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民事訴訟法中提及仲裁的條文

民事訴訟法中提及仲裁的條文

發布時間: 2020-12-28 15:43:56

1. 我國《仲裁法》規定了對於仲裁法未作出規定的可以參照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

易法通解答:
我國《抄仲裁法》未明確規定對於仲裁法未作出規定的可以參照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但《仲裁法》對執行、涉外仲裁規則以及仲裁時效作出了適用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
法律依據
《仲裁法》
第62條 當事人應當履行裁決。一方當事人不履行的,另一方當事人可以依照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受申請的人民法院應當執行。
第73條 涉外仲裁規則可以由中國國際商會依照本法和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製定。
第74條 法律對仲裁時效有規定的,適用該規定。法律對仲裁時效沒有規定的,適用訴訟時效的規定。

2. 民事訴訟法與仲裁法的關系

仲裁是一種傾向於協商的 法律解決手段。更體現了人性和諧的一面。 訴訟是根據法律的明文規定解決爭議的手段,

3. 在勞動仲裁案件中,其他法律條款 比如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證據若干規定 ,適用勞動仲裁案件中嗎

不適用

4. 仲裁法司法解釋條文 解釋了哪些仲裁法條文

摘 要 2012年8月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審議通過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的決定》,這是繼2007年全國人大常委會修改民事訴訟法後對民事訴訟法的第一次全面修改。本次修改共涉及六個仲裁條文,充分說明了立法機關對運用仲裁程序解決民事糾紛的重視程度。為方便仲裁員掌握和理解涉及仲裁的民事訴訟法條文,特整理歸納如下,以供參照學習。
中國論文網
關鍵詞 民事訴訟法 修改 仲裁製度 影響
作者簡介:方剛成,浙江金哲律師事務所,金華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碩士學位,研究方向:保險、金融與公司法。
中圖分類號:D92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0592(2013)03-082-02
一、仲裁證據保全
(一)新法規
2012年《民事訴訟法》第八十一條規定:「在證據可能滅失或者以後難以取得的情況下,當事人可以在訴訟過程中向人民法院申請保全證據,人民法院也可以主動採取保全措施。因情況緊急,在證據可能滅失或者以後難以取得的情況下,利害關系人可以在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前向證據所在地、被申請人住所地或者對案件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申請保全證據。證據保全的其他程序,參照適用本法第九章保全的有關規定。」
(二)條文理解
與仲裁法比較,2012年《民事訴訟法》增加了被申請人住所地或者對案件有管轄權的法院兩個保全證據的管轄法院。
1.仲裁證據保全的啟動:(1)依仲裁當事人申請啟動;(2)依仲裁利害關系人申請啟動。需要注意的是,無論是民事訴訟法、仲裁法還是仲裁法司法解釋,都未賦予仲裁機構享有依職權啟動證據保全的規定。
2.仲裁證據保全適用的條件:根據2012年民事訴訟法的規定,仲裁證據保全應具備以下條件:(1)申請人是仲裁案件的當事人或利害關系人;(2)申請人應提供存在緊急情況,證據可能滅失或者以後難以取得的情況;(3)當事人申請仲裁應在仲裁審理過程中,利害關系人申請證據保全應在申請前提出;(4)由當事人或利害關系人向仲裁機構提出申請後交由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5)人民法院要求申請人提供擔保的,申請人應提供擔保。
二、仲裁保全
(一)新法規定
2012年《民事訴訟法》第一百條規定:「人民法院對於可能因當事人一方的行為或者其他原因,使判決難以執行或者造成當事人其他損害的案件,根據對方當事人的申請,可以裁定對其財產進行保全、責令其作出一定行為或者禁止其作出一定行為;當事人沒有提出申請的,人民法院在必要時也可以裁定採取保全措施。人民法院採取保全措施,可以責令申請人提供擔保,申請人不提供擔保的,裁定駁回申請。該法第一百零一條規定:」利害關系人因情況緊急,不立即申請保全將會使其合法權益受到難以彌補的損害的,可以在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前向被保全財產所在地、被申請人住所地或者對案件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申請採取保全措施。申請人應當提供擔保,不提供擔保的,裁定駁回申請。人民法院接受申請後,必須在四十八小時內作出裁定;裁定採取保全措施的,應當立即開始執行。申請人在人民法院採取保全措施後三十日內不依法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的,人民法院應當解除保全。
(二)條文理解
1.仲裁行為保全的程序。2012年民事訴訟法修改新增了行為保全的規定,但因仲裁法並未隨民事訴訟法的修訂而修訂,故在仲裁案件中尚缺乏行為保全的程序規定。
2.仲裁訴前保全的程序。(1)仲裁訴請保全的管轄。根據2012年民事訴訟法的規定,訴請仲裁保全應由被保全財產所在地、被申請人住所地或者對案件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管轄。本條賦予了申請人以選擇權,以方便利害關系人提出申請。其中對案件有管轄權的法院是指對申請人和被申請人之間的民事糾紛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2)仲裁訴請保全的啟動、擔保及處理。由利害關系人申請啟動;申請人必須提供擔保;申請人向仲裁機構申請並提交法院後,法院須在48小時內作出裁定並立即開始執行。(3)仲裁訴請保全的解除。根據2012年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一條第三款的規定,利害關系人應在人民法院採取保全措施後30日內申請仲裁,逾期提出的,人民法院將解除保全。
三、惡意仲裁
(一)新法規定
2012年《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二條和第一百一十三條規定:「當事人之間惡意串通,企圖通過訴訟、調解等方式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人民法院應當駁回其請求,並根據情節輕重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被執行人與他人惡意串通,通過訴訟、仲裁、調解等方式逃避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的,人民法院應當根據情節輕重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二)條文理解
