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法判斷題
1. 勞動法選擇題1
1. 歷史上最早出現的勞動法規是1802年(A. 英國
)議會頒布的《學徒健康與道德法
》。
2. 19世紀初期頒布的勞動法規是以(C. 工廠立法 )的形式出現的。
3. 國際勞動立法思想開始於( D. 19世紀下半葉
)。
4. 國際上通常將國際勞工組織通過的國際勞工公約和建議書合稱為(B. 《國際勞工標准》 )。
5. 下列表述中,不屬於勞動法中所指勞動的特徵的是( D. 勞動法上的勞動,是指人們創造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所有有意識、有目的的 )。
6. 從( A. 工人運動 )角度分類,可以將勞動關系分為利益沖突型勞動關系、利益一體型
勞動關系、利益協調型勞動關系。
7. 下列主體中不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適用范圍的是(B. 我國公民在境外設立的獨資企業 )。
8. 勞動法作為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是自19世紀初大工業生產後,由於國家對
僱傭關系的干預而從傳統( A. 民法 )中獨立出來的。
9. 與勞動法相鄰近的法律部門最密切的是(D. 社會保障法
)。
10. ( C. 勞動就業權)在各項勞動權力中居於首要地位,是勞動者賴以生存的權利。
2. 關於勞動法考試題
第一 勞動合同中主要存在以下不合法之處:
1 合同不能只約定試用期,只約定試用期的自試用期之日起即應當認定為勞動合同期限。
《勞動合同法》第十九條 試用期包含在勞動合同期限內。勞動合同僅約定試用期的,試用期不成立,該期限為勞動合同期限。
2 適用期工資不得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且不得低於合同約定的80%,所以本案中勞動者試用期的工資至少為800元。《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二十條勞動者在試用期的工資不得低於本單位相同崗位最低檔工資或者勞動合同約定工資的百分之八十,並不得低於用人單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資標准。
3 甲公司應當自用工之日起即為勞動者繳納社保而不是試用期滿後。
《社會保險法》
第五十八條,第一款:用人單位應當自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內為其職工向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申請辦理社會保險登記。未辦理社會保險登記的,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核定其應當繳納的社會保險費。
第二 因勞動者嚴重失職給公司造成嚴重損失的,就算是在懷孕期間用人單位也可以依據《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九條解除勞動合同。
《勞動合同法》只規定了在懷孕期間的婦女不得依據本法第四十條、第四十一條的規定解除勞動合同,並沒有說明不得依據第三十九條解除勞動合同。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四十二條 勞動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條、第四十一條的規定解除勞動合同:
(一)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作業的勞動者未進行離崗前職業健康檢查,或者疑似職業病病人在診斷或者醫學觀察期間的;
(二)在本單位患職業病或者因工負傷並被確認喪失或者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
(三)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在規定的醫療期內的;
(四)女職工在孕期、產期、哺乳期的;
(五)在本單位連續工作滿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五年的;
(六)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第三十九條 勞動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一)在試用期間被證明不符合錄用條件的;
(二)嚴重違反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的;
(三)嚴重失職,營私舞弊,給用人單位造成重大損害的;
第三 如果合同正常到期,甲公司可以不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金。
第四 假設甲公司應該支付經濟補償金,因為2009年3月至2010年5月,大於6個月不足一年,應當支付1個月的工資作為經濟補償金。
《勞動合同法》
第四十七條 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第五 甲公司要在王某試用期解除勞動合同必須證明甲不符合錄用條件!
《勞動合同法》
第三十九條 勞動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一)在試用期間被證明不符合錄用條件的;
第六 王某要與甲公司在試用期解除合同只需提前三天以口頭形式告知甲公司即可解除。
《勞動合同法》
第三十七條 勞動者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勞動者在試用期內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第七 王某在孕期享有正常支付相應的待遇,安排適合孕婦的工作,不得安排重體力,高強度等不適宜孕婦的工作,用人單位除因勞動合同法39條外,其他情況下不得辭退懷孕的勞動者,應當為勞動者繳納社保並協助勞動者辦理生育保險相關事宜。
《勞動法》
第六十一條不得安排女職工在懷孕期間從事國家國家規定的第三級體力勞動強度的勞動和孕期禁忌從事的勞動。對懷孕7個月以上的女職工,不得安排其延長工作時間和夜班勞動。
第六十二條女職工生育享受不少於90天的產假。
第六十三條不得安排女職工在哺乳未滿1周歲的嬰兒期間從事國家規定的第三級體力勞動強度的勞動和哺乳期禁忌從事的其他勞動,不得安排其延長工作時間和夜班勞動。
3. 勞動法試題解析需要答案
勞動法明確規定,如果勞動合同到期,用人方不願與勞動者續簽勞動合專同,應當支付賠償屬金。如果是隨意解除勞動關系,應當支付雙倍賠償金。未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也可以要求支付雙倍賠償金。賠償金支付標准為一年工齡補償一月工資,未滿半年補償半月工資,已滿半年按照一月工資進行賠償。
4. 勞動法知識判斷題,加急!!拜託!
