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訴訟法申請迴避
⑴ 刑事訴訟法關於迴避的決定
根據刑事訴訟程序的不同階段:
參與偵查活動的記錄人、翻譯人員和鑒定人的迴避,由偵查機關負責人決定;
參與檢察活動(審查起訴、公訴)的書記員、人民檢察院聘請或指派的翻譯人員、鑒定人的迴避,由檢察長決定;
參與審判活動的法庭書記員、翻譯人員和鑒定人的迴避,由人民法院院長決定。
⑵ 根據我國刑事訴訟法的規定,哪種人員不用迴避()。
1、不是本案的當事人或者是當事人的近親屬的;
2、本人或者他的近親屬和本案沒有利害關系的;
3、沒有擔任過本案的證人、鑒定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的;
4、與本案當事人沒有其他關系,不影響公正處理案件的。
《刑事訴訟法》
第二十九條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自行迴避,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權要求他們迴避:
(一)是本案的當事人或者是當事人的近親屬的;
(二)本人或者他的近親屬和本案有利害關系的;
(三)擔任過本案的證人、鑒定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的;
(四)與本案當事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公正處理案件的。
第三十條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不得接受當事人及其委託的人的請客送禮,不得違反規定會見當事人及其委託的人。
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違反前款規定的,應當依法追究法律責任。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權要求他們迴避。
第三十一條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的迴避,應當分別由院長、檢察長、公安機關負責人決定;院長的迴避,由本院審判委員會決定;檢察長和公安機關負責人的迴避,由同級人民檢察院檢察委員會決定。
對偵查人員的迴避作出決定前,偵查人員不能停止對案件的偵查。
對駁回申請迴避的決定,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可以申請復議一次。
第三十二條本章關於迴避的規定適用於書記員、翻譯人員和鑒定人。
辯護人、訴訟代理人可以依照本章的規定要求迴避、申請復議。
(2)刑事訴訟法申請迴避擴展閱讀
《刑事訴訟法》
第三十三條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除自己行使辯護權以外,還可以委託一至二人作為辯護人。下列的人可以被委託為辯護人:
(一)律師;
(二)人民團體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在單位推薦的人;
(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監護人、親友。
正在被執行刑罰或者依法被剝奪、限制人身自由的人,不得擔任辯護人。
被開除公職和被吊銷律師、公證員執業證書的人,不得擔任辯護人,但系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監護人、近親屬的除外。
第三十四條犯罪嫌疑人自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訊問或者採取強制措施之日起,有權委託辯護人;在偵查期間,只能委託律師作為辯護人。被告人有權隨時委託辯護人。
偵查機關在第一次訊問犯罪嫌疑人或者對犯罪嫌疑人採取強制措施的時候,應當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權委託辯護人。人民檢察院自收到移送審查起訴的案件材料之日起三日以內,應當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權委託辯護人。
人民法院自受理案件之日起三日以內,應當告知被告人有權委託辯護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押期間要求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及時轉達其要求。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押的,也可以由其監護人、近親屬代為委託辯護人。
辯護人接受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委託後,應當及時告知辦理案件的機關。
第三十五條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因經濟困難或者其他原因沒有委託辯護人的,本人及其近親屬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盲、聾、啞人,或者是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被判處無期徒刑、死刑,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⑶ 簡答我國刑事訴訟法規定的適用迴避的情形有哪些
1、自行迴避,是來指審判人員自、檢察人員、偵查人員等在訴訟過程中遇到法定迴避情形時,主動要求退出刑事訴訟活動。這一規定利用公安司法人員的職業道德和自律意識,要求符合法定迴避情形的公安司法人員自覺退出訴訟活動。(《刑事訴訟法》第28條)
