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行政法條競合

行政法條競合

發布時間: 2020-12-27 12:02:07

行政法法條競合如何處理

受家長委託,帶我班7個學生在生活園吃飯和學習,學生年齡6到7歲,中午10點40時到下午放學一切由老師照顧,每個學生400元交150生活費剩下做兩位老師的辛苦費,該受到何種處分

⑵ 在法律適用中,當涉及不同部門法之間的法條競合問題,其法律適用的規則是:

ABD正確
A 刑事責任有可能是以民事責任來實現的
B 刑事責任優於行政責任
C 刑事責任優遇\於民事責任
D《行政處罰法》第7條第2款規定:「違法行為構成犯罪,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不得以行政處罰代替刑事處罰」。

⑶ 同一行為觸犯兩種以上法律如何行政處罰

你的提問,三言二語還真闡述不清楚。


一行為違反數法條(或兩種以上法律)如何實施行政處罰

一行為違反數法條如何處罰問題,在《行政處罰法》中主要體現為第24條,即「對當事人的同一個違法行為,不得給予兩次以上罰款的行政處罰」。但該條款僅是從禁止重復罰款角度予以規范,對一行為違反數法條時應如何實施行政處罰並未明確。討論此問題,應從以下問題入手:

首先是如何界定「同一個行政違法行為」?

其次是「一行為違反數法條」具體包括哪幾種情形?

最後才是針對具體情形,分別應如何適用法律實施行政處罰?

一、「同一個行政違法行為」的界定

「同一個行政違法行為」應當是指「法律上的一行為」,而不是指「自然上的一行為」。

由於行政處罰與刑罰有一定的銜接性,不妨參照刑法理論中有關「一行為與數行為」的判定標准來分析此問題:

凡只能充分滿足一個行政違法構成要件的行為,就是「一個行政違法行為」;

能分別獨立、完整地充分滿足數個行政違法構成要件的行為,就應認定為「數個行政違法行為」。

「法律上的一行為」,可能由一個「自然上的行為」構成,也可能由數個「自然上的行為」基於法律的規定或者社會一般觀念結合而成。但是,一個「自然上的行為」卻不可能同時構成數個「法律上的行為」。具體的某種行政違法行為的構成要件,要結合相關法條的具體規定來判斷。

例如,《無照經營查處取締辦法》中的無照經營,包含了「未依法取得營業執照和(或)許可證、批准文件」的消極不作為,和「實施了相關經營活動」的積極作為這兩個「自然上的行為」;

又如《商標法》第52條第三項所規定的「偽造他人注冊商標標識」行為,也要求同時具備「未經商標注冊人許可」的消極不作為,和「製造與他人注冊商標標識相同的標識」的積極作為。就無證照印製假冒他人注冊商標標識行為而言,表面上看同時構成了「無照經營」和「偽造他人注冊商標標識」,但構成這兩個違法行為所必須的積極作為要件卻是重合的,都是「印製與他人注冊商標標識相同的標識」,也就不能分別獨立、完整地充分滿足上述兩個違法行為構成要件。因此,無證照印製假冒他人注冊商標標識行為,只是一個違法行為,不過同時違反了數個法條。

二、「同一個行政違法行為」的分類 我們仍參照刑法理論來分析:

(一)單純的一個行政違法行為,即只違反一個行政管理法條。由於行政管理的繁雜和執法主體多樣,這種情形其實也不多。

(二)實質上的一個行政違法行為。是指看起來是數個行政違法行為,但實質上僅是一個行政違法行為。包括:

1、持續性或繼續性違法。指出於一個概括的過錯,實施的行為及其引起的違法狀態在一定的時間、空間上處於持續或繼續狀態,沒有間斷,法律對其評價為一個行政違法行為。如某人從A地到B地超載駕駛。持續性違法,可能僅違反一個法條,也可能違反數法條。

2、法條競合違法。指一行為同時違反數個法條,數法條對該行為規定了不同的法律後果,或者規定了不同的行政執法主體,而且數法條之間在調整對象上存在必然的交叉、包含乃至重疊的包容關系。法條包容關系分兩種:一是完全包容,即數法條在調整對象上具有包含乃至重疊的重合關系,簡稱法條重合;二是部分包容,即數法條在調整對象上具有交叉關系,也稱法條交叉。

