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訴訟法禁令
Ⅰ 蘋果專利侵權,高通要求法院全面禁售蘋果手機
高通終於讓蘋果吃到了「苦頭」。
日前,高通公司對外發布聲明稱,針對蘋果公司四家中國子公司,其向福州中級人民法院提出的兩個訴中臨時禁令,得到法院支持。
根據上述禁令,蘋果公司應立即停止針對高通兩項涉案專利的侵權行為,包括禁止在中國進口、銷售和許諾銷售未經授權的產品,相關產品型號包括iPhone 6S、iPhone 6S Plus、iPhone 7、iPhone 7 Plus、iPhone 8、iPhone 8 Plus和iPhone X等在內共計七款蘋果手機。
而對於上述臨時禁令,蘋果公司則聲明稱,當前銷售的iPhone手機都預裝iOS 12系統,該版本系統並不侵犯本案所涉及的兩項專利技術,中國消費者仍可購買所有型號的 iPhone 產品。
很多人對「臨時禁令何時生效以及在多大地區范圍內生效」心有疑慮,此外,對於蘋果公司聲稱預裝IOS12系統版本不受禁售令影響感到不解。
那麼,在國內持續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的背景下,又該如何看待上述臨時禁令呢?
糾紛不斷:蘋果公司訴高通壟斷,高通訴蘋果欠費侵權
針對高通公司聲明中的「訴中臨時禁令」,可能是「行為保全」裁定,也可能是「先行判決」。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條規定,人民法院對於可能因當事人一方的行為或者其他原因,使判決難以執行或者造成當事人其他損害的案件,根據對方當事人的申請,可以裁定對其財產進行保全、責令其作出一定行為或者禁止其作出一定行為。
如果是屬於行為保全性質的裁定的話,蘋果公司不服可以提起復議,但是按照《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八條規定「復議期間不停止裁定的執行」。
簡單說,一旦高通公司聲明中的「訴中臨時禁令」屬於裁定的話,那麼,該裁定一經作出即生效,蘋果公司應先行停止侵權行為,包括立即禁止進口、銷售或許諾銷售七款涉案型號手機。
按照《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三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案件,其中一部分事實已經清楚,可以就該部分先行判決。
如果是「先行判決」的話,因為屬於一審判決,那麼,蘋果公司還可以提起上訴,待二審終審會才會正式生效。
蘋果的官方聲明中表示,中國消費者仍然可以在中國境內購買到所有型號的iPhone產品,並強調正在通過法律途徑尋求解決。但按照我國法律,「訴中禁令」一經作出立即生效,當事人如對裁定不服,可以申請復議,復議期間並不停止裁定的執行。
這意味著對於被列入禁售范圍的iPhone相關型號產品,該禁售令已經生效,在此期間蘋果在中國進口、銷售和許諾銷售未經授權的侵權產品都屬違法。
至於蘋果聲稱「iOS12」的軟體版本不涉及侵犯高通專利的說法,需要指出的是,福州中院裁定針對的是產品型號,跟iOS版本無關。即便蘋果之後可以繞開高通的專利,也需要首先向法院證明這一點,在此之前依舊必須立即停止銷售。
實際上在該案的庭審過程中蘋果就提出了這個意見,但是法院沒有採納而是依舊發布了禁令,說明法院是不支持蘋果的「iOS12版本不侵犯高通專利」這個說法的。
可以說,當前國內正成為各類知識產權紛爭解決的「優選地」,不僅是國內公司,包括蘋果公司和高通公司等在內眾多國外公司也越來越多將它們的知識產權紛爭放在中國解決。
一方面,這表明國內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的客觀性、中立性和專業性得到越來越多公司的認可,另一方面,國內嚴格知識產權保護的政策,也受到越來越多公司的信賴和追捧。
因此,在國內嚴格知識產權保護的背景下,蘋果公司因涉嫌侵犯高通專利權,被判「臨時禁售」,勢必成為國內知識產權司法保護進程一件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案件。
當然,對於橫亘在蘋果公司和高通公司之間曠日持久的專利紛爭,或許也有望加速得以解決。
Ⅱ 《知識產權訴前禁令知多少
知識產權侵權是民事侵權行為的一種,與一般民事侵權行為相比,有其特殊性。實踐中,當權利人發現市場上存在侵犯其知識產權的行為,一般會在證據固定後,起訴要求侵權人賠償損失以及停止侵權,但是,訴訟程序通常會經過一審、二審,耗費時間非常長。在法院最終判定侵權之前,侵權行為一直在持續,其權利也就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保護。為了避免侵權行為給權利人帶來無法彌補的損害,知識產權訴前禁令制度應運而生。
一、典型案例
