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法可以告個人嗎
『壹』 如果要告公司違反勞動法,要提供什麼證據
一、需要提供的資料:勞動合同的文本,在公司工作時間和加班的證明材料,(關於社會保險一項,應由公司舉證)。
二、公司的做法不合理,也不合法:
1、這份所謂的敬業合同,其內容與勞動合同法的規定抵觸,屬無效合同。因勞動合同法規定,勞動合同有競業禁止條款的,用人單位應給予勞動者補償,且有年限限制(不得超過2年)。
2、公司應當為員工繳納法律規定的各項社會保險。
3、公司的工作時間的長度過法定的工作時間,且不支付加班費,違反勞動法關於工作時間和加班工資支付的規定。
(1)勞動法可以告個人嗎擴展閱讀
勞動權是由一系列權利所構成的權利系統,在這個系統中,各種勞動權按照一定的分工緊密地結合在一起,發揮出權利系統的合力。從邏輯結構來看,工作權是基礎和前提,報酬權和福利權是核心,其他權利是保障。
1、工作權
工作權也可以稱為就業權,內容包括工作獲得權、自由擇業權和平等就業權。職業獲得權在積極的意義上表現為要求國家和社會提供工作機會的權利;在消極意義上是對抗用人單位(西方國家通常稱為僱主)無理解僱的權利。
前者因具有請求性而稱為積極的工作獲得權;後者因具有對抗性而稱為消極的工作獲得權。為勞動者提供就業機會,是國家不可推卸的義務。但是,國家能在多大程度上履行這種義務,是與國家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狀況密切相關的。
一個國家的經濟繁榮穩定、結構平衡、人口適度,勞動者積極的工作獲得權的實現就有了可靠的保證。勞動者積極的工作獲得權的實現狀況可以通過社會就業率體現出來。國家促進就業,提高就業率是有條件的,並且是受各種因素制約的漸進過程。
2、報酬權
報酬權即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廣義的勞動報酬包括工資、獎金和津貼三種收入形式。報酬權包括報酬協商權、報酬請求權和報酬支配權。報酬協商權是勞動者與用人單位通過勞動契約協商確定勞動報酬的形式和水平的權利。
其核心是協商勞動報酬的水平,即協商確定自己勞動力的價格。在勞動法日益脫離民法之私法軌道,不斷融入公法因素而成為社會法的前提下,國家和社會團體的力量在勞動法上的作用不斷增強。勞動自由盡管是勞動契約的基礎,但已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限制。
在勞動報酬的協商方面,勞動者的自由權利受到來自於國家最低工資標准和集體合同的雙重約束。勞動者與用人單位所協商的勞動報酬不能低於集體合同的標准,更不能低於國家的最低工資標准。
3、休息權
休息權即獲得休息和休假時間的權利。休息權是中國憲法規定的基本勞動權,是確保勞動者得以恢復勞動力,實現個人全面發展的權利。休息權的價值表現在:
第一,休息使人享受閑暇,獲得真正的自由,馬克思認為,自由時間作為「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這種時間不被直接生產勞動所吸收,而是用於娛樂和休息,從而為自由活動和發展開辟廣闊天地。」
第二,對於人類來說,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勞動都不會直接成為人生目的,而只是謀生和實現個人價值的手段,人類除了職業勞動生活方式以外,還有許多生活方式,如家庭生活、文化生活等,都需要在工作以外的自由時間里進行。
第三,合理的休息時間是確保勞動的人道性和倫理性所必須的。確保並不斷擴充休息時間,是社會文明和進步的標志之一。應該看到,休息與工作有統一的一面,也有矛盾的一面。
就統一方面而言,休息有助於更好地工作,是提高工作質量和效率的保證,同時工作又賦予休息以意義,有助於提高休息的質量;就矛盾方面而言,人的時間是有限的,工作時間的延長,必然會縮短休息時間,影響勞動者的身心健康。
4、職業安全權
職業安全權是指勞動者在職業勞動中人身安全和健康獲得保障,免遭職業傷害的權利。由於人類不可避免地會遭受來自於自然和社會方面的危險或風險的威脅,因而躲避風險,尋求安全保障,就成為人類近乎恆定的心理需要。
無論是自然的風險,還是社會的風險,有些是無法躲避的,但大多數風險尤其是社會風險都可以通過合理的制度安排予以化解或轉移。
5、職業培訓權
職業培訓權是勞動者獲得職業訓練和教育的權利。職業培訓作為國民教育體系的組成部分,對於提高勞動者的職業素質和技能,促進社會生產力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6、民主管理權
民主管理權是勞動者可以對本單位的生產經營管理工作進行監督和提出建議的權利。民主管理權不同於企業經營權和投資人的股東權,它實質上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經濟民主在企業內部權利結構上的表現。
7、團結權
團結權是憲法和勞動法確認的勞動者的基本權利。團結權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的團結權是指勞動者組織和參加工會並保證工會自主運行的權利。
8、社會保障權
作為勞動權的社會保障權是指勞動者獲得社會保險和福利的權利。社會保險保障勞動者在生育、年老、疾病、傷殘和失業等勞動風險發生時從國家和社會獲得一定的幫助以維持生計。福利是一種生活上的利益,往往特指勞動者在工資以外所獲得的收入或所享受的待遇。勞動者的福利分為單位福利和國家福利。
『貳』 我能去勞動局告發公司違反勞動法嗎
自己主動辭職能否去勞動局告發公司違反勞動法主要看你辭職的原因。專如果是因公司屬存在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相關規定導致辭職的,可以去勞動局勞動監察部門投訴並要求合同解除補償。如果公司不存在上述是因個人原因辭職就沒必要,即便去了投訴的原因不成立勞動監察部門也不會受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三十八條 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一)未按照勞動合同約定提供勞動保護或者勞動條件的;
