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民事訴訟法全文2016

民事訴訟法全文2016

發布時間: 2020-12-28 17:48:59

⑴ 你好 我離婚一年了 離婚協議上老公賠償金額10萬 到2015年底借錢 到了2016還沒有兌現承諾

不執行抄的話可以申請法院強制執行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22章的規定,我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的通常方法和手段有以下幾種:
一、查詢、凍結、劃撥被申請執行人的存款。

二、扣留、提取被申請執行人的收入。
《民事訴訟法》第222條規定:「被執行人未按執行通知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人民法院有權扣留、提取被執行人應當履行義務部分的收入。但應當保留執行人及其所扶養家屬的生活必需費用。人民法院扣留、提取收入時,應當作出裁定,並發出協助執行通知書,被執行人所在單位、銀行、信用合作社和其他有儲蓄業務的單位必須辦理。
《民事訴訟法》第227條第1款規定:「被執行人不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並隱匿財產的,人民法院有權發出搜查令,對被執行人及其住所或者財產隱匿地進行搜查。」

⑵ 民事訴訟法賺錢還是刑法賺錢

你問的賺錢是問律師做代理工作,是代理民事訴訟案件賺錢還是代理刑法案件賺錢吧。這個事情不能一概而言的。因為,無論民事案件還是刑事案件,案件的大小難易是不一樣的,所以工作量也是不一樣的。還有,因為律師收費主要是協商價格,所以律師的資深程度不同,收費也是不一樣的。

如果單說律師代理什麼案件賺錢,訴訟標的大的,事實清楚的,一次性的債務或者財產糾紛民事案件最賺錢。因為律師收費規定,是以訴訟標的大小進行收費的,標的越大收費越高。

下面是政府指導價和上海市律師收費的相關規定。

一、《律師服務收費管理辦法》

第五條律師事務所依法提供下列法律服務實行政府指導價:
(一)代理民事訴訟案件;
(二)代理行政訴訟案件;
(三)代理國家賠償案件;
(四)為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咨詢、代理申訴和控告、申請取保候審,擔任被告人的辯護人或自訴人、被害人的訴訟代理人;
(五)代理各類訴訟案件的申訴。
律師事務所提供其他法律服務的收費實行市場調節價。
第六條政府指導價的基準價和浮動幅度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價格主管部門會同同級司法行政部門制定。

二、《上海市律師服務收費政府指導價標准》

本市律師服務收費政府指導價標准規定如下:
一、計件收費

(一)代理刑事案件

1、在偵查階段提供法律咨詢、代理申訴、控告、申請取保候審:1500-10000元/件;

2、審查起訴階段:2000-10000元/件;

3、一審階段:3000-30000元/件。

代理刑事自訴案件或擔任被害人代理人的,按照上述標准酌減收費。

(二)代理不涉及財產關系的民事、行政訴訟和國家賠償案件:3000-12000元/件。

二、按標的額比例收費

代理涉及財產關系的民事、行政訴訟和國家賠償案件可以根據訴訟標的額,按照下列比例分段累計收費:

10萬元以下(含10萬元)部分收費比例為8%-12%,收費不足3000元的,可按3000元收取;

10萬元以上至100萬元(含100萬元)部分收費比例為5%-7%;

100萬元以上至1000萬元(含1000萬元)部分收費比例為3%-5%;

1000萬元以上至1億元(含1億元)部分收費比例為1%-3%;

1億元以上部分收費比例為0.5%-1%。

四、收費說明

(一)刑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同時涉及數個罪名或數起犯罪事實,可按照所涉罪名或犯罪事實分別計件收費。

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案件的民事訴訟部分,按照民事訴訟案件標准收費。

(二)民事、行政訴訟案件同時涉及財產和非財產關系的,可按較高者計算。

反訴案件, 可在本訴案件收費的基礎上與委託人協商確定。

(三)代理各類訴訟案件的申訴,按照一審階段收費標准執行。

(四)重大、疑難、復雜訴訟案件經律師事務所與委託人協商一致,可以在不高於規定標准5倍之內協商確定收費。重大、疑難、復雜案件的認定標准及相關辦法由市律師協會另行制定,報市價格主管部門和市司法行政部門備案。

(五)前述收費標准,除另有指明外,是指訴訟案件一審階段的收費標准。單獨代理二審、死刑復核、再審、執行案件的,按照一審階段收費標准執行。曾代理前一階段的,後一階段起減半收取。

⑶ 2016最新民事訴訟法何時實施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1991年4月9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通過;根回據2007年10月答28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決定》第一次修正;根據2012年8月31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決定》第二次修正)。2016年沒有對《民事訴訟法》進行修訂的報道。