1、中國好聲音節目名稱訴前禁令案
2016年6月20日,根據浙江唐德影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唐德公司」)申請,北京知識產權法院作出行為保全裁定,責令上海燦星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燦星公司」)立即停止在歌唱比賽選秀節目中的宣傳、推廣、海選、廣告招商、節目製作過程中,使用包含「中國好聲音」、「the Voice of China」字樣的節目名稱及相關注冊商標,世紀麗亮(北京)國際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世紀麗亮公司」)立即停止在歌唱比賽選秀節目的宣傳、推廣、海選、廣告招商過程中使用包含「中國好聲音」字樣的節目名稱。
隨後,燦星公司、世紀麗亮公司向北京知識產權法院提出了復議申請,法院作出復議裁定,駁回了二申請人的復議請求,維持了原裁定。
2、楊季康(筆名楊絳)與中貿聖佳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李國強訴前禁令案
2013年5月間,中貿聖佳公司發布公告表示其將於2013年6月21日舉行「也是集——錢鍾書書信手稿」公開拍賣活動,公開拍賣上述私人信件。
楊季康在該案中主張,中貿聖佳公司及李國強即將實施的私人信件公開拍賣活動,以及其正在實施的公開展覽、宣傳等活動,將侵害楊季康所享有和繼承的著作權,如不及時制止上述行為,將會使楊季康的合法權益受到難以彌補的損害,故向法院提出申請,請求法院責令中貿聖佳公司及李國強立即停止公開拍賣、公開展覽、公開宣傳楊季康享有著作權的私人信件。
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作出了禁令裁決:中貿聖佳國際拍賣有限公司在拍賣、預展及宣傳等活動中不得以公開發表、展覽、復制、發行、信息網路傳播等方式實施侵害錢鍾書、楊季康、錢瑗寫給李國強的涉案書信手稿著作權的行為。
二、相關規定
總的說來,關於訴前禁令的規定主要有:
1、《民事訴訟法》第100條規定,人民法院對於可能因當事人一方的行為或者其他原因,使判決難以執行或者造成當事人其他損害的案件,根據對方當事人的申請,可以裁定對其財產進行保全、責令其作出一定行為或者禁止其作出一定行為;當事人沒有提出申請的,人民法院在必要時也可以裁定採取保全措施。
2、《商標法》第65條規定,商標注冊人或者利害關系人有證據證明他人正在實施或者即將實施侵犯其注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如不及時制止將會使其合法權益受到難以彌補的損害的,可以依法在起訴前向人民法院申請採取責令停止有關行為和財產保全的措施。
3、《著作權法》第50條規定,著作權人或者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人有證據證明他人正在實施或者即將實施侵犯其權利的行為,如不及時制止將會使其合法權益受到難以彌補的損害的,可以在起訴前向人民法院申請採取責令停止有關行為和財產保全的措施。
4、《專利法》第66條規定,專利權人或者利害關系人有證據證明他人正在實施或者即將實施侵犯專利權的行為,如不及時制止將會使其合法權益受到難以彌補的損害的,可以在起訴前向人民法院申請採取責令停止有關行為的措施。
5、除此之外,還有《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訴前停止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行為和保全證據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對訴前停止侵犯專利權行為適用法律問題的若干規定》,對於訴前申請停止侵犯商標權、專利權作了一些細化規定。
根據上述規定,關於知識產權訴前禁令,可以簡單地歸納為,知識產權侵權行為正在發生或即將發生,如不及時制止,會給權利人造成難以彌補的損害。當然,法律對這一程序的啟動有一定的程序性要求。
三、總結及延伸
訴前禁令制度在寫入《民事訴訟法》之前,已經在知識產權相關法律規定中有所體現,這說明,訴前禁令很早就被引入知識產權侵權類案件。在其被寫入《民事訴訟法》之後,才在普通的民事案件中得以實行。在以往的司法實踐中,這一制度的理論意義大於實際意義,應用得並不多。
筆者認為,訴前禁令在給權利人的利益以及時保護的同時,對被控侵權人的利益影響也非常大,鑒於知識產權案件的專業性、復雜性,很多案件在經過實體審理之前,很難判定是否構成侵權。所以,這一制度的適用應當謹慎,需要為其設定一定的標准,當然,這一標准不應僅僅是現實的經濟利益的考量,要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