(二)未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的;
(三)未依法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的;
(四)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損害勞動者權益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條 第一款規定的情形致使勞動合同無效的;
(六)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的其他情形。
用人單位以暴力、威脅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者勞動的,或者用人單位違章指揮、強令冒險作業危及勞動者人身安全的,勞動者可以立即解除勞動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單位。
來源武漢律師網頁鏈接
第四十六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
(一)勞動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條 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
『叄』 我的單位違反勞動法了嗎,如果違反了怎麼告他
1、沒有看到關於用人單位的日常用工描述,無法判斷用人單位是否違反勞動法,筆者簡單列舉幾項違反勞動法的行為,請對照參考:未簽訂書面勞動合同、未依法繳納社保、加班不支付加班費、拖欠、剋扣員工工資,如果有以上行為,均違反勞動法;
2、用人單位違反勞動法律、法規,勞動者可以向勞動監察大隊投訴,由勞動監察大隊處理,也可以申請勞動仲裁,主張自己的合法權益;
3、法律依據:《勞動保險監察條例》
第十一條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對下列事項實施勞動保障監察:
(一)用人單位制定內部勞動保障規章制度的情況;
(二)用人單位與勞動者訂立勞動合同的情況;
(三)用人單位遵守禁止使用童工規定的情況;
(四)用人單位遵守女職工和未成年工特殊勞動保護規定的情況;
(五)用人單位遵守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規定的情況;
(六)用人單位支付勞動者工資和執行最低工資標準的情況;
(七)用人單位參加各項社會保險和繳納社會保險費的情況;
(八)職業介紹機構、職業技能培訓機構和職業技能考核鑒定機構遵守國家有關職業介紹、職業技能培訓和職業技能考核鑒定的規定的情況;
(九)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勞動保障監察事項。
《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發生的下列勞動爭議,適用本法:
(一)因確認勞動關系發生的爭議;
(二)因訂立、履行、變更、解除和終止勞動合同發生的爭議;
(三)因除名、辭退和辭職、離職發生的爭議;
(四)因工作時間、休息休假、社會保險、福利、培訓以及勞動保護發生的爭議;
(五)因勞動報酬、工傷醫療費、經濟補償或者賠償金等發生的爭議;
(六)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勞動爭議。
『肆』 與單位發生勞動合同糾紛,可以直接去法院起訴嗎
不可以,員工因為勞動合同和單位出現糾紛,應該是需要勞動仲裁先置的原則。應該先進行勞動仲裁。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七十九條勞動爭議發生後,當事人可以向本單位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申請調解;調解不成,當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當事人一方也可以直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對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司法實務中,人民法院受理勞動爭議案件是以是否經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裁決過為前提的,即通行的所謂「勞動爭議仲裁前置程序」。
法釋(2001)14號《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條在規定勞動爭議案件范圍的同時,也明確規定了人民法院受理勞動爭議案件,應以勞動仲裁為前置程序。即當事人不服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作出的裁決,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人民法院才予以受理。從而形成了勞動爭議仲裁前置程序法定化。
(4)勞動法可以告個人嗎擴展閱讀:
勞動糾紛的解決方式
1、協商程序。協商是指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就爭議的問題直接進行協商,尋找糾紛解決的具體方案。與其他糾紛不同的是,勞動爭議的當事人一方為單位,一方為單位職工,因雙方已經發生一定的勞動關系而使彼此之間相互有所了解。雙方發生糾紛後最好先協商,通過自願達成協議來消除隔閡。實踐中,職工與單位經過協商達成一致而解決糾紛的情況非常多,效果很好。
