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訴訟法是公法還是私法

訴訟法是公法還是私法

發布時間: 2020-12-26 21:39:40

『壹』 民訴法是公法還是私法

民訴法是公法,因為民訴法的主體是國家公權力機關和提起訴訟的當事人,兩者明顯是不平等的,所以民訴法是調整不平等主體間關系的法律,屬於公法。
所有程序法(訴訟法),都屬於公法。

『貳』 公法和私法有什麼區別

公法與私法分類的基本意義,
在於便於法律的適用。區分二者的實益在於,易於確定法律關系的性質,應適用何種法律規定,應採用何種救濟方法或制裁手段,以及案件應由何種性質的法院或審判庭受理,應適用何種訴訟程序。梁慧星先生在談及公法與私法的分類時說,法律之分為公法與私法,乃是人類社會文明發展的重大成果。他同時引用德國學者基爾克的論斷:公法與私法的區別是今日整個法秩序的基礎。如果這一區別被混淆,甚至無視公法與私法的本質差異,作為社會調整器的法律將會失靈,社會關系和社會秩序將會處於混亂之中。具體言之,公法與私法的劃分主要有以下不同意義。

(一)從利益保護的重心來看,
公法以維護公共利益即「公益」為主要目的,私法則以保護個人或私人利益即「私益」為依歸。
「利益說」曾是公、私法劃分標準的有力學說,這種論說是以利益多元化和多極化的客觀存在為基礎的。

羅爾斯·龐德將利益分為個人利益、公共利益和社會利益三類。法律與利益發生聯系的紐帶是利益主體的行為。法律主體的行為與一定的利益追求相關聯,人們努力奮斗所追求的一切都與其利益相關。法律對正當利益的保護是通過設置適當的行為標准來完成的。

公法著重保護的公共利益,首先是超越私主體的具體的和特殊的利益,其次也是其他各種利益的平衡器,在其他各種利益發生沖突時為政府實施調控和干預充當一個正當合理的借口。

公共利益是為維護共同體之間的共存共處而存在的,是共同體之間的最高利益和根本利益。就實際情形而論,公法所維護的公共利益表現為各社會共同體之間的秩序、安全、公正、自由等人類基本的生存價值和制度環境。

私法主體在私法調整的社會關系區域內所尋求的是各自獨立的私人利益,包括財產利益及人身利益兩個方面。值得注意的是,應當嚴格區別國家作為行政管理者和作為財產所有者兩種不同的身份。

當國家以特殊的私法主體面目出現時,如以國家名義發行國債、接受無主財產或取得無人繼承的財產等,國家所追求的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國家利益,而仍然屬於私法上的「私人」利益,這是由國家的多重法律身份所決定的。

『叄』 刑事訴訟法是公法還是私法

是公法

公法是配置和調整公權力的法律規范的總和。

公法以研究公權力、公權力配置、公法關系和公法責任為主要內容。公法可分為廣義和狹義兩種。狹義公法是指調配公權力內部或公權力之間的關系的法律規范。廣義的公法是指調配公權力之間,以及調節公權力與私權利之間關系的法律規范。如果從各部門的調整來看,公法就是典型 的公法和非典型的公法或非典型私法中的公法部分。

首先,公法是配置、調整公權力的法。公權力是公法的著眼點。凡是現實意義上的公 權力,就需要現實意義的公法來調配。

其次,公法的范圍包括調配公權力之間的關系的公法和調配公權力與私權利關系的公法。公法可以延伸到對私權利的干涉層面,而非僅僅國家權力層面。公權力的邊界是個人可能發生沖突的領域。當然,這是從嚴格意義上說的,因為,任何權力都屬於人民,人民有權(權利和權力)通過一定的程序和途徑形成共同的一致的意志,這一意志物化為各種國家機關(權力機關、執行機關、司法機關、武裝機關等),這時就形成了公權力與私權利的並存的現象,兩者都可以通過法定的程序影響對方。或者說,沒有不受公權力管轄的私權利,也沒有不受私權利影響的公權力。兩者影響的最終原因或動因應是人民利益和幸福的需要。

再次,公法是法律規范的總和。這些規范在調整的具體客體、對象、方法等方面不盡相同,也屬於不同的法律部門,甚至及其分散。

第四,公主體、公利益、公權力、公權利等一切公的范疇都應由公權力來調整,自然要公法來調整。可以籠統地說,大家(公域)的事由公法管;個人(私域)的事由私法來管。

第五,公法的調整范圍是動態的,隨著社會的發展變化而變化。社會越發展其社會化程度就越高,公權力也就越發展。但是,這與對人們私權利的保護不矛盾。另一方面,在公權力擴張的同時,私權利也在擴張,兩者是相輔相成的。沒有私權利的擴張,公權力也就沒有了土壤。封建社會的公權力與私權利亦是如此。

