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法61條
❶ 《勞動法》第三十八條和三十六條對時間要求不一樣,為何法律對同一規定有兩種說法
1、解釋:《勞動法》第三十六條和第三十八條是一個問題兩個方面的規定。《勞動法》專第三十屬六條和第三十八條雖然同是時間的規則,但第三十六條是對工作時間的規定,第三十八條是對休息時間的規定,二者規定不同正常。
2、附:《勞動法》
(1)第三十六條國家實行勞動者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八小時、平均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四十四小時的工時制度。
(2)第三十八條用人單位應當保證勞動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
3、勞動法
(1)勞動法(labour law),是調整勞動關系以及與勞動關系密切聯系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總稱。它是資本主義發展到一定階段而產生的法律部門;它是從民法中分離出來的法律部門;是一種獨立的法律部門。這些法律條文規管工會、僱主及雇員的關系,並保障各方面的權利及義務。
(2)我國的勞動法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於1995年1月1日起施行。(最新立法為2008年的《勞動合同法》,需配合使用)。
❷ 最新勞動法第61條
第六十一條 【孕期勞動強度限制】不得安排女職工在懷孕期間從事國家規定的第三級體力勞動強度的勞動和孕期禁忌從事的勞動。對懷孕七個月以上的女職工,不得安排其延長工作時間和夜班勞動。
❸ 關於「《勞動法》中的第七章:女職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護:第六十一條」的提問。
按自然日歷月份計算。
《民法通則》
第一百五十四條 民法所稱的期間按照公歷年、月、日、小時計算。
❹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六十條—七十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六十條【經期禁止從事的工作】不得安排女職工在經期從事高處、低溫、冷水作業和國家規定的第三級體力勞動強度的勞動。
第六十一條【懷孕期間禁止從事的工作】不得安排女職工在懷孕期間從事國家規定的第三級體力勞動強度的勞動和孕期禁忌從事的勞動。對懷孕七個月以上的女職工,不得安排其延長工作時間和夜班勞動。
第六十二條【產假】女職工生育享受不少於九十天的產假。
第六十三條【哺乳期保護】不得安排女職工在哺乳未滿一周歲的嬰兒期間從事國家規定的第三級體力勞動強度的勞動和哺乳期禁忌從事的其他勞動,不得安排其延長工作時間和夜班勞動。
第六十四條【未成年工禁止從事的工作】不得安排未成年工從事礦山井下、有毒有害、國家規定的第四級體力勞動強度的勞動和其他禁忌從事的勞動。
第六十五條【定期健康檢查】用人單位應當對未成年工定期進行健康檢查。
第六十六條【國家政策】國家通過各種途徑,採取各種措施,發展職業培訓事業,開發勞動者的職業技能,提高勞動者素質,增強勞動者的就業能力和工作能力。
第六十七條【各地政府義務】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把發展職業培訓納入社會經濟發展的規劃,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企業、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和個人進行各種形式的職業培訓。
第六十八條【用人單位義務】用人單位應當建立職業培訓制度,按照國家規定提取和使用職業培訓經費,根據本單位實際,有計劃地對勞動者進行職業培訓。
從事技術工種的勞動者,上崗前必須經過培訓。
第六十九條【職業標准】國家確定職業分類,對規定的職業制定職業技能標准,實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由經過政府批準的考核鑒定機構負責對勞動者實施職業技能考核鑒定。
第七十條【社會保險政策】國家發展社會保險事業,建立社會保險制度,設立社會保險基金,使勞動者在年老、患病、工傷、失業、生育等情況下獲得幫助和補償。❺ 勞動法82條怎麼理解
一、勞動法第82條規定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為六十日,仲裁裁決機構在收到仲裁申請的六十日內作出。
但根據2007年12月29日公布的《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條的規定,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已延長為一年,仲裁時效期間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
依據《立法法》第92條規定,勞動爭議申請仲裁時效應適用《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27條規定,即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已延長為一年,仲裁時效期間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
二、相關規定:
1、《勞動法》
第八十二條 【仲裁期日】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應當自勞動爭議發生之日起六十日內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出書面申請。仲裁裁決一般應在收到仲裁申請的六十日內作出。對仲裁裁決無異議的,當事人必須履行。
2、《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
第二十七條 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為一年。仲裁時效期間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
前款規定的仲裁時效,因當事人一方向對方當事人主張權利,或者向有關部門請求權利救濟,或者對方當事人同意履行義務而中斷。從中斷時起,仲裁時效期間重新計算。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當理由,當事人不能在本條第一款規定的仲裁時效期間申請仲裁的,仲裁時效中止。從中止時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時效期間繼續計算。
勞動關系存續期間因拖欠勞動報酬發生爭議的,勞動者申請仲裁不受本條第一款規定的仲裁時效期間的限制;但是,勞動關系終止的,應當自勞動關系終止之日起一年內提出。
