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行政訴訟法二審生效

行政訴訟法二審生效

發布時間: 2020-12-28 02:54:19

⑴ 行政訴訟法規定人民法院審理上訴案件時可以做出什麼樣的決定

行政訴訟法規定人民法院審理上訴案件時可以做出:

一、維持原判決、裁定、改判;

二、撤銷或者變更;查清事實後改判;

三、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審。

依據法條:

《行政訴訟法》

第八十九條人民法院審理上訴案件,按照下列情形,分別處理:

(一)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法規正確的,判決或者裁定駁回上訴,維持原判決、裁定;

(二)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錯誤或者適用法律、法規錯誤的,依法改判、撤銷或者變更;

(三)原判決認定基本事實不清、證據不足的,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審,或者查清事實後改判;

(四)原判決遺漏當事人或者違法缺席判決等嚴重違反法定程序的,裁定撤銷原判決,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審。

原審人民法院對發回重審的案件作出判決後,當事人提起上訴的,第二審人民法院不得再次發回重審。

人民法院審理上訴案件,需要改變原審判決的,應當同時對被訴行政行為作出判決。

(1)行政訴訟法二審生效擴展閱讀:

《行政訴訟法》中關於上訴案件的相關法律規定:

第八十五條當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審判決的,有權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當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審裁定的,有權在裁定書送達之日起十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逾期不提起上訴的,人民法院的第一審判決或者裁定發生法律效力

第八十六條人民法院對上訴案件,應當組成合議庭,開庭審理。經過閱卷、調查和詢問當事人,對沒有提出新的事實、證據或者理由,合議庭認為不需要開庭審理的,也可以不開庭審理。

第八十七條人民法院審理上訴案件,應當對原審人民法院的判決、裁定和被訴行政行為進行全面審查。

第八十八條人民法院審理上訴案件,應當在收到上訴狀之日起三個月內作出終審判決。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高級人民法院批准,高級人民法院審理上訴案件需要延長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⑵ 行政訴訟法二審敗訴可以再上訴嗎

不可以。但是可以依據審判監督程序申請再審。
法律依據:《行政訴訟法》
第八版十權五條 當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審判決的,有權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當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審裁定的,有權在裁定書送達之日起十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逾期不提起上訴的,人民法院的第一審判決或者裁定發生法律效力。
第八十八條 人民法院審理上訴案件,應當在收到上訴狀之日起三個月內作出終審判決。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高級人民法院批准,高級人民法院審理上訴案件需要延長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第九十條 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認為確有錯誤的,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但判決、裁定不停止執行。

⑶ 行政訴訟法的一審二審和再審

我們實行的是二審終審制
一審之後二審,那麼一審判決就沒有生效,必然不會執行
二審之後判決就已經生效了。再審不是必經程序,是否再審要看符不符合再審條件。

⑷ 行政訴訟法,一審裁定駁回起訴,於是上訴,二審認為應當受理,二審法院怎麼辦

如果二審認為一審人民法院駁回起訴的裁定確有錯誤的,且起訴符合法定條專件的屬,應當裁定撤銷原審人民法院的裁定,指令原審人民法院立案受理或者繼續審理。
我國的審判制度是二審終審制。具體法律規定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五十八條 當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審判決的,有權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當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審裁定的,有權在裁定書送達之日起十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逾期不提起上訴的,人民法院的第一審判決或者裁定發生法律效力。

⑸ 新行政訴訟法規定二審行政案件多長時間結案

應當自收到上訴狀之日起3個月內作出終審判決,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高級法院批准。高級法院審理上訴案件需要延長的,由最高法院批准。

⑹ 行政訴訟法中在二審期間被訴行政機關可以改變具體行政行為嗎

具體行政行為一旦被訴,作為行政訴訟的審理對象,它應當是確定的,不容被告隨意改變,所以在行政訴訟過程中,不允許被訴行政機關任意改變被訴具體行政行為。不過,為給被訴行政機關提供主動糾正錯誤的機會和積極化解行政爭議,我國行政訴訟法及相關司法解釋允許被訴行政機關改變被訴具體行政行為,並對因被訴行政機關改變被訴具體行政行為而引起的程序變化作出了以下規定:

1、被訴行政機關既可以在第一審期間也可以在第二審期間和再審期間改變被訴具體行政行為。

2、被訴行政機關改變被訴具體行政行為或者決定改變被訴具體行政行為,應當書面告知人民法院。

3、根據行政訴訟法的規定,改變後的具體行政行為的效力及由此產生的結果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另一方當事人的態度。(1)如果另一方當事人同意被訴行政機關對被訴具體行政行為的改變,並提出撤訴申請,經人民法院准許,訴訟結束。(2)如果另一方當事人不同意被訴行政機關對被訴具體行政行為的改變,不提出撤訴申請,人民法院應當繼續對原具體行政行為進行審理,並就原具體行政行為作出裁判。不過,因被訴行政機關曾對原具體行政行為進行過改變,在判決時法院應注意判決形式。在一審中,人民法院經審查認為原具體行政行為違法的,應當作出確認其違法的判決,而非撤銷判決;認為原具體行政行為合法的,應當判決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而不是作出維持判決。(3)如果原告或者第三人對改變後的行為不服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就改變後的具體行政行為進行審理。在第二審和再審中,應當予以參照。