1.關於立法本意。2012年《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二條和一百一十三條是對打擊民事訴訟欺詐行為的規定,欺詐訴訟一般指惡意訴訟和虛假訴訟。近幾年來,欺詐訴訟也有向仲裁領域蔓延的趨勢。
2.關於惡意串通的認定。上述兩個條文均涉及到惡意串通。所謂惡意串通,一般是指參加訴訟或仲裁的雙方當事人之間非法勾結,為謀取私利而發動訴訟或仲裁,騙取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的裁判文書,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行為。一般有以下幾個特徵:(1)雙方當事人出於故意;(2)當事人之間相互串通、配合;(3)牟取非法利益,損害他人權益。
3.對第三人的救濟途徑和對當事人的制裁措施。第一百一十二條規定了人民法院有權對惡意串通的當事人予以處罰的權利,同時駁回其訴訟請求,第一百一十三條規定了人民法院有權根據情節輕重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在仲裁案件中,雖尚無法律規定可由仲裁機構作出處罰,但駁回其仲裁請求是沒有問題的。
四、仲裁主管 (一)新法規定
2012《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四條規定:「人民法院對下列起訴,分別情形,予以處理:(二)依照法律規定,雙方當事人達成書面仲裁協議申請仲裁、不得向人民法院起訴的,告知原告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
(二)條文理解
1.仲裁協議屬於排除法院的管轄權,如果當事人雙方自願達成書面仲裁協議,願意將糾紛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的,依照《仲裁法》和《民事訴訟法》的規定,當事人就不得再向人民法院起訴。一方起訴到人民法院的,人民法院應告知原告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
2.有效的仲裁協議。何為有效的仲裁協議,應嚴格按《仲裁法》第三章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若干問題的解釋》執行。比如當事人選擇的仲裁機構不明確不存在,或者仲裁事項超越仲裁機構許可權的,人民法院可以受理一方當事人的起訴。當事人約定爭議可以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仲裁協議無效。當事人對仲裁協議的效力有異議的,應當在仲裁庭首次開庭前提出。當事人一方起訴時未聲明有仲裁條款,另一方應訴答辯的,視為人民法院對該爭議有管轄權。
五、撤銷仲裁裁定
(一)新法規定
2012《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四條裁定適用於下列范圍:(九)撤銷或者不予執行仲裁裁決。
(二)條文理解
1.立法目的。撤銷仲裁裁決制度是仲裁司法監督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目的在於防止因仲裁程序不當導致當事人利益或公共秩序受損,防止仲裁一裁終局的弊端和濫用,確保仲裁的公正性。
2.可申請撤銷仲裁裁決的情形。《仲裁法》第五十八條規定:當事人提出證據證明裁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向仲裁委員會所在地的中級人民法院申請撤銷裁決:(一)沒有仲裁協議的;(二)裁決的事項不屬於仲裁協議的范圍或者仲裁委員會無權仲裁的;(三)仲裁庭的組成或者仲裁的程序違反法定程序的;(四)裁決所根據的證據是偽造的;(五)對方當事人隱瞞了足以影響公正裁決的證據的;(六)仲裁員在仲裁該案時有索賄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決行為的。人民法院經組成合議庭審查核實裁決有前款規定情形之一的,應當裁定撤銷。人民法院認定該裁決違背社會公共利益的,應當裁定撤銷。該法第五十九條同時規定,當事人申請撤銷裁決的,應當自收到裁決書之日起6個月內提出。第六十條規定,人民法院應當在受理撤銷裁決申請之日起兩個月內作出撤銷裁決或者駁回申請的裁定。
3.對撤銷仲裁申請的處理。對撤銷仲裁的申請,人民法院有以下三種處理方式:(1)裁定駁回申請。(2)裁定撤銷裁決。(3)當事人申請撤銷國內仲裁裁決的案件屬於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依照仲裁法第六十一條的規定通知仲裁庭在一定期限內重新仲裁:(一)仲裁裁決所根據的證據是偽造的;(二)對方當事人隱瞞了足以影響公正裁決的證據的。人民法院應當在通知中說明要求重新仲裁的具體理由。仲裁庭在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限內開始重新仲裁的,人民法院應當裁定終結撤銷程序;未開始重新仲裁的,人民法院應當裁定恢復撤銷程序。
六、不予執行仲裁裁決
(一)新法規定
2012年《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七條規定:「對依法設立的仲裁機構的裁決,一方當事人不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申請執行。受申請的人民法院應當執行。被申請人提出證據證明仲裁裁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經人民法院組成合議庭審查核實,裁定不予執行:(四)裁決所根據的證據是偽造的;(五)對方當事人向仲裁機構隱瞞了足以影響公正裁決的證據的;仲裁裁決被人民法院裁定不予執行的,當事人可以根據雙方達成的書面仲裁協議重新申請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
(二)條文理解
1.根據《仲裁法》第五十八條和2006年9月8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十九條之規定,申請撤銷仲裁向仲裁委員會所在地的中級人民法院申請撤銷裁決,而申請執行被執行人住所地或者被執行的財產所在地的中級人民法院管轄。上述規定解決了申請撤銷仲裁裁決和不予執行仲裁裁決法院級別的統一。
2.2012年《民事訴訟法》實現了不予執行仲裁裁決和撤銷仲裁裁決標準的基本統一。本次修改的《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七條第二款第(4)項、第(5)項與《仲裁法》第五十八條第(4)項、第(5)項修改一致,實現了不予執行仲裁裁決和撤銷仲裁裁決標準的基本統一,從內容上看,順應司法與仲裁關系發展的世界潮流,在立法上最大限度地體現了支持仲裁的精神。
3.關於申請撤銷仲裁裁決與不予執行仲裁裁決的程序關系問題。本次《民事訴訟法》修改仍然未就撤銷仲裁裁決和不予執行仲裁裁決的程序是否統一作出明確規定,對此比較一致的看法是,兩種程序具有不同的救濟功能,都應當保留,但是不得重復適用。因此,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十六條仍然適用,即當事人向人民法院申請撤銷仲裁裁決被駁回後,又在執行程序中以相同理由提出不予執行抗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5. 合同中仲裁條款的法律效力有哪些