第六,公法不是一個單一的部門法,研究公法的目的又在於規范公權力,因此界定公法時應以公范疇為線索和參照,而在公范疇中以公權力最為核心,因此,公法學應從公權力開始。

第七,公法是法,其規范是法律規范,有完整的邏輯結構。因此公法有法律後果,主要表現為制裁,也有補償。公法主要有四部分組成:(一)公權力。公權力的起源、形成、和公權力的分類(國家權力和社會公權力。)等(二)公權力的配置。國家權力的分工及相互關系、橫向配置、縱向配置、國家權力與社會公權力的配置、公權力與私權利的配置與關系。(三)公法關系。是指公權力在調整社會關系過程中形成的權利義務關系。(四)公法責任。是指危害公權力的正當行使,違反公法應受處罰的行為。

公法與私法的劃分是動態的、歷史的,是經濟、政治等諸因素作用的結果。現在社會公權力有擴張的趨勢,國家越來越需要向社會授權,這就出現了所謂的「社會法。」它們實質上屬於公法范疇,應劃到公法的范圍內。

『肆』 公法和私法如何劃分

公法與私法依據調整對象、調整方式、法的本位、價值目標等方面的不同為標版准,可以將法劃公為權公法與私法。
公法與私法的劃分,最早是由古羅馬法學家烏爾比安提出來的:「公法是關於羅馬國家的法律,私法是關於個人利益的法律。」依照此標准,私法遵循當事人意思自治原則,確立財產所有權,保障自身利益的追求,如民法商法。公法是利用國家權力,宏觀調整社會財富分配,調整國家與公民的關系的法律,如行政法刑法、訴訟法。

『伍』 請問訴訟法屬於公法還是私法求通俗解釋。

訴訟法多數人認為是公法。這是學術問題,說私法也能寫出一論文來。如想研究建議看一些論述

『陸』 訴訟法屬於公法還是私法

訴訟法是規范司法機關辦理案件方式、方法的法律,當然屬於公法。

『柒』 民事訴訟法是公法還是私法

您好,屬於公法的

『捌』 訴訟法主張公法還是私法

什麼法律都要以憲法為依據

『玖』 公法、私法是什麼

公法主要是指調整國家與普通公民、組織之間關系以及國家機關及其組成人員之版間關系的法律,權

私法主要是調整普通公民,組織之間關系的法律。

大陸法系國家普遍認為,公法調整國家或公共利益,它的一方主體應當是國家,與另一方主體一般是不平等的隸屬或服從關系,公法否定私法自治,多以強制性規范為主。

而私法則是強調私人利益關系的法律規范,多以任意性規范居多,弘揚私法自治,以自治為其最高原則和精髓所在。公法與私法在調整范圍,調整機制與其所維護的利益上存在本質區別。

公法與私法的最大區別在於其立法理念不同:公法強令服從,注重權力運作;而私法關注意思自治,平等等價,注重權利的形式和保護。

拓展資料

大陸法系是指歐洲大陸上源於羅馬法、以1804 年《法國民法典》為代表的各國法律,所以大陸法系也稱羅馬法系或民法法系。1896 年,德國以《法國民法典》為藍本,制定了《德國民法典》,該法典以後為一些國家所仿效,故大陸法系又稱為羅馬一德意志法系。屬於這個法系的除法、德兩國外,還有奧地利、比利時、荷蘭、義大利、瑞士、西班牙、明治維新後的日本以及亞、非、拉部分法語國家或地區的法律。

熱點內容
紅古區司法局 發布:2025-10-13 06:26:15 瀏覽:464
刑事訴訟法自考資料 發布:2025-10-13 06:22:26 瀏覽:582
北碚法學會 發布:2025-10-13 06:09:07 瀏覽:89
公司公車規章制度 發布:2025-10-13 05:55:01 瀏覽:782
南京大學2018法律碩士面試成績 發布:2025-10-13 05:44:19 瀏覽:929
物業管理條例培訓目的 發布:2025-10-13 05:43:39 瀏覽:479
會計職業道德修養含義 發布:2025-10-13 05:43:01 瀏覽:843
依法治稅報告 發布:2025-10-13 05:42:52 瀏覽:340
環境法是行政法嗎 發布:2025-10-13 05:11:06 瀏覽:492
勞動合同法曾湘泉 發布:2025-10-13 05:05:58 瀏覽: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