4、當事人起訴被告不作為,在訴訟中被訴行政機關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當事人不撤訴的,人民法院應繼續審查被訴行政機關不作為是否合法。

⑺ 行政訴訟二審終審不服怎麼辦

一、我國實行二審終審制,已經生效的判決想推翻,不容易。
二、對終審判決不服的,對你而言,只能是通過申訴,申請再審一途。
我國《行政訴訟法》第62條規定: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認為確有錯誤的,可以向原審人民法院或者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出申訴,但判決、裁定不停止執行。
申訴應由申訴人向人民法院遞交申訴狀,並附上原審人民法院的判決書、裁定書的抄本。申訴狀應寫明申訴人的基本情況,具體指明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認定事實和適用法律的錯誤及申訴要求。書寫申訴狀確有困難的,可以口頭申訴,由人民法院記入筆錄,若認為判決、裁定認定事實錯誤的,還應提供有關證據或線索。
三、提起再審的條件
按照審判監督程序對行政案件提起再審必須同時具備兩個要件:
1、形式要件,即提起再審的行政案件,只能是判決、裁定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行政案件。對未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不能提起再審。
2、實質要件,即發現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違反了法律、法規的規定。
(1)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包括適用法律、法規錯誤,嚴重違反法定程序,也包括認定事實錯誤,所依據的證據失實或發現了足以推翻原判認定事實的新證據,等等。所
(2)違反的法律、法規,包括實體法,也包括程序法。
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是我國行政訴訟法的一個重要原則,如果生效裁判的事實根據有錯誤,勢必影響適用法律、法規的正確性。因此,對「違反法律、法規規定」的理解不能過狹。審判監督程序不僅要對生效裁判所適用的法律進行審查,還要對生效裁判所依據的事實根據進行審查。違反法律法規規定作出的裁判,必然會侵害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或者妨礙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行政職權,影響行政效率,損害法制尊嚴,因而應予糾正。
四、提起再審的程序
根據提起再審的主體不同,有三種不同的提起再審的程序:
1、人民法院院長通過審判委員會決定再審。
各級人民法院院長對本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發現違反法律、法規規定,認為需要再審的,應當提交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是否再審。人民法院的裁判生效以後,不僅對當事人和社會產生約束力,對人民法院也產生約束力,人民法院也不能隨意改變自己作出的已生效的裁判。行政訴訟法將對法院審判工作進行監督的大權交由院長和審判委員會共同行使,正體現了審判監督程序的嚴肅性。因此,案件是否再審,不能由院長一人決定,必須由其提交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
2、上級人民法院提審或指令再審。
上級人民法院發現下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違反法律、法規規定,認為需要再審的,可以提級由自己審理,也可以指令下級人民法院再審。指令再審的,下級人民法院接到指令後,必須進行再審。再審後,應將審判結果報送發出指令的上級人民法院。上級人民法院提審或指令再審,還包括最高人民法院發現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違反法律、法規規定,認為需要再審而進行的提審和指令再審。指令再審的,接到指令的地方人民法院再審後,應將審理結果報送最高人民法院。這是審判監督權的體現。
3、人民檢察院抗訴。
行政訴訟法第六十四條規定:「人民檢察院對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發現違反法律、法規規定的,有權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提出抗訴。」人民檢察院有權對行政訴訟活動實行法律監督,是行政訴訟法確定的基本原則之一。根據行政訴訟法的有關規定,人民檢察院按照審判監督程序向人民法院提出抗訴應當同時具備以下條件:
第一,被提出抗訴的行政判決、裁定必須是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
