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勞動法勞務派遣新規定

勞動法勞務派遣新規定

發布時間: 2020-12-27 10:20:02

❶ 新勞動法關於勞務工的新規定是什麼

新勞動法對於派遣的新規定
關鍵詞:新派遣法、派遣、勞務派遣、人事代理、社保代理、濟南派遣
第五十七條 勞務派遣單位應當依照公司法的有關規定設立,注冊資本不得少於五十萬元。

第五十八條 勞務派遣單位是本法所稱用人單位,應當履行用人單位對勞動者的義務。勞務派遣單位與被派遣勞動者訂立的勞動合同,除應當載明本法第十七條規定的事項外,還應當載明被派遣勞動者的用工單位以及派遣期限、工作崗位等情況。
勞務派遣單位應當與被派遣勞動者訂立二年以上的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按月支付勞動報酬;被派遣勞動者在無工作期間,勞務派遣單位應當按照所在地人民政府規定的最低工資標准,向其按月支付報酬。
第五十九條 勞務派遣單位派遣勞動者應當與接受以勞務派遣形式用工的單位(以下稱用工單位)訂立勞務派遣協議。勞務派遣協議應當約定派遣崗位和人員數量、派遣期限、勞動報酬和社會保險費的數額與支付方式以及違反協議的責任。
用工單位應當根據工作崗位的實際需要與勞務派遣單位確定派遣期限,不得將連續用工期限分割訂立數個短期勞務派遣協議。
第六十條 勞務派遣單位應當將勞務派遣協議的內容告知被派遣勞動者。
勞務派遣單位不得剋扣用工單位按照勞務派遣協議支付給被派遣勞動者的勞動報酬。
勞務派遣單位和用工單位不得向被派遣勞動者收取費用。

第六十一條 勞務派遣單位跨地區派遣勞動者的,被派遣勞動者享有的勞動報酬和勞動條件,按照用工單位所在地的標准執行。
第六十二條 用工單位應當履行下列義務:
(一)執行國家勞動標准,提供相應的勞動條件和勞動保護;
(二)告知被派遣勞動者的工作要求和勞動報酬;
(三)支付加班費、績效獎金,提供與工作崗位相關的福利待遇;
(四)對在崗被派遣勞動者進行工作崗位所必需的培訓;
(五)連續用工的,實行正常的工資調整機制。
用工單位不得將被派遣勞動者再派遣到其他用人單位。
第六十三條 被派遣勞動者享有與用工單位的勞動者同工同酬的權利。用工單位無同類崗位勞動者的,參照用工單位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崗位勞動者的勞動報酬確定。
第六十四條 被派遣勞動者有權在勞務派遣單位或者用工單位依法參加或者組織工會,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第六十五條 被派遣勞動者可以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條、第三十八條的規定與勞務派遣單位解除勞動合同。
被派遣勞動者有本法第三十九條和第四十條第一項、第二項規定情形的,用工單位可以將勞動者退回勞務派遣單位,勞務派遣單位依照本法有關規定,可以與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
第六十六條 勞務派遣一般在臨時性、輔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崗位上實施。

第六十七條 用人單位不得設立勞務派遣單位向本單位或者所屬單位派遣勞動者。

❷ 《勞動合同法》對勞務派遣用工是如何規定的

1、法律明確了用工單位應當履行的義務。《勞動合同法》第62條規定的用人單位內的義務主要容包括用工單位應當執行國家勞動標准,提供相應的勞動條件和勞動保護;告知被派遣勞動者的工作要求和勞動報酬;支付加班費、績效獎金,提供與工作崗位相關的福利待遇;對在崗被派
遣勞動者進行工作崗位所必需的培訓;連續用工的,實行正常的工資調整機制;應當按照勞務派遣協議使用被派遣勞動者,不得將被派遣勞動者再派遣到其他用人單位。
2、規定用工單位與勞務派遣單位承擔連帶責任。為防止用工單位規避勞動保障法律法規,促使用工單位只有在真正符合社會化分工需要時才採用勞務派遣形式用工,並且與規范的勞務派遣單位合作、督促勞務派遣單位依法履行義務,《勞動合同法》規定,在被派遣勞動者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用工單位與勞務派遣單位承擔連帶賠償責任。這一連帶責任的規定,將使企業採用勞務派遣用工的風險大幅度增加,勞務派遣用工方式分散法律風險的作用盪然無存。

