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事件
1. 行政法的事件`急~!!
2002年8月13日,某市星光大酒店接待了一批「特殊客人」。這些客人用他們自帶的秤稱了他們所點的海鮮後,亮出了工作證:市質量技術監督局,並指出,他們的海鮮缺斤少兩。檢查結束後,拿出一張臨時手寫的便條式的檢查證明要求店方簽字,店方覺得事態嚴重,沒有簽。店方解釋稱是廚師抓海鮮時將兩個包廂的海鮮搞混了,並讓廚師親自向檢查人員解釋。8月24日,市質量技術監督局舉行了一個新聞發布會,指出經過明查暗訪,發現多家賓館、酒樓的海鮮缺斤少兩,並指出,按銷售單價計算,星光大酒店一次剋扣消費者金額最多。各大媒體對此紛紛作了報道。星光成了眾矢之的。9月15日,星光大酒店以市質量技術監督局認定自己「故意缺斤少兩、剋扣消費者」的行為已構成行政侵權為由,要求法院判定其通報批評的行為違法,令其為星光恢復名譽、消除不良影響。
問:此案爭論的焦點是什麼?
若是作為被告應進行怎樣的辯論?
若是原告呢?他們會從哪些方面對被告的行為進行起訴呢?
答:因為該局並未對星光大酒店作出行政處罰決定,所以焦點是市質量技術監督局的行為是行政行為還是民事行為,其次才是合不合法。
作為被告在辯論中應列舉所有取得的證據,特別注意的是,應當舉證上述事件是酒店行為而非個人行為。
作為原告主要應從是廚師個人行為而非酒店行為方面進行答辯。酒店應當向人民法院起訴市質量技術監督局侵害其名譽權,請求被告為自己恢復名譽,公開道歉,並對由此給自己造成的經濟損失進行賠償。
2. 請大家用行政法基本原則評析本案例
一方面,如果交警知道當事人是無證駕駛的,總的來說警方在此案中內並無明顯過錯,如果有的容話也只是在當事人跳河後不積極失救,但是由於敘述不清難以確定警方是否施救。
道路交通安全法明確規定,無證駕駛機動車輛的處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罰款,可以並處十五日以下拘留。因此警方在當事人棄車後可以追趕,且後來已經表明不再追趕以防止其跳河。
另一方面,如果交警不知道當事人無證駕駛,只是純粹由於機動車沒有牌照而實施追趕行為造成後果的,警方在當事人棄車後仍然追趕的行為就存在一定過錯。道路交通安全法對於無牌照車輛上路的,只規定罰款和扣留車輛並無拘留的規定,所以此時的追趕行為是超出法律規定的,違反了行政合法性原則。至於行政合理性原則,根據案情敘述並無多少適用餘地。
3. 「行政命令」是法律行為還是法律事件
1.法律事件 是法律規范規定的、不以當事人的意志為轉移而引起法律關系形成、變更或消版滅的客觀事實。法律事權件可以分為社會事件和自然事件兩種。 如自然災害、人的自然出生和死亡等。 (參見,網路)
2.法律行為是指具有法律意義和屬性,能夠引起一定法律後果的行為。 (同上)
(我覺得是,法律行為。)
4. 魏則西事件涉及行政法內容分析
法律責任分析
1、關於責任范圍和因果關系
本案患者最終在細胞免疫治療過程或結束後死亡,法律上的損失包括生命喪失及在治療過程中花費的醫療費及交通費等相關經濟損失,因此法律責任討論的內容包括誰應當對患者的死亡及相關經濟損失承擔賠償責任。本文只討論民事上的賠償責任,不討論行政處罰責任。
關於患者的生命喪失,正如前文所述,本案符合「死馬當活馬醫」,也就是患者在就醫時已經處於現代醫學的無醫可救狀態,所以考察相關行為人是否應當對患者的生命喪失承擔法律責任,核心在於考察醫療行為與患者死亡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系,即細胞免疫療法是否增加了患者在特定時間死亡的概率或減少了患者的生存機會。根據現有醫學知識,患方恐怕無法證明細胞免疫治療增加了患者的死亡概率或減少了患者的生存機會,故證明二者存在因果關系的機會相當渺茫,獲得死亡賠償金的概率渺茫。
