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的主體包括什麼
㈠ 求行政法主體與行政法律關系主體的區別
簡要概括:
1、行政法主體中包括行政法律關系主體、監督行政法律關系主體;
2、行政法律關系主體:行政主體和行政相對方;
3、行政法主體包括行政主體和相對方外,還包括監督主體。
4、監督行政法律關系主體:國家有權機關與行政主體以及有關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監督主體:如法院審理行政訴訟案件時,人民法院就是行政法主體。又如行政復議中的上級行政機關等
4、行政主體:行政機關不等於行政主體,除行政機關外,一定的行政機構和其他社會組織,依照法定授權,也可以成為行政主體。公務員並不是行政主體。
一、行政的概念
指國家行政機關和其他公共行政組織對國家與公共事務的決策、組織、管理和調控。
二、行政法的概念和調整對象
1、行政法是國家重要的部門法之一,是調整行政關系以及在此基礎上產生的監督行政關系的法律規范和原則的總稱,或是調整因行政主體行使其職權而發生的各種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和原則的總稱。
兩層含義:
(一)行政法是國家一類法律規范和原則的總稱;
(二)這一系列法律規范和原則調整的對象是行政關系和監督行政關系。
2、調整對象是:行政關系和監督行政關系。
三、行政法關系概念和分類
(一)行政法關系:指經過行政法(實體、程序)調整之後,具備了權利義務內容的社會關系。
(二)主要有兩類法律關系:
1、行政法律關系:指經過行政法調整之後,具備了權利義務內容的行政管理關系。
行政法律關系主體:亦稱行政法律關系當事人,指行政法律關系中權利的享有者和義務的承擔者,包括行政主體和行政相對方(人)。
2、監督行政法律關系:指在監督行政行為的過程中,國家有權機關與行政主體以及有關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之間形成的,受行政法規范調整的各種關系。
四、行政法律關系主體和行政法主體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1、行政法主體包括行政主體和相對方外,還包括監督主體。
(一)行政主體享有並行使國家行政權力,是行政法律關系中的特殊主體,在具體法律關系中佔有主導地位。
(二)行政相對方也是行政法上權力的享有者和義務的承擔者,是行政法律關系中的另一主體。
2、監督行政法律關系:指在監督行政行為的過程中,國家有權機關與行政主體以及有關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之間形成的,受行政法規范調整的各種關系。
監督行政法律關系特徵:
第一、一種多重、復雜的法律關系。
第二、包含著行政訴訟法律關系。
第三、主體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具有非對等性。行政主體在行政法律關系中享有較多的權利,承擔較少義務,而在監督行政法律關系中享有較少權利,承擔較多義務。
㈡ 行政法主體包括( ) A. 行政法律關系主體 B. 行政主體 C. 行政人 D. 行政相對人
行政法的調整對象是行政關系和行政監督關系,所以選擇a
㈢ 可以做行政法的主體有哪些
國家機關、法律授權的其他組織和機構。
㈣ 行政法中最主要的行政主體是什麼
行政主體包括國家行政機關和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
㈤ 行政法的行政主體
1.涵義
行政主體是依法能以自己的名義,代表國家對外行使行政職權、履行行政義務、承擔行政責任、擔當爭訟當事人(包括行政復議當事人、行政訴訟當事人、賠償義務機關)的組織體。
有三層涵義:第一,行政主體是一個組織。第二,行政主體是依法享有行政權的組織。第三,行政主體是能夠依法以自己名義對外行使行政權的組織。比如:稅務機關。
2.與行政人
行政人是指依法享有以行政主體名義行使行政權的自然人。據此,行政主體與行政人雖然都具有行使行政權的資格,但兩者界限仍十分明確:前者必須是組織並且是以自己名義對外行使行政權的組織;後者只能是自然人,並且必須以行政主體的名義才能對外行使行政權。
3.與行政法主體
人們通常把那些在行政法律關系中享有行政法上的權利、負擔行政法上義務的各方當事人統稱為行政法主體。在行政活動中,行政主體及其行政人是一方,與他們相對應的另一方是行政相對人。
4.與行政機關
行政主體與行政機關的最大區別在於:前者是學理概念,後者是法律概念;行政機關一經成
立即成為當然的行政主體而行政主體除包含行政機關外,還包括得到法律、法規或規章授權能以自己名義行使行政權的其他組織。行政主體和行政機關的聯系和區別類似於民法中的法人和公司的關系。
㈥ 行政法主體
