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法之道
Ⅰ 一道勞動法的案例題
公司需要向小王支付經濟補償金。在辦理離職手續時一次性付清。單位應當按照小王從2008.1.1勞動合同法實施之日起到2013.6.14滿5年不滿5.5年的工齡支付其5.5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
法律依據:
勞動合同法第四十四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勞動合同終止:
(一)勞動合同期滿的;
......
第四十六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
......
(六)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第四項、第五項規定終止勞動合同的;
......
第四十七條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勞動者月工資高於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准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
本條所稱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
第九十七條本法施行前已依法訂立且在本法施行之日存續的勞動合同,繼續履行;本法第十四條第二款第三項規定連續訂立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次數,自本法施行後續訂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時開始計算。
本法施行前已建立勞動關系,尚未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自本法施行之日起一個月內訂立。
本法施行之日存續的勞動合同在本法施行後解除或者終止,依照本法第四十六條規定應當支付經濟補償的,經濟補償年限自本法施行之日起計算;本法施行前按照當時有關規定,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的,按照當時有關規定執行。
小王經單位解除勞動合同後未再上班,視為同意單位協商解除勞動合同。單位應當按照小王滿6.5年不滿7年的工齡支付其7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
法律依據:勞動合同法第四十六條、第四十七條規定。
單位屬於單方面違法解除勞動合同。小王可以要求單位繼續履行合同,不要求單位繼續履行合同的,單位應當按照小王滿6.5年不滿7年的工齡支付其7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的兩倍即14個月工資的賠償金。
法律依據:勞動合法第四十八條、第八十七條、第四十七條規定。
Ⅱ 關於《勞動合同法》一道案例題
1、兩份勞動合同有效。其中關於合同內不得結婚生育的約定違法,是無版效的。
2、由於《勞動合同權法》施行後已連續簽訂過二次勞動合同,符合第十四條規定的可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條件,合同到期後,金某有權要求與A公司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3、如果金某在入職時提供了虛假學歷,則屬於《勞動合同法》第二十六條「下列勞動合同無效或者部分無效:
(一)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或者變更勞動合同的」情況,公司有權解除與其的勞動合同,並不予支付經濟補償。
Ⅲ 一道關於勞動法的題目。請高手指點!謝謝謝謝
1、沒有解除,勞動者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2、如果乙明知李某與甲公司合同任然有效,乙公司與李某簽訂的合同效力就存在瑕疵,勞動合同法第九十一條用人單位招用與其他用人單位尚未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勞動者,給其他用人單位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3、可以向法院申請支付令,3個月工資+半個月工資*2=4個月工資,勞動合同法38條,47條,87條
4、《勞動合同法》第二十三條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在勞動合同中約定保守用人單位的商業秘密和與知識產權相關的保密事項。
對負有保密義務的勞動者,用人單位可以在勞動合同或者保密協議中與勞動者約定競業限制條款,並約定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在競業限制期限內按月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勞動者違反競業限制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
第二十四條競業限制的人員限於用人單位的高級管理人員、高級技術人員和其他負有保密義務的人員。競業限制的范圍、地域、期限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競業限制的約定不得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
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前款規定的人員到與本單位生產或者經營同類產品、從事同類業務的有競爭關系的其他用人單位,或者自己開業生產或者經營同類產品、從事同類業務的競業限制期限,不得超過二年
Ⅳ 急求。。。。(根據勞動法),,做下面5道(多選題)
1、ABCD
2、D
3、A
4、ABCD
5、ABCD
Ⅳ 急求。。。。(根據勞動法),,做下面5道(多選題)請給出正確答案
6. A D
7. B C
8. A C D
9. A C
10. A C
說明一下
第7題 答案A 是屬於童工,也就是不滿十六周歲的范圍內。未成年工的定義是16周歲以上不滿18周歲,靠自己勞動所得維持生活的勞動者。
最後一題的答案中B也是屬於勞動者應賠償項目之一,但是應該違反培訓協議所約定的服務期的前提下才會產生,培訓協議不屬於勞動合同的主題文件之一,所以這個答案我沒敢選擇,因為不是很肯定。
以上為個人意見,僅供參考!