3、想像競合違法。指一行為同時違反數法條,但數法條之間不存在必然的包容關系。法條之間是否存在必然的包容關系,是想像競合與法條競合的區別關鍵。例如,《無照經營查處取締辦法》有關無照經營的規定,與《商標法》有關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規定,法條本身之間並無必然的包容關系。因此,無證照印製假冒他人注冊商標標識行為,是「無照經營」與「商標侵權」的想像競合而非法條競合。

(三)數行為而法定為一個行政違法行為。

指本來符合數個行政違法行為構成要件,但法律將其規定為一個行政違法行為。如,《治安管理處罰法》第43條第一款對「毆打他人或者故意傷害他人身體」設定了處罰,第二款第三項又對「多次毆打、傷害他人」設定了更重的處罰。「多次毆打、傷害他人」。此類情形,一般存在法條競合的問題。

(四)數行為而在處理上作為一個行政違法行為。主要包括:

1、連續違法。指行為人基於一個概括的過錯,連續實施性質相同的數個違法行為。連續違法在時間上有間斷。在刑法上,連續犯按一罪處斷。根據我國《行政處罰法》第29條的規定,違法行為有連續狀態的,(行政處罰追究時效)從行為終了之日起計算。因此,對連續違法,我國也是按一個行政違法行為從重處理的。」

2、牽連違法。指以實施一個違法行為為目的,但其手段行為或結果行為又分別構成其他行政違法行為。其特徵:一是實施了數個行為,且數個行為分別構成了不同的行政違法行為;二是數個行為之間具有目的行為與手段(方法)行為或目的行為與結果行為的牽連關系。如為了銷售不合格產品而假冒他人注冊商標,就屬於牽連違法。對於牽連違法,一般是按一個行政違法行為處理,但國家有特別規定的從其規定。例如,競買人為了串通拍賣賄賂拍賣公司,串通拍賣與賄賂行為之間存在牽連關系,但根據《關於禁止商業賄賂行為的暫行規定》第十一條,對賄賂行為與串通拍賣行為應一並處罰。

3、吸收違法。指基於一個概括的過錯,實施了數個分別構成了不同行政違法的行為,由於數行為之間存在特定的依附與被依附的關系,實踐中按一個行政違法行為處理的情形。特定的依附與被依附關系,指根據一般觀念和法條內容,數行為之間由於基本性質相同或有密切聯系而存在的附隨關系。包括其中一個或某些行為是另一個行為的必經階段或必要部分,或者其中一個行為是其他行為的當然結果。

三、一行為違反數法條的處罰原則

如前所述,一行為違反數法條主要表現為法條競合、想像競合、牽連違法和吸收違法。在刑罰領域,對想像競合犯、牽連犯和吸收犯,一般是從一重斷處。對於法條競合犯,法條本身對適用法律有明確規定的從其規定;法條交叉時由於很難區分誰是特別規定誰是一般規定,應根據犯罪行為最為顯著的特徵和重法優於輕法的原則從一斷處;其他情況下,以特別規定優於一般規定原則為主。

與行政處罰相比,刑罰的裁決機關單一,種類相對較少,刑法條文也更協調統一,從一斷處就足以達到刑事制裁的目的。而行政處罰的執法主體、監管角度和對象、處罰種類、制裁目的以及法條內容,都非常復雜;不同法條的調整對象、不同行政主體的監管任務、不同行政處罰的制裁目的,其側重點也不同。對一行為違反數法條實施行政處罰時,如果也絕對地採取從一斷處原則,就可能使違法者逃脫應受的處罰,妨礙不同行政執法主體間、不同行政處罰種類之間制裁功能的全面實現。

仍以無證照印製假冒他人注冊商標標識為例,無論是單獨依《印刷業管理條例》無照經營,還是依《商標法》商標侵權定性處罰,都不能全面評價該行為的違法之處。若僅依商標侵權查處,只能責令停止侵權行為,沒收侵權商品和專用工具,並處罰款,而《印刷業管理條例》所設定的「取締無證照印刷經營活動」和「沒收違法所得」處罰就會落空,反之亦然。 其實,《行政處罰法》第24條立法精神是禁止對同一個違法行為給予兩次以上相同種類的行政處罰,並未排除在遵守該立法精神的前提下適用數個法條對同一個違法行為實施行政處罰。

