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扣押行政法

扣押行政法

發布時間: 2020-12-27 00:42:36

❶ 如何理解和適用沒收、扣押、收繳等執法手段的相關規定 詳細

"沒收、扣押、收繳"等執法手段的相關規定 "沒收、扣押"等措施,是公安機關辦理行政案件經常用到的執法手段。

2004 年1 月1 日施行的(公安機關辦理行政案件程序規定》(以下簡稱《程序規定))中,新增加了一種"收繳"措施。在具體辦案過程中,如何合法地使用這些手段,對公安民警依法辦案和依法行政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

1、沒收的概念:沒收是國家機關對違法行為人的財物強制無償收繳的一種處罰。 沒收有行政法刑法上的區別:刑法上的沒收是由司法機關依照刑法規定,對觸犯刑律的犯罪分子所給予的一種刑罰處罰;

而行政法上的沒收,是指國家行政機關依據行政管理法律和法規將違法行為人的非法所得、實施違法行為的工具和設施、違禁物品等強制無償收歸國有或封存、銷毀的一種行政處罰措施。

1996 年10 月1 日施行的《行政處罰法》第八條明確規定:"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屬於行政處罰的種類之一。

2、對《程序規定》中"沒收"概念的理解和適用。 2004 年1 月1 日起施行的(程序規定》,

通篇十五章205 條,卻沒有用單獨的章節和條文對公安機關常用的行政處罰措施和行政強制措施進一步予以明確,這給民警在理解和適用"沒收、收繳、扣押"等措施時帶來一定的難度。

《程序規定》第一條就開宗明義地指出該規定的制定依據就是《行政處罰法》及其有關法律和行政法規。

《程序規定》第177 條的規定與《行政處罰法》第53 條的規定相一致,在此就不再贅述。對於沒收措施的性質和對象,(行政處罰法》第8 條已經做出明確規定。

即"沒收"的性質是一種行政處罰措施,它與《刑法》中的"沒收財產"有著本質上的區別,也有別於其他的行政強制措施。

《行政處罰法》規定,沒收的對象只能是"違法所得和非法財物"。

因此,我們在運用《程序規定》中的沒收措施時,

就應該嚴格遵守《行政處罰法》對沒收對象的規定,只能對違反公安行政法律法規的違法行為人的"違法所得和非法財物"進行沒收。

這里的違法所得是指違反國家法律規定,採用非法手段或不正當方法所獲得的收人和利益;

(1)扣押行政法擴展閱讀:

第四十八條 在邊遠、水上、交通不便地區,行政機關及其執法人員依照本法第三十三條、第三十八條的規定作出罰款決定後,當事人向指定的銀行繳納罰款確有困難,經當事人提出,行政機關及其執法人員可以當場收繳罰款。

第四十九條 行政機關及其執法人員當場收繳罰款的,必須向當事人出具省、自治區、直轄市財政部門統一制發的罰款收據;不出具財政部門統一制發的罰款收據的,當事人有權拒絕繳納罰款。

第五十條 執法人員當場收繳的罰款,應當自收繳罰款之日起二日內,交至行政機關;在水上當場收繳的罰款,應當自抵岸之日起二日內交至行政機關;行政機關應當在二日內將罰款繳付指定的銀行。

第五十一條 當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處罰決定的,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行政機關可以採取下列措施:

(一)到期不繳納罰款的,每日按罰款數額的百分之三加處罰款;

(二)根據法律規定,將查封、扣押的財物拍賣或者將凍結的存款劃撥抵繳罰款;

(三)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第五十二條 當事人確有經濟困難,需要延期或者分期繳納罰款的,經當事人申請和行政機關批准,可以暫緩或者分期繳納。

第五十三條 除依法應當予以銷毀的物品外,依法沒收的非法財物必須按照國家規定公開拍賣或者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處理。

罰款、沒收違法所得或者沒收非法財物拍賣的款項,必須全部上繳國庫,任何行政機關或者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截留、私分或者變相私分;

財政部門不得以任何形式向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行政機關返還罰款、沒收的違法所得或者返還沒收非法財物的拍賣款項。

第五十四條 行政機關應當建立健全對行政處罰的監督制度。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行政處罰的監督檢查。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行政機關作出的行政處罰,有權申訴或者檢舉;行政機關應當認真審查,發現行政處罰有錯誤的,應當主動改正。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人大網-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❷ 行政法上扣押扣留區別

扣押:形容對事物的封閉狀態,拘禁或扣留。如:被警察扣押的人。
扣留:用強制手段把人或財物留住不放。如:扣留一個有犯罪嫌疑的人。
也就是說扣押比扣留行為上更具法律強制性。
扣留(封存)與扣押(查封),都是行政執法機關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對違法行為嫌疑人的財物所採取的一種行政強制措施。

❸ 根椐行政法強制規定,屬於行政強制執行方式的是哪些

請參見行政強製法的規定:
第九條行政強制措施的種類:

(一)限制公民人身自由;