但是對於患者在治療過程中花費的超過20萬元的包括醫療費在內的經濟損失,則另當別論了。因為顯而易見,相關責任單位和責任人對患者實施的細胞免疫療法既違反倫理規范,也違反法律、規章規定,更涉嫌欺詐,存在過失也符合違約,故經濟損失應當賠償。至於是否還應當給予懲罰性賠償,就我個人意見,法律應當支持。鑒於醫療領域在多數省份尚難適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我建議國家應當統一立法,支持對醫療欺詐實施懲罰性賠償。不予懲罰性賠償,不足以遏制醫療亂象,不足以保護患者利益。
2、關於責任主體
責任主體討論三個問題,1、承包武警醫院腫瘤治療中心的莆田系某公司是否能夠成為被告,並承擔實體法上的責任?2、網路公司能夠成為被告,並承擔實體法上的責任?3、行政機關的監管責任
第一個問題,承包單位能否成為被告,並承擔實體法上的責任?
對公立醫院的科室承包,衛生部自2004年起多次發文,嚴禁公立醫院將科室單獨承包給個人或單位,但對於軍隊和武警醫院,我沒有看到公開的、完整的禁止性文件,但是即便有此類文件,其法律效力的層次也是極低的。因為涉及到一項民事行為的有效性,應當由法律作出規定,法院也很難憑借部門的一紙通知而判定一項民事行為是否有效。再說,我認為,科室承包是否違法,不影響本案相關責任人的追究。從根本上說,從世界范圍來看,大多數醫療機構只是醫生、醫生集團的執業平台,醫生、醫生集團與醫療機構之間的關系本來就是合同關系,醫療機構的義務在於判斷與其合作的醫生、醫療機構以及開展的診療項目是否具備相應法律資質。因此,根據民法「法無禁止則自由」的原則,從法律上姑且承認莆田系醫療公司承包軍隊或武警醫院的行為是合法的。在此基礎上,繼續討論承包公司能否成為被告?我認為應當區分兩種情形。
1)如果武警醫院對外明示該科室已被承包,且醫療費的收入及支出系獨立核算,則該承包單位實際上對外是獨立的民事主體,應當直接成為民事被告,獨立承擔醫療損害賠償責任;不過此種這種情形,我至今沒有遇到過。
2)如果武警醫院對外並未明示該科室已被承包,且該科室的運營收入系醫院統一核算,然後與承包公司按比例分享利益、承擔風險,因患者在訴前無法知道該科室已被承包的事實,只能以武警醫院為被告。如果訴訟過程中,醫院亦不披露科室被承包的事實,則實體法的上責任也只能由醫院承擔,醫院承擔賠償責任後,再根據承擔合同向承包公司追償。假如訴訟過程中醫院披露承包事實,則可追加承包公司為共同被告,然而根據庭審查明的過失大小與關系,在實體法上或承擔連帶責任或承擔按份責任。
第二個問題,網路公司能否成為被告,並承擔實體法上的責任?
網路公司能夠成為被告,關鍵看它的行為是否符合《廣告法》第38條的規定「廣告經營者、廣告發布者明知或者應知廣告虛假仍設計、製作、發布的,應當依法承擔連帶責任。」
競價排名屬於廣告嗎?
關於這個問題,網路法律顧問、律師、法官,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等,已從多個角度進行了論證,爭論10數年卻沒有結論。討論這個問題,離不開《廣告法》第二條對「廣告」的定義:
「本法所稱廣告,是指商品經營者或服務提供者承擔費用,通過一定媒介或形式直接或間接介紹自己所經營的商品或提供的服務的商業廣告。」
競價排名有兩個過程,第一步在網路系統內部通過關鍵詞進行競價,這一步對外不公開,不涉及介紹商品或服務;第二步是將競價獲得的帶有關鍵詞的文字或圖片內容在網路首頁上進行排名。如果說競價過程不涉及不是廣告,那麼排名的結果顯然是在網路這一公眾平台向用戶展示自己的商品和提供的服務,且這個排名不是搜索引擎的自然演算法排名,而是經收費後的按出價高低的、有目的的排名。這個排名結果不是廣告么?說不是廣告,顯然理由不充分。
網路明知或應知廣告虛假仍發布么?