對一行為違反數法條且數機關均有管轄權的,我國目前對此問題規定不夠祥盡,實踐中一般是同種處罰由在先處理的機關管轄,發生爭議的由共同的上一級機關指定。通說認為,對一行為違反數法條實施行政處罰時,除法條本身對如何適用法律有明確規定時從其規定外,應以「分別適用但同種處罰不重復」原則為主:即分別適用該行為所違反的所有法條,指出其違法性並實施行政處罰,但同種處罰不得重復作出,若數法條由同一個機關主管的,同種處罰適用法定幅度最重的法條;若數機關均有管轄權的,同種處罰由在先處理的機關依法作出,發生爭議的由共同的上一級機關指定。

當然,在法條競合情況下,除法條本身對如何適用法條有明確規定時從其規定外,目前仍以「特別規定優於一般規定從一斷處」的原則為主:法條交叉的,很難區分誰是特別規定誰是一般規定,應實行「分別適用但同種處罰不重復」原則;法條重合且行政執法主體相同的,按立法法規定的上位法優於下位法、後法優於前法以及特別法優於一般法等規則,從一斷處;法條重合但規定了不同的行政執法主體,且相關行政執法主體都有管轄權的,實行「分別適用但同種處罰不重復」原則。 另外,一行為違反的數法條均由同一個機關主管的,該機關對該行為只能同時適用相關法條作出一次處罰且同種處罰不重復,不能分別作出數次處罰,否則有違依法行政的誠實守信原則和依賴保護原則。確有必要改變原處罰的,應依法撤銷原處罰再重新處罰,且不得因當事人申辯而加重處罰。

⑷ 「疑似」法條競合如何處理

某葯監部門在對轄區一醫療機構進行監督檢查時發現,該醫療機構未按照規定建立真實完整的葯品購進記錄。在對上述違法行為進行處理時,執法人員產生了爭議。一種意見認為,應當按照《葯品流通監督管理辦法》第41條規定處理,責令限期改正,情節嚴重的,給予通報批評。 第二種意見認為,該省出台了《葯品使用條例》,對「未建立真實完整葯品購進記錄」的違法行為,規定「責令改正,給予警告;情節嚴重的,處以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罰款」,因此,應該按該《條例》的相關規定進行處理。 第三種意見認為,由於上述兩部規章及地方法規對未建立真實完整葯品購進記錄的行為所設定的法律責任不同,屬於立法上的沖突,應根據《立法法》第86條第一款第三項「部門規章與地方政府規章之間就同一事項規定不一致報國務院裁決」。 【分析】 法條競合原則 「法條競合」是刑法上的概念。參照刑法有關規定,對行政法上的法條競合可作如下定義:是指一個行政違法行為同時違反數個具有包容關系的行政法律法規條文,依法只能適用一個法條規定予以處罰的情況。法條競合的表現形式主要有以下兩種:一是不同法律法規之間的法條競合;二是同一法律法規之中的法條競合。 對於法條競合的適用原則,主要有兩項:一是特別法優於普通法,即一個違法行為同時違反了不同的法律規定,既符合特別法規定的違法行為構成,又符合普通法規定的違法行為構成,適用法律時按特別法規定處理。二是特別條款優於普通條款,即一個違法行為同時違反了同一法律的不同條款,適用法條時按特別條款規定處理。 此外,結合行政法的實際情況,在處理法條競合時還應按照「上位法優於下位法」、「後法優於前法」等規則來選擇適用法律法規。還需注意的是,由於行政法與刑法打擊或規范的對象不同,刑法中適用原則中「重法優於輕法」的原則不適用於解決行政法中的法條競合問題。 「疑似」法條競合 本案屬於「疑似」法條競合,而非實際法條競合。 根據《行政處罰法》第8條規定,行政處罰的種類包括警告、罰款、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責令停產停業、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暫扣或者吊銷執照、行政拘留等。同時,該法第12條規定,國家部、委制定的規章只可以設定警告和一定數量罰款的行政處罰。 而《葯品流通監督管理辦法》第41條規定的「責令限期改正」和「給予通報批評」並不是《行政處罰法》規定的行政處罰種類,而屬於行政措施。與之不同的是,該省《葯品使用條例》規定的「警告」、「罰款」則屬於法定的行政處罰種類。因此,《葯品流通監督管理辦法》與該省《葯品使用條例》對於醫療機構未建立真實完整的葯品購進記錄違法行為,前者設定的是行政措施,後者設定的是行政處罰,二者的規定不屬於「對同一事項規定不一致」,不屬於法條競合。 綜上,葯監部門發現醫療機構未建立真實完整的葯品購進記錄行為,應對醫療機構給予警告並責令改正。如發現其屬於情節嚴重的,則可以依照該省《葯品使用條例》規定,處以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罰