❸ 新勞動法勞務派遣員工滿幾年可以轉正嗎

在法律上沒有規定勞務派遣員工轉正的條例

根據《勞動派遣暫行規定》第四條,用工企業應當嚴格控制派遣用工數量,使用的被派遣勞動者數量不得超過其用工總量的10%。目前勞務派遣員工轉正還是要看用工單位的相關規定執行。

(3)勞動法勞務派遣新規定擴展閱讀

勞務派遣用工是中國企業用工的補充形式,只能在臨時性、輔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崗位上實施。

為解決勞務派遣工同工不同酬、同崗不同權,社保福利待遇低,沒有職業培訓,職業發展受限等問題,打擊違反臨時性、輔助性、替代性的「三性」規定,濫用派遣制度等違法行為問題,作為貫徹落實《勞動合同法》的一項重要舉措,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研究起草了《勞務派遣暫行規定》(原名為《勞務派遣若干規定》),共7章、29條內容,主要就明確勞務派遣用工比例、輔助性崗位的確定程序、跨地區勞務派遣的社會保險、禁止「假外包真派遣」等重要內容作出規定。同時,《勞務派遣暫行規定》也對勞動合同、勞務派遣協議的訂立、履行、解除和終止以及相應的法律責任等加以明確。

勞務派遣工與正式職工的待遇差距實際上就是工作過程中存在的最大安全事故隱患,從長遠發展來看,不利於用工單位的長治久安。

勞務派遣工無限擴大不利於擴大黨的執政基礎。縮小貧富差距 應先把《勞務派遣暫行規定》貫徹落實到位,最終實現同工同酬。拒絕區別對待,規范勞務派遣,抵制勞務外包,外委。