(二)查封場所、設施或者財物;

(三)扣押財物;

(四)凍結存款、匯款;

(五)其他行政強制措施。

❹ 關於行政法的問題,行政法規到底有沒有拘留權

行政法抄規沒有拘留襲權,《行政處罰法》第10條規定,行政法規可以設定除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行政處罰。行政拘留是行政法規之外的法律賦予的。
行政拘留是一種重要的也是常見的行政處罰的種類。行政拘留是指法定的行政機關(專指公安機關)依法對違反行政法律規范的人,在短期內限制人身自由的一種行政處罰。行政拘留是最嚴厲的一種行政處罰,通常適用於嚴重違反治安管理但不構成犯罪,而警告、罰款處罰不足以懲戒的情況。因此法律對它的設定及實施條件和程序均有嚴格的規定。行政拘留裁決權屬於縣級以上公安機關;期限一般為10日以內,較重的不超過15日;行政拘留決定宣告後,在申請復議和行政訴訟期間,被處罰的人及其親屬找到保證人或者按規定交納保證金的,可申請行政主體暫緩執行行政拘留。行政拘留不同於刑事拘留和司法拘留。

❺ 查封扣押屬於行政處罰嗎

不屬於,查封、扣押屬於行政強制措施。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強製法》

第九條 行政強制措施的種類:

(一)限制公民人身自由;

(二)查封場所、設施或者財物;

(三)扣押財物;

(四)凍結存款、匯款;

(五)其他行政強制措施。

第十條 行政強制措施由法律設定。尚未制定法律,且屬於國務院行政管理職權事項的,行政法規可以設定除本法第九條第一項、第四項和應當由法律規定的行政強制措施以外的其他行政強制措施。

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規,且屬於地方性事務的,地方性法規可以設定本法第九條第二項、第三項的行政強制措施。法律、法規以外的其他規范性文件不得設定行政強制措施。

(5)扣押行政法擴展閱讀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第八條 行政處罰的種類:

(一)警告;

(二)罰款;

(三)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

(四)責令停產停業;

(五)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暫扣或者吊銷執照;

(六)行政拘留;

(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行政處罰。

第九條 法律可以設定各種行政處罰。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處罰,只能由法律設定。

第十條 行政法規可以設定除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行政處罰。法律對違法行為已經作出行政處罰規定,行政法規需要作出具體規定的,必須在法律規定的給予行政處罰的行為、種類和幅度的范圍內規定。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強製法》


❻ 行政拘留法是行政法嗎

目前,我國沒有行政拘留法。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等行政法律規定了行政處罰的強制性措施。

❼ 行政法上的扣押與罰款是一個性質嗎

扣押與罰款不是一個性質。

扣押是行政強制措施的一種,具體規定在《行政強製法回》和某些特別行政法中答,而罰款是行政處罰的一種,具體規定在《行政處罰法》中和某些特別行政法中。

二者的具體區別在於:

第一,扣押作為行政強制措施具有臨時性、期限性,扣押終究要解除的,如城管執法中將違法佔道行為人的三輪車扣押,這個最長時間是30天,而罰款作為行政處罰具有終局性。

第二,扣押的目的具有預防性,是為防止違法行為人繼續違法行為或防止轉移財產或逃跑或避免最終的行政處罰難以執行等而臨時限制行為人的財產或證件,如上述扣押三輪車是為防止行為人繼續違法行為;交警發現酒駕後而扣押司機的駕駛證,是為最終行政處罰(吊銷或暫扣駕駛證)能夠順利執行,而罰款具有制裁性,是對違法行為人最終的一種處罰。

第三,扣押在很多時候會自然轉為罰款的執行,二者是有緊密聯系的。行政機關在行政執法過程中扣押行為人財產,往往成為後期對行為人行政處罰(罰款)執行的來源。即將扣押的財產拍賣、變賣以抵繳罰款。

綜上所述,扣押和罰款是兩種不同性質的行政行為。但二者的共同點是都是具體行政行為,都是可訴的。

❽ 哪些行政機關具有查封、扣押權

樓主你好:有公安機關.稅務機關.海關.工商行政機關.

熱點內容
社會企業慈善法 發布:2025-10-13 03:51:56 瀏覽:468
外國人法律援助 發布:2025-10-13 03:42:02 瀏覽:654
民事訴訟法解釋102條 發布:2025-10-13 03:28:45 瀏覽:205
法治要公正 發布:2025-10-13 03:27:12 瀏覽:507
剛換工作就懷孕了有沒有違反勞動法 發布:2025-10-13 03:26:37 瀏覽:374
刑法完善論 發布:2025-10-13 03:21:11 瀏覽:789
通州人民法院立案 發布:2025-10-13 03:19:30 瀏覽:71
運輸公司的安全管理規章制度 發布:2025-10-13 03:16:32 瀏覽:532
刑法高分突破講義 發布:2025-10-13 03:16:31 瀏覽:818
教育部規定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10-13 02:41:31 瀏覽: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