⑸ 工地摔傷誰負責

由於無法對建築工地工人摔傷的行為進行定性,所以無法對問題作出詳細回答。
相關依據:
《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工傷:
(一)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的;
(二)工作時間前後在工作場所內,從事與工作有關的預備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傷害的;
(三)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履行工作職責受到暴力等意外傷害的;
(四)患職業病的;
(五)因工外出期間,由於工作原因受到傷害或者發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責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軌道交通、客運輪渡、火車事故傷害的;
(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認定為工傷的其他情形。
第十五條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視同工傷:
(一)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突發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時之內經搶救無效死亡的;
(二)在搶險救災等維護國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動中受到傷害的;
(三)職工原在軍隊服役,因戰、因公負傷致殘,已取得革命傷殘軍人證,到用人單位後舊傷復發的。
職工有前款第(一)項、第(二)項情形的,按照本條例的有關規定享受工傷保險待遇;職工有前款第(三)項情形的,按照本條例的有關規定享受除一次性傷殘補助金以外的工傷保險待遇。
第十六條職工符合本條例第十四條、第十五條的規定,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認定為工傷或者視同工傷:
(一)故意犯罪的;
(二)醉酒或者吸毒的;
(三)自殘或者自殺的。
第三十條職工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進行治療,享受工傷醫療待遇。
職工治療工傷應當在簽訂服務協議的醫療機構就醫,情況緊急時可以先到就近的醫療機構急救。
治療工傷所需費用符合工傷保險診療項目目錄、工傷保險葯品目錄、工傷保險住院服務標準的,從工傷保險基金支付。工傷保險診療項目目錄、工傷保險葯品目錄、工傷保險住院服務標准,由國務院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會同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等部門規定。
職工住院治療工傷的伙食補助費,以及經醫療機構出具證明,報經辦機構同意,工傷職工到統籌地區以外就醫所需的交通、食宿費用從工傷保險基金支付,基金支付的具體標准由統籌地區人民政府規定。
工傷職工治療非工傷引發的疾病,不享受工傷醫療待遇,按照基本醫療保險辦法處理。
工傷職工到簽訂服務協議的醫療機構進行工傷康復的費用,符合規定的,從工傷保險基金支付。
第三十一條社會保險行政部門作出認定為工傷的決定後發生行政復議、行政訴訟的,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期間不停止支付工傷職工治療工傷的醫療費用。
第三十二條工傷職工因日常生活或者就業需要,經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確認,可以安裝假肢、矯形器、假眼、假牙和配置輪椅等輔助器具,所需費用按照國家規定的標准從工傷保險基金支付。

⑹ 在責任競合中,侵權責任優先承擔的有關法理知識

該條文中的,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屬於公力介入後產生的責任,行為人可能會受專到判刑或者屬罰款。這些處罰都是公權力作用結果,罰款也是歸國家所有。
而侵權責任侵犯了人身權等權利,屬於民事領域,關心的是私人救濟,侵權的法律結果有排除妨害、消除危險、賠償損失。其結果直接作用於被害人。
現代社會以重視人權,盡量使得被害人實際得到賠償。

熱點內容
財務公司前台管理規章制度 發布:2025-10-12 22:07:31 瀏覽:897
勞動法第三十八條第二項 發布:2025-10-12 21:46:25 瀏覽:104
行政法規全國人大備案 發布:2025-10-12 21:37:14 瀏覽:411
司法鑒定案號 發布:2025-10-12 21:34:47 瀏覽:34
經濟法托運單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5-10-12 21:19:22 瀏覽:37
經濟法結算卡 發布:2025-10-12 21:16:52 瀏覽:690
檢查公共法律服務建設 發布:2025-10-12 21:02:03 瀏覽:576
浙江在職法律碩士報銷 發布:2025-10-12 20:50:38 瀏覽:119
長安區法院院長 發布:2025-10-12 20:38:05 瀏覽:625
李桂英律師 發布:2025-10-12 20:38:05 瀏覽: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