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單位是否適用勞動法下的競業限制單位
㈠ 新勞動法里競業限制和脫密期是否只能擇其一全國都如此么
這個要看地方的規定來,《上海市勞自動合同管理條例》中就明確規定競業限制和脫密期只能二者取其一,如果你實在是上海的話肯定就得按照這條法規執行。但是其他地方如果沒有這種規定的,競業限制和脫密期是可以同時約定的。但是要注意的是,《勞動合同法》頒布之後,「脫密期」與勞動合同法的立法精神實質上是有所違背的,前者賦予勞動者「只要提前30天通知就可以解除勞動合同」的權利,而脫密期卻將提前通知期延長到了最長6個月,雖然從現在的立法狀況看,尚無一部法律說「脫密期」是不能約定的,但是企業在制定保密協議的過程中,不妨就用競業限制代替脫密期,不必再另外規定脫密期了。
㈡ 新勞動法的競業限制
1.公司這種做法是對勞動法的誤讀,自願放棄競業補償金的條款屬於無效約定,其他內容約定有效。
2.勞動合同由公司保管,你沒有合同可以向當地勞動監察支隊投訴,由勞動局責令其改正。
㈢ 勞動法 競業限制 案例 求解、、、
《勞動合同法》第二十三條規定:「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在勞動合同中約定保守用人單位的商業秘密和與知識產權相關的保密事項。對負有保密義務的勞動者,用人單位可以在勞動合同或者保密協議中與勞動者約定競業限制條款,並約定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在競業限制期限內按月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勞動者違反競業限制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
第十二四條規定:「競業限制的人員限於用人單位的高級管理人員、高級技術人員和其他負有保密義務的人員。競業限制的范圍、地域、期限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競業限制的約定不得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前款規定的人員到與本單位生產或者經營同類產品、從事同類業務的有競爭關系的其他用人單位,或者自己開業生產或者經營同類產品、從事同類業務的競業限制期限,不得超過二年。」
法律規定,對負有保密義務的勞動者,用人單位可以在勞動合同或者保密協議中與勞動者約定競業限制條款,並約定在接觸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在競業限制期內按月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未按照約定給予補償的,該約定無效。
競業限制的人員限於單位的高管、高級技術人員和其他負有保密義務的人員(包括合同約定)。
因此,結合本案,小明離職後有無超過二年,超過二年的,不用擔心。沒有超過兩年,勞動合同中有無約定經濟補償,沒有的,該條款由於違反法律強制性規定而自始無效。
㈣ 新勞動法的競業限制
用人單位可以與負有保密義務的人員訂立保密協議,並約定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在競業限制期限內按月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
根據《勞動合同法》第二十三條、二十四條規定,用人單位可以與高級管理人員、高級技術人員和其它負有保密義務的人員,在勞動合同或者保密協議中約定保密事項,並約定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在競業限制期限內按月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勞動者違反競業限制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
進行限制區域、期限、經濟補償和違約金數額由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約定,但禁業限制期限不得超過兩年。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四)(法釋〔2013〕4號)規定, 當事人在勞動合同或者保密協議中約定了競業限制,但未約定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勞動者履行了競業限制義務,可以要求用人單位按照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平均工資的30%且不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按月支付經濟補償金。
因用人單位的原因導致三個月未支付經濟補償,勞動者可以請求人民法院解除競業限制約定並支付3個月經濟補償;勞動者違反競業限制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後,用人單位可以要求勞動者按照約定繼續履行競業限制義務。
㈤ 新勞動法對競業限制期限有調整嗎怎麼調整
在人員上限制於:用人單位的高級管理人員、高級技術人員和其他負有保密義務的人員
責任范圍:競業限制的約定不得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
期限范圍:不得超過二年
具體參見:勞動合同法22/23/24條
㈥ 勞動法規定競業限制年限最長不能超過多少年