第二,檢察機關認為被提出抗訴的行政判決、裁定違反法律、法規規定。
(1)行政判決違反法律、法規規定的,主要有以下幾種:
1、撤銷了完全合法的被訴具體行政行為;
2、完全維持了部分合法部分違法的被訴具體行政行為;
3、完全撤銷了部分合法部分違法的被訴具體行政行為;
4、維持了主要證據不足、適用法律、法規錯誤、違反法定程序、超越職權、顯失公正的被訴具體行政行為;
5、沒有判決應當履行法定職責的行政主體履行法定職責;
6、判決行政機關履行不應履行的職責;
7、判決應給予行政賠償的,不給予賠償,或不應給予行政賠償的給予賠償。
(2)行政裁定違反法律、法規規定的,主要有以下幾種:
1、將應予受理的行政案件,作出不予受理或駁回起訴的裁定;
2、將不符合撤訴條件的案件,作出准許撤訴的裁定;
3、將不符合終結訴訟的案件,裁定終結訴訟;
人民法院是代表國家行使審判權的,當判決、裁定生效後,整個訴訟就已結束。人民檢察院發現已生效的判決、裁定確有錯誤時,才能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提出抗訴。
第三,提出抗訴的人民檢察院只能是上級人民檢察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
人民檢察院組織法第十八條規定:「最高人民檢察院對於各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上級人民檢察院對於下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如果發現確有錯誤,應當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提出抗訴。」
據此,在行政訴訟中,有權提出抗訴的主體只能是最高人民檢察院和上級人民檢察院,同級人民檢察院不具有抗訴的資格,不得直接向同級人民法院或上級人民法院提出抗訴,基層人民檢察院無權提出抗訴。
人民法院接到人民檢察院的抗訴,必須對抗訴的行政案件進行再審。
五、對申訴的處理
1、當事人的申訴
申訴是指當事人認為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確有錯誤,依法要求人民法院重新進行審理,以改變原判決、裁定的行為。
申訴是我國的一項重要的法律制度,是我國憲法賦予公民的民主權利在行政訴訟中的體現。但就其性質而言,申訴只是一種民主權利,而不是訴訟權利。申訴只是引起審判監督程序的材料來源之一,本身並不必然引起再審程序,也不是案件再審的預備或組成部分。即使申訴有理,申訴本身也不能引起審判監督程序的開始和停止生效裁判的執行。所以,申訴只是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發現生效裁判是否有錯誤的一個重要途徑,不論是人民法院的院長還是上級人民法院或是人民檢察院,要發現生效裁判是否有錯,一般通過兩個途徑:一是全面檢查已生效的裁判,這種方法未免工作量太大,事倍而功半,實踐中較少採用。二是通過申訴發現問題,再調閱案卷,從而發現生效裁判是否違反法律、法規規定。因此,申訴是引起案件再審的一個重要因素。
根據本條的規定,當事人申訴可以向原審人民法院提出,也可以向上級人民法院提出。
行政申訴按以下方式進行處理:
1、轉處,行政申訴原則上應由原終審人民法院負責處理。因此,其他法院在接到當事人的申訴以後,可以轉交原終審人民法院進行審查處理。但對那些重大、復雜的行政案件,當事人長期申訴而下級人民法院基於各種原因,不容易辦理的,上級人民法院認為有必要時,可以審查處理,下級人民法院也可以請求移送上一級人民法院審查處理。受理當事人申訴的人民法院,應當嚴肅對待當事人的申訴,指定專人認真復查原審案件的材料,也可以進行必要的調查。這種審查,是對原判決、裁定的內容和當事人提出的申訴意見,以及案卷中反映的主要事實、證據進行核對,而不是按法定訴訟程序再進行一次審理。
2、通知駁回。人民法院通過對當事人申訴的審查,認為原裁判正確,申訴無理的,可以說服教育申訴人,勸其服判息訟;對仍然堅持申訴的,可以用書面通知駁回。通知書應針對申訴理由,依法有理有據地逐條批駁。對於通知駁回以後當事人仍繼續申訴的,應由通知駁回的法院的上一級法院審查處理。
3、決定再審。人民法院通過對當事人申訴的審查,發現原裁判違反法律、法規規定,如果是本院處理的案件,即由院長提交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再審;如果是最高人民法院對地方各級人民法院,或者上級人民法院對下級人民法院處理的案件指令再審的,即直接作出決定再審的裁定,由被指令再審的人民法院執行。當事人向上級人民法院申訴的,上級人民法院可以把申訴交原審人民法院復查,也可以自己進行復查。復查結果認為原判決、裁定沒有錯誤,申訴無理的,通知駁回申訴;申訴有理的,有權提審或者指令下級人民法院再審。
4、裁定補正或作出補充判決。經過審查,如果發現已生效法律文書有錯寫、漏判和其他程序上的失誤的,可由製作該法律文書的人民法院裁定補正。如果發現原裁判有實體上的漏判或判決主文不明確無法執行的,可由製作該判決書的人民法院作出補充判決。一審的補充判決,當事人不服時可以上訴,二審的補充判決是終審判決,當事人不得上訴。
六、附:行政再審申訴書(格式)