❹ 關於新勞動合同法和勞務派遣的問題

我國勞動合同法對勞務派遣作了專門規定,結束了我國勞務派遣無法可依的歷史。
長期以來,由於我國勞務派遣單位的市場地位不明確,經營資質缺乏審批程序,多數勞務派遣組織與勞務承包或勞務中介混為一體,無序競爭和侵犯被派遣勞動者權益的情況較為普遍。
許多用人單位假借勞務派遣之名長期使用勞動者卻不與之簽訂勞動合同,藉此不給勞動者辦理社會保險;有的勞務派遣單位擅自剋扣被派遣勞動者的工資;更有甚者,某些用人單位還將其長期僱用的員工派遣到勞動中介部門,搞所謂的「逆向派遣」。
勞動合同法規定勞務派遣的目的,在於明確勞務市場主體的地位及權利義務,規范勞務市場秩序,維護被派遣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一、嚴格勞務市場准入,明確市場主體地位 勞動合同法第五十七、五十八條分別規定了勞務派遣單位的市場准入條件和市場主體地位,適當提高了勞務市場准入的門檻和勞務派遣單位的賠償責任,這對勞動者維權無疑是有利的。
勞動合同法施行後,一大批沒有勞務派遣資質的單位將被逐出勞務市場,勞務市場秩序將逐步得以規范。
勞務派遣是通過三方主體(用人單位、被派遣勞動者、用工單位)分別簽訂兩份合同(勞動合同、勞務派遣協議)來實現的。
依照勞動合同法第五十八、五十九條的規定,適格的勞務派遣單位必須履行簽約義務。
首先,要求它履行用人單位對勞動者的義務,與被派遣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使被派遣勞動者成為勞務派遣單位的員工,向被派遣勞動者支付勞動報酬和社會保險費,從而解決了勞動者在勞務派遣單位「空掛」的問題。
然後,勞務派遣單位再與用工單位簽訂勞務派遣協議,明確雙方的權利義務和違約責任,依約將其員工派往用工單位從事勞務。
長期以來,勞務派遣用工模式使用工單位成本下降,許多被派遣勞動者的利益受到侵害。
勞動合同法的施行,無疑將使這一龐大的勞動者群體取得了明確的法律地位,為其維權提供了法律保障。
二、明確被派遣勞動者的權利 依據勞動合同法第五章第二節的規定,被派遣勞動者享有以下五項權利:一是依法簽訂和解除勞動合同的權利。
過去被派遣勞動者的此項權利往往被忽視。
現在他們依法有權要求與用人單位簽訂勞動合同,享受合同規定的權利,獲得勞動保障。
一旦勞務派遣單位違約,勞動合同就會成為維權的依據;二是按月領取勞動報酬的權利。
勞動合同法規定用人單位不得延期發放或者剋扣被派遣勞動者的勞動報酬,勞務派遣單位跨地區派遣勞動者的,被派遣勞動者享有的勞動報酬和勞動條件,按照用工單位所在地的標准執行。
該規定為解決勞資雙方現存的突出問題提供了依據,對維系和諧穩定的勞動關系十分重要;三是知情權。
知情權是被派遣勞動者維權的前提。
被派遣勞動者有權知道自己被派往什麼用工單位、派遣期限、工作崗位,以及勞動派遣協議約定的勞動報酬、社會保險費的數額與支付方式等;四是同工同酬的權利。
被派遣勞動者在用工單位不是「二等公民」,他們享有與用工單位的勞動者同工同酬的權利,不得受到歧視或實行差別待遇;五是參加或組織工會的權利。
被派遣勞動者有權在勞務派遣單位或者用工單位依法參加或者組織工會,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三、建立勞務派遣監管和賠償制度 為加大行政監管力度,制止侵害被派遣勞動者權益的行為,勞動合同法第七十四條明確規定了相關行政部門的監管職權和法律責任。
這對勞務派遣單位違反勞動合同侵害被派遣勞動者權益的違法行為是一種有效制約,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關注民生的立法意圖。
勞動合同法第九十二、九十五條分別引入連帶責任機制和國家賠償機制,對維護被派遣勞動者權益構成「三保險」,從而加大了維護被派遣勞動者權益的力度。
雖然用工單位與被派遣勞動者之間沒有合同關系,但用工單位是派遣勞務的直接受益者。
實踐中存在著用工單位違反勞務派遣協議的情況。
例如,拖欠勞務派遣單位勞務費,直接影響被派遣勞動者的權益。
在此情況下,用工單位承擔的是一種法定賠償責任而非違約責任。
在連帶責任下,被派遣勞動者既可以請求勞務派遣單位和用工單位共同賠償其遭受的損失,也可請求其中任何一個賠償主體賠償自己的全部損失。
相關行政部門違法行政或者不作為,造成被派遣勞動者損害的,也要承擔賠償責任。
四、對勞務派遣崗位的限制 勞動合同法借鑒國外的立法經驗,結合我國國情,對勞務派遣崗位做了適當限制。
勞動合同法第六十六條規定,「勞務派遣一般在臨時性、輔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崗位上實施。
」這樣規定的目的是盡量降低因勞務派遣付出的成本,促進用工單位直接與被派遣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使勞務派遣成為單位用工的必要補充。
不少歐洲國家針對勞動力派遣制定了專門法律。
日、英、德、法等國法律均允許採用勞動力派遣的用工形式,但對哪些企業、哪些部門、哪些工種可以採用這一形式做了限制。
譬如,法國法律規定,勞動力派遣只可適用於那些臨時性、季節性的崗位,而不能不加限制地擴大到整個製造業或者其他行業。
由此看出,我國勞動合同法第六十六條的規定符合國際通行做法。
五、勞務派遣立法與相關司法解釋的關系 2006年8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作出《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二)》,其中第十條規定:「勞動者因履行勞動力派遣合同產生勞動爭議而起訴,以派遣單位為被告;爭議內容涉及接受單位的,以派遣單位和接受單位為共同被告。
」這里的「勞動力派遣」即「勞務派遣」,「接受單位」即「用工單位」。
本條解釋是為貫徹勞動法,解決司法實踐中出現的相關勞動爭議而作出的程序性規定,勞動合同法關於勞務派遣的規定屬於實體性規定,二者是相輔相成的,在審判實踐中應綜合適用。
尤其是在勞務派遣單位與用工單位依法承擔連帶責任的情形下,將勞務派遣單位和用工單位列為共同被告是必要的。
勞務派遣的法律用語應與勞動合同法的表述相一致。