Ⅵ 這道勞動法的單選題目應該選第幾個啊
選D
1900年,世界上最早的《勞動合同法》誕生在比利時
Ⅶ 一道勞動法里的題
1)2萬X[(5年-2年)/5年]=1.2萬。工資無需退還,工資與違約金無關,是因為出勤工作回(包括受訓)而答獲得工資。
2)能。勞動合同法有規定。
勞動合同法:
第九十條勞動者違反本法規定解除勞動合同,或者違反勞動合同中約定的保密義務或者競業限制,給用人單位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Ⅷ 一道司考真題 關於勞動法的
本抄題答案ABCD
解襲析:
《勞動法》第70條規定:「國家發展社會保險事業,建立社會保險制度,設立社會保險基金,使勞動者在年老、患病、工傷、失業、生育等情況下獲得幫助和補償。」故A正確;
第72條規定:「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必須依法參加社會保險,繳納社會保險費。」故B正確;
第73條第2款規定:「勞動者死亡後,其遺屬依法享受遺屬津貼。」故C正確;
第74條第1款規定:「社會保險基金經辦機構依照法律規定收支、管理和運營社會保險基金,並負有使社會保險基金保值增值的責任。」故D正確。
由此可知,本題答案為ABCD.
Ⅸ 請教一道自考勞動法的案例分析題
(復1)、陳某索賠應以施某、制甲公司為被告。施某為該僱主,對雇員在僱傭活動中的人身損害應承擔賠償責任;甲公司把裝修工程發包給沒有資質和安全生產條件的施某,對陳某的人身損害擔連帶賠償 責任。
(2)、施某與甲公司之間不存在勞動關系。施某與甲公司不存在身份上的隸屬關系,雙方依據約定的裝修協議履行相關權利和義務,雙方之間為加工承攬合同關系。
(3)、陳某與施某為勞務僱傭合同關系,不是勞動關系,其要求損害賠償無需申請勞動仲裁。
(4)、假設陳某接受勞務派遣公司指派為甲公司從事裝修工作,則按照《勞動合同法》的規定,陳某與派遣公司建立了勞動關系。陳某的勞動合同期限最短為二年。陳某在無工作期間,工資待遇為所在地人民政府規定的最低工資標准,由勞務派遣單位按月支付。
Ⅹ 專家解讀《勞動法》 勞工有何自保之道
《華聞大直播》節目在鳳凰衛視資訊台播出
首播:周一至周五19:00--19:45周六至周日19:00--19:15
回放:周二至周六08:00--08:45周日至下周一08:00--08:15
主持人:深圳107國道10月30日大塞車了一個多小時,原來是一些討薪工人,因為公司拖欠工資而把路堵了起來,最後在當地勞動局的協調之下,當事公司答應立刻發還工資。
解說: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數據顯示,2005年至2007年7月底,全國累計解決企業拖欠職工工資283.81億元,占同期工資歷史拖欠總額660.98億元的43%。可就在2007年10月30號,華陽應烏有限公司的多名工人,因為不滿公司屢次拖欠工資,將深圳107國道西側封堵,造成交通擁堵達1小時之久。深圳寶安區勞動局現場辦公,在向當事雙方了解情況並核實後,表示要嚴肅追查,並立刻幫工人解決薪資糾紛,隨即責令華陽公司當天下午就發放工資,公司承諾在三天內發完,還保證以後每月10到15號發放上月工資。可仍有工人質疑,為什麼不按勞動合同規定的每月7號發放。欠工人的錢還了,路不堵了,可企業拖欠職工工資的問題為何屢屢發生,總是得不到根治?勞工的合法權益如何才能得到切實保障,協調勞動關系的工作依舊任重道遠。
主持人:好,企業拖欠勞工工資的事是屢屢發生,為什麼,在北京現場我們請到了中國人民大學勞動關系研究所所長常凱常教授來為我們分析。常教授您好。
中國人民大學勞動關系研究所所長 常凱:您好。
主持人:您怎麼看這起問題,其實這應該不是一個個案,經常有這樣的事情發生,只是看來勞工用什麼樣的方法解決,會不會被外人所知道而已,那麼到底在目前這個《勞動法》的保障之下,為什麼這樣的事還是屢屢發生呢?