行政再審申訴書

申訴人:
申訴人因XX一案,不服人民法院年月日()字第號行判決(或裁定),現提出申訴。
請求事項:
事實與理由:
此致
某某人民法院

申訴人:
2014年3月3日

附:原審判決書(或裁定書)X份。

⑻ 對行政訴訟二審判決不服,提請省高院再審,高院還是讓二審法院再審,這有法律依據嗎

是有法律依據的。

省高院可以自己對案件進行再審,也可以指令原作出生效判決的法院再審,對於行政訴訟二審判決申請再審,省高級人民法院經審查認為符合再審條件的,可以由本級法院進行再審,也可以指令下級法院進行再審。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九十二條各級人民法院院長對本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發現有本法第九十一條規定情形之一,或者發現調解違反自願原則或者調解書內容違法,認為需要再審的,應當提交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

最高人民檢察院對各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上級人民檢察院對下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發現有本法第九十一條規定情形之一,或者發現調解書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的,應當提出抗訴。

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對同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發現有本法第九十一條規定情形之一,或者發現調解書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的,可以向同級人民法院提出檢察建議,並報上級人民檢察院備案;也可以提請上級人民檢察院向同級人民法院提出抗訴。

(8)行政訴訟法二審生效擴展閱讀:

行政訴訟再審的條件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九十一條當事人的申請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再審:

一、不予立案或者駁回起訴確有錯誤的;

二、有新的證據,足以推翻原判決、裁定的;

三、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不足、未經質證或者系偽造的;

四、原判決、裁定適用法律、法規確有錯誤的;

五、違反法律規定的訴訟程序,可能影響公正審判的;

六、原判決、裁定遺漏訴訟請求的;

七、據以作出原判決、裁定的法律文書被撤銷或者變更的;

八、審判人員在審理該案件時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為的。

申請行政案件再審的流程

1、原審人民法院院長提起審判監督程序,必須報經審判委員會決定。

2、上級人民法院提起審判監督程序,既可以自己審理,也可以指令下級人民法院再審。

3、人民檢察院進行抗訴,應當符合《人民檢察院組織法》等法律的規定。

4、對當事人的申訴,人民法院應當充分重視,應當對申訴事實和理由進行審查,以便發現原審裁判是否確有錯誤,決定是否提起再審。

當事人的申訴,一般應以書面形式提出,申訴既可以向原審人民法院提出,也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出。但原判決、裁定不停止執行。人民法院對申訴人的答復,也應當使用書面形式進行,但只能以通知的方式,而不能使用裁定。

⑼ 行政訴訟二審訴訟維持原判怎樣辦

按法律規定,行政訴訟二審終審,如果符合法律規定的,是可以申請再審的,如果你被駁回的話,請自行根據法律規定及實際情況,確定自己的情況是否符合再審情形。
相關法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九十條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認為確有錯誤的,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但判決、裁定不停止執行。
第九十一條當事人的申請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再審:
(一)不予立案或者駁回起訴確有錯誤的;
(二)有新的證據,足以推翻原判決、裁定的;
(三)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不足、未經質證或者系偽造的;
(四)原判決、裁定適用法律、法規確有錯誤的;
(五)違反法律規定的訴訟程序,可能影響公正審判的;
(六)原判決、裁定遺漏訴訟請求的;
(七)據以作出原判決、裁定的法律文書被撤銷或者變更的;
(八)審判人員在審理該案件時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為的。
第九十二條各級人民法院院長對本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發現有本法第九十一條規定情形之一,或者發現調解違反自願原則或者調解書內容違法,認為需要再審的,應當提交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
最高人民法院對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上級人民法院對下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發現有本法第九十一條規定情形之一,或者發現調解違反自願原則或者調解書內容違法的,有權提審或者指令下級人民法院再審。
第九十三條最高人民檢察院對各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上級人民檢察院對下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發現有本法第九十一條規定情形之一,或者發現調解書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的,應當提出抗訴。
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對同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發現有本法第九十一條規定情形之一,或者發現調解書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的,可以向同級人民法院提出檢察建議,並報上級人民檢察院備案;也可以提請上級人民檢察院向同級人民法院提出抗訴。
各級人民檢察院對審判監督程序以外的其他審判程序中審判人員的違法行為,有權向同級人民法院提出檢察建議。

熱點內容
司法建議審批 發布:2025-10-12 12:33:04 瀏覽:799
違法行為的主要法律責任不包括 發布:2025-10-12 12:33:03 瀏覽:325
合同法一百七十四 發布:2025-10-12 12:30:35 瀏覽:34
經濟法期末考試的試題及答案 發布:2025-10-12 11:50:02 瀏覽:113
商法經濟法的區別 發布:2025-10-12 11:48:27 瀏覽:721
掛靠企業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10-12 11:47:41 瀏覽:571
一個月過經濟法 發布:2025-10-12 11:47:06 瀏覽:429
新編中國經濟法概論 發布:2025-10-12 11:43:18 瀏覽:864
南大經濟法等額復試 發布:2025-10-12 11:40:51 瀏覽:215
工礦產品購銷合同條例廢止 發布:2025-10-12 11:37:56 瀏覽: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