⑷ 民事訴訟法基本制度的迴避制度

第一,迴避主體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45條規定,迴避的對象包括審判人員和其他人員。對於審判人員的范圍,《若干規定》明確為各級人民法院院長、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庭長、副庭長、審判員和助理審判員;其他人員包括人民陪審員、執行員、書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員、勘驗人員。
第二,迴避方式和程序
審判人員和其他人員有法定情形之一的,必須迴避,當事人有權用口頭或者書面方式申請他們迴避,可見我國迴避制度的方式是自行迴避和申請迴避並用。自行迴避即審判人員和其他人員在法律規定的情形出現時,應主動退出該案件的審判及其他相關工作;申請迴避則是僅屬於當事人及其法定代表人的權利,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當事人應當在案件開始審理時提出迴避申請,說明理由,如果迴避事由是在案件開始審理後知道的,也可以在法庭辯論終結前提出。法院對當事人提出的迴避申請,應當在申請提出的三日內,以口頭或者書面形式作出決定。申請人對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決定時申請復議一次。院長擔任審判長時的迴避,由審判委員會決定;審判人員的迴避,由院長決定;其他人員的迴避,由審判長決定。
第三,迴避事由
《民事訴訟法》規定了三種情況可作為迴避事由:一是本案當事人或者當事人、訴訟代理人的近親屬;二是與本案有利害關系;三是與本案當事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對案件的公正審理的。但是《民事訴訟法》並沒有對「利害關系」、「其他關系」、「可能影響」等較為模糊的詞語具體規定。學術界中,一般認為「與本案有利害關系」主要是指與案件的處理結果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涉及相關人員的利益;「其關系」是指在前兩種情形之外的某種關系,諸如老上級、老部下、老同事、老同學、老朋友等;有可能影響秉公辦案的,但是必須以「可能影響對案件公正審理」為前提條件,不能不加分析的一律迴避。」除了這三種情形,《若干規定》還增加了若干種情形,如擔任過本案的證人、鑒定人、勘驗人、訴訟代理人的;審判人員在一個審判程序中參與過本案審判工作的;同時還規定了參與五種不法行為的審判人員和其他人員也必須迴避。雖然這些情形也可以概括為「與本案當事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對案件的公正審理的」,但是更為明確的法律規定對司法實踐的統一無疑是有巨大幫助的。
第四,迴避的法律後果
被申請迴避的人員在法院作出是否迴避的決定前,應當暫停參與該案的工作,除非需要採取緊急措施;但被駁回申請的當事人申請復議的,復議期間被申請迴避的人員不停止參與該案的工作。關於「緊急措施」的范圍,法律缺乏明確的界定,學術界的主流觀點認為,主要是指財產保全和證據保全。』『迴避的另一個法律後果,是法院作出迴避決定後,被決定迴避的人員已完成的有關工作是否有效。對此,法律沒有明文規定。有學者認為對被決定迴避的人員已完成的訴訟行為應當一律規定為無效,也有學者認為應當區別情況對待,若審判人員被決定迴避,則由審判長或更換後的審判長對該迴避人員所作的訴訟行為進行審查,違反法定程序的行為才被認定無效,但鑒定行為一律無效。」
第五,違反迴避制度的法律責任
《民事訴訟法》並沒有對違反迴避制度的法律後果及法律責任作出明確規定,但是在第153條、第179條涉及上訴案件、再審案件的法律條文中有如下內容「原判決違反法定程序,可能影響案件正確判決的,裁定撤銷原判決,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審。」「審判組織的組成不合法或者依法應當迴避的審判人員沒有迴避的,人民法院應當再審」。由此可見,應當迴避而未迴避的案件由於程序的不合法,效力也是有瑕疵的。但是在上訴案件中,如果僅違反法定程序,而未影響案件實體判決、裁定的,並不在發回重審的范圍之列。這在一定程度上顯示出我國重實體、輕程序的司法理念。慶幸的是,這種做法在《若干規定》中被修正過來,《若干規定》第6條對違反法定程序、不執行迴避的情形作出了「應當裁定撤銷原判,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新審判」的規定。

熱點內容
18年實級職稱經濟法第二章 發布:2025-10-12 00:51:44 瀏覽:78
法官大人在上 發布:2025-10-12 00:50:52 瀏覽:286
法院輔警面試題 發布:2025-10-12 00:13:48 瀏覽:684
大學經濟法練習 發布:2025-10-11 23:47:58 瀏覽:968
山東畜牧法規 發布:2025-10-11 23:30:56 瀏覽:318
2014二建法規真題及答案 發布:2025-10-11 23:26:54 瀏覽:365
澤庫司法 發布:2025-10-11 23:18:45 瀏覽:798
行政法中的行政包括 發布:2025-10-11 23:12:49 瀏覽:261
法律知識競賽名次 發布:2025-10-11 23:07:04 瀏覽:892
國際經濟法與經濟法的區別 發布:2025-10-11 23:06:59 瀏覽:173