1、只要合同中約定了仲裁條款,一般是有效的,就應當到仲裁委員會仲裁。
2、《仲裁法》第四條 當事人採用仲裁方法解決糾紛,應當雙方自願,達成仲裁協議。沒有仲裁協議,一方申請仲裁的,仲裁委員會不予受理。
3、《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二百一十五條 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四條第二項的規定,當事人在書面合同中訂有仲裁條款,或者在發生糾紛後達成書面仲裁協議,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人民法院應當告知原告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其堅持起訴的,裁定不予受理,但仲裁條款或者仲裁協議不成立、無效、失效、內容不明確無法執行的除外。
4、《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一條 仲裁法第十六條規定的「其他書面形式」的仲裁協議,包括以合同書、信件和數據電文(包括電報、電傳、傳真、電子數據交換和電子郵件)等形式達成的請求仲裁的協議。
第二條 當事人概括約定仲裁事項為合同爭議的,基於合同成立、效力、變更、轉讓、履行、違約責任、解釋、解除等產生的糾紛都可以認定為仲裁事項。
第三條 仲裁協議約定的仲裁機構名稱不準確,但能夠確定具體的仲裁機構的,應當認定選定了仲裁機構。
第四條 仲裁協議僅約定糾紛適用的仲裁規則的,視為未約定仲裁機構,但當事人達成補充協議或者按照約定的仲裁規則能夠確定仲裁機構的除外。