這涉及對顯示在網路首頁的競價內容的判斷了,通常這部分內容不到20字,用戶在注意到這個搜索界面的20餘字後再進入相關網站。網路作為搜索引擎,無法對顯示在廣告主網站上的所有廣告內容進行審核,比如莆田系醫療公司在武警醫院網站上展示的所有關於細胞免疫療法的廣告內容,網路顯然無法知曉,也無法明知或應知。但是對於顯示在搜索界面的20字介紹,網路是否明知或應知呢?
我認為,網路作為專業引擎公司,對醫療網站的搜索展示採用了競價排名的收費模式,且這個收費是網路的主要收入來源,理應對搜索結果的20字余字左右的內容盡到審核義務。這個審核義務主要來自廣告法第38條的規定:「廣告經營者、廣告發布者明知或者應知廣告虛假仍設計、製作、發布的,應當依法承擔連帶責任。」既然廣告發布者對明知、應知廣告虛假而發布,應當承擔連帶責任,那麼法律前提是廣告發布者對廣告是否虛假承擔審核義務。此處虛假,包括應當提供廣告的證明文件而未提供,應當提供真實文件而提供了虛假文件等。
從本文第一部分「死馬當活馬醫的醫學倫理」的論述中,我們已經知道莆田系醫療公司在關於細胞免疫治療滑膜肉瘤的廣告中已經涉嫌虛假。另外廣告法第14條亦規定葯品或醫療器械廣告不得含有不科學的表示功效的斷言或保證,說明治癒率或有效率等,現在我無法知道的患者搜索到網路首頁20餘字介紹中是否包括了上述虛假內容,如果包括,則網路涉嫌《廣告法》第38條的規定的「明知或就應知廣告虛假而發布」,應當與醫院或承包公司承擔連帶責任。當然對廣告法第16條的審核義務主要在衛生行政機關和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而不在網路公司。
最後,我需要強調的是,對於葯品、醫療器械,疾病的診療方法等醫療廣告,國家應當立法禁止競價排名。因為葯品、醫療器械、診療方法等涉及生命健康,需要廣泛的臨床研究,需要專業團體的判斷,需要國家衛生部門的審核,不應當經由競價排名這種商業模式予以介紹或推廣。
第三個問題,行政機關的監管責任。
關於第三類醫療技術的監管。自2015年6月29日衛計委發布《國家衛生計生委關於取消第三類醫療技術臨床應用准入審批有關工作的通知》起,除列入負面清單的禁止類醫療技術外,國家對第三類醫療技術主要采事後監管制度。按照這一監管制度,衛計委的職責包括主要包括兩項,一是臨床研究階段的監管;二是臨床應用後即上市後的監管。監管方法包括主動監管和舉報後的監管。舉報後的及時監管應當是主要監管方法。由於是事後監管,其處罰和賠償應當嚴於事前監管,包括巨額的民事懲罰性賠償和巨額的行政罰款和刑事罰金。只有嚴厲的賠償和處罰措施,行為人才憚於法律,事後監管才能落到實處。否則對通常可帶來巨額利潤的第三類醫療技術,事後監管帶來的必定是更加猖獗的濫用。然而,目前衛計生制定了事後監管,國家法律層面卻未建立相應的民事懲罰性賠償制度。
可是縱觀「滑膜肉瘤」細胞免疫療法的全部事實經過,衛計委的監管幾乎完全是空白的。導致失監管的原因之一是,部隊醫院不在衛計委的監管范圍。由於失監管,本應由國家衛計委組織實施的細胞免疫療法臨床研究,竟然被不法醫療公司和醫療機構直接拿來作臨床應用。而在眾多醫生的不停舉報下,衛計委竟然無動於衷,無能為力。
關於廣告發布的監管。根據《廣告法》第46條和第48條的規定,醫療廣告的監管包括兩個環節, 一是發布前由衛生行政機關進行廣告審查,審查內容即《廣告法》第15-17條的規定,如第16條:「醫療、葯品、醫療器械廣告不得含有下列內容:
