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行政法
Ⅰ 煙草專賣行政處罰程序規定的法律責任
第六十五條 煙草專賣行政主管部門實施行政處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級煙草專賣行政主管部門責令改正,可以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一)沒有法定的行政處罰依據的;
(二)擅自變更行政處罰種類、幅度的;
(三)違反法定的行政處罰程序的;
(四)違法委託其他單位或者個人實施行政處罰的。
第六十六條 煙草專賣行政主管部門違反本規定自行收繳罰款的,由上級煙草專賣行政主管部門責令改正,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六十七條 煙草專賣行政主管部門截留、私分或者變相私分罰款、變賣款、沒收的違法所得或者煙草專賣品的,理應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應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執法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索取或者收受他人財物、將收繳的罰款據為己有,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六十八條 煙草專賣行政主管部門違法實施檢查等執法措施,給公民人身或者財產造成損害、給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造成損失的,應當依法予以賠償;應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理應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六十九條 煙草專賣行政主管部門對應當依法移送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的案件不移送,以行政處罰代替刑罰的,由上級煙草專賣行政主管部門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給予行政處分;徇私舞弊、包庇縱容違法行為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七十條 執法人員玩忽職守,對應當予以制止和處罰的違法行為不予制止、處罰,致使公共利益或者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對於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Ⅱ 銷售非法生產的煙草專賣品應承擔何種法律責任
本網站訊 所謂非法生產的煙草專賣品是指未取得國務院煙草專賣行政主管內部門批准核發的煙草容專賣生產企業許可證的企業所生產的煙草製品、卷煙紙、濾嘴棒、煙用絲束和煙草專用機械,同時還包括領有煙草專賣生產企業許可證的企業,超越國務院煙草專賣行政主管部門下達的計劃所生產的上述五類產品。銷售非法生產的煙草專賣品,不僅直接侵害了合法的煙草專賣品生產企業和廣大消費者的利益,而且對國家煙草生產的計劃管理和煙草市場的正常秩序造成了嚴重沖擊。特別是銷售非法生產的卷煙紙、濾嘴棒、煙用絲束和煙草專用機械的行為,使假冒卷煙的泛濫具備了物質條件,危害更大。因此,對這類違法行為必須嚴厲打擊。
依照《煙草專賣法實施條例》第六十二條規定,對於銷售非法生產的煙草專賣品的行為,首先,由煙草專賣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銷售,不得繼續進行違法活動;其次,沒收違法所得,即銷售非法生產的煙草專賣品所取得的利潤;再次,處以罰款,數額是違法銷售總額20%以上50%以下。同時,還要將違法行為人未來得及銷售的非法生產的煙草專賣品予以銷毀。
《煙草專賣行政處罰程序規定》(規章)第七條
縣級煙草專賣行政內主管容部門管轄本轄區內發生的案件。
地市級煙草專賣行政主管部門管轄本轄區內發生的有重大影響的案件。
省、自治區、直轄市煙草專賣行政主管部門管轄本轄區內發生的重大、復雜案件。
國務院煙草專賣行政主管部門管轄在全國范圍內有重大影響的案件。
根據上述規定,只能是縣級以上煙草專賣行政主管部門有行政處罰權,且屬於行政處罰主體。
Ⅳ 煙草行政執法機關封存物品,依據什麼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法律) 第三十七條 行政機關在調查或者進行檢查時,執法人員不得少於兩人,並應當向當事人或者有關人員出示證件。當事人或者有關人員應當如實回答詢問,並協助調查或者檢查,不得阻撓。詢問或者檢查應當製作筆錄。
行政機關在收集證據時,可以採取抽樣取證的方法;在證據可能滅失或者以後難以取得的情況下,經行政機關負責人批准,可以先行登記保存,並應當在七日內及時作出處理決定,在此期間,當事人或者有關人員不得銷毀或者轉移證據。
執法人員與當事人有直接利害關系的,應當迴避。
《煙草專賣行政處罰程序規定》(規章)第三十二條 在證據可能滅失或者以後難以取得的情況下,經本煙草專賣行政主管部門負責人批准,可以依法對與涉嫌違法行為有關的證據進行先行登記保存。
煙草專賣行政主管部門先行登記保存證據,應當出具先行登記保存通知書,由執法人員、當事人簽字或者以其他方式確認後,分別交當事人和本煙草專賣行政主管部門。當事人若拒絕確認或者不在場的,應當有二名以上見證人在場確認;見證人不足二名或者拒絕確認的,執法人員應當在先行登記保存通知書上註明情況並簽字。
先行登記保存期間,任何人不得銷毀或者轉移先行登記保存的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