程。

原、被告必須在開庭時把證據向法庭出示,由對方當事人進行質證,法院根據雙方當事人提交的證據,來認定案件事實,作出判決。

如果被告收到傳票不去開庭,喪失了舉證的機會,喪失了對對方證據質證的權利,喪失了陳述自己觀點、理由的機會。

除極少數特殊案件當事人必須到庭外,法院不會對被告不到庭作出處罰。

3、缺席判決制度是我國一項重要的民事訴訟制度。

缺席判決,就是開庭審理時,只有一方當事人到庭,人民法院僅就到庭的一方當事人進行詢問、核對證據、聽取意見,在審查核實未到庭一方當事人提出的起訴狀或答辯狀和證據後,依法作出的判決。

缺席判決是相對於對席判決而言的。

缺席判決與對席判決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缺席判決制度對於保護公民的合法權益,提高結案率,保證訴訟的順利進行,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4、《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三條規定:原告經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庭的,可以按撤訴處理;

(7)訴訟法109擴展閱讀:

傳票的送達方式

1、直接送達,又稱交付送達,是指人民法院派專人將訴訟文書直接交付給受送達人簽收的送達方式。直接送達是送達方式中最基本的方式。

即是說凡是能夠直接送達的,就應當直接送達,以防止拖延訴訟,保證訴訟程序的順利進行。

2、留置送達,是指受送達人無理拒收訴訟文書時,送達人依法將訴訟文書放置在受送達人的住所並產生送達的法律效力的送達方式。

3、委託送達,是指負責審理該民事案件的人民法院直接送達訴訟文書有困難時,依法委託其他人民法院代為送達。

委託送達與直接送達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4、郵寄送達,是指人民法院將所送達的文書通過郵局並用掛號信寄給受送達人的方式。

實踐表明,法院採用郵寄送達通常是受送達人住地離法院路途較遠,直接送達有困難時所採用的一種送達方式。

5、轉交送達,是指人民法院將訴訟文書送交受送達人所在單位代收,然後轉交給受送達人的送達方式。

轉交送達有三種情況:(1)受送人是軍人,通過其所在部隊團以上單位的政治機關轉交;(2)受送達人被監禁的,通過其所在監所和勞動改造單位轉交;(3)受送達人正在被勞動教養的,通過其勞動教養單位轉交。

代為轉交的機關、單位收到訴訟文書後,必須立即交受送達人簽收,並以其在送達回證上簽收的時間為送達日期。

⑧ 刑訴法109條搜查方面的規定有哪些

1、搜查只能由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的偵查人員進行;
2、搜查時,必須向被搜版查人出示《權搜查證》,否則,被搜查人有權拒絕搜查。公安機關的搜查證,要由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簽發;
3、偵查人員「在執行逮捕、拘留的時候,遇有緊急情況,不另用搜查證也可以進行搜查」。這里所說的緊急情況,在偵查實踐中是指:
(1)身帶行凶、自殺器具的;
(2)可能隱藏爆炸、劇毒等危險物品的;
(3)可能毀棄、轉移犯罪證據的。在這些緊急情況下,來不及辦理搜查的審批手續,所以,允許以拘留證、逮捕證進行搜查。

⑨ 刑訴法206條和刑訴解釋109條矛盾,怎們辦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六條人民法院對自訴案件,可以進行調解;自訴人在宣告判決前,可以同被告人自行和解或者撤回自訴。本法第二百零四條第三項規定的案件不適用調解。 人民法院審理自訴案件的期限,被告人被羈押的,適用本法第二百零二條第一款、第二款的規定;未被羈押的,應當在受理後六個月以內宣判。
第二百零二條人民法院審理公訴案件,應當在受理後二個月以內宣判,至遲不得超過三個月。對於可能判處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帶民事訴訟的案件,以及有本法第一百五十六條規定情形之一的,經上一級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延長三個月;因特殊情況還需要延長的,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人民法院改變管轄的案件,從改變後的人民法院收到案件之日起計算審理期限。 人民檢察院補充偵查的案件,補充偵查完畢移送人民法院後,人民法院重新計算審理期限。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司法解釋》第一百零九條下列證據應當慎重使用,有其他證據印證的,可以採信: (一)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對案件事實的認知和表達存在一定困難,但尚未喪失正確認知、表達能力的被害人、證人和被告人所作的陳述、證言和供述; (二)與被告人有親屬關系或者其他密切關系的證人所作的有利被告人的證言,或者與被告人有利害沖突的證人所作的不利被告人的證言。

按你說的情況,你所說這三條條文,沒有任何沖突,請自行認真核對。

⑩ 刑事訴訟法107條和110條的區別

第一百零七條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發現犯罪事實或者犯罪嫌疑人,應當按照管轄范圍,回立案偵查。控告答人如果不服,可以申請復議。

第一百一十條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對於報案、控告、舉報和自首的材料,應當按照管轄范圍,迅速進行審查,認為有犯罪事實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時候,應當立案;認為沒有犯罪事實,或者犯罪事實顯著輕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時候,不予立案,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

由此可知,兩條的區別在於來源不同。

(10)訴訟法109擴展閱讀

刑事訴訟法第107條釋義:人民法院、公安機關以及人民檢察院依照相應的法定程序在當事人以及其他與該訴訟行為有關的參與人共同見證的情況的,就當事人相關的訴訟請求進行審理的程序就叫做刑事訴訟。

刑事訴訟法第110條釋義:訴訟和仲裁都是解決糾紛兩個法律途徑,為了保證訴訟仲裁的順利開展,國家有一系列的訴訟仲裁法規,保障了訴訟仲裁的運行,其中也規范了司法工作人員的行為,維護司法的威嚴和公正。

參考資料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網路

熱點內容
北京法院陳軍 發布:2025-10-13 14:59:13 瀏覽:287
章曉洪律師 發布:2025-10-13 14:58:22 瀏覽:870
什麼行為歸行政法 發布:2025-10-13 14:52:05 瀏覽:159
道德經之尊嚴 發布:2025-10-13 14:40:19 瀏覽:108
新勞動法產假規定2015 發布:2025-10-13 14:39:13 瀏覽:1000
張龍法學 發布:2025-10-13 14:37:27 瀏覽:688
勞動法值班補貼標准 發布:2025-10-13 14:15:25 瀏覽:385
勞動法年假是幾天 發布:2025-10-13 14:13:50 瀏覽:416
福州市倉山區東部新拆遷舊條例 發布:2025-10-13 14:07:51 瀏覽:770
如何完善中國法律法規 發布:2025-10-13 14:05:47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