除了最後一個題目正確之外,其餘全部錯誤。
勞動合同期限之內,只要符合法定條件,雙方都可以單方面解除勞動合同。
勞動者可以同時與多個單位建立勞動關系,前提是最先單位無異議,後單位知曉。但是,除工傷保險各個單位都應繳納之外,其餘社會保險只能一個單位繳納。
用用人單位以暴力、威脅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者勞動的,或者用人單位違章指揮、強令冒險作業危及勞動者人身安全的,勞動者可以不辭而別的,不僅不需要賠償損失,而且可以要求用人單位結清工資,支付經濟補償金。其餘情況,不辭而別,屬於違法解除合同,需要向用人單位賠償損失,但賠償損失不屬於違約金,指有證據證明的因為不辭而別造成的用人單位實際經濟損失。
用人單位要求勞動者支付違約金的只有兩種情況:一是進行了專業技術培訓,支付了培訓費,勞動者違反服務期約定的,應當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違約金的數額不超過尚未履行期間分攤的培訓費用;但用人單位具有《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八條規定的過錯的,勞動者提前解除合同不屬於違反服務期約定的情形,無需支付違約金。二是高級管理人員、高級技術人員和其它負有保密義務的人員,在勞動合同或者保密協議中,約定保密事項,並約定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在競業限制期限內按月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勞動者違反競業限制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
用人單位和勞動者自建立勞動關系之日起,應當參加社會保險,用人單位應當自用工之日起一個月內向社會保險經辦機構進行社會保險登記,繳納社會保險費,是法律強制性規定,雙方自願約定放棄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屬於違法無效。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自用工之日起,一個月內與勞動者訂立勞動合同,滿一個月未訂立勞動合同的,應當自用工第二個月起,向勞動者支付二倍工資,最多11個月。
我國工傷保險實行無過錯責任保險,員工不因本身過錯影響工傷認定和工傷保險待遇,但醉酒和吸毒、自殺和自殘、故意犯罪的除外。
勞動爭議仲裁是訴訟的前置程序,未經勞動爭議仲裁,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用人單位不是社會福利機構,無論勞動者患什麼疾病,醫療期滿,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可以解除勞動合同,但需要提前30天書面通知或者額外支付一個月工資,並支付經濟補償金。
女職工孕期、產期、哺乳期內,除本人具有《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九條第二至第六項規定的過錯之外,用人單位不得解除勞動合同。勞動合同期滿的,順延至哺乳期滿。
5. 勞動法練習題
1.工資等級制度,歸納起來,有三大類型:一種是以勞動者自身條件(技術、業務專水平及體質屬、智力等)為主來反映勞動質量差別,稱為能力工資;第二種是以工作為主來反映勞動質量差別,稱為工作工資;第三種是上述兩種類型的特點兼而有之的結構工資。
2.發生自然災害、事故或者因其他原因,威脅勞動者生命健康和財產安全,需要緊急處理的; 生產設備、交通運輸線路、公共設施發生故障,影響生產和公眾利益,必須及時搶修的;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3.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按照下列標准支付高於勞動者正常工作時間工資的工資報酬: 安排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資報酬。 休息日安排勞動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補休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資報酬。 法定休假日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資報酬。
6. 一、辨析題(判斷對錯) 1.我國勞動法適用於所有建立勞動關系的勞動者。
1、對;2、錯;3、對;4、對;5、對、6、錯。
7. 勞動法試題
這顯然是超出了分數所能供給的范圍。。。
還是自己看看書回答了吧。。。
我給個第五題:選一,上班途中算工傷。
8. 勞動法試題
1、法定節假日加班不得以調休辦法處理:
【加班勞動 標准】《勞動法》第四十四條專規定:有下列情形屬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按照下列標准支付高於勞動者正常工作時間工資的工資報酬:
(一)安排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資報酬;
(二)休息日安排勞動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補休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資報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資報酬。
2、法定節假日遇公休日,公休日可以順延或者調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