(一)表示功效、安全性的斷言或者保證;
(二)說明治癒率或者有效率;
(三)與其他葯品、醫療器械的功效和安全性或者其他醫療機構比較;
(四)利用廣告代言人作推薦、證明;
(五)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禁止的其他內容。」
二是工商行政管理機構對醫療廣告發布後的監管,法律依據是廣告法是第49條。可是本案對於競價排名是否屬於廣告,國家有關機關都未有結論,也就談不上任何監管了。
5. 行政法調整的僅是行政人員的行為還是調整全體公民有關行政事件的行為的
為行政法來調整對象的行政關系主要包自括四類:(1)行政管理關系。。(2)行政法制監督關系。(3)行政救濟關系。。(4)內部行政關系。在上述四種行政關系中,行政管理關系是最基本的行政關系,行政法制監督關系和行政救濟關系是由行政管理關系派生的關系,而內部行政關系則是從屬於行政管理關系的一種關系,是行政管理關系中的一方當事人——行政主體單方面內部的關系。
不僅僅是行政人員 還有行政相對人即公民。
6. 如何界定公共突發事件是否屬於行政法調整
行政法的調整對象側重於行政關系或公權關系,即主要限制和規范行政主體(回行政機關及其相對人)。答因此公共突發事件是否屬於行政法調整,主要看該事件是否有行政機關或者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參與。
但是《突發事件應對法》本身屬於部門行政法范疇,其主要規范行政相對人。
7. 以下屬於行政法律事件的是a,人的自然出生,死亡 b,吊銷企業營業執照c,沒
以下屬於行政法律事件的是(答案:AD)
A 人的自然出生、死亡 B 吊銷企業營業執照回C 沒收非法財物答D 自然災害和意 外事故
是指由行政法律規范所規定的能夠引起行政法律關系發生、變更或消滅的客觀現象或事實,簡稱法律事實。
1、法律事件是法律規范規定的、不以當事人的意志為轉移而引起法律關系形成、變更或消滅的客觀事實。法律事件可以分為社會事件和自然事件兩種。 如自然災害、人的自然出生和死亡等。
2、法律行為是指具有法律意義和屬性,能夠引起一定法律後果的行為。
8. 行政法案例
因為該局並未對星光大酒店作出行政處罰決定,所以焦點是市質量技術監督專局的行為是行政行為還是民屬事行為,其次才是合不合法。
作為被告在辯論中應列舉所有取得的證據,特別注意的是,應當舉證上述事件是酒店行為而非個人行為。
作為原告主要應從是廚師個人行為而非酒店行為方面進行答辯。酒店應當向人民法院起訴市質量技術監督局侵害其名譽權,請求被告為自己恢復名譽,公開道歉,並對由此給自己造成的經濟損失進行賠償。
9. 行政制裁措施在同一事件中只能使用一次,不能反復使用。 法律常識問題
行政處罰只是行政制裁措施的一種而已
指國家行政機關對行政違法者所實施的法律製版裁。權即根據法律或機關、企事業單位的規章制度,對犯有輕微違法失職行為但尚不夠刑事處分,或違反內部紀律的人員所採取的一種強制性措施。
行政制裁分為行政處分、行政處罰和勞動教養三種
【行政制裁措施】在同一事件中只能使用一次,不能反復使用
這句話是正確的,採取行政處罰措施,不能既罰款,又教養、又處分,只能採取其中一種
10. 近幾個月有什麼熱點事件可以成為行政法案例
去知網上搜一下行政方面的論文就可以知道熱點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