常凱:那麼拖欠工資問題的發生的話,在中國應該說它是目前勞動法律和勞工政策進一步完善和堅決的實施的一個非常重要的一個問題。拖欠工資在中國說來已經成為一個叫做久治不愈的這樣一個痼疾。之所以產生這樣一個問題呢,原因很復雜,其中既涉及到立法方面的完善,也涉及到執法方面的如何能更加堅決,而且還涉及到勞動關系各方主體的它的責任義務的更加明確。
主持人:其實我們注意到,這樣的事情其實也曾經在香港發生過,那麼香港最近期發生的一個勞資糾紛,是由加貼工人上街,要求加工資這樣的一個事件,到底在兩地諸如此類的事件有沒有可比性,有沒有可接見性?
常凱:我覺得香港在處理勞資關系,特別是處理欠薪方面許多方面可以值得內地在立法和執法方面加以借鑒。比如為什麼中國這個拖欠工資這個問題率屢禁不止,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中國在立法方面,對於拖欠工資的僱主處罰力度方面過輕。比如剛才我們報道的這個事件,他拖欠工資,只要勞動行政部門介入,他不是還不起,他是有錢不給,不給工人發工資,但直到他發了錢以後他又不承擔任何責任,所以他這裡面基本上不承擔任何法律風險。那麼老闆的話,為了更多的利用拖欠工資這樣的資金進行周轉或者盈利的話,所以在這方面就無視工人的權益,經常發生這件事情。
怎樣對企業主作出束縛
主持人:那麼像剛才所說的這種情況,沒有辦法進一步對企業主作出約束嗎?
常凱:不是,我覺得我們現在這個法律在這方面關於拖欠工資的這種責任特別是法律責任規定的話過於輕,我們可以比照一下,比如在香港的話,他也有拖欠工資的情況,但總的是個別的,他沒有像中國這樣大面積的,高數額的,長時期的作為一種久治不愈的痼疾出現這樣一種現象。比如這個香港今年在它的僱傭條例裡面,專門對於拖欠工資這種處罰力度的話又加重了許多,因為香港的《僱傭條例》。那麼我把《僱傭條例》新的規定內容讀一下,大家恐怕會有所啟發。他說,《僱傭條例》規定,由2006年3月3日起,僱主違反《僱傭條例》的規定,不依使支付工資及僱傭和約,完成及終止到期支付的款項,最高罰則以提高至罰款35萬港幣。並且後面還有,及監禁三年。這種處罰力度應該說是非常嚴重的。
主持人:對,也就是說法律力度要對企業主構成壓力,企業主才會有所畏懼,這樣的事情才能夠避免發生。那麼其實也有很多觀眾對這件事情做出了一些觀點,做出一些看法,我們來看看有一位深圳的觀眾他就說,可憐的工人們還是討薪無門啊。而一位上海的觀眾則是說,要狠罰那些老闆一筆,看他們以後還敢不敢拖,就是像剛剛教授所說的,應該加重罰則。至於在北京的觀眾則說,堵路行為是不理性的,未必能夠解決問題,工會等相關組織應該考慮發揮作用。好,最後這個北京觀眾提出了兩個問題,第一個是工會到底在國內的企業有沒有作用,第二個問題是這些勞工選擇去封路這樣的方式表達訴求,您認為勞工還有別的方法能夠好好表達自己的訴訟,能夠維護自己的權益嗎?
常凱:我覺得這些觀眾提出的這些問題的話,應該還是比較深刻的。我們不希望呢,被欠薪的工人通過堵路這樣一種方式來討薪。而應該把這個問題的解決,除了要加重就是不法僱主他的罰則,加強他的法律責任的追究以外,同時我們要更加疏通完善中國勞資爭議處理,和出現這種欠薪問題處理的這種規范性的渠道。其中有兩點我覺得特別要注意加強的。第一點要加強政府勞動監察部門的作用。對出現這種欠薪的問題,應該說它絕不是出現堵路以後才發現的。在這之前的話呢,有些員工可能通過各種途徑也反映過,但是目前我們這個勞動監察從力量方面,從作用方面,顯然的話還是需要繼續再加強的。另一方面就像剛才有的觀眾所提出的,就是我們是不是應該更多地發揮工會的作用。我們可以問一下,就是在工人欠薪這個問題上一直發展到堵路,我們工會了解不了解這個情況,介入沒介入進去,是不是對工人進行了法律援助和法律幫助。而且在出現這個問題以後,是不是作為工人代表向僱主或者向政府相關部門進行交涉或者研究解決這個問題。如果工會真能充分發揮作用,我想他也不會出現通過堵路來討薪的這樣一種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