❺ 2013年最新勞動法中國家規定的勞務派遣比列是多少呢

用工單來位應當嚴格控制源勞務派遣用工數量,使用的被派遣勞動者數量不得超過其用工總量的10%。
《勞務派遣暫行規定》
第四條 用工單位應當嚴格控制勞務派遣用工數量,使用的被派遣勞動者數量不得超過其用工總量的10%。
前款所稱用工總量是指用工單位訂立勞動合同人數與使用的被派遣勞動者人數之和。
計算勞務派遣用工比例的用工單位是指依照勞動合同法和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可以與勞動者訂立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

❻ 勞務派遣可以規避《勞動法》中的哪些條例

2007年6月29日,《新勞動合同法》通過,其中關於勞務派遣的內容最終定格,其中很多條款對用人單專位和用工單屬位都存在不小的影響。

第五十八條 勞務派遣單位應當與被派遣勞動者訂立二年以上的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按月支付勞動報酬;被派遣勞動者在無工作期間,勞務派遣單位應當按照所在地人民政府規定的最低工資標准,向其按月支付報酬。第六十條規定,「 ……,勞務派遣單位不得剋扣用工單位按照勞務派遣協議支付給被派遣勞動者的勞動報酬。勞務派遣單位和用工單位不得向被派遣勞動者收取費用」。這里又斬斷了勞務派遣單位亂收費之後。結合上述五十八條的內容,專家分析,「用人單位使用勞務派遣用工的預期利益與以前相比,將大為降低,勞務派遣用工的市場規模也將縮小。」

第六十二條 用工單位應當履行下列義務

  1. 告知被派遣勞動者的工作要求和勞動報酬;

  2. 支付加班費、績效獎金,提供與工作崗位相關的福利待遇;……

    第六十三條 被派遣勞動者享有與用工單位的勞動者同工同酬的權利。用工單位無同類崗位勞動者的,參照用工單位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崗位勞動者的勞動報酬確定。

❼ 勞動法2015年勞務派遣新規定 。什麼是勞務派遣的定義勞務派遣用工形式怎樣界定

1、勞動派遣是指由勞務派遣機構與派遣勞工訂立勞動合同,並支付報酬,把勞動者內派向其他用工單位,容再由其用工單位向派遣機構支付一筆服務費用的一種用工形式;
2、勞動合同用工是中國的企業基本用工形式。勞務派遣用工是補充形式,只能在臨時性、輔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崗位上實施;
3、法律依據《勞動合同法》
第六十六條 勞動合同用工是我國的企業基本用工形式。勞務派遣用工是補充形式,只能在臨時性、輔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崗位上實施。
前款規定的臨時性工作崗位是指存續時間不超過六個月的崗位;輔助性工作崗位是指為主營業務崗位提供服務的非主營業務崗位;替代性工作崗位是指用工單位的勞動者因脫產學習、休假等原因無法工作的一定期間內,可以由其他勞動者替代工作的崗位。
用工單位應當嚴格控制勞務派遣用工數量,不得超過其用工總量規定的比例,具體比例由國務院勞動行政部門規定。
第六十七條 用人單位不得設立勞務派遣單位向本單位或者所屬單位派遣勞動者。