您好,最長不得超過2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二十四條競業限制的專人員限於用人單位的高級管理屬人員、高級技術人員和其他負有保密義務的人員。競業限制的范圍、地域、期限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競業限制的約定不得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
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前款規定的人員到與本單位生產或者經營同類產品、從事同類業務的有競爭關系的其他用人單位,或者自己開業生產或者經營同類產品、從事同類業務的競業限制期限,不得超過二年。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㈦ [勞動法]競業限制的補償金如何確定
網友「leng」的困惑: 我於近日主動辭職,解除勞動合同協議上面有以下兩條: 1、鑒於乙方在甲方2012年應休未休的帶薪年休假補償、競業限制補償等及其它福利,甲方支付乙方一次性經濟補償,計XXXXX元。競業限制補償金是一次給的,相當於我1/3到1/2的月工資。我的競業限制協議年限為2年,協議抬頭是和我簽訂勞動合同的集團下屬公司的抬頭。 2、鑒於乙方在甲方2011年的服務績效,甲方支付乙方經濟補償,計XXXXX元。而這筆錢實際是我去年年終獎未發的一部分。 [前程無憂特約勞動法顧問阿克答復:] 競業限制是一種對員工的義務。在競業限制期內,員工不能到與本單位生產或者經營同類產品、從事同類業務的有競爭關系的其他用人單位,或者自己開業生產或者經營同類產品、從事同類業務。 競業限制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競業限制期必須是員工離職後開始計算,這里的離職包括員工自己辭職,也包括因各類原因公司辭退員工。 (二)競業限制期最長不能超過2年。《勞動合同法》第二十四條規定:「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競業限制期限,不得超過二年。」 (三)競業限制期內公司必須按月向員工支付經濟補償。《勞動合同法》第二十三條第二款規定:「用人單位……並約定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在競業限制期限內按月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 (四)不履行競業限制義務,員工要向公司支付違約金。《勞動合同法》第二十三條第三款規定:「勞動者違反競業限制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 具體的競業限制期限、經濟補償金額、違約金額都需要雙方在競業限制條款中約定。 所以,你的問題很清楚。競業限制的補償,必須按照你和公司的約定來計算,不能將其他名目的錢計算入內。如果沒有約定,則雙方可以在離職時補充約定。如果雙方達不成一致的,可以申請勞動仲裁,由仲裁合理確定。 更重要的一點是,按照《勞動合同法》的要求,公司必須按月支付給你競業限制經濟補償,而不是一次性支付。所以你們公司的做法是錯誤的。 至於將年終獎說成是經濟補償金,你只要可以提供你們公司發放年終獎的依據——如勞動合同條款、規章制度、集體合同等——你就可以額外獲得年終獎。 關於競業限制的實施范圍,依法應當是與本單位生產或者經營同類產品、從事同類業務的有競爭關系的其他用人單位,以及自己開業生產或者經營同類產品、從事同類業務。所謂的本單位,是指與你建立勞動關系,簽署競業限制協議的公司。即使你所在的公司是集團中的某一家公司,也不能將全部集團的業務作為競業限制范圍。所以,簡單分析,你只是不能去做橡膠生意的公司罷了。(完)
㈧ 只有競業限制合同沒有勞動法合同有效嗎
只要員工和單位都是屬於可以建立勞動關系的主體,那麼簽訂的勞動協議只是另外一種形式的的勞動合同,員工和單位依然存在勞動關系。適用於勞動相關法律都是有效的。依據《勞動合同法》第十條 建立勞動關系,應當訂立書面勞動合同。已建立勞動關系,未同時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自用工之日起一個月內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在用工前訂立勞動合同的,勞動關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第十六條 勞動合同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並經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文本上簽字或者蓋章生效。勞動合同文本由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各執一份。第八十二條 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不與勞動者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自應當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之日起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
㈨ 勞動法:競業限制能適用於非全日制用工嗎 求學法律或者從事法律職業的好心人幫幫我吧
只要存在勞動關系,並且雙方簽訂有競業限制協議,那麼涉及到商業秘密項目,勞動者就應遵守協議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