2、申請調解。調解程序是指勞動糾紛的一方當事人就已經發生的勞動糾紛向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申請調解的程序。根據《勞動法》規定:在用人單位內,可以設立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負責調解本單位的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委員由單位代表、職工代表和工會代表組成。一般具有法律知識、政策水平和實際工作能力,又了解本單位具體情況,有利於解決糾紛。
除因簽訂、履行集體勞動合同發生的爭議外均可由本企業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調解。但是,與協商程序一樣,調解程序也由當事人自願選擇,且調解協議也不具有強制執行力,如果一方反悔,同樣可以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
3、仲裁程序。仲裁程序是勞動糾紛的一方當事人將糾紛提交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進行處理的程序。該程序既具有勞動爭議調解靈活、快捷的特點,又具有強制執行的效力,是解決勞動糾紛的重要手段。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是國家授權、依法獨立處理勞動爭議案件的專門機構。申請勞動仲裁是解決勞動爭議的選擇程序之一,也是提起訴訟的前置程序,即如果想提起訴訟打勞動官司,必須要經過仲裁程序,不能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4、訴訟程序。根據《勞動法》第83條規定:「勞動爭議當事人對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決書之日起15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一方當事人在法定期限內不起訴,又不履行仲裁裁決的,另一方當事人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訴訟程序即我們平常所說的打官司。訴訟程序的啟動是由不服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裁決的一方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後啟動的程序。
『伍』 勞動法我在私人廠上班我辭職老闆不準走可以告他嗎
可以,你提前三十日書面提交辭職報告,如果三十日後老闆不讓你走,你可以隨時走人版,附勞動合同法:
第三權十六條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第三十七條 勞動者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勞動者在試用期內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陸』 按照勞動法。單位要求個人寫保證書離職不賠償,是否有效,是否可以起訴該單位。
請教一下按照勞動法,單位是否可以要求勞動者寫該保證書,是否合法。我是版否可以權起訴該單位。或者我簽了以後應該留什麼證據,然後起訴!!!
不合法。這個保證書是無效的。
你可以拒簽。
如果單位不同意,可以給你合同到期的補償金,然後離開單位。
合同到期的的補償金是1年補償1個月的工資。
第二種方法就是簽了,然後到勞動局投訴,但如果未造成不良後果。也不會吧單位怎麼樣的。
『柒』 如果要告公司違反勞動法,要提供什麼證據
提供證據證明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的勞動關系的話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
一、可證回明勞動關系的證據有:答
1、工資支付憑證或記錄(職工工資發放花名冊)、繳納各項社會保險費的記錄;
2、用人單位向勞動者發放的「工作證」、「服務證」等能夠證明身份的證件;
3、勞動者填寫的用人單位招工招聘「登記表」、「報名表」等招用記錄;
4、考勤記錄;
5、其他勞動者的證言等。
二、搜集證據證明勞動關系的方法
1、盡量收集到證明的原件,如果無法收集原件,可採取復印或拍照的方式搜集;
2、如用人單位有為勞動者購買社保,勞動者可以到社保局網站上,或到社保局列印自己的各項社會保險費的記錄
3、搜集網路信息:用人單位網頁登記的各種公告或消息,或者勞動者與相關人員的QQ或各種即時聊天信息的記錄等
4、搜集手機簡訊與電話錄音
『捌』 私人老闆不按勞動法支付加班費可以告嗎
《勞動法》在私人老闆、特別是私企中,是一文不值的廢紙。他們的理由是:你認為吃了虧,受不得氣,就走人,不留你。所以,你就是去告都沒有用。因此,你不要要求私人老闆按《勞動法》執行有關福利待遇。
『玖』 多長時間內起訴違法勞動法者有效
1、勞動爭議調解仲抄裁法襲 第二十七條 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為一年。仲裁時效期間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
2、同時應當參考勞動法司法解釋二第一條關於爭議起算點的確定:第一條人民法院審理勞動爭議案件,對下列情形,視為勞動法第八十二條規定的「勞動爭議發生之日」:
(一)在勞動關系存續期間產生的支付工資爭議,用人單位能夠證明已經書面通知勞動者拒付工資的,書面通知送達之日為勞動爭議發生之日。用人單位不能證明的,勞動者主張權利之日為勞動爭議發生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