6. 新修訂的民事訴訟法撤銷國內仲裁裁決的規定

你好,我國的民事訴訟法是沒有關於撤銷國內仲裁裁決的規定的,只有不予執行仲裁裁決的規定,撤銷國內仲裁的規定在《仲裁法》里。需要注意的事,撤銷與不予執行國內仲裁的原因是一樣的,當事人可以選擇一種行使。新修改的民事訴訟法修改了下面的第二百三十七條第二條第(四)、(五)項,目的是保持與仲裁法的規定一致。
第二百三十七條對依法設立的仲裁機構的裁決,一方當事人不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申請執行。受申請的人民法院應當執行。
被申請人提出證據證明仲裁裁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經人民法院組成合議庭審查核實,裁定不予執行:
(一)當事人在合同中沒有訂有仲裁條款或者事後沒有達成書面仲裁協議的;
(二)裁決的事項不屬於仲裁協議的范圍或者仲裁機構無權仲裁的;
(三)仲裁庭的組成或者仲裁的程序違反法定程序的;
(四)裁決所根據的證據是偽造的;
(五)對方當事人向仲裁機構隱瞞了足以影響公正裁決的證據的;
(六)仲裁員在仲裁該案時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決行為的。
人民法院認定執行該裁決違背社會公共利益的,裁定不予執行。
有問題請追問,無問題請採納。謝謝。

7. 《新民事訴訟法》中關於公民代理的規定是否適用於勞動仲裁《勞動仲裁調解法》相關規定是否已廢除

勞動仲裁法屬於特別法,在《民事訴訟法》這個一般法並沒有特別說明廢除相關的代理時,仲裁法仍然適用原來的規定,特別法優於一般法。

8.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關於仲裁的規定

此種情況來應當屬於仲裁協議無源效(你們約定的仲裁委員會不存在,因此可以認為你們的仲裁協議對仲裁委員會沒有約定,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第十八條的規定如果你們在此種情況下達不成補充協議的可以認定這個仲裁協議無效),你們可以重新議定仲裁協議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附《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的有關規定供參考:

《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

第十八條 仲裁協議對仲裁事項或者仲裁委員會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當事人可以補充協議;達不成補充協議的,仲裁協議無效。

第五條 當事人達成仲裁協議,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仲裁協議無效的除外。

第十六條 仲裁協議包括合同中訂立的仲裁條款和以其他書面方式在糾紛發生前或者糾紛發生後達成的請求仲裁的協議。
仲裁協議應當具有下列內容:
(一)請求仲裁的意思表示;
(二)仲裁事項;
(三)選定的仲裁委員會。

第二十條 當事人對仲裁協議的效力有異議的,可以請求仲裁委員會作出決定或者請求人民法院作出裁定。一方請求仲裁委員會作出決定,另一方請求人民法院作出裁定的,由人民法院裁定。
當事人對仲裁協議的效力有異議,應當在仲裁庭首次開庭前提出。

熱點內容
18年實級職稱經濟法第二章 發布:2025-10-12 00:51:44 瀏覽:78
法官大人在上 發布:2025-10-12 00:50:52 瀏覽:286
法院輔警面試題 發布:2025-10-12 00:13:48 瀏覽:684
大學經濟法練習 發布:2025-10-11 23:47:58 瀏覽:968
山東畜牧法規 發布:2025-10-11 23:30:56 瀏覽:318
2014二建法規真題及答案 發布:2025-10-11 23:26:54 瀏覽:365
澤庫司法 發布:2025-10-11 23:18:45 瀏覽:798
行政法中的行政包括 發布:2025-10-11 23:12:49 瀏覽:261
法律知識競賽名次 發布:2025-10-11 23:07:04 瀏覽:892
國際經濟法與經濟法的區別 發布:2025-10-11 23:06:59 瀏覽: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