❽ 新勞動法有規定,勞動派遣員工在國企可以轉正不違法嗎

勞動者的工作單位的勞動關系由勞務派遣公司變更為實際的工作單位,那麼也是合法的,只要雙方協商一致就可以的。

一般經省市勞動人事部門廳批准可成立專業的人力資源服務公司,主營業務有人力資源外包,人力資源派遣以及通過招聘網為企業提供人才的供應信息,為個人提供求職登記,推薦工作;

同時也為企業提供代理招聘會的舉辦,法律法規的咨詢等工作。


(8)勞動法勞務派遣新規定擴展閱讀

《勞動合同法》首次在法律上對勞務派遣用工方式進行了規范,同時提出了勞務派遣「三原則」,即勞務派遣一般在臨時性、輔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崗位上實施。

第三條

訂立勞動合同,應當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願、協商一致、誠實信用的原則。依法訂立的勞動合同具有約束力,用人單位與勞動者應當履行勞動合同約定的義務。

第四條

用人單位應當依法建立和完善勞動規章制度,保障勞動者享有勞動權利、履行勞動義務。

用人單位在制定、修改或者決定有關勞動報酬、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勞動安全衛生、保險福利、職工培訓、勞動紀律以及勞動定額管理等直接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項時,應當經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全體職工討論,提出方案和意見,與工會或者職工代表平等協商確定。

在規章制度和重大事項決定實施過程中,工會或者職工認為不適當的,有權向用人單位提出,通過協商予以修改完善。

用人單位應當將直接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和重大事項決定公示,或者告知勞動者。

目前勞務派遣員工轉正還是要看用工單位的相關規定執行。勞務派遣是一種合法的用工形式,並不會取消,也不會將這些員工全部轉正。只要公司和派遣工協商好都可以走正規程序轉正。

❾ 新勞動法是否適用於勞務派遣工

勞動合同法專門有一節共十一條講勞務派遣的有關規定,根據你所講的情況版,1、勞動合同法第權六十七條規定,"用人單位不得設立勞務派遣單位向本單位或者所屬單位派遣勞動者.就是力圖解決你所講的問題,所屬單位可以理解為:一是母公司與子公司的關系;二是集團公司與下屬公司的關系;三是也可以理解為具有關聯性質的公司關系.2、第六十六條對勞務派遣適用范圍進行了規定,只適用與在臨時性、輔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崗位上實施。另外,第六十三條還賦予了被派遣勞動者與用工單位的勞動者同工同酬的權利。不過這一條好像有點畫餅充飢的味道,真正很難做好,當然,這一切都要等到2008年以後,以及勞動合同法的執行力度如何,很多東西我們還有待觀察。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❿ 新勞動法 勞務派遣

你屬於勞務派遣性質,不是廠方與你續簽合同,應該是按《勞動合同法》第五十內八條規定:
勞務派遣容單位應當與被派遣勞動者訂立二年以上的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按月支付勞動報酬;被派遣勞動者在無工作期間,勞務派遣單位應當按照所在地人民政府規定的最低工資標准,向其按月支付報酬。
如果勞務派遣單位要解除你的合同,這種情形是有經濟補償,應當由用人單位即勞務派遣單位支付給你。
經濟補償的標準是:
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熱點內容
勞動法第三十八條第二項 發布:2025-10-12 21:46:25 瀏覽:104
行政法規全國人大備案 發布:2025-10-12 21:37:14 瀏覽:411
司法鑒定案號 發布:2025-10-12 21:34:47 瀏覽:34
經濟法托運單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5-10-12 21:19:22 瀏覽:37
經濟法結算卡 發布:2025-10-12 21:16:52 瀏覽:690
檢查公共法律服務建設 發布:2025-10-12 21:02:03 瀏覽:576
浙江在職法律碩士報銷 發布:2025-10-12 20:50:38 瀏覽:119
長安區法院院長 發布:2025-10-12 20:38:05 瀏覽:625
李桂英律師 發布:2025-10-12 20:38:05 瀏覽:190
2018華僑大學法律碩士最低分 發布:2025-10-12 20:37:55 瀏覽: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