2.申請迴避,是指案件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認為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等具有法定迴避情形,而向他們所在的機關提出申請,要求他們迴避。申請迴避權是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的一項重要的訴訟權利。注意:申請迴避權只賦予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不能擅自擴大到其他親屬。(《刑事訴訟法》第28條)
3.指令迴避,是指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等遇到法定的迴避情形沒有自行迴避,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沒有申請其迴避,法院、檢察機關、公安機關等有關組織或行政負責人有權作出決定,令其退出訴訟活動。指令迴避是迴避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自行迴避和申請迴避的必要補充,也是一種監督。
⑷ 刑事訴訟法中,迴避由誰決定
我國《刑事訴訟法》第三十一條規定,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的迴避版,應當分別權由院長、檢察長、公安機關負責人決定;院長的迴避,由本院審判委員會決定;檢察長和公安機關負責人的迴避,由同級人民檢察院檢察委員會決定。對偵查人員的迴避作出決定前,偵查人員不能停止對案件的偵查。對駁回申請迴避的決定,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可以申請復議一次。總結如下:法院院長決定:審判人員、法院書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迴避。檢察院檢察長決定:檢察人員、檢察院書記員、檢察院聘請或者指派的鑒定人、翻譯人員迴避。偵查機關負責人決定:偵查人員及由其指派或聘請的翻譯人員、鑒定人迴避。法院審委會決定院長迴避。檢察院檢委會決定檢察長或者偵查機關負責人迴避。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三十一條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的迴避,應當分別由院長、檢察長、公安機關負責人決定;院長的迴避,由本院審判委員會決定;檢察長和公安機關負責人的迴避,由同級人民檢察院檢察委員會決定。對偵查人員的迴避作出決定前,偵查人員不能停止對案件的偵查。對駁回申請迴避的決定,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可以申請復議一次。
⑸ 刑事訴訟法中規定有權提出迴避申請的主體是"訴訟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
民事訴訟、刑事訴訟中的迴避申請人都既可以是當事人,也可以是其法定代回理人;(答2)刑事訴訟中辯護律師的調查取證權分為兩個方面:一是向一般證人調查的,要經過其同意;二是如果向被害人方調查的,要經過被害人方及其證人和檢察院、法院的「雙重同意」。民事訴訟中,訴訟代理人有權調查收集一定的證據。刑事訴訟中的訴訟代理人也可以收集調查一定的證據,不過刑事訴訟法並未明確規定。
⑹ 什麼是刑事訴訟法中的「迴避」制度
一、迴避的人員范圍
刑事訴訟法規定適用迴避的人員范圍包括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以及參與偵查、起訴、審判活動的書記員、鑒定人和翻譯人員。最高法院《解釋》規定,人民陪審員、司法警察、勘驗人員、執行員和法院中占行政編制的工作人員也屬於適用迴避的人員范圍。
二、迴避的理由
刑訴法第28條:「(一)是本案的當事人或者是當事人的近親屬的;(二)本人或者他的近親屬和本案有利害關系的;(三)擔任過本案的證人、鑒定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的;(四)與本案當事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公正處理案件的。」
第29條:「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不得接受當事人及其委託的人的請客送禮,不得違反規定會見當事人及其委託的人。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違反前款規定的,應當依法追究法律責任。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權要求他們迴避。」但申請人應當提供證明材料。
第192條:「原審人民法院對於發回重新審判的案件,應當另行組成合議庭,依照第一審程序進行審判。」
第207條:「人民法院按照審判監督程序重新審判的案件,應當另行組成合議庭進行。」
審判人員、檢察人員的任職迴避。審判人員及法院其他工作人員離任二年內,擔任訴訟代理人或者辯護人的,人民法院不予准許;審判人員及法院其他工作人員離任二年後,擔任原任職法院審理案件的訴訟代理人或者辯護人,對方當事人認為可能影響公正審判而提出異議的,人民法院應當支持,不予准許本院離任人員擔任訴訟代理人或者辯護人。但是作為當事人的近親屬或者監護人代理訴訟或者進行辯護的除外。檢察官從人民檢察院離任後2年內,不得以律師身份擔任訴訟代理人或者辯護人;離任2年後,不得擔任原任職檢察院辦理案件的訴訟代理人或者辯護人。
特別關註:刑訴法中的近親屬不同於民訴法,是指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姊妹。最高法院《關於審判人員嚴格執行迴避制度的若干規定》只及於審判人員。
三、迴避的種類
迴避分為自行迴避、申請迴避和指令迴避三種。
四、迴避的程序
公安司法人員在立案及以後的訴訟程序中,發現有依法應予迴避的情形的,應當自行提出迴避。沒有自行迴避的,當事人和他們的法定代理人有權申請他們迴避。
刑訴法第30條規定:「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的迴避,應當分別由院長、檢察長、公安機關負責人決定;院長的迴避,由本院審判委員會決定;檢察長和公安機關負責人的迴避,由同級人民檢察院檢察委員會決定。對偵查人員的迴避作出決定前,偵查人員不能停止對案件的偵查。對駁回申請迴避的決定,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可以申請復議一次。」