行政法主體即指行政法調整的各種行政關系的參加人——組織和個人。組織包括專國家機關(主要是行政機屬關)、企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和其他組織;個人包括國家公務員以及作為行政相對人的公民、外國人、無國籍人等。
您的提法本身不符合法言法語,「比如單位里的一個員工觸犯了行政法「這樣的說法是有問題的。不妨說「公務員在行政管理行為中違法,行政機關在事後追究該公務員的行政處分責任,這時公務員即成為行政處分關系中的主體。「
而一般情況下的單位員工若不是公務員或行政相對人,談什麼「觸犯了行政法「,又說什麼「進行行政處分或處罰「呢?頂多是單位內部的調整。
㈦ 行政法的主體
什麼是行政法主體
行政法主體是指行政法調整的各種行政關系的參加人——組織和個人。組織包括國家機關(主要是行政機關)、企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和其他組織;個人包括國家公務員以及作為行政相對人的公民、外國人、無國籍人等。
行政法主體與行政法律關系主體
行政法律關系的主體和行政法主體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行政法律關系的主體,亦稱行政法律關系當事人,指行政法律關系中權利的享有者和義務的承擔者,包括行政主體和行政相對方。
行政法主體是指行政領域的法律關系中權利的享有者和義務的承擔者,除了行政主體和相對方外,還包括監督行政法律關系中的監督主體,如立法機關、其他行政機關、司法機關等。
行政法主體與行政主體
行政主體雖然只是行政法主體的一種,但它是行政法主體中最重要的一種。首先,行政主體在行政法律關系中佔有主導地位,而行政管理法律關系在整個行政法律關系中又佔有主導地位。其次,行政主體在各種行政法律關系中均可構成一方主體,而其他行政法主體只可能在一種或兩種行政法律關系中出現,而不可能在所有行政法律關系中出現。
此外,行政主體,特別是行政機關,作為行政法主體具有相對恆定性。盡管行政機關有時也會以民事主體的身份參與民事關系,但在絕大多數時候和場合,行政機關均是以行政法主體的身份參與行政法律關系;而其他行政法主體,如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等,則常常以民法主體的身份參與民事關系,
論我國行政法解釋主體 34頁 行政主體的行政法意義 1頁 德國行政法學中行政主體概念的探討 20頁 {行政總務}行政法 40頁 論行政法的解釋 42頁 行政法第三形態下的行政主體研究 3頁 行政的「疆域」與行政
行政法主體,即行政法律關系主體,指行政法調整的各種行政關系的參加人,包括組織和個人。具體來說,組織包括國家機關、企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和其他組織,個人則包括國家公務員以及作為行政相對人的公民、外國人和無國籍人。
行政法主體是指在具體的行政法律關系中享受權利、承擔義務的當事人,包括行政主體和行政相對人。
基本信息
中文名
行政法主體
別名
行政法律關系主體
釋義
指行政法調整的各種行政關系的參加人
組成
組織、個人
基本介紹
行政法主體又稱行政法律關系主體,是行政法律關系中權利的享有者和義務的承擔者,具體包括執掌行政權的行政主體和行政相對人(即行政管理過程中的被管理者)。
行政主體是指享有行政職權,以自己的名義行使行政職權並獨立承擔責任的組織。
因此,行政法主體的范圍大於行政主體,行政主體只是行政法主體的一種,在行政法律關系中佔主導地位。
㈧ 什麼是行政法的主體
行政法的主體復主要是行政機關,調整制的是行政機關與自然人、法人、社會組織及法人單位之間的關系,涉及的是不平等主體之間的關系。行政機關主要三種:
1.依法具有行政執法權的行政機關;
2.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行政執法權的組織;
3.依照法律、法規或者規章規定受委託實施行政執法權的組織。
㈨ 行政違法的主體是什麼
主體是行政法律關系抄主體,這種違法行為只有當行為主體以行政主體或行政相對方資格出現時才有可能構成行政違法。行者違法包括兩種情況:一是職務過錯,國家工作人員的違法失職行為。這類失職行為使國家利益和公民合法權益遭受損害,但還沒達到瀆職罪的程度。
行政違法第二種情況:行政過錯,是公民和法人違反行政管理法規的行為。如司機違反交通管理法規的行為。行政違法是行政主體的違法,是行政主體在行政法上的違法行為。任何組織和個人只有以行政法主體身份或以行政法主體名義出現時,違法才能構成行政違法。
(9)行政法的主體包括什麼擴展閱讀:
行政違法特徵:
(1)行政違法的主體是行政法律關系主體,不是行政法律關系主體,不可能構成行政違法。
(2)行政違法違反的是行政法律規范,侵害的是受法律保護的行政關系。
(3)行政違法對社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損害,但尚未構成犯罪。
(4)行政違法依法應當承擔行政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