3、《立法法》
第九十二條 同一機關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特別規定與一般規定不一致的,適用特別規定;新的規定與舊的規定不一致的,適用新的規定。
❻ 勞動合同法第二十六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是什麼
《勞動合同法》第二十六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為:「以欺詐、脅迫的手段回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答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或者變更勞動合同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是為了完善勞動合同制度,明確勞動合同雙方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構建和發展和諧穩定的勞動關系,制定本法。由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於2007年6月29日修訂通過,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2012年12月28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的決定》修正。
拓展資料: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二十六條剩餘內容:
(二)用人單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責任、排除勞動者權利的;
(三)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的。
對勞動合同的無效或者部分無效有爭議的,由勞動爭議仲裁機構或者人民法院確認。
❼ 辭職後,勞動法有規定工資要壓一個月嗎
沒有規定。按照我國《勞動合同法》第五十條規定,應該在辦結工作交接時支付,具體如下:
第五十條用人單位應當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時出具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證明,並在十五日內為勞動者辦理檔案和社會保險關系轉移手續。
勞動者應當按照雙方約定,辦理工作交接。用人單位依照本法有關規定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的,在辦結工作交接時支付。
若用人單位未支付工資,則可以按照《勞動合同法》第三十條向當地人民法院申請支付令:
第三十條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勞動合同約定和國家規定,向勞動者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
用人單位拖欠或者未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的,勞動者可以依法向當地人民法院申請支付令,人民法院應當依法發出支付令。
(7)勞動法61條擴展閱讀:
《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五條 工資應當以法定貨幣支付。不得以實物及有價證券替代貨幣支付。
第六條 用人單位應將工資支付給勞動者本人。勞動者本人因故不能領取工資時,可由其親屬或委託他人代領。用人單位可委託銀行代發工資。用人單位必須書面記錄支付勞動者工資的數額、時間、領取者的姓名以及簽字,並保存兩年以上備查。用人單位在支付工資時應向勞動者提供一份其個人的工資清單。
第七條 工資必須在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的日期支付。如遇節假日或休息日,則應提前在最近的工作日支付。工資至少每月支付一次,實行周、日、小時工資制的可按周、日、小時支付工資。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勞動合同法
❽ 勞動法十六條賠償按每月扣除百分之二十是當月還是一直扣
這么解釋能清楚一定。
你的工資是3000,這次需要賠償5000。
每個月賠償600,一直到把5000賠滿為止。明白了吧。
❾ 勞動法 第三十六條、四十一條的內容是什麼
是勞動法還是勞動合同法呀?
下面是勞動合同法的
第三十六條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版商一致權,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第四十一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裁減人員二十人以上或者裁減不足二十人但占企業職工總數百分之十以上的,用人單位提前三十日向工會或者全體職工說明情況,聽取工會或者職工的意見後,裁減人員方案經向勞動行政部門報告,可以裁減人員:
(一)依照企業破產法規定進行重整的;
(二)生產經營發生嚴重困難的;
(三)企業轉產、重大技術革新或者經營方式調整,經變更勞動合同後,仍需裁減人員的;
(四)其他因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經濟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的。
裁減人員時,應當優先留用下列人員:
(一)與本單位訂立較長期限的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
(二)與本單位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
(三)家庭無其他就業人員,有需要扶養的老人或者未成年人的。
用人單位依照本條第一款規定裁減人員,在六個月內重新招用人員的,應當通知被裁減的人員,並在同等條件下優先招用被裁減的人員。
❿ 《勞動法》第三十八條和三十六條對時間要求不一樣,為何法律對同一規定有兩樣答案
《抄勞動法》第三十六條和第三襲十八條是一個問題兩個方面的規定。
《勞動法》第三十六條和第三十八條雖然同是時間的規則,但第三十六條是對工作時間的規定,第三十八條是對休息時間的規定,二者規定不同正常。
附:《勞動法》
第三十六條國家實行勞動者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八小時、平均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四十四小時的工時制度。
第三十八條用人單位應當保證勞動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