特別關註:
1、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如果對迴避決定不服,可以在收到決定後5日內向原決定機關申請復議一次。原作出該決定的組織或個人,應當在3日內作出復議決定,並告知申請人。最高人民法院《解釋》第28條規定,被決定迴避的人員對決定有異議的,也可以在恢復庭審前申請復議一次。在審判階段,對於不屬於《刑事訴訟法》規定情形的迴避申請,法庭有權當庭駁回,並不得申請復議。
2、如果申請迴避人對駁回迴避申請的決定當庭申請復議,合議庭應當宣布休庭,待作出復議決定後,決定是否繼續法庭審理。
3、對於迴避決定作出以前所取得的證據和進行的訴訟行為是否有效,《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第30條作出了規定:「因符合刑事訴訟法第二十八條或者第二十九條規定的情形之一而迴避的檢察人員,在迴避決定作出以前所取得的證據和進行的訴訟行為是否有效,由檢察委員會或者檢察長根據案件具體情況決定。」
⑺ 根據刑事訴訟法的規定當事人在什麼階段可以申請迴避
申請迴避的時間民事訴訟法規定,當事人申請迴避,應當在案件開始審理時提出;迴避事由在案件開始審理後知道的,也可以在法庭辯論終結前提出。
申請迴避適用於偵查階段、起訴階段和審理階段。
《刑訴法》第二十八條 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自行迴避,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權要求他們迴避: (一)是本案的當事人或者是當事人的近親屬的; (二)本人或者他的近親屬和本案有利害關系的; (三)擔任過本案的證人、鑒定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的; (四)與本案當事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公正處理案件的。
第二十九條 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不得接受當事人及其委託的人的請客送禮,不得違反規定會見當事人及其委託的人。 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違反前款規定的,應當依法追究法律責任。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權要求他們迴避。
第三十條 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的迴避,應當分別由院長、檢察長、公安機關負責人決定;院長的迴避,由本院審判委員會決定;檢察長和公安機關負責人的迴避,由同級人民檢察院檢察委員會決定。 對偵查人員的迴避作出決定前,偵查人員不能停止對案件的偵查。 對駁回申請迴避的決定,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可以申請復議一次。
第三十一條 本法第二十八條、第二十九條、第三十條的規定也適用於書記員、翻譯人員和鑒定人。
⑻ 求刑事訴訟法中迴避決定的主體是什麼急急
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的迴避:
分別由法院院長、檢察長、縣級以內上公安機關負責人容決定
法院院長的迴避:由本院審判委員會決定
檢察長和公安機關負責人的迴避:由同級檢察院檢察委員會決定
書記員、翻譯員、鑒定人的迴避:一般應當按照訴訟進行的階段,分別由公安機關負責人、檢察長、法院院長決定,實現誰聘請、誰決定
===============================================
PS:提供成都市法律咨詢,訴訟/仲裁代理,聯系方式點我名字
⑼ 刑事訴訟中哪些人享有申請迴避權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三章規定,當事人、法定代理人、訴訟代理人、辯護人享有申請迴避權。
法律依據:
《刑事訴訟法》第三章 回 避
第二十八條 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自行迴避,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權要求他們迴避:
(一)是本案的當事人或者是當事人的近親屬的;
(二)本人或者他的近親屬和本案有利害關系的;
(三)擔任過本案的證人、鑒定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的;
(四)與本案當事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公正處理案件的。
第二十九條 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不得接受當事人及其委託的人的請客送禮,不得違反規定會見當事人及其委託的人。
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違反前款規定的,應當依法追究法律責任。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權要求他們迴避。
第三十條 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的迴避,應當分別由院長、檢察長、公安機關負責人決定;院長的迴避,由本院審判委員會決定;檢察長和公安機關負責人的迴避,由同級人民檢察院檢察委員會決定。
對偵查人員的迴避作出決定前,偵查人員不能停止對案件的偵查。
對駁回申請迴避的決定,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可以申請復議一次。
第三十一條 本章關於迴避的規定適用於書記員、翻譯人員和鑒定人。
辯護人、訴訟代理人可以依照